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振動式發電手機移動電源,屬于手機配套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智能手機的出現,一開始就深受大眾的喜愛,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手機的電池領域一直為人所詬病。手機為了方便攜帶,其上可配備移動電源,但如果人們身處野外或者沒有電力的地方,就沒辦法進行充電了。 正如中國專利“CN202841016U”、“CN204651987U”所述,當前市場上多為太陽能充電。缺少振動式移動電源,而本發明可以在旅行和外地工作時 ,將振動的能量變為穩定電流為電源供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振動式發電手機移動電源,充電功率穩定。本發明通過金屬球體的自由振動和強磁場作用,帶動發電模組工作,所述發電模組將電量儲存在充電電池中,充電電池也可通過固定在殼體的接口以及升壓模塊為設備進行充電。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振動式發電手機移動電源,包括殼體,殼體內從下到上設有依次連接的發電模組、整流模塊、充電電池、升壓模塊、接口;
所述發電模組裝配在殼體內底部,發電模組包括強磁鐵、線圈、鐵芯、薄鐵片、金屬球體,強磁鐵外側設有線圈,線圈與強磁鐵接觸處設有鐵芯,鐵芯為環形薄片,強磁鐵外部套有薄鐵片,薄鐵片橫截面為U型,薄鐵片通過磁性與強磁鐵貼合,強磁鐵與其內側的海綿體粘接;金屬球體位于環形海綿體內;
所述整流模塊內設有二極管和整流電容;
所述充電電池與升壓模塊之間設有充電開關,通過該充電開關控制充電電池對手機充電。
上述方案中,所述殼體為長方體結構,接口為USB接口,接口位于殼體的頂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強磁鐵與海綿體粘緊通過膠液粘緊,所述金屬球震動過程中與海綿體碰撞接觸,且金屬球被海綿體包裹在內,壓縮海綿體能減少甚至消除殼體內金屬球體震動噪音。
本發明的原理:該振動式發電手機移動電源通過金屬球體的自由運動,改變線圈所處磁場,從而產生磁通量變化,將振動能變為電能,發電模組發電,這些發出的電量儲存在充電電池中;在需要時通過升壓模塊和接口對手機電池進行充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技術方案中設計了金屬球體,金屬球體振動時產生較大的慣性,這樣即使外力停止作用,所述金屬球體依靠慣性仍然會振動一段時間,發電模組繼續發電,這樣使得發電過過程較為連續,所述發電模組對充電電池的充電過程較為均衡,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充電模塊以及充電電池的壽命。本發明成功實現了人員在旅行和外地工作時將振動的能量變為穩定電流,并為手機電源供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振動式發電手機移動電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發電模組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振動式發電手機移動電源的實施流程圖。
圖中1為殼體,2為發電模組,21為金屬球體,22為強磁鐵,23為線圈,24為鐵芯,25為薄鐵片;3為整流模塊,31為整流電容,32為二極管;4為充電電池,5為升壓模塊,6為接口,7為海綿體,8為充電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 本發明振動式發電手機移動電源,包括殼體1、發電模組2、整流模塊3、充電電池4、升壓模塊5、接口6、海綿體7、充電開關8;所述發電模組2裝配在殼體1底部,發電模組2包括強磁鐵22、線圈23、鐵芯24、薄鐵片25、金屬球體21,強磁鐵22外側設有線圈23,線圈23與強磁鐵22接觸處設有鐵芯24,鐵芯24為環形薄片,強磁鐵22外部套有薄鐵片25,薄鐵片25橫截面為U型,薄鐵片25通過磁性與強磁鐵22貼合,強磁鐵22與其內側的海綿體7粘接;金屬球體21位于環形海綿體內;通過金屬球體21動作,以及線圈23和鐵芯24作用,同時通過薄鐵片25隔絕磁場,將振動能變為電能并傳送給發電模組2,帶動發電模組2工作,所述發電模組2將電量儲存在充電電池4,所述充電電池4通過固定在殼體1的接口6以及升壓模塊5對手機電池進行充電,當所述殼體1受振動時,所述金屬球體21動作,改變線圈23磁通量,再通過整流模塊3中的二極管32和整流電容31,進而完成發電。所述充電電池4與升壓模塊5之間設有充電開關8,通過該充電開關控制充電電池4對手機充電。
上述方案中,所述殼體1為長方體結構,接口6為USB接口,接口6位于殼體1的頂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強磁鐵22與海綿體7通過膠液粘緊,所述金屬球體21震動過程中與海綿體7碰撞接觸,且金屬球體21被海綿體7包裹,壓縮海綿體7能減少甚至消除殼體內金屬球體的震動噪音。
本實例的工作過程:殼體1受外力作用,引起金屬球體21振動,通過改變線圈磁通量產生線圈勵磁電流,通過整流電橋對電流進行整流之后,帶動發電模組發電,并將電能儲存至電池。由于充電插頭使用通用型USB接口,使用更加便捷,采用海綿體,防止在振動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噪音。同時,在需要時通過升壓模塊和接口對移動設備進行充電。如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