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纜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改進型扁平電纜。
背景技術:
現有扁平電纜安裝后,容易受到風力沖擊,同時不方便對多根電纜進行連接,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利用自身連接多根電纜,且連接強度更高的改進型扁平電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改進型扁平電纜,包括外護套和設在外護套內的若干內護套,內護套內設有芯體,外護套呈扁平狀,內護套沿外護套長度方向設置,并沿外護套寬度方向分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在外護套內的條形硬質金屬連接條,連接條長度方向沿外護套寬度方向設置,且連接條彎折形成波浪形結構,且連接條上下兩側依次貼合若干內護套外壁設置,連接條兩端分別從外護套寬度方向的兩端伸出,并分別形成連接端,且能通過連接端配合依次連接若干電纜。
利用連接端可以依次連接若干電纜,使得多根電纜強度更高,同時連接端為連接條兩端,且連接條穿設在外護套內,并依次貼合內護套外壁設置,并形成波浪形結構,能提高連接條兩端的連接端抗拉能力,以提高連接強度。
作為優選,還包括U形金屬片,金屬片套在外護套寬度方向一端,金屬片內側貼合外護套外側設置,金屬片上設有穿孔,連接端穿過穿孔設置。
利用金屬片對外護套形成防護,避免連接端拉扯外護套導致外護套撕裂。
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端上設有連接孔,且能通過連接孔與螺栓配合固定若干電纜。
因此連接強度更高。
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端彎折形成卡扣,且能通過卡扣相互卡接,以固定若干電纜。
因此連接更加方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利用連接端可以依次連接若干電纜,使得多根電纜強度更高,同時連接端為連接條兩端,且連接條穿設在外護套內,并依次貼合內護套外壁設置,并形成波浪形結構,能提高連接條兩端的連接端抗拉能力,以提高連接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編碼分別為:
1、外護套;11、內護套;12、芯體;2、連接條;21、連接端;22、連接孔;23、螺栓;3、金屬片;31、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改進型扁平電纜,包括外護套1和設在外護套1內的若干內護套11,內護套11內設有芯體12,外護套1呈扁平狀,內護套11沿外護套1長度方向設置,并沿外護套1寬度方向分布,還包括設在外護套1內的條形硬質金屬連接條2,連接條2長度方向沿外護套1寬度方向設置,且連接條2彎折形成波浪形結構,且連接條2上下兩側依次貼合若干內護套11外壁設置,連接條2兩端分別從外護套1寬度方向的兩端伸出,并分別形成連接端21,且能通過連接端21配合依次連接若干電纜。
進一步的,還包括U形金屬片3,金屬片3套在外護套1寬度方向一端,金屬片3內側貼合外護套1外側設置,金屬片3上設有穿孔31,連接端21穿過穿孔31設置。連接端21上設有連接孔22,且能通過連接孔22與螺栓23配合固定若干電纜。或者連接端21彎折形成卡扣,且能通過卡扣相互卡接,以固定若干電纜。
利用連接端21可以依次連接若干電纜,使得多根電纜強度更高,同時連接端21為連接條2兩端,且連接條2穿設在外護套1內,并依次貼合內護套11外壁設置,并形成波浪形結構,能提高連接條2兩端的連接端21抗拉能力,以提高連接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