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速式微電機,具體是一種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
背景技術:
常見的減速式微電機是通過減速齒輪組將轉子力矩輸送到輸出軸上,然后再通過 輸出軸傳遞到相關控制零部件上進行控制。如本人于2008年6月18日在中國專利文獻號 CN201075780公開了一種減速式永磁同步電動機,包括設置在環形機殼內的定子線圈和轉 子,轉子通過減速齒輪組與輸出軸相接,輸出軸包括傳動桿和齒形部,傳動桿和齒形部為一 整體沖壓結構。傳動桿頂部設置有裝配臺階、裝配孔、裝配凹槽或缺口。齒形部設置在傳動 桿底端。齒形部下面設置有定位用的階梯柱。本實用新型將輸出軸的傳動桿和齒形部一次 性整體成型,在確保傳動桿和齒形部同軸度和直線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輸出軸的強度, 防止輸出軸在傳遞力矩時產生扭曲變形,影響其正常使用,極大的延長了輸出軸的使用壽 命。但是,該結構的電動機,由于其內部的減速齒輪和輸出軸的齒形部均是一體結構,在電 動機正常運轉時,如果突然遇到外力阻擋電動機的輸出軸運轉時,電動機內部的齒輪由于 慣性的作用下,容易被打壞,影響電動機的使用壽命,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設計簡單合理,制作成本低,輸出力矩大,性能穩 定,能防止微電機內部的齒輪被打壞,使用壽命長的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以克服 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環形機殼內的定 子線圈和轉子,轉子通過減速齒輪組與輸出軸相接,減速齒輪組由至少兩組變速齒輪組成, 其結構特征是至少一組變速齒輪為分體式變速齒輪,其包括分體連接在轉軸上的從動齒輪和驅 動齒輪,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兩側的墊圈,三者通過鉚接固定在 轉軸上;或者,輸出軸包括傳動桿和至少兩個傳動齒輪,齒輪打滑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兩 個傳動齒輪兩側的墊圈,兩者通過鉚接固定在傳動桿上。所述轉軸為單扁位轉軸或雙扁位轉軸;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兩側均設置有一個墊 圈,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之間共享一個墊圈;轉軸的兩端分別伸出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并 通過沖壓把從動齒輪、驅動齒輪和墊圈鉚接固定在轉軸上。所述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的內孔為圓形孔;墊圈的內孔對應轉軸的形狀為單扁位 安裝孔或雙扁位安裝孔。所述輸出軸包括傳動桿和傳動齒輪,兩者通過沖壓或注塑一體成型。所述傳動桿的下部設置有直徑比其上部小,且與兩個傳動齒輪連接的傳動軸,其 為單扁位傳動軸或雙扁位傳動軸;兩個傳動齒輪的形狀、體積、齒形相同,兩者并列連接成一體后的厚度與減速齒輪組輸出齒輪的厚度一致;兩個傳動齒輪的兩側均設置有一個墊 圈,兩者之間共享一個墊圈;傳動軸的末端伸出位于下方的傳動齒輪,并通過沖壓把兩個傳 動齒輪和墊圈固定在傳動軸上。所述傳動齒輪的內孔為圓形孔;墊圈的內孔對應傳動軸的形狀為單扁位安裝孔或 雙扁位安裝孔。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在變速齒輪的轉軸上鉚接有兩個齒輪片,且 齒輪片的兩側均設置墊片;或者在輸出軸的傳動軸上鉚接有兩個以上并列設置的傳動齒 輪,且傳動齒輪的兩側均設置墊片,再根據所需的摩擦力調節適當的鉚接力,使微電機在正 常工作時能滿足輸出力矩的要求,在突然遇到阻擋微電機輸出軸運轉的外力時,其內部的 變速齒輪的齒輪片或輸出軸的傳動齒輪發生打滑,從而保護微電機內各組齒輪不會被打 壞。其具有設計簡單合理,裝配簡便,制作成本低,輸出力矩大,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的特 點ο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分體式變速齒輪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與微電機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輸出軸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5與微電機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第一實施例參見圖1-圖4,本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環形機殼3內的定 子線圈和轉子,轉子通過減速齒輪組2與輸出軸1相接,減速齒輪組由四組變速齒輪組成, 其有一組變速齒輪為分體式變速齒輪,其包括分體連接在轉軸上的從動齒輪2. 2和驅動齒 輪2. 3,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從動齒輪2. 2和驅動齒輪2. 3兩側的墊圈4,三者通過鉚 接固定在轉軸上;轉軸為雙扁位轉軸2. 1 ;從動齒輪2. 2和驅動齒輪2. 3兩側均設置有一個墊圈4, 從動齒輪2. 2和驅動齒輪2. 3之間共享一個墊圈4 ;雙扁位轉軸2. 1的兩端分別伸出從動 齒輪2. 2和驅動齒輪2. 3,并通過沖壓把從動齒輪2. 2、驅動齒輪2. 3和位于前兩者的三個 墊圈4鉚接固定在雙扁位轉軸2. 1上。其中,從動齒輪2. 2和驅動齒輪2. 3的內孔為圓形 孔;墊圈4的內孔對應雙扁位轉軸2. 1的形狀為雙扁位安裝孔。輸出軸1包括傳動桿1. 1和傳動齒輪1. 2,兩者通過注塑一體成型。第二實施例參見圖5-圖8,本減速式同步電動機的齒輪打滑機構,減速齒輪組2內的變速齒輪均為一體結構,輸出軸1包括傳動桿1. 1和兩個傳動齒輪1. 21,齒輪打滑機構包括分別設置 在兩個傳動齒輪1. 21兩側的墊圈4’,兩者通過鉚接固定在傳動桿1. 1上。傳動桿1. 1的下部設置有直徑比其上部小,且與兩個傳動齒輪1. 21連接的傳動 軸,其雙扁位傳動軸1. 11 ;兩個傳動齒輪1. 21的形狀、體積、齒形相同,兩者并列連接成一 體后的厚度與減速齒輪組2輸出齒輪的厚度一致;兩個傳動齒輪1. 21的兩側均設置有一 個墊圈4’,兩者之間共享一個墊圈4’;雙扁位傳動軸1. 11的末端伸出位于下方的傳動齒輪 1. 21,并通過沖壓把兩個傳動齒輪和墊圈4’固定在雙扁位傳動軸1. 11上。其中,兩個傳動 齒輪1. 21的內孔均為圓形孔;墊圈4’的內孔對應雙扁位傳動軸1. 11的形狀為雙扁位安裝 孔。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環形機殼(3)內的定子線圈和轉 子,轉子通過減速齒輪組(2)與輸出軸(1)相接,減速齒輪組由至少兩組變速齒輪組成,其 特征是至少一組變速齒輪為分體式變速齒輪,其包括分體連接在轉軸上的從動齒輪(2. 2)和 驅動齒輪(2. 3),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兩側的墊圈(4),三者通過 鉚接固定在轉軸上;或者,輸出軸(1)包括傳動桿(1. 1)和至少兩個傳動齒輪(1. 21),齒輪打滑機構包括分 別設置在兩個傳動齒輪兩側的墊圈(4’),兩者通過鉚接固定在傳動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轉軸為單扁位轉 軸或雙扁位轉軸(2. 1);從動齒輪(2.2)和驅動齒輪(2.3)兩側均設置有一個墊圈(4),從 動齒輪和驅動齒輪之間共享一個墊圈;轉軸的兩端分別伸出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并通過 沖壓把從動齒輪、驅動齒輪和墊圈鉚接固定在轉軸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從動齒輪(2.2) 和驅動齒輪(2.3)的內孔為圓形孔;墊圈(4)的內孔對應轉軸的形狀為單扁位安裝孔或雙 扁位安裝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輸出軸(1)包括 傳動桿(1. 1)和傳動齒輪(1.2),兩者通過沖壓或注塑一體成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傳動桿(1.1)的 下部設置有直徑比其上部小,且與兩個傳動齒輪(1.21)連接的傳動軸,其為單扁位傳動 軸或雙扁位傳動軸(1.11);兩個傳動齒輪的形狀、體積、齒形相同,兩者并列連接成一體后 的厚度與減速齒輪組(2)輸出齒輪的厚度一致;兩個傳動齒輪的兩側均設置有一個墊圈 (4’),兩者之間共享一個墊圈;傳動軸的末端伸出位于下方的傳動齒輪,并通過沖壓把兩個 傳動齒輪和墊圈固定在傳動軸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傳動齒輪(1.21) 的內孔為圓形孔;墊圈(4’)的內孔對應傳動軸的形狀為單扁位安裝孔或雙扁位安裝孔。
專利摘要一種減速式微電機的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環形機殼內的定子線圈和轉子,轉子通過減速齒輪組與輸出軸相接,減速齒輪組由至少兩組變速齒輪組成,其至少一組變速齒輪為分體式變速齒輪,其包括分體連接在轉軸上的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兩側的墊圈,三者通過鉚接固定在轉軸上;或者,輸出軸包括傳動桿和至少兩個傳動齒輪,齒輪打滑機構包括設置在傳動齒輪兩側的墊圈,兩者通過鉚接固定在傳動桿上。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合理,裝配簡便,制作成本低,輸出力矩大,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能防止微電機在正常工作時,因外力的作用而導致微電機內的齒輪打壞的現象。
文檔編號H02K7/116GK201789373SQ201020512698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6日
發明者單庚明 申請人:單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