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廢熱回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熱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在較多計算機或服務器的工作場所,計算機或服務器排放的熱量使得該場所的溫 度升高,使得工作人員感到不適,因此在這些場所都會安裝空調或其它熱量排放裝置以降 低場所的溫度。而大量的廢熱排放到室外將會造成熱量的浪費。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回收廢熱進行利用的廢熱回收系統。一種廢熱回收系統,包括一發熱設備,所述發熱設備包括一散熱通道;一第一導風管,所述第一導風管與所述散熱通道相連通,用于接收所述發熱設備 所產生的廢熱流體;及—發電管道,所述發電管道包括一內管及一套設在所述內管外的外管,所述內管 與所述第一導風管相連,用于接收所述廢熱流體,所述外管與內管之間形成一間隙,所述間 隙用于接收冷卻流體,所述內管的管壁上分布有熱電材料模組,所述熱電材料模組的一端 伸出到所述間隙中,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內管中,所述熱電材料模組兩端的流體溫度不同而 在熱電材料模組內部產生電流。一種廢熱回收系統,包括一發熱設備,所述發熱設備包括一散熱通道;一第一導風管,所述第一導風管與所述散熱通道相連通,用于接收所述發熱設備 所產生的廢熱流體;及一發電管道,所述發電管道包括一內管及一套設在所述內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 與內管之間形成一間隙,所述間隙與所述第一導風管相連,用于接收所述廢熱流體,所述內 管用于接收冷卻流體,所述內管的管壁上分布有熱電材料模組,所述熱電材料模組的一端 伸出到所述間隙中,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內管中,所述熱電材料模組兩端的流體溫度不同而 在熱電材料模組內部產生電流。本發明廢熱回收系統通過將熱電材料模組安裝在所述發電管道的內管的管壁上, 讓所述發電管道的內管及所述外管與內管之間形成的間隙中流入溫度不同的流體,使得所 述熱電材料模組兩端存在溫度差而產生電能,從而有效地回收及利用廢熱。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為本發明廢熱回收系統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發電管道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照圖1,本發明廢熱回收系統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一發熱設備10、一第一導 風管20、一發電管道30、一第二導風管40、一第一排風控制器50、一第二排風控制器60、一 電存儲器70。所述發熱設備10為一計算機或一服務器,其包括一散熱通道11及一供電電路13。 所述供電電路13為所述發熱設備10的運作提供電源。所述散熱通道11為所述發熱設備 10散熱,其與現有計算機或服務器的機箱中的散熱通道相同。所述散熱通道11包括一第一 進風口 11a、一第二進風口 Ilc及一第一出風口 lib。所述第一出風口 lib處還設有一風扇 (圖未示)。所述第一導風管20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出風口 lib相導通。請一并參照圖2,所述發電管道30包括一內管31、一套設在所述內管31外的外管 32及于所述發電管道30兩端分別設置的與外管和內管周壁密封相接的兩個環形端蓋36、 38。所述內管31的一端與第一導風管20的另一端相導通。所述端蓋36上開有一第三進 風口 33,所述第三進風口 33與所述外管32和內管31之間形成的間隙39相通。所述端蓋 38上開有一第二出風口 34,所述第二出風口 34與所述間隙39相通,在所述第二出風口 34 處設有一第二風扇(圖未示)。所述發電管道30的外管32為一習知的通風管,其僅僅作為風的傳輸通道。所述 內管31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熱電材料模組(Thermoelectric module) 37,所述熱電材料模 組37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外管32與內管31的間隙中,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內管31中,所述熱 電材料模組37通過線纜串聯相接,位于首尾的熱電材料模組37的末端通過線纜與所述電 存儲器70相連。所述熱電材料模組37可以將溫度的差異轉化為電流,其原理與熱電偶類似。當所 述熱電材料模組37兩端的溫度不相同時,在熱電材料模組37內部產生熱傳導同時產生一 定的電流。許多的熱電材料模組37串連在一起則會產生較大的電流,從而可以加以利用。所述第一排風控制器50包括一第四進風口 51、一第一溫度感應器52及兩第三出 風口 53、54。所述第四進風口 51與所述發電管道30的第二出風口 34相導通。所述第二排風控制器60包括一第五進風口 61、一第二溫度感應器62及兩第四出 風口 63、64。所述第五進風口 61與所述發電管道30的內管31的另一端相導通。所述第二導風管40的一端設有兩進風口 42、44,所述進風口 42與所述第一排風控 制器50的第三出風口 54相導通、所述進風口 44與所述第二排風控制器60的第四出風口 64相導通,所述第二導風管40的另一端與所述發熱設備10的第一進風口 Ila相導通。下面對本發明廢熱回收系統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當外部的冷卻流體通過第二進風口 Ilc進入所述發熱設備10的散熱通道11且流 經散熱通道11后成為較熱的廢熱流體,該廢熱流體經所述第一導風管20進入所述發電管 道30的內管31中。所述發電管道30的第三進風口 33用于輸入冷卻流體,該冷卻流體進入 到所述外管32和內管31之間形成的間隙39中。此時所述間隙39內的冷卻流體溫度低、 內管31內的廢熱流體溫度高,導致所述內管31的管壁上的熱電材料模組37的兩端的溫度 不同,從而使得所述熱電材料模組37內部產生熱傳導同時產生電流,所述熱電材料模組37
5產生的電流經導線輸入所述電存儲器70中。所述電存儲器70還通過線纜與所述發熱設備 10的供電電路13相連以給所述發熱設備10供電。在所述發電管道30的靠近所述端蓋38 處所述冷卻流體及所述廢熱流體的溫度趨于相同,也就是說,從所述內管31及間隙39內流 出的流體的溫度處于所述冷卻流體及廢熱流體之間。當所述間隙39中的流體流入所述第一排風控制器50中時,所述第一溫度感應器 52感應流體的溫度。當流體的溫度低于一存儲于所述第一排風控制器50中的標準數值時, 表示此時所述流體的溫度較低,其可以直接用于為所述發熱設備10進行散熱,所述第一排 風控制器50則打開所述第三出風口 54使得所述冷卻流體經所述第二導風管40從所述第 一進風口 Ila流入所述發熱設備10的散熱通道11中,以為所述發熱設備10進行散熱;當 流體的溫度高于所述標準數值時,表示此時所述流體的溫度較高,所述第一排風控制器50 則關閉所述第三出風口 54并同時打開第三出風口 53使得所述流體被排放到廢熱回收系統 的外部。當所述內管31中的流體流入所述第二排風控制器60中時,所述第二溫度感應器 62感應流體的溫度。當流體的溫度低于一存儲于所述第二排風控制器60中的標準數值時, 表示此時所述流體的溫度較低,其可以直接用于為所述發熱設備10進行散熱,所述第二排 風控制器60則打開所述第四出風口 64使得所述流體經所述第二導風管40從所述第一進 風口 Ila流入所述發熱設備10的散熱通道11中,以為所述發熱設備10進行散熱;當流體 的溫度高于所述標準數值時,表示此時所述流體的溫度較高,所述第二排風控制器60則關 閉所述第四出風口 64并同時打開第四出風口 63使得所述流體被排放到廢熱回收系統的外 部。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排風控制器60可省略,所述排風控制器50的第四進風口 51與所述端蓋38上的第二出風口 34及所述發電管道30的內管31的另一端均相導通。另外,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將所述發熱設備10所產生的廢熱流體導入所述間隙 39中,所述內管31中則導入冷卻流體,此時,位于所述內管31管壁的熱電材料模組37兩端 的溫度同樣不同,同樣可以產生電流。本發明廢熱回收系統通過將熱電材料模組37安裝在所述發電管道30的內管31 的管壁上,讓所述發電管道30的內管31及所述外管32與內管31之間形成的間隙39中流 入溫度不同的流體,使得所述熱電材料模組37兩端存在溫度差而產生電能,從而有效地回 收及利用廢熱。
權利要求
一種廢熱回收系統,包括一發熱設備,所述發熱設備包括一散熱通道;一第一導風管,所述第一導風管與所述散熱通道相連通,用于接收所述發熱設備所產生的廢熱流體;及一發電管道,所述發電管道包括一內管及一套設在所述內管外的外管,所述內管與所述第一導風管相連,用于接收所述廢熱流體,所述外管與內管之間形成一間隙,所述間隙用于接收冷卻流體,所述內管的管壁上分布有熱電材料模組,所述熱電材料模組的一端伸出到所述間隙中,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內管中,所述熱電材料模組兩端的流體溫度不同而在熱電材料模組內部產生電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廢熱回收系統還包括一電存 儲器,所述發電管道的內管的管壁上的熱電材料模組串聯相接,并經導線與所述電存儲器 相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廢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設備還包括一供電電路, 所述供電電路與所述電存儲器相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管道兩端還分別設置與 外管和內管周壁密封相接的兩個環形端蓋,其中一端蓋上設一入風口,所述入風口與所述 間隙相通,所述冷卻流體由所述端蓋上的入風口流入所述間隙中,另一端蓋上設一出風口, 所述出風口與所述間隙相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廢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廢熱回收系統還包括一第二 導風管及一排風控制器,所述排風控制器包括一進風口、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及一溫度 感應器,所述排風控制器的進風口與另一端蓋上的出風口及所述內管均相連通,所述排風 控制器的第一出風口通過所述第二導風管與所述散熱通道相連,當所述溫度感應器感應到 排風控制器內的流體溫度低于一存儲于所述排風控制器中的標準數值時,所述排風控制器 打開所述排風控制器的第一出風口 ;當所述溫度感應器感應到排風控制器內的流體的溫度 高于所述標準數值時,所述排風控制器關閉所述排風控制器的第一出風口并同時打開第二 出風口將排風控制器內的流體排放到廢熱回收系統的外部。
6.一種廢熱回收系統,包括一發熱設備,所述發熱設備包括一散熱通道;一第一導風管,所述第一導風管與所述散熱通道相連通,用于接收所述發熱設備所產 生的廢熱流體;及一發電管道,所述發電管道包括一內管及一套設在所述內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與內 管之間形成一間隙,所述間隙與所述第一導風管相連,用于接收所述廢熱流體,所述內管用 于接收冷卻流體,所述內管的管壁上分布有熱電材料模組,所述熱電材料模組的一端伸出 到所述間隙中,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內管中,所述熱電材料模組兩端的流體溫度不同而在熱 電材料模組內部產生電流。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廢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廢熱回收系統還包括一電存 儲器,所述發電管道的內管的管壁上的熱電材料模組串聯相接,并經導線與所述電存儲器 相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廢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設備還包括一供電電路,所述供電電路與所述電存儲器相連。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廢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管道兩端還分別設置與 外管和內管周壁密封相接的兩個環形端蓋,其中一端蓋上設一入風口,所述入風口與所述 內管相通,所述冷卻流體由所述端蓋上的入風口流入所述內管中,另一端蓋上設一出風口, 所述出風口與所述內管相通。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廢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廢熱回收系統還包括一第二 導風管及一排風控制器,所述排風控制器包括一進風口、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及一溫度 感應器,所述排風控制器的進風口與另一端蓋上的出風口及所述間隙均相連通,所述排風 控制器的第一出風口通過所述第二導風管與所述散熱通道相連,當所述溫度感應器感應到 排風控制器內的流體溫度低于一存儲于所述排風控制器中的標準數值時,所述排風控制器 打開所述排風控制器的第一出風口 ;當所述溫度感應器感應到排風控制器內的流體的溫度 高于所述標準數值時,所述排風控制器關閉所述排風控制器的第一出風口并同時打開第二 出風口將排風控制器內的流體排放到廢熱回收系統的外部。
全文摘要
一種廢熱回收系統,包括一發熱設備、一第一導風管及一發電管道。發熱設備包括一散熱通道,第一導風管與散熱通道相連通,所述發電管道包括一內管及一套設在所述內管外的外管,所述內管的管壁上分布有熱電材料模組,所述外管與內管之間形成一間隙,所述熱電材料模組的一端伸出到所述間隙中,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內管中。本發明廢熱回收系統通過將熱電材料模組安裝在所述發電管道的內管的管壁上,讓所述發電管道的內管及所述外管與內管之間形成的間隙中流入溫度不同的流體,使得所述熱電材料模組兩端存在溫度差而產生電能,從而有效地回收廢熱。
文檔編號H02N11/00GK101958670SQ200910304349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5日
發明者簡志偉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