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引線防脫組件及具有其的電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53060閱讀:430來源:國知局
引線防脫組件及具有其的電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引線防脫組件及具有其的電機。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電機的引線接插結構常采用單獨的接插件、接插件與墊塊相配合或者接插件與保持器相配合。單獨使用接插件及“接插件與墊塊相配合”結構存在引線與接插件結合力不足,引線易脫落的質量隱患。采用“接插件與保持器相配合”結構雖能有效防止引線脫落,但與母接插件結合力不足,頻繁接插后接插件鎖定臂變形,不能有效鎖緊母接插件,存在母接插件與子接插件相脫落的隱患。因此,現有技術中的引線防脫組件在進行接插件及引線裝配時存在連接不可靠,產品質量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引線防脫組件及具有其的電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引線防脫組件連接不可靠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引線防脫組件,包括:第一接插件,具有第一連接部;第二接插件,具有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配合以使第一接插件與第二接插件連接;第一緊固件,設置在第一接插件的側壁上,第一緊固件用于防止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相脫離;第二緊固件,設置在第一接插件的底部,第二緊固件用于防止引線從第一接插件中脫離。

進一步地,第一接插件包括接插主體和卡鉤,卡鉤形成第一連接部,卡鉤的固定端設置在接插主體的側壁上,卡鉤的連接端與第二連接部卡接配合,第一緊固件設置在卡鉤與接插主體的側壁之間,第一緊固件用于調節卡鉤的連接端與接插主體的相對位置。

進一步地,第一緊固件包括:第一本體,第一本體上設置有斜面,第一緊固件通過斜面調節卡鉤的連接端與接插主體的相對位置。

進一步地,卡鉤包括:爪臂,爪臂的第一端上具有鉤頭;連接懸臂,連接懸臂的第一端與接插主體連接,連接懸臂的第二端朝向遠離第二接插件的方向延伸,爪臂的第二端與連接懸臂的第二端連接,爪臂的第一端朝向第二接插件延伸,斜面與連接懸臂配合以調節鉤頭相對接插主體的高度。

進一步地,連接懸臂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第一連接段的第一端與接插主體連接,第一連接段的第二端與第二連接段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連接段的第二端與接插主體具有間隔,第二連接段與接插主體具有間隔,且第二連接段與接插主體的間距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漸增大,爪臂的第二端與第二連接段的第二端連接,斜面與第二連接段配合以調節鉤頭相對接插主體的高度。

進一步地,第一緊固件還包括:第一引導臂和第二引導臂,第一引導臂和第二引導臂相對設置且分別位于第一本體的兩側,斜面設置在第一引導臂和第二引導臂之間;凸臺,設置在第一引導臂的內側和/或第二引導臂的內側;其中,第一引導臂和第二引導臂設置在連接懸臂的兩側,凸臺位于第一連接段與接插主體之間,凸臺上表面與接插主體的距離大于第一連接段的第一端與接插主體的間距。

進一步地,第一緊固件還包括:鎖扣,設置第一本體上,鎖扣用于固定第一緊固件在第一接插件上的位置。

進一步地,鎖扣設置在第一引導臂和/或第二引導臂上,鎖扣與連接懸臂的第一端配合卡接。

進一步地,第一緊固件還包括:止擋塊,設置在第一本體的遠離第二接插件的一側,止擋塊與連接懸臂的第二端配合以限制第一緊固件與第一接插件的相對位置。

進一步地,第一接插件還包括觸頭筒,觸頭筒設置在接插主體的朝向第二接插件的一側,引線設置在觸頭筒內,第二緊固件包括第二本體和套筒,套筒設置在第二本體上,套筒與觸頭筒相配合。

進一步地,第一接插件還包括凸塊,凸塊設置在接插主體的側壁上,第二緊固件還包括卡接件,卡接件設置在第二本體上,卡接件與凸塊卡接配合。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機,包括如上所述的引線防脫組件。

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在第一接插件上同時設置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由于第一緊固件能夠防止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相脫離,第二緊固件能夠防止引線從第一接插件中脫離,從而包括該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的引線防脫組件在使用過程中既能夠防止引線脫落,又能夠防止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之間結合力不足,極大地提高了引線防脫組件的連接可靠性。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引線防脫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接插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圖2中第一接插件的正視圖;

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緊固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圖4中第一緊固件的俯視圖;

圖6示出了圖5中第一緊固件的a-a剖視圖;

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緊固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第一接插件;11、接插主體;12、卡鉤;121、爪臂;122、連接懸臂;122a、第一連接段;122b、第二連接段;13、觸頭筒;14、凸塊;20、第二接插件;30、第一緊固件;31、第一本體;31a、斜面;311、第一引導臂;312、第二引導臂;32、凸臺;33、鎖扣;34、止擋塊;35、避讓槽;40、第二緊固件;41、第二本體;42、套筒;43、卡接件;100、引線防脫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以下對至少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實際上僅僅是說明性的,決不作為對本發明及其應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這些實施例中闡述的部件和步驟的相對布置、數字表達式和數值不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同時,應當明白,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所示出的各個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實際的比例關系繪制的。對于相關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技術、方法和設備可能不作詳細討論,但在適當情況下,所述技術、方法和設備應當被視為授權說明書的一部分。在這里示出和討論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討論。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詞如“前、后、上、下、左、右”、“橫向、豎向、垂直、水平”和“頂、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通常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這些方位詞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方位詞“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

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詞語來限定零部件,僅僅是為了便于對相應零部件進行區別,如沒有另行聲明,上述詞語并沒有特殊含義,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如圖1至圖7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引線防脫組件100,該引線防脫組件100包括第一接插件10、第二接插件20、第一緊固件30和第二緊固件40,其中,該第一接插件10具有第一連接部,第二接插件20具有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配合以使第一接插件10與第二接插件20連接,第一緊固件30設置在第一接插件10的側壁上,第一緊固件30用于防止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相脫離,第二緊固件40設置在第一接插件10的底部,第二緊固件40用于防止引線從第一接插件10中脫離。

應用此種配置方式,通過在第一接插件10上同時設置第一緊固件30和第二緊固件40,由于第一緊固件30能夠防止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相脫離,第二緊固件40能夠防止引線從第一接插件10中脫離,從而包括該第一緊固件30和第二緊固件40的引線防脫組件100在使用過程中既能夠防止引線脫落,又能夠防止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結合力不足,極大地提高了引線防脫組件100的連接可靠性。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為了提高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如圖1和圖2所示,可將第一接插件10配置為包括接插主體11和卡鉤12,卡鉤12形成第一連接部,卡鉤12的固定端設置在接插主體11的側壁上,卡鉤12的連接端與第二連接部卡接配合,第一緊固件30設置在卡鉤12與接插主體11的側壁之間,第一緊固件30用于調節卡鉤12的連接端與接插主體11的相對位置。

應用此種配置方式,通過在卡鉤12與接插主體11的側壁之間設置第一緊固件30,第一緊固件30用于調節卡鉤12的連接端與接插主體11的相對位置,從而能夠增大卡鉤12對第二接插件20的第二連接部的卡接力,提高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

在本發明中,為了進一步地提高第一接插件10與第一緊固件30之間的裝配牢固度,可在接插主體11上設置兩個卡鉤12,該兩個卡鉤12分別設置在接插主體11的兩個相對設置的側面上。與該兩個卡鉤12相對應地設置有兩個第一緊固件30,兩個第一緊固件30分別與該兩個卡鉤12一一對應設置,以增大第一接插件10與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

具體地,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如圖4所示,可將第一緊固件30配置為包括第一本體31,第一本體31上設置有斜面31a,第一緊固件30通過斜面31a調節卡鉤12的連接端與接插主體11的相對位置。

應用此種配置方式,第一緊固件30通過斜面31a與卡鉤12相配合,在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裝配的過程中,第一緊固件30在第一接插件10的接插主體11的側面移動,斜面31a與卡鉤12相配合,通過斜面31a在沿著朝向第二接插件20的方向的移動以調節卡鉤12的連接段與接插主體11的相對位置,從而增大卡鉤12對第二接插件20的第二連接部的卡接力,提高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為了實現斜面與卡鉤12的配合以提高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如圖2所示,可將卡鉤12配置為包括爪臂121和連接懸臂122,爪臂121的第一端上具有鉤頭,連接懸臂122的第一端與接插主體11連接,連接懸臂122的第二端朝向遠離第二接插件20的方向延伸,爪臂121的第二端與連接懸臂122的第二端連接,爪臂12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接插件20延伸,斜面31a與連接懸臂122配合以調節鉤頭相對接插主體11的高度。

應用此種配置方式,通過在爪臂121的第一端上設置鉤頭,在進行第一接插件10與第二接插件20相配合卡接的過程中,通過鉤頭卡住第二接插件20上的卡扣或者凸臺等,從而實現第一接插件10與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固定連接。再者,在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配合安裝的過程中,通過將斜面31a與連接懸臂122配合,從而能夠改變卡鉤12相對于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以提高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連接懸臂122為兩個,爪臂121設置在該兩個連接懸臂122之間,此種配置方式能夠進一步地提高第一接插件10與第二接插件20裝配的穩定性。

進一步地,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如圖3所示,可將連接懸臂122配置為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段122a和第二連接段122b,第一連接段122a的第一端與接插主體11連接,第一連接段122a的第二端與第二連接段122b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連接段122a的第二端與接插主體11具有間隔,第二連接段122b與接插主體11具有間隔,且第二連接段122b與接插主體11的間距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漸增大,爪臂121的第二端與第二連接段122b的第二端連接,斜面31a與第二連接段122b配合以調節鉤頭相對接插主體11的高度。

應用此種配置方式,在進行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裝配的過程中,斜面31a插入第二連接段122b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凹槽內,隨著斜面31a在朝向第二接插件20移動的過程中,斜面31a與第二連接段122b的底面相配合,從而逐漸增大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由于爪臂121的第二端與連接懸臂122的第二端連接,爪臂12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接插件20延伸,從而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的增大使得爪臂121朝向靠近第二接插件20的表面的方向移動,進而增大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為了方便斜面31a與第二連接段122b的配合,可將第一緊固件30配置為還包括第一引導臂311、第二引導臂312和凸臺32,其中,第一引導臂311和第二引導臂312相對設置且分別位于第一本體31的兩側,斜面31a設置在第一引導臂311和第二引導臂312之間,凸臺32設置在第一引導臂311的內側和/或第二引導臂312的內側,其中,第一引導臂311和第二引導臂312設置在連接懸臂122的兩側,凸臺32位于第一連接段122a與接插主體之間,凸臺32上表面與接插主體的距離大于第一連接段122a的第一端與接插主體的間距。

應用此種配置方式,在進行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裝配時,通過在第一引導臂311的內側和/或第二引導臂312的內側設置凸臺32,凸臺32在沿著朝向第二接插件20的方向移動時,能夠逐漸增大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由于爪臂121的第二端與連接懸臂122的第二端連接,爪臂121的第一端朝向第二接插件20延伸,從而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的增大使得爪臂121朝向靠近第二接插件20的表面的方向移動,進而增大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凸臺32為兩個,兩個凸臺32分別設置在第一引導臂311的內側和第二引導臂312的內側,通過該兩個凸臺32的作用能夠方便增大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以進一步地方便斜面31a與第二連接段122b的配合。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為了固定第一緊固件30在第一接插件10上的位置,如圖4至圖6所示,可將第一緊固件30配置為還包括設置第一本體31上的鎖扣33,鎖扣33用于固定第一緊固件30在第一接插件10上的位置。其中,鎖扣33設置在第一引導臂311和/或第二引導臂312上,鎖扣33與連接懸臂122的第一端配合卡接。

應用此種配置方式,在進行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裝配的過程中,第一緊固件30在第一接插件10的側壁上朝向第二接插件20方向移動,直至鎖扣33與連接懸臂122的第一端相扣合,從而能夠防止在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裝配完成后第一緊固件30朝向第二接插件20方向的移動。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為了進一步地固定第一緊固件30在第一接插件10上的位置,可將第一緊固件30配置為還包括止擋塊34,止擋塊34設置在第一本體31的遠離第二接插件20的一側,止擋塊34與連接懸臂122的第二端配合以限制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的相對位置。

應用此種配置方式,在進行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裝配的過程中,通過推動止擋塊34以帶動第一緊固件30在第一接插件10的側面上的移動,在此過程中,設置在第一引導臂311的內側和/或第二引導臂312的內側的凸臺32逐漸增大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以便于斜面31a與第二連接段122b配合,隨著斜面31a朝向靠近第二接插件20的方向移動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增大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直至止擋塊34與卡鉤12的遠離第二接插件20的端部相抵接,此時鎖扣33與連接懸臂122的第一端相扣合,通過鎖扣33與止擋塊34的共同作用,能夠限制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的相對位置。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為了防止第一緊固件30與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裝配干涉,如圖4至圖6所示,在第一緊固件30上設置有避讓槽35,通過避讓槽35的作用能夠在進行第一接插件10與第二接插件20的裝配過程中,防止第一緊固件30與第二接插件20之間產生干涉。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為了防止引線脫落,如圖2和圖7所示,可將第一接插件10配置為還包括觸頭筒13,觸頭筒13設置在接插主體11的朝向第二接插件20的一側,引線設置在觸頭筒13內,第二緊固件40包括第二本體41和套筒42,套筒42設置在第二本體41上,套筒42與觸頭筒13相配合。應用此種配置方式,將引線插入第一接插件10的觸頭筒13中,并用第二緊固件40將引線夾緊,從而防止引線從第一接插件10中脫落。

為了實現第二緊固件40與第一接插件10之間的固定裝配,可將第一接插件10配置為還包括凸塊14,凸塊14設置在接插主體11的側壁上,第二緊固件40還包括卡接件43,卡接件43設置在第二本體41上,卡接件43與凸塊14卡接配合。具體地,在本發明中,卡接件43可選為扣楔,其中,如圖2和圖7所示,在接插主體11的設置有卡鉤12的側面上設置有兩個凸塊14,在接插主體11的與設置有卡鉤12的側面相對應的側面上設置有一個凸塊14,第二緊固件40上的扣楔的個數及位置與接插主體11上的凸塊14相對應,在進行第二緊固件40與第一接插件10裝配時,位于第二緊固件40上的扣楔卡住接插主體11上的凸塊14,從而使得第二緊固件40牢固地安裝在第一接插件10上。

作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也可將凸塊14設置在接插主體11的與設置有卡鉤12的側面相鄰的側面上,在接插主體11的其中兩個相對的側面上可設置有卡鉤12,在剩余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上可設置有凸塊14,應用此種配置方式,能夠進一步地防止第一緊固件30與第二緊固件40之間產生干涉。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機,如圖8所示,該電機包括如上所述的引線防脫組件100。由于本發明的引線防脫組件100在使用過程中既能夠防止引線脫落,又能夠防止第一接插件10和第二接插件20之間結合力不足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引線防脫組件100的連接可靠性,從而當將本發明的引線防脫組件100應用于電機時,能夠提高電機的工作性能以及使用壽命。

為了對本發明有進一步地了解,下面結合圖1至圖8對本發明的引線防脫組件100裝配的過程進行詳細說明。

在進行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的裝配時,首先將第一緊固件30的鎖扣33放置在第一接插件10的卡鉤12的尾端,第一引導臂311和第二引導臂312與卡鉤12的兩側邊平齊,設置在第一引導臂311的內側和第二引導臂312的內側的凸臺32置于卡鉤12的尾端下方。推動止擋塊34以帶動第一緊固件30在第一接插件10的接插主體11的側面上移動,在此過程中,設置在第一引導臂311的內側和/或第二引導臂312的內側的凸臺32逐漸增大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以便于斜面31a與第二連接段122b配合。隨著斜面31a朝向靠近第二接插件20的方向移動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增大連接懸臂122與接插主體11之間的夾角,直至止擋塊34與卡鉤12的遠離第二接插件20的端部相抵接,此時鎖扣33與連接懸臂122的第一端相扣合,通過鎖扣33與止擋塊34的共同作用,能夠限制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的相對位置,以確保第一緊固件30位于正確的配合位置上,同時使得卡鉤12的爪臂121保持一定角度的傾斜,以增大第一接插件10與第二接插件20之間的結合力。

在進行第二緊固件40與第一接插件10的裝配時,可采用電源線作為引線,將打好端子的電源線插入第一接插件10的觸頭筒13中,對每根電源線施加一定時間的靜壓力后,檢測電源線與第一接插件10的裝配牢固度,若兩者不松脫則認為電源線與第一接插件10已緊密結合。然后,通過第二緊固件40將電源線夾住,第二緊固件40的扣楔與第一接插件10的邊緣對應的凸塊14對齊、扣緊,此時即完成了第二緊固件40與第一接插件10的裝配。

本發明的引線防脫組件100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能夠實現第一緊固件30與第二緊固件40的組合使用,在第一緊固件30的兩側有足夠的避讓空間,從而能夠解決第一緊固件30與第二緊固件40之間的安裝干涉。再者,通過在第一緊固件30上設置凸臺32,能夠方便斜面31a與第二連接段122b的配合,從而方便第一緊固件30與第一接插件10的裝配。第一緊固件30上斜面的設置能夠在保證第一接插件10與第二接插件20之間結合力的同時減少第一接插件10上不必要的負荷。此外,本發明的引線防脫組件100結構緊湊、體積小,極大地節省了材料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宁县| 泰宁县| 措美县| 微博| 贞丰县| 象山县| 同心县| 得荣县| 溧阳市| 射洪县| 庆安县| 阳春市| 饶河县| 海南省| 高邑县| 弋阳县| 静乐县| 神农架林区| 驻马店市| 南投县| 五华县| 图片| 监利县| 炉霍县| 务川| 苏尼特左旗| 丽江市| 宜兰县| 和龙市| 山东省| 海阳市| 宿松县| 光泽县| 新余市| 龙口市| 吴川市| 汝州市| 临澧县| 乐安县| 安平县| 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