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醫療振動按摩裝置。
背景技術:
醫療按摩器是一種以機械振動對人體的局部進行刺激性按摩的醫療器材。它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鎮靜止痛、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疲勞、調整機體功能之功效。目前的醫療振動按摩裝置坐上去后生硬、不舒適,且按摩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醫療振動按摩裝置。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醫療振動按摩裝置,包括圓柱形底筒體a、圓柱形底筒體b,在所述圓柱形底筒體a的外側面固定焊接有弧形支撐桿a和弧形支撐桿b,在所述圓柱形底筒體a的一側安裝有連桿a,在所述圓柱形底筒體b的一側安裝有連桿b,所述連桿a和連桿b通過活動軸連接在一起,并在所述活動軸上安裝有扭簧;在所述圓柱形底筒體b上安裝有折形調節桿a和折形調節桿b,在所述折形調節桿a上安裝有調節套筒a,在所述折形調節桿b上安裝有調節套筒b,所述調節套筒a用于調節折形調節桿a的長度,所述調節套筒b用于調節調節套筒b的長度,并在所述折形調節桿a和折形調節桿b上安裝有底部振動按摩墊;在所述弧形支撐桿a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桿a,并在所述支撐桿a上安裝有側部振動按摩墊a,在所述弧形支撐桿b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桿b,并在所述支撐桿b上安裝有側部振動按摩墊b;在所述弧形支撐桿a和弧形支撐桿b上均安裝有調節支架,在所述調節支架上安裝有背部振動按摩墊,在所述弧形支撐桿a的側部安裝有調節器a,在所述弧形支撐桿b的側部安裝有調節器b,并在所述調節器a和調節器b上安裝有角度調節裝置,在所述角度調節裝置上安裝有頸部振動按摩墊。
進一步地,所述圓柱形底筒體a和圓柱形底筒體b的兩端均具有封蓋。
進一步地,所述底部振動按摩墊、側部振動按摩墊a、側部振動按摩墊b、背部振動按摩墊以及頸部振動按摩墊均包括柔性墊本體、設于所述柔性墊本體內的按摩器件以及驅動所述按摩器件的控制組件。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設置有底部振動按摩墊、側部振動按摩墊a、側部振動按摩墊b、背部振動按摩墊以及頸部振動按摩墊,能夠對患者的臀部、背部、頸部以及腿部進行按摩,使得按摩更有針對性,按摩效果更佳,便于患者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請參閱圖1,所述的一種醫療振動按摩裝置,包括圓柱形底筒體a1、圓柱形底筒體b2,在所述圓柱形底筒體a1的外側面固定焊接有弧形支撐桿a3和弧形支撐桿b4,在所述圓柱形底筒體a1的一側安裝有連桿a5,在所述圓柱形底筒體b2的一側安裝有連桿b6,所述連桿a5和連桿b6通過活動軸7連接在一起,并在所述活動軸7上安裝有扭簧;在所述圓柱形底筒體b2上安裝有折形調節桿a8和折形調節桿b9,在所述折形調節桿a8上安裝有調節套筒a10,在所述折形調節桿b9上安裝有調節套筒b11,所述調節套筒a10用于調節折形調節桿a8的長度,所述調節套筒b11用于調節調節套筒b11的長度,并在所述折形調節桿a8和折形調節桿b9上安裝有底部振動按摩墊12;在所述弧形支撐桿a3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桿a13,并在所述支撐桿a13上安裝有側部振動按摩墊a14,在所述弧形支撐桿b4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桿b15,并在所述支撐桿b15上安裝有側部振動按摩墊b16;在所述弧形支撐桿a3和弧形支撐桿b4上均安裝有調節支架17,在所述調節支架17上安裝有背部振動按摩墊18,在所述弧形支撐桿a3的側部安裝有調節器a19,在所述弧形支撐桿b4的側部安裝有調節器b20,并在所述調節器a19和調節器b20上安裝有角度調節裝置21,在所述角度調節裝置21上安裝有頸部振動按摩墊22。
所述圓柱形底筒體a1和圓柱形底筒體b2的兩端均具有封蓋。
所述底部振動按摩墊12、側部振動按摩墊a14、側部振動按摩墊b16、背部振動按摩墊18以及頸部振動按摩墊22均包括柔性墊本體、設于所述柔性墊本體內的按摩器件以及驅動所述按摩器件的控制組件。
本發明通過設置有底部振動按摩墊12、側部振動按摩墊a14、側部振動按摩墊b16、背部振動按摩墊18以及頸部振動按摩墊22,能夠對患者的臀部、背部、頸部以及腿部進行按摩,使得按摩更有針對性,按摩效果更佳,便于患者使用。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