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物料堆疊生產線,涉及鋰電池包裝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軟包電池包裝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能源及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常情況下,采用若干電芯并組裝成專用電芯模組作為整車的動力來源,而這種方式也基本被業內認可并廣泛借鑒。因此目前市場上對電池組裝整理加工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潛力較大。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一個單獨的電芯所能提供的能量是遠遠不夠的,在為了獲得較大的能量體的要求下,所以將2~3個電芯組裝成一個電池包,電池包內還包含導熱板,泡棉等材料,保證了電芯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較好的散熱效果,但是一個單獨的電芯包所能儲存的能量也是很小的,此時為了獲得更大的能量體,需要將一個個電池包進行堆疊,從而形成電芯模組。
傳統的電芯堆疊采用是人工堆疊的工作方式,但傳統的堆疊方式效率較低,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能夠提高電芯堆疊的效率且解放人力,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電芯堆疊生產線。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芯堆疊生產線,該電芯堆疊生產線用于將物料堆疊成電芯包,再將電芯包堆疊成電芯模組,電芯堆疊生產線包括輸送部、上料部與堆疊部,輸送部包括治具、輸送線和帶動治具沿輸送線動作的輸送動力裝置;上料部包括物料存儲部與將物料從物料存儲部搬運至輸送部的物料搬運裝置;堆疊部包括從輸送部上提取電芯包的提取機構和用于疊放電芯包的疊放機構。
通過上料部、輸送部與堆疊部的設置,實現了電芯堆疊的自動化生產,在節約了人工成本的同時加快了生產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電芯堆疊生產線包括一個上料部,上料部位于輸送線一側。
通過一個上料部,在完成物料取出的功能的同時實現了從物料到電池包的堆疊。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電芯堆疊生產線包括至少兩個上料部,至少兩個上料部按照各自所包含的物料存儲部所持有的物料的類型、電芯堆疊時要求的物料堆疊的先后順序以及輸送線的輸送方向依次排布在輸送線一側。
通過多個上料部的設置,使得一邊輸送一邊堆疊成為可能,另外在電芯堆疊時要求的堆疊的先后順序或者物料種類發生變化時,多個上料部的設置方式都能適應上述變化。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任一種,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輸送線包括用于輸送承載物料的治具的第一導軌與用于回收被提取機構取完物料的治具的第二導軌,第一導軌位于第二導軌的上方;第一導軌與第二導軌上均具有滑軌,治具底部對應滑軌設有滑塊,滑軌與滑塊配合用于輸送治具。
通過滑軌與滑塊的設計,使得治具僅依靠輸送線頂端的推力即可實現治具的輸送,同時保證了輸送過程的順暢,在保證推動距離一定時即可保證治具的滑動距離一定,從而增加了電芯堆疊生產線的精確性,上下兩層輸送線的設定,在保證了輸送與回收功能的同時減小了輸送線占用的平面空間。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任一種,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導軌的末端設置有轉運裝置,轉運裝置設有轉運升降裝置,轉運平臺和頂升氣缸,轉運升降裝置帶動轉運平臺在第一導軌的末端和第二導軌的始端之間做升降動作,頂升氣缸用于頂升從第一輸送過來的治具,轉運平臺上還設有與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相對接的滑軌。
通過轉運裝置的設計,使得治具在輸送完物料之后能夠順利從第一導軌轉移至第二導軌,轉運平臺上的滑軌的設計,方便了轉運平臺與第一導軌與第二導軌的銜接。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任一種,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治具包括底板、第一組導向柱和頂升板,底板四周設有用于物料導向與規整的第一組導向柱,第一組導向柱上滑動連接有用于托舉物料用的頂升板,底板中間留有供頂升氣缸動作的空缺。
通過導向柱的設置,限制了物料在治具上的位置,同時保證了物料在輸送過程中的穩定,通過頂升板的設置,使得治具內的物料能夠在頂升板的作用下脫離治具。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任一種,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物料存儲部包括物料盛放臺與用于規整物料的規整裝置,其中:物料盛放臺包括物料盛放升降裝置與物料盛放板,物料盛放升降裝置帶動物料盛放板做升降動作;規整裝置包括規整動力裝置與規整頭,規整動力裝置帶動規整頭做夾合動作。
通過物料盛放升降裝置帶動物料盛放板進行升降動作,保證物料被抓取的時候保持在一定的豎直高度上,規整裝置的設置,使得物料在被抓取的時候處于固定位置,避免了抓取誤差。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任一種,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物料搬運裝置包括用于將物料盛放臺中的物料搬運至規整裝置的第一搬運裝置與用于將規整好的物料搬運至治具中的第二搬運裝置。
通過第一搬運裝置與第二搬運裝置的配合使用,實現了電芯從物料盛放臺到規整裝置再到治具的搬運動作,在保證了電芯穩定的同時,加快了搬運效率。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任一種,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提取機構包括安裝架、提取動力裝置、提取頭和用于給待提取物料進行導向的第二組導向柱,其中:提取動力裝置安裝在安裝架上,提取頭安裝在提取動力裝置上,第二組導向柱安裝在提取頭四周;提取動力裝置帶動提取頭做升降、橫移和/或夾合動作。
通過提取機構上的第二組導向柱與治具上的第一組導向柱配合工作,使得提取機構在提取電芯包時能保證電芯包的位置穩定。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任一種,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疊放機構與提取機構對應設置,其中:疊放機構包括存料升降裝置和將物料從豎直狀變為倒伏狀的下料旋轉裝置,存料升降裝置包括安裝在存料升降裝置伸縮端的存料板和用于給待疊放物料進行導向的第三組導向柱,第三組導向柱安裝在存料板四周,第二組導向柱與第三組導向柱配合用于物料定位與導向。
通過疊放機構上的第三組導向柱與提取機構上的第二組導向柱配個工作,使得待堆疊的電芯模塊在搬運至疊放機構和在堆疊過程中的位置保持穩定。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芯堆疊方法,電芯堆疊方法適用于上述第一方面的電芯堆疊生產線,電芯堆疊方法包括:首先,第一搬運裝置將物料從物料盛放臺搬運至規整裝置;待物料放置到規整裝置中時,規整頭對規整裝置內的物料進行夾合規整動作;之后,第二搬運裝置將物料從規整裝置搬運至治具中;在物料放入治具的過程中,第一組導向組對物料進行導向與規整;之后,輸送動力裝置推動治具進行輸送;在輸送動力裝置將物料輸送至第一輸送線末端時,轉運平臺接收來自第一輸送線上的治具和物料;當物料置于轉運平臺上時,頂升氣缸將物料進行頂升;提取裝置提取物料并通過第二組導向柱對物料進行導向和規整;之后頂升氣缸下降且轉運平臺下降,將治具推送至第二輸送線;同時物料提取機構將物料搬運至疊放機構,且存料升降裝置下降;疊放機構放下物料,并通過第三組導向柱對物料進行導向和規整;待物料存滿時,下料旋轉裝置旋轉;模組出料。
通過上述電芯堆疊方法結合利用此電芯堆疊方法的電芯堆疊生產線,實現了物料在輸送過程中就能堆疊成電池包,同時利用導向柱的設計,保證了搬運與輸送過程中物料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發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中實施的電芯堆疊生產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上料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中實施的轉運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治具、頂升氣缸與第三導向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治具與第三導向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堆疊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疊放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6中提取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夾合動力氣缸、第一導向柱和提取頭的立體結構式示意圖;
圖10為圖2中物料搬運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中實施的電芯堆疊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發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發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隨著汽車能源及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常采用若干電芯并組裝成專用電芯模組作為整車的動力來源,而這種方式也基本被業內認可并廣泛借鑒。因此目前市場上對電池組裝整理加工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潛力較大。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一個單獨的電芯所能提供的能量是遠遠不夠的,在為了獲得較大的能量體的要求下,所以將2~3個電芯組裝成一個電池包,電池包內還包含導熱板,泡棉等材料,保證了電芯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較好的散熱效果,但是一個單獨的電芯包所能儲存的能量也是很小的,此時為了獲得更大的能量體,需要將一個個電池包進行堆疊,從而形成電芯模組。
傳統的電芯堆疊采用是人工堆疊的工作方式,但傳統的堆疊方式效率較低,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
為了能夠解放人力且提高電芯堆疊的效率,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電芯堆疊生產線。技術方案如下:
下面根據附圖1至圖10對電芯堆疊生產線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其是本發明提供的電芯堆疊生產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該電芯堆疊生產線包括輸送部1、上料部2與堆疊部3,輸送部1包括治具11、輸送線和帶動治具11沿輸送線動作的輸送動力裝置,上料部2包括物料存儲部22與將物料從物料存儲部22搬運至輸送部1的物料搬運裝置21,堆疊部3包括從輸送部1上提取電芯模塊的提取機構31和用于疊放電芯模塊的疊放機構32。
將物料堆疊為電芯模組的過程中,需要對物料進行搬運輸送,之后在對物料進行堆疊,然后將堆疊形成的電芯包進行再次堆疊,進而形成我們需要的電芯模組,在電芯堆疊生產線上設置有上料部2、輸送部1與堆疊部3,通過上料部2與輸送部1的配合使用,在實現了物料搬運輸送的同時,完成電芯包的堆疊,再通過堆疊部3,將電芯包堆疊成電芯模組,因此電芯堆疊生產線實現了電芯堆疊的自動化生產,在節約了人工成本的同時加快了生產效率。
在一種實現方式中,電芯堆疊生產線只包括一個上料部2,上料部2位于輸送線一側。
當電芯堆疊生產線只有一個上料部2時,物料存儲部22就需要包含所有需要堆疊的物料的類型,讓物料在上料部2就完成堆疊成電芯包的動作,即電芯上料部2需要提取所有的將要堆疊的物料,并在指定位置按照工藝所需的物料順序將物料堆疊成電芯包。
當然,在另一種實現方式中,如圖1、圖2所示,電芯堆疊生產線包括至少兩個上料部2,至少兩個上料部2按照各自所包含的物料存儲部22所持有的物料的類型、電芯堆疊時要求的物料堆疊的先后順序以及輸送線的輸送方向依次排布在輸送線一側或兩側。
在實際生產中,電芯包中包括電芯包上端蓋、電芯包下端蓋、電芯、隔熱板、泡棉等物料組成,通過多個上料部2的設置,當預堆疊的電芯包在輸送線上輸送時,每經過一個上料部2,即完成一個物料的堆疊,當輸送階段結束時即可完成所有物料的堆疊動作,從而形成電芯包,另外在電芯包堆疊時要求的物料堆疊的先后順序或者物料種類發生變化時,多個上料部2的設置方式都能適應上述變化。
在本實施例中,物料存儲部22包括物料盛放臺與用于規整物料的規整裝置221,其中:物料盛放臺包括物料盛放升降裝置與物料盛放板,物料盛放升降裝置帶動物料盛放板做升降動作;規整裝置221包括規整動力裝置與規整頭,規整動力裝置帶動規整頭做夾合動作。
實際生產中,因物料處于堆疊狀態,后道工序從物料存儲部22抓取物料時,每次取料都會使得堆疊的高度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會造成后道的物料取料許需要不停地調整取料高度,造成取料過程變得困難,在本實施例中物料盛放升降裝置帶動物料盛放板做升降動作,保證了每個物料在需要被獲取時處于恒定的高度,從而使得后道的物料抓取變得方便。
因從物料存儲部中取出的物料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所以不能直接進入第一導軌進行堆疊,因此,在物料存儲部22還設有規整裝置221,通過規整裝置221的作用,使得從物料盛放臺取出的物料能夠保證固定的位置,從而滿足進入第一導軌進行堆疊的條件,同時因為位置的固定還避免了后道取料時產生的取料誤差。
在本實施例中,規整動力裝置采用的是氣缸,當然,規整動力裝置還可以為液壓缸或者伺服絲杠等動力裝置,這里對規整動力裝置的類型不加以限制;規整頭采用的是聚碳酸酯的材質,在保證能夠具有規整的功能下避免了物料的損傷,當然,規整頭也可以為具有一定彈性的其他材質,如橡膠等,這里對規整頭的材質不加以限定。
因為有規整裝置221的存在,所以物料在搬運過程中會經歷從物料盛放臺至規整裝置221和從規整裝置221至治具11的搬運步驟,因此需要兩個搬運裝置,故而在本實施例中,物料搬運裝置21包括用于將物料盛放臺中的物料搬運至規整裝置221的第一搬運裝置211與用于將規整好的物料搬運至治具11中的第二搬運裝置212,如圖10所示。
通過第一搬運裝置211與第二搬運裝置212的設置,在第一搬運裝置211將物料搬運至規整裝置221時,第二搬運裝置212同時將規整裝置221中規整好的物料搬運至治具11,在保證了電芯穩定的同時,還加快了物料搬運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輸送線包括用于輸送承載物料的治具11的第一導軌與用于回收被提取機構31取完電芯包的治具11的第二導軌,第一導軌位于第二導軌的上方;第一導軌與第二導軌上均具有滑軌124,治具11底部對應滑軌124設有滑塊125,滑軌124與滑塊125配合用于輸送治具11。
物料在輸送堆疊時,為了避免發生碰撞和摩擦,所以不能直接置放于輸送線上,因此需要一種特定的部件進行托舉,在本實施例中,采用治具11進行物料的托舉。
為了實現治具11在輸送線上輸送的功能,在輸送線上設有了滑軌124,對應滑軌124在治具11底部設有滑塊125,通過治具11在輸送線上的滑動,從而帶動了物料在輸送線上進行輸送,同時因為采用的是滑軌124與滑塊125的連接方式,在給予一定的推動量的前提下,治具11只會移動與推動量相同的位移量,進而增加了輸送線的輸送精確度,當然在能保證輸送精度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皮帶輸送或者步進梁輸送,這里就不再贅述。
然而皮帶輸送和步進梁輸送在實際生產中會因為裝配誤差或伺服電機參數設置問題導致輸送不穩定的情況,相比于皮帶輸送和步進梁輸送而言,滑軌124與滑塊125相配合的輸送方式僅僅依靠滑塊125在滑軌124上的滑動,這種輸送方式簡單高效,能夠避免輸送過程中產生的輸送不穩定的現象,
在實際生產中,在物料種類繁多的情況下,上料部2的數量就會隨之增加,同時輸送線的長度也會隨之延長,通過第一導軌位于第二導軌的上方的設計,在保證了輸送與回收功能的同時減小了輸送線占用的平面空間,從而減小了整機的平面占用空間。
可以理解的是,在治具11在第一導軌上完成了物料輸送與電芯包堆疊后,需要流入第二導軌,然后等待重新流入第一導軌,因此在第一導軌的末端設置有轉運裝置12,如圖3、圖4與圖5所示,轉運裝置12設有轉運升降裝置123,轉運平臺121和頂升氣缸122,轉運升降裝置123帶動轉運平臺121在第一導軌的末端和第二導軌的始端之間做升降動作,頂升氣缸122用于頂升從第一導軌輸送過來的治具11,轉運平臺121上還設有與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相對接的滑軌124。
因此,治具11上的物料在完成電芯包的堆疊的時候,治具11連同電芯包可以通過轉運平臺121上的滑軌124從第一導軌滑動至轉運平臺121,轉運平臺121上的頂升氣缸122將治具11進行頂升,方便后道進行電芯包的取料,接著頂升氣缸122進行下降,轉運平臺121在轉運升降裝置123的帶動下將下降至與第二導軌對接的位置,接著在外力推動的作用下,將轉運平臺121上的空治具推送至第二導軌,從而實現了治具11由第一導軌流轉至第二導軌的功能。
同理,在第二導軌的末端和第一導軌的頂端也可以設置轉運裝置12,目的在于讓空治具由第二導軌輸送至第一導軌,這里不再進行贅述。
物料在治具11上進行堆疊的時候,因為電池包工藝的限制,物料之間是沒有粘合劑的,為了保證物料在治具11上保持穩定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圖5所示,治具11包括底板、第一組導向柱111和頂升板,底板四周設有用于物料導向與規整的第一組導向柱111,第一組導向柱111上滑動連接有用于托舉物料用的頂升板,底板中間留有供頂升氣缸122動作的空缺126。
因堆疊成電池包的物料的四周均具有導向圓孔,所以設置成導向柱的結構,通過底板四周的第一組導向柱111能夠對物料起到定位和導向作用,從而保證了在輸送過程中物料的穩定性,同樣的,限位塊等類似的限位部件也能進行定位和導向作用,因此,具有導向和限位功能的類似結構,均應視為等同替換,并在此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在實際操作中,轉運裝置12的頂升氣缸122在進行頂升動作時,因為滑軌124與滑塊125的配合并不能將整個治具11頂升起來,因此在底板上留有供頂升氣缸122動作的空缺126,使得頂升氣缸122能夠通過空缺126對頂升板進行頂升動作,同時為了保證頂升的時候頂升板的穩定性,所以將頂升板滑動連接在第一組導向柱111上。
物料在治具11上經過堆疊之后,會形成一個電池包,此時的電池包需要進入堆疊部3進行電芯模組的堆疊,所以在第一導軌至堆疊部3之間,需要一個搬運電池包的工位,因此在本實施例中設有了提取機構31,如圖6、圖8和圖9所示,提取機構31包括安裝架313、提取動力裝置312、提取頭314和用于給待提取物料進行導向的第二組導向柱311,其中:提取動力裝置312安裝在安裝架313上,提取頭314安裝在提取動力裝置312上,第二組導向柱311安裝在提取頭314四周;提取動力裝置312帶動提取頭314做升降、橫移和/或夾合動作。
電芯包之間的物料之間沒有粘合劑,所以在電芯包搬運的過程中同樣要保證電芯包的穩定性,因此通過第二組導向柱311與治具11上的第一組導向柱111相配合,使得提取機構31在提取電芯包時能夠保證電芯包的位置穩定。
從現實情況來看,電芯包取料的位置與電芯包堆疊的位置并不在同一水平面和同一豎直面上,因此提取動力裝置312需要具有空間內實現移動的能力,提取動力裝置312包括帶動提取頭314做夾合動作的夾合動力裝置3123、帶動提取頭314做橫移動作的提取橫移動力裝置3122和帶動提取頭314做升降動作的提取升降動力裝置3121,其中夾合動力裝置3123采用的是氣缸,提取橫移動力裝置3122和提取升降動力裝置3121為伺服絲杠,提取橫移動力裝置3122和提取升降動力裝置3121保證了提取頭314能夠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實現移動,同時夾合動力裝置3123保證了提取頭314能夠進行電芯包的提取。
如圖6和圖7所示,疊放機構32與提取機構31對應設置,其中:疊放機構32包括存料升降裝置322和將物料從豎直狀變為倒伏狀的下料旋轉裝置323,存料升降裝置322包括安裝在存料升降裝置322伸縮端的存料板324和用于給待疊放物料進行導向的第三組導向柱,第三組導向柱安裝在存料板324四周,第二組導向柱311與第三組導向柱配合用于物料定位與導向。
電芯包的堆疊需要提取機構31能在豎直方向上具有較大的行程,為了避免行程較長導致電池包的輸送過程中不穩定,通過存料升降裝置322使得提取機構31每次放料只需在堆疊部3的最高點進行放料即可,每次放料后存料升降裝置322均會下降一個電芯包厚度的距離,以便下個電芯包的放料。
與第一組導向柱111與第二組導向柱311配合使用相同,第二組導向柱311與第三組導向柱的配合使用,使得電芯包在放料過程中也能夠保證電芯包內部物料的穩定。
當電芯包的數量達到預定值時,下料旋轉裝置323進行九十度的旋轉,將豎直方向堆疊的多個電芯包旋轉至水平方向,從而方便后道工序進行螺栓固定形成電芯模組。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通過上料部與輸送部的配合使用,在實現了物料搬運輸送的同時,完成電芯包的堆疊,再通過堆疊部,將電芯包堆疊成電芯模組,因此電芯堆疊生產線實現了電芯堆疊的自動化生產,在節約了人工成本的同時加快了生產效率。
接著,通過多個上料部的設置,當預堆疊的電芯包在輸送線上輸送時,每經過一個上料部,即完成一個物料的堆疊,當輸送階段結束時即可完成所有物料的堆疊動作,從而形成電芯包,另外在電芯包堆疊時要求的物料堆疊的先后順序或者物料種類發生變化時,多個上料部的設置方式都能適應上述變化。
同時,通過物料升降裝置帶動物料盛放板做升降動作,保證待取料的物料始終處于恒定的高度,從而使得后道的物料抓取變得方便。
另外,通過規整裝置的作用,使得從物料盛放臺取出的物料能夠保證固定的位置,從而滿足進入第一導軌進行堆疊的條件,同時因為位置的固定還避免了抓取誤差。
然后,通過第一搬運裝置與第二搬運裝置的設置,在保證了電芯穩定的同時,還加快了物料搬運效率,在第一搬運裝置將物料搬運至規整裝置時,第二搬運裝置同時將規整裝置中規整好的物料搬運至輸送部。
不僅如此,還通過第一導軌位于第二導軌的上方的設計,在保證了輸送與回收功能的同時減小了輸送線占用的平面空間,從而減小了整機的平面占用空間。
接著,通過轉運裝置的設置,實現了治具由第一導軌流轉至第二導軌的功能;通過底板四周的第一組導向柱能夠對物料起到定位和導向作用,從而保證了在輸送過程中物料的穩定性。
同時,通過提取機構上的第二組導向柱與治具上的第一組導向柱配合工作,使得提取機構在提取電芯包時能保證電芯包的位置穩定。
另外,通過疊放機構上的第三組導向柱與提取機構上的第二組導向柱配個工作,使得待堆疊的電芯模塊在搬運至疊放機構和在堆疊過程中的位置保持穩定。
最后,通過下料旋轉裝置,將豎直方向堆疊的多個電芯包旋轉至水平方向,從而方便后道工序進行螺栓固定形成電芯模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電芯堆疊方法。技術方案如下:
下面根據附圖11對電芯堆疊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1所示,首先,第一搬運裝置將物料從物料盛放臺搬運至規整裝置;待物料放置到規整裝置中時,規整頭對規整裝置內的物料進行夾合規整動作;之后,第二搬運裝置將物料從規整裝置搬運至治具中;在物料放入治具的過程中,第一組導向組對物料進行導向與規整;之后,輸送動力裝置推動治具進行輸送;在輸送動力裝置將物料輸送至第一輸送線末端時,轉運平臺接收來自第一輸送線上的治具和物料;當物料置于轉運平臺上時,頂升氣缸將物料進行頂升;提取裝置提取物料并通過第二組導向柱對物料進行導向和規整;頂升氣缸下降且轉運平臺下降,將治具推送至第二輸送線;物料提取機構將物料搬運至疊放機構,且存料升降裝置下降;疊放機構放下物料,并通過第三組導向柱對物料進行導向和規整;待物料存滿時,下料旋轉裝置旋轉;模組出料。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電芯堆疊方法結合利用此電芯堆疊方法的電芯堆疊生產線,實現了物料在輸送過程中就能堆疊成電池包,同時利用導向柱的設計,保證了搬運與輸送過程中物料的穩定性。
除非另作定義,此處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發明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發明專利申請說明書以及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不代表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同樣“連接”或者“相連”等類似的詞語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機械的連接,而是可以包括電性的連接,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一側”、“另一側”僅表示相對的位置關系,當被描述的對象的絕對位置關系改變后,則該想對應的位置關系也相應的改變。另外文中所講的“至少一個”包括一個、兩個或兩個以上。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里發明的發明后,將容易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發明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發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發明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發明的真正范圍和精神由權利要求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