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纜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
背景技術:
電纜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工作人員總是會遇到對線芯或是成品電纜進行纏繞的工作。在纏繞前需要向復繞機上安裝用于收集線芯或是電纜的盤具,待到該盤具收集滿后再將繞滿線芯或是電纜的盤具拆卸下來,進行運輸或存放。在盤具收集線芯或電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要保證盤具與帶動其旋轉的安裝軸之間不打滑。這樣工作人員不僅需要確保及時更換盤具,還需要在繞線過程中時時關注該盤具是否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這無疑帶給工作人員更多的壓力,一旦出現故障還會耗費工作人員更多的體力。由此可見,如何研究出一種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能夠有效避免盤具打滑出現的情況,進而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
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包括設備主體,所述設備主體包括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下端固定設有支承板,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以所述支承板的幾何中心線為對稱軸對稱分布在所述支承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上均設置有用于安裝纏繞銅線盤具的安裝軸,所述安裝軸的末端固定設有高度可變的凸起,遠離所述凸起的所述安裝軸的另一末端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安裝軸固定在所述第一主體或第二主體上的固定軸;所述第一主體的上端面固定設有安裝底座,所述安裝底座的上端固定設有連接彎管,所述連接彎管的末端固定設有控制面板;所述連接彎管設有用于連接所述安裝底座和所述控制面板的導線。
進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數量至少為三個,且以所述安裝軸為中心軸線呈圓形陣列分布于所述安裝軸的外圓周上。
進一步地,所述凸起的高度調節動力裝置為設于所述設備主體內部的液壓動力裝置或氣缸驅動動力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軸的內部設有輸油管或是送氣管。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彎管為萬象彎管。
進一步地,所述支承板的側端面上開設有用于連接輔助纏繞設備的連接孔。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控制按鈕以及用于顯示所述設備主體運行參數的液晶顯示器。
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該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中在所述安裝軸上設置高度可調節的所述凸起是為了使其與設有相應凹槽的盤具更高的匹配安裝能力。即當所述凸起高度較低時,將所述盤具套在所述安裝軸上;當套完之后再將所述凸起的高度升高,使所述凸起進入所述凹槽內部,從而使盤具穩穩的卡在所述安裝軸上。該設計使得盤具在所述安裝軸上的安裝操作更加簡單,為盤具的安裝與更換提供便利,與此同時也有效防止盤具與所述安裝軸之間發生相對滑動,這樣便無需工作人員時時探視盤具的工作情況,可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電纜等的復繞效率。
第二,該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中所述凸起的數量至少為三個,且以所述安裝軸為中心軸線呈圓形陣列分布于所述安裝軸的外圓周上。該設計主要是為了增大所述安裝軸對所述盤具的作用力,可進一步確保所述盤具牢牢的固定在所述安裝軸上。
第三,該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中所述凸起的高度調節動力裝置為設于所述設備主體內部的液壓動力裝置或氣缸驅動動力裝置。該設計與傳統的彈簧連接相比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利于該復繞設備向著更高的自動化水平發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中:
1、控制面板 2、連接彎管 3、安裝底座
4、設備主體 5、支承板 6、連接孔
7、安裝軸 7.1、凸起 7.2、固定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2所示,一種方便盤具安裝與拆卸的復繞設備,包括設備主體4,所述設備主體4包括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下端固定設有支承板5,以所述支承板5的幾何中心線為對稱軸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對稱分布在所述支承板5的上端面。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上均設置有用于安裝纏繞銅線或電纜的盤具的安裝軸7,所述安裝軸7的末端固定設有高度可變的凸起7.1,遠離所述凸起7.1的所述安裝軸7的另一末端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安裝軸7固定在所述第一主體或第二主體上的固定軸7.2。所述第一主體的上端面固定設有安裝底座3,所述安裝底座3的上端固定設有連接彎管2,所述連接彎管2的末端固定設有控制面板1。所述連接彎管2設有用于連接所述安裝底座3和所述控制面板1的導線。
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安裝軸7上設置高度可調節的凸起7.1是為了使其與設有相應凹槽的盤具更高的匹配安裝度。即當所述凸起7.1高度較低時,將所述盤具套在所述安裝軸7上。當套完之后再將所述凸起7.1的高度升高,使所述凸起7.1進入所述凹槽內部,從而使盤具穩穩的卡在所述安裝軸7上。該設計使得盤具在安裝軸7上的安裝操作更加簡單,方便盤具的安裝與更換,也有效防止盤具與所述安裝軸7之間產生相對滑動,無需工作人員時時探視盤具的工作情況,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電纜等的復繞效率。
所述凸起7.1的數量至少為三個,且以所述安裝軸7為中心軸線呈圓形陣列分布于所述安裝軸7的外圓周上。該設計主要是為了增大所述安裝軸7對所述盤具的作用力,可進一步確保所述盤具牢牢的固定在所述安裝軸7上。
所述凸起7.1的高度調節動力裝置為設于所述設備主體4內部的液壓動力裝置或氣缸驅動動力裝置。該設計與傳統的彈簧連接相比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可使復繞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向著更高一層邁進。
為了使所述凸起7.1與所述液壓動力裝置或是氣缸驅動動力裝置的連接管路更加簡潔,所以將所述輸油管或是所述送氣管設于所述安裝軸7的內部。該設計還可以對所述輸油管或是所述送氣管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為了使所述連接彎管2具有方向便于調節的功能,所以將所述連接彎管2設計為萬象彎管。該設計便于所述控制面板1的方向調節,為工作人員提供舒適的操控位置提供便利。
為了使該復繞設備在外接輔助纏繞設備時更加順利,所以在所述支承板5的側端面上開設有用于連接輔助纏繞設備的連接孔6。
為了使所述控制面板1不僅具有參數調節功能,還具有運行參數和預定參數顯示的功能,所以將所述控制面板1設計為包括控制按鈕以及用于顯示所述設備主體4運行參數且對人體無輻射的液晶顯示器。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