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能供電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節能供電裝置,屬于供電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它包括互聯網及互聯網上所有的資源,兼容互聯網所有的應用,但物聯網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個性化和私有化;然而,現有的物聯網供電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停電的時候,物聯網供電裝置就不能使用,所以現在的物聯網供電裝置使用不方便,而且現有的物聯網供電裝置節能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物聯網供電裝置節能效果差的問題,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節能供電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節能供電裝置,包括底板、側板和頂板,所述側板與所述底板、所述頂板之間連接形成供電箱,所述供電箱內設有安全接線裝置、蓄電裝置、節能監測器、監測存儲裝置、電壓/電流表、漏電保護器、變壓器和電表,所述節能監測器和所述監測存儲裝置設置在所述蓄電裝置的兩側,所述節能監測器內設有多個工頻接觸器和多個節能接觸器,一個所述工頻接觸器與一個所述節能接觸器串聯后與另外兩個串聯的所述工頻接觸器和所述節能接觸器并聯,所述頂板上設有操作按鈕和液晶顯示器,所述操作按鈕和所述液晶顯示器均與所述節能監測器、所述監測存儲裝置電連接,所述供電箱上設有伸縮門,所述伸縮門為卷曲式伸縮門。
進一步的,所述安全接線裝置設置在所述蓄電裝置、所述節能監測器、所述監測存儲裝置的下部。
進一步的,所述變壓器還與外接線柱連接,所述外接線柱與外接電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操作按鈕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器上。
進一步的,所述供電箱內還設有照明燈,所述照明燈用于在光照條件不足時為所述供電箱提供照明。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有弧形滑槽,所述伸縮門設置在所述弧形滑槽上。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門上設有門扣,所述門扣用于固定所述伸縮門。
進一步的,所述側板上設有多個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供電箱。
進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部設有萬向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基于物聯網的節能供電裝置,操作方便,在供電裝置內設置有蓄電裝置,正常使用時,蓄電裝置會處于充電狀態,在遇到突然停電的情況時,蓄電裝置會向外供電,維持供電裝置的正常使用,使物聯網供電裝置的使用更加方便,通過工頻接觸器和節能接觸器,綜合節能效果更好,能夠降低物聯網供電裝置的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基于物聯網的節能供電裝置示意圖。
圖中:1-萬向輪,2-底板,3-側板,4-頂板,5-伸縮門,6-門扣,7-固定件,8-安全接線裝置,9-蓄電裝置,10-節能監測器,11-監測存儲裝置,12-電壓/電流表,13-漏電保護器,14-變壓器,15-電表,16-照明燈,17-操作按鈕,18-液晶顯示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清楚和明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所示,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節能供電裝置,包括底板2、側板3和頂板4,所述側板3與所述底板2、所述頂板4之間連接形成供電箱,所述供電箱內設有安全接線裝置8、蓄電裝置9、節能監測器10、監測存儲裝置11、電壓/電流表12、漏電保護器13、變壓器14和電表15,所述節能監測器10和所述監測存儲裝置11設置在所述蓄電裝置9的兩側,所述節能監測器10內設有多個工頻接觸器和多個節能接觸器,一個所述工頻接觸器與一個所述節能接觸器串聯后與另外兩個串聯的所述工頻接觸器和所述節能接觸器并聯,所述頂板4上設有操作按鈕17和液晶顯示器18,所述操作按鈕17和所述液晶顯示器18均與所述節能監測器10、所述監測存儲裝置11電連接,所述供電箱上設有伸縮門5,所述伸縮門5為卷曲式伸縮門。
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所述安全接線裝置8設置在所述蓄電裝置9、所述節能監測器10、所述監測存儲裝置11的下部,所述變壓器14還與外接線柱連接,所述外接線柱與外接電電連接,所述操作按鈕17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器18上,所述供電箱內還設有照明燈16,所述照明燈16用于在光照條件不足時為所述供電箱提供照明。
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所述底板2上設有弧形滑槽,所述伸縮門5設置在所述弧形滑槽上,所述伸縮門5上設有門扣6,所述門扣6用于固定所述伸縮門5,所述側板3上設有多個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用于固定所述供電箱,所述底板2的下部設有萬向輪1。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節能供電裝置,操作方便,在供電裝置內設置有蓄電裝置,正常使用時,蓄電裝置會處于充電狀態,在遇到突然停電的情況時,蓄電裝置會向外供電,維持供電裝置的正常使用,使物聯網供電裝置的使用更加方便,通過工頻接觸器和節能接觸器,綜合節能效果更好,能夠降低物聯網供電裝置的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