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及其裝配方法以及所制音圈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音圈馬達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及其裝配方法以及所制音圈馬達。
背景技術:
傳統音圈馬達中包括上彈片、上彈片安裝架和透鏡載體,所述上彈片安裝架上設有多個支撐腳,所述上彈片固定在支撐腳上。圖I是一種傳統音圈馬達中上彈片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上彈片的一種正視圖;該種上彈片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支撐腳上的固定區(11)、固定在透鏡載 體上的內環區(12)、連接所述固定區(11)和內環區(12)的多個彈性臂區(13)。為了減小占用面積,該種上彈片沒有在彈性臂區外側設置外環區,也即各固定區之間設有缺口(15),互不相連,所以該種上彈片的強度很弱,極為容易變形,在安裝操作時,用力稍微偏差,就會導致固定區以及彈性臂區發生永久形變,影響最終制成的音圈馬達的控制精度,造成廢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提高上彈片強度以及成品率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述簧片的裝配方法。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根據上述裝配方法所制造的音圈馬達。實現本發明第一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包括上彈片,所述上彈片包括固定設置在外接上彈片安裝架上的固定區、固定在外接透鏡載體上的內環區、連接所述固定區和內環區的多個彈性臂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彈片外周邊緣的外側還設有增強板區,所述增強板區設有與各固定區相連的連接板。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強板區包括首尾相連并圍在上彈片外側的基板區,所述連接板位于基板區的內側端。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彈片包括四個固定區,各固定區的外周邊緣是L形;所述基板區的基本形狀是方框形或環形。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固定區的L形外周邊緣通過兩個連接板與基板區相連。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固定區設有定位孔。上述方案中,與同一固定區相連的兩個連接板之間設有L形透孔。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強板區與上彈片的各固定區位于同一平面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各連接板在其與相應一個固定區的連接處設有折斷線。實現本發明第二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的裝配方法,具體如下把上彈片按照預設位置置放在外接上彈片安裝架上,然后涂膠使得上彈片中的固定區粘結固定在上彈片安裝架上,當膠水固化后,把各連接板從其與固定區的連接處掰斷,取下增強板區,留下上彈片,即完成上彈片的裝配工序。
實現本發明第三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按照上述裝配方法制成的改進型音圈馬達,包括上彈片、上彈片安裝架和透鏡載體,所述上彈片安裝架上設有多個支撐腳,所述上彈片固定在支撐腳上;所述上彈片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支撐腳上的固定區、固定在透鏡載體上的內環區、連接所述固定區和內環區的多個彈性臂區;所述各固定區的外周邊緣設有折痕。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固定區設有定位孔,所述各支撐腳的頂端端面上設有穿過該定位孔的定位凸臺。上述方案中,所述各支撐腳在其頂端端面的外周邊緣設有L形限位凸臺,該限位凸臺位于相應一個固定區的外側。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固定區的外周邊緣設有兩個折痕。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固定區設置在該支撐腳的頂端端面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固定區通過膠粘方式粘結固定在相應一個支撐腳上。上述方案中,所述折痕是把與各固定區一體相連的板體折斷后所留下的折斷面。本發明具有積極的效果(1)本發明中的上彈片外周邊緣的外側還設有增強板區,所述增強板區設有與各固定區相連的連接板,該增強板區的存在有效提高上彈片在安裝時的整體強度,使其在裝配過程中不易發生永久性變而導致廢品,能夠有效提高成品率,并降低制造成本。(2)本發明方法簡單易行,有效解決了傳統產品因自身強度過弱導致裝配工藝較難以及廢品率較高的弊端,保證了裝配工藝的成品率以及裝配質量。
圖I是一種傳統音圈馬達中上彈片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上彈片的一種正視圖;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簧片的一種正視圖;圖5是采用圖3所示簧片制成的音圈馬達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音圈馬達的一種爆炸圖。附圖所示標記為上彈片1,固定區11,內環區12,彈性臂區13,定位孔14,缺口15,折痕16,增強板區2,連接板21,基板區22,L形透孔23,折斷線3,上彈片安裝架4,支撐腳41,定位凸臺411,L形限位凸臺412,透鏡載體5,上蓋61,底座62,骨架63,磁石組件65,線圈66,下彈片67。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圖3至圖4顯示了本發明中簧片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其中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簧片的一種正視圖。本實施例是一種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見圖3至圖4,包括上彈片1,所述上彈片I包括固定設置在外接上彈片安裝架上的固定區11、固定在外接透鏡載體5上的內環區12、連接所述固定區11和內環區12的多個彈性臂區13 ;所述上彈片I外周邊緣的外側還設有增強板區2,所述增強板區2設有與各固定區11相連的連接板21。所述增強板區2包括首尾相連并圍在上彈片I外側的基板區22,所述連接板21位于基板區22的內側端。所述上彈片I包括四個固定區11,各固定區11的外周邊緣是L形;所述基板區22的基本形狀是方框形或環形。所述各固定區11的L形外周邊緣通過兩個連接板21與基板區22相連。
所述各固定區11設有定位孔14。與同一固定區11相連的兩個連接板21之間設有L形透孔23。所述增強板區2與上彈片I的各固定區11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各連接板21在其與相應一個固定區11的連接處設有折斷線3。本實施例中,上彈片外周邊緣的外側還設有增強板區,所述增強板區設有與各固定區相連的連接板,該增強板區的存在有效提高上彈片在安裝時的整體強度,使其在裝配過程中不易發生永久性變而導致廢品,能夠有效提高成品率,并降低制造成本。(實施例2、音圈馬達)圖5和圖6顯不了本發明中音圈馬達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其中圖5是米用圖3所示簧片制成的音圈馬達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音圈馬達的一種爆炸圖。本實施例是采用上述實施例I制造的一種音圈馬達,見圖5和圖6所示,包括上彈片I,上蓋61,底座62,骨架63,磁石組件65,線圈66,下彈片67,和透鏡載體5,所述骨架63上設有上彈片安裝架4以及支撐腳41。所述線圈66套設在透鏡載體5的外壁上,所述磁石組件65設置在線圈66外側,所述透鏡載體5設置在上彈片I和下彈片67之間,所述下彈片67夾設在底座62與骨架63之間,所述上彈片I設置在各支撐腳41頂端端面與上蓋61的頂壁之間。所述上彈片I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支撐腳41上的固定區11、固定在透鏡載體5上的內環區12、連接所述固定區11和內環區12的多個彈性臂區13 ;所述各固定區11的外周邊緣設有折痕16。所述各固定區11設有定位孔14,所述各支撐腳41的頂端端面上設有穿過該定位孔14的定位凸臺411。所述各支撐腳41在其頂端端面的外周邊緣設有L形限位凸臺412,該限位凸臺412位于相應一個固定區11的外側。所述各固定區11的外周邊緣設有兩個折痕16。所述各固定區11設置在該支撐腳41的頂端端面上。所述各固定區11通過膠粘方式粘結固定在相應一個支撐腳41上。所述折痕16是把與各固定區11 一體相連的板體折斷后所留下的折斷面,具體來說,本實施例中的折痕16是把實施例I所述簧片中的連接板21沿折斷3折斷后形成的折斷面。(實施例3、裝配方法)本實施例是實施例I所述簧片的裝配方法,參見圖6所示,其裝配過程如下把上彈片I按照預設位置置放在外接上彈片安裝架4的支撐腳41上,然后涂膠使得上彈片I中的固定區11粘結固定在相應的支撐腳41上,當膠水固化后,把各連接板21從其與固定區11的連接處也即折斷線3處掰斷,取下增強板區2,留下上彈片1,即完成上彈片I的裝配工序。本實施例簡單易行,有效解決了傳統產品因自身強度過弱導致裝配工藝較難以及廢品率較高的弊端,保證了裝配工藝的成品率以及裝配質量。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 屬于本發明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包括上彈片(I),所述上彈片(I)包括固定設置在外接上彈片安裝架上的固定區(11)、固定在外接透鏡載體(5)上的內環區(12)、連接所述固定區(11)和內環區(12)的多個彈性臂區(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彈片(I)外周邊緣的外側還設有增強板區(2),所述增強板區(2)設有與各固定區(11)相連的連接板(2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強板區(2)包括首尾相連并圍在上彈片(I)外側的基板區(22),所述連接板(21)位于基板區(22)的內側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彈片(I)包括四個固定區(11),各固定區(11)的外周邊緣是L形;所述基板區(22)的基本形狀是方框形或環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固定區(11)的L形外周邊緣通過兩個連接板(21)與基板區(22)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固定區(11)設有定位孔(14)。
6.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其特征在于與同一固定區(11)相連的兩個連接板(21)之間設有L形透孔(23)。
7.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強板區(2)與上彈片(I)的各固定區(11)位于同一平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連接板(21)在其與相應一個固定區(11)的連接處設有折斷線(3)。
9.權利要求I至8之一所述的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的裝配方法,具體如下把上彈片(I)按照預設位置置放在外接上彈片安裝架(4)上,然后涂膠使得上彈片(I)中的固定區(II)粘結固定在上彈片安裝架(4)上,當膠水固化后,把各連接板(21)從其與固定區(11)的連接處掰斷,取下增強板區(2),留下上彈片(I),即完成上彈片(I)的裝配工序。
10.一種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方法制成的音圈馬達,包括上彈片(I)、上彈片安裝架(4)和透鏡載體(5),所述上彈片安裝架(4)上設有多個支撐腳(41),所述上彈片(I)固定在支撐腳(41)上;所述上彈片(I)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支撐腳(41)上的固定區(11)、固定在透鏡載體(5)上的內環區(12)、連接所述固定區(11)和內環區(12)的多個彈性臂區(13);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固定區(11)的外周邊緣設有折痕(16)。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音圈馬達的簧片及其裝配方法以及所制音圈馬達。該簧片包括上彈片和增強板區,所述上彈片包括固定區、內環區和彈性臂區;所述增強板區設置在上彈片外周邊緣的外側,并設有與各固定區相連的連接板。其裝配方法是把上彈片按照預設位置置放在外接上彈片安裝架上,然后涂膠使得上彈片中的固定區粘結固定在上彈片安裝架上,當膠水固化后,把各連接板從其與固定區的連接處掰斷,取下增強板區,留下上彈片,即完成上彈片的裝配工序。所制音圈馬達音中上彈片的各固定區的外周邊緣設有折痕。本發明有效解決了傳統產品因自身強度過弱導致裝配工藝較難以及廢品率較高的弊端,保證了裝配工藝的成品率以及裝配質量。
文檔編號H02K33/00GK102710087SQ20121000418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9日
發明者夏太紅, 方紹斌, 金士雷, 金紹平, 顏石磊, 黃曉敏 申請人:金龍機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