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換頭充電器。
背景技術:
目前,插頭式充電器是手機等智能移動設備充電所不可或缺的部件,傳統的插頭式充電器通常為固定式插頭充電器,一般的,傳統的插頭式充電器只能固定一種對應國家標準的插頭使用,如,美國規格插頭式充電器、中國規格插頭式充電器、澳門規格插頭式充電器和歐洲插頭式充電器等,其插頭都是不同的,對于需要經常進行國際旅行的用戶來說,一般需要攜帶多個不同國家規格的充電器,以確保日常生活的充電操作正常進行,這樣,會給用戶的使用帶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使用時較便捷以及適配性較好的可換頭充電器。
一種可換頭充電器,包括:
外殼,所述外殼包括面殼、底殼、導電部及卡置部,所述面殼與所述底殼相扣接,所述底殼開設有插接槽,所述卡置部設置于所述插接槽的內側壁上,且所述卡置部與所述插接槽的底部之間形成旋接槽,所述導電部設置于所述插接槽的底部;
旋接頭,所述旋接頭包括殼體、插腳、旋接凸臺及旋接部,所述插腳設置于所述殼體上,所述旋接凸臺設置于所述殼體上,所述旋接部設置于所述旋接凸臺上,所述旋接凸臺容置于所述插接槽內,所述旋接凸臺用于在轉動時使所述旋接部進入至所述旋接槽內,并使所述旋接部與所述卡置部相卡合以及使所述插腳與所述導電部電性連接;
嵌置組件,所述嵌置組件包括嵌置部及按壓部,所述殼體上開設有嵌置槽,所述嵌置部設置于所述插接槽的邊緣位置處,所述按壓部設置于所述嵌置部上,所述嵌置部遠離所述底殼的端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按壓部與所述嵌置部垂直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按壓部遠離所述底殼的側面設置有多個按壓凸起。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所述按壓凸起依次間隔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殼設置有兩個所述卡置部,所述旋接頭設置有兩個所述旋接部,每一所述旋接部一一對應地與一所述卡置部抵持。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置部具有弧形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接部具有弧形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殼設置有兩個所述導電部,所述旋接頭設置有兩個所述插腳,每一所述導電部一一對應地與一所述旋接部電性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接凸臺開設有連通槽,所述插腳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連通槽內,所述導電部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連通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接凸臺具有圓形的橫截面。
上述可換頭充電器的旋接凸臺能夠在轉動時使旋接部進入至旋接槽內,并使旋接部與卡置部相卡合以及使插腳與導電部電性連接,從而能夠實現更換不同規格的旋接頭,減少了攜帶部件所占用的體積,在使用時只需要將與所在國家對應規格的旋接頭旋入外殼內即可,使用時較便捷,安全性也較佳,適配性較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可換頭充電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可換頭充電器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可換頭充電器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的可換頭充電器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沿A-A線的剖示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可換頭充電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例如,一種可換頭充電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包括面殼、底殼、導電部及卡置部,所述面殼與所述底殼相扣接,所述底殼開設有插接槽,所述卡置部設置于所述插接槽的內側壁上,且所述卡置部與所述插接槽的底部之間形成旋接槽,所述導電部設置于所述插接槽的底部;旋接頭,所述旋接頭包括殼體、插腳、旋接凸臺及旋接部,所述插腳設置于所述殼體上,所述旋接凸臺設置于所述殼體上,所述旋接部設置于所述旋接凸臺上,所述旋接凸臺容置于所述插接槽內,所述旋接凸臺用于在轉動時使所述旋接部進入至所述旋接槽內,并使所述旋接部與所述卡置部相卡合以及使所述插腳與所述導電部電性連接;嵌置組件,所述嵌置組件包括嵌置部及按壓部,所述殼體上開設有嵌置槽,所述嵌置部設置于所述插接槽的邊緣位置處,所述按壓部設置于所述嵌置部上,所述嵌置部遠離所述底殼的端部嵌置于所述嵌置槽內。
為了進一步對上述可換頭充電器進行說明,例如,請參閱圖1,可換頭充電器10包括外殼100及旋接頭200,旋接頭200與外殼100轉動連接,在使用時,能夠更換不同規格所述旋接頭與外殼100轉動連接。
請一并參閱圖2及圖3,外殼100包括面殼110、底殼120、導電部130及卡置部140,面殼100與底殼120相扣接,用于使面殼100與底殼120相固定,并且面殼100與底殼120連接后圍成一空腔,用于容置電路模組。
請參閱圖3,底殼120開設有插接槽121,卡置部140設置于插接槽121的內側壁上,且卡置部140與插接槽121的底部之間形成旋接槽141,也就是說,卡置部140與插接槽121的底部之間設置有間隔,所述間隔形成所述旋接槽。
請參閱圖2,導電部130設置于插接槽121的底部。所述可換頭充電器還包括電路組件300,電路組件300包括電路模組(圖未示)及電源連接線310,所述電路模組設置于底殼120內,所述面殼罩設于所述電路模組上,用于對所述電路模組起到封閉作用,以保護所述電路模組。所述電路模組與導電部130電性連接,電源連接線310的端部夾持于所述面殼及底殼120之間,且電源連接線310的端部與所述電路模組電性連接,電源連接線310用于與外部電源連接,并給所述電路模組供電,進而給導電部130供電。例如,所述電路模組具有電路板及設置于所述電路板上的各電子元器件。優選的,可換頭充電器還包括變壓器,所述變壓器容置于所述空腔中,例如,所述電路模組設置變壓器,所述變壓器用于將外部電源的電壓進行轉換。
請參閱圖2,電源連接線310包括連接頭311、線體312及充電插接頭313,連接頭311夾持于所述面殼及底殼120之間,連接頭311的端部與所述電路模組電性連接,線體312的第一端與連接頭311電性連接,線體312的第二端與充電插接頭313電性連接,充電插接頭313用于與手機等智能移動設備電線連接,以起到對手機等智能移動設備進行充電的效果。例如,所述電源連接線還包括扎帶,所述扎帶纏繞設置于所述線體上,用于對線體起到收納的效果。
請一并參閱圖5及圖6,旋接頭200包括殼體210、插腳220、旋接凸臺230及旋接部240,插腳220設置于殼體210上。旋接凸臺230設置于殼體210上,旋接部240設置于旋接凸臺230上,旋接凸臺230容置于插接槽121內,旋接凸臺230用于在轉動時使旋接部240進入至旋接槽141內,并使旋接部240與卡置部140相卡合以及使插腳220與所述導電部電性連接,如此,能夠使旋接部240與卡置部140相卡合,且在旋接部240與卡置部140卡合時,還能夠使插腳220與所述導電部電性連接,從而能夠實現更換不同規格的所述旋接頭,如,能夠實現更換不同國家規格的所述旋接頭與外殼100連接,用于實現正常的充電功能,現對于需要攜帶不同國家規格充電器的傳統做法,可換頭充電器10只需要攜帶不同國家規格的所述旋接頭即可,減少了攜帶部件所占用的體積,且在使用時只需要將與所在國家對應規格的所述旋接頭旋入外殼100內即可使用,使用時較便捷,安全性也較佳,適配性較好。例如,所述旋接頭包括殼體、插腳、旋接凸臺及旋接部,所述插腳設置于所述殼體上,所述旋接凸臺設置于所述殼體上,所述旋接部設置于所述旋接凸臺上,所述旋接凸臺容置于所述插接槽內;例如,所述旋接凸臺用于在轉動時使所述旋接部進入至所述旋接槽內,并使所述旋接部與所述卡置部相卡合以及使所述插腳與所述導電部電性連接;例如,所述插接槽內設置導向槽,導向槽具有松脫端部與卡合端部,所述旋接凸臺用于在轉動時沿導向槽從所述松脫端部轉動至所述卡合端部,并在所述卡合端部使所述旋接部與所述卡置部相卡合,并且,所述旋接凸臺沿導向槽從所述松脫端部轉動至所述卡合端部時,插接槽的底部的所述導電部與殼體上的插腳相接觸,以實現導電效果。
為了使所述卡置部與所述旋接部更牢靠地實現轉動連接,例如,所述卡置部具有弧形結構;又如,所述旋接部具有弧形結構;又如,所述外殼設置有兩個所述卡置部,所述旋接頭設置有兩個所述旋接部,每一所述旋接部一一對應與一所述卡置部抵持,這樣,能夠使所述卡置部與所述旋接部更牢靠地實現轉動連接。
例如,所述插腳具有彎折結構;又如,所述旋接頭設置有兩個所述插腳;又如,所述旋接頭設置有三個所述插腳;又如,所述插腳具有長方形的片狀結構;又如,所述插腳具有圓柱狀結構;又如,所述外殼設置有兩個所述導電部,所述旋接頭設置有兩個所述插腳,每一所述導電部一一對應與一所述旋接部電性連接。
例如,所述旋接凸臺開設有連通槽,所述插腳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連通槽內,所述導電部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連通槽內;又如,所述旋接凸臺具有圓形的橫截面;又如,所述旋接凸臺具有中空結構。
為了使外殼100與旋接頭200更牢靠地連接,以避免外殼100與旋接頭200在連接后發生相對轉動的問題,例如,請一并參閱圖1及圖3,可換頭充電器10還包括嵌置組件400,嵌置組件400包括嵌置部410及按壓部420,殼體210上開設有嵌置槽211,嵌置部410設置于插接槽121的邊緣位置處,按壓部420設置于嵌置部410上,嵌置部410遠離底殼120的端部嵌置于嵌置槽211內,這樣,當需要轉動旋接頭200使其旋入或旋出外殼100時,對按壓部420施加作用力,進而帶動嵌置部410向遠離插接槽121的方向運動,直到嵌置部410從嵌置槽211中脫離,解除了嵌置部410的限制后,能夠更好地實現轉動旋接頭200使其旋入或旋出外殼100;當需要鎖緊外殼100與旋接頭200時,釋放對按壓部420的作用力,嵌置部410會嵌置于嵌置槽211內,基于外殼100的嵌置部410對旋接頭200的嵌置槽211的限制,能夠使外殼100與旋接頭200更牢靠地連接,以避免外殼100與旋接頭200在連接后發生相對轉動的問題。
例如,所述按壓部與所述嵌置部垂直連接;又如,所述按壓部遠離所述底殼的側面設置有多個按壓凸起;又如,多個所述按壓凸起依次間隔設置。
上述可換頭充電器10的旋接凸臺230能夠在轉動時使旋接部240進入至旋接槽141內,并使旋接部240與卡置部140相卡合以及使插腳220與所述導電部電性連接,從而能夠實現更換不同規格的所述旋接頭,減少了攜帶部件所占用的體積,在使用時只需要將與所在國家對應規格的所述旋接頭旋入外殼100內即可,使用時較便捷,安全性也較佳,適配性較好。
例如,本實用新型的可換頭充電器還包括上述各實施例的相互組合所形成的可換頭充電器。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