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電力系統領域,特別涉及基于變壓器損耗的無功補償用戶篩選方法。
背景技術:
電網中大部分電力負荷屬于感性負荷,如電動機、變壓器等,在運行過程中需從電網吸收無功功率。在電網中安裝并聯電容器等無功補償設備,可以提供感性負載所消耗的無功功率,減少電網向感性負荷提供的無功功率,提高系統設備利用率,對電網企業來說,無功補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當前部分省份電網交直流互聯后的“強直弱交”問題非常突出,增設用戶電容器,開展無功就地平衡工作,對于電網整體安全穩定運行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無功補償投資決策是一項重要的主動服務工作,從用戶的角度考慮,適當無功補償可減少其調電費,降低用電成本。然而,由于部分用戶缺乏無功管理意識以及無功補償設備設計使用不合理等原因,導致結算電量中無功電量占比過高,產生較高的利率調整電費,提高了用戶用電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提供了用于根據用戶的用電參數對用戶進行篩選,確定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用戶的篩選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基于變壓器損耗的無功補償用戶篩選方法,所述篩選方法,包括:
獲取連接在變壓器上的用戶編號,以及與每個用戶編號對應的用電參數;
根據用電參數確定進行無功補償的臨界值;
如果所述用電參數中的樣本用電參數高于所述臨界值,則獲取所述樣本用電參數對應的樣本用戶編號,所述樣本用戶編號對應的用戶即為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的用戶。
可選的,所述用電參數包括:
q為無功總需量,p為有功總需量,qj和pj分別為用戶計量裝置計量的無功電量和有功電量,qt和pt分別為變壓器的無功損耗和有功損耗、pt鐵為有功鐵損、pt銅為有功銅損、qt鐵為無功鐵損、qt銅為無功銅損、p0為有功空載損耗功率、q0為無功空載損耗功率、k為有功損耗系數、k為k值系數。
可選的,所述根據用電參數確定進行無功補償的臨界值,包括:
根據所述用電參數,確定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
根據所述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獲取臨界值pjmin的表達式。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用電參數,確定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包括:
確定變壓器的無功損耗qt,qt=qt鐵+qt銅=24·d·q0+k·k·pj;
確定變壓器的有功損耗pt,pt=pt鐵+pt銅=24·d·p0+k·pj;
根據無功損耗qt確定無功總需量q,q=qt+qj;
根據無功損耗pt確定無功總需量p,p=pt+pj;
其中,d表示天數。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獲取臨界值pjmin的表達式
根據所述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根據公式一確定功率因數基準值
結合公式二,反解出臨界值pjmin的表達式
pjmin=qt·cot[arccos(zn)]-pt,公式二,
其中,zn為功率因數考核標準值。
可選的,所述篩選方法,還包括:
如果所述用電參數中的樣本用電參數低于或等于所述臨界值,則確定與所述樣本用電參數對應的目標用戶,對所述目標用戶進行及時減容處理,或
將計費方式由按容量收費改為按需求計費。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確定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的臨界值,進而將用戶的用電參數與臨界值進行對比,從而確定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的用戶。相對于現有技術,能夠根據用戶實際用電情況選擇合適的計費方式,降低用戶的用電支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基于變壓器損耗的無功補償用戶篩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結構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作進一步地描述。
實施例一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基于變壓器損耗的無功補償用戶篩選方法,如圖1所示,所述篩選方法,包括:
11、獲取連接在變壓器上的用戶編號,以及與每個用戶編號對應的用電參數;
12、根據用電參數確定進行無功補償的臨界值;
13、如果所述用電參數中的樣本用電參數高于所述臨界值,則獲取所述樣本用電參數對應的樣本用戶編號,所述樣本用戶編號對應的用戶即為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的用戶。
在實施中,為了確定真正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的用戶,需要按上述方式對連接在變壓器上的用戶進行篩選。這里的用戶主要針對采用高供低計方式的用戶,具體的,“高供低計”即由高壓供電到用戶,它的電能計量裝置安裝在用戶電力變壓器的低壓側,實行的低壓計量,這種計量方式的特點是電力變壓器的損耗在計量裝置的前面,未包含在計量數據內。相對的,“高供高計”由高壓供電到用戶,它的電能計量裝置安裝在用戶電力變壓器的高壓側,實行的高壓計量。這種計量方式的特點是電力變壓器的損耗在計量裝置的后面,已包含在計量數據內。
具體的,步驟11中的,用電參數包括如內容:
q為無功總需量,p為有功總需量,qj和pj分別為用戶計量裝置計量的無功電量和有功電量,qt和pt分別為變壓器的無功損耗和有功損耗、pt鐵為有功鐵損、pt銅為有功銅損、qt鐵為無功鐵損、qt銅為無功銅損、p0為有功空載損耗功率、q0為無功空載損耗功率、k為有功損耗系數、k為k值系數。
基于已確定的用電參數,步驟12中的根據用電參數確定進行無功補償的臨界值,包括:
201、根據所述用電參數,確定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
所述根據所述用電參數,確定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包括:
確定變壓器的無功損耗qt,qt=qt鐵+qt銅=24·d·q0+k·k·pj;
確定變壓器的有功損耗pt,pt=pt鐵+pt銅=24·d·p0+k·pj;
根據無功損耗qt確定無功總需量q,q=qt+qj;
根據無功損耗pt確定無功總需量p,p=pt+pj;
其中,d表示天數。
在實施中,結合前文中已經提出的眾多參數值,這里對無功總需量q和有功總需量p進行詳細計算。為了獲取準確的結果,這里在計算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有功鐵損、有功銅損、無功鐵損、無功銅損、有功空載損耗功率、無功空載損耗功率在內的眾多參數。
202、根據所述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獲取臨界值pjmin的表達式。
在實施中,獲取臨界值表達式的過程具體分為:
2021、根據所述無功總需量q以及有功總需量p,根據公式一確定功率因數基準值
2022、結合公式二,反解出臨界值pjmin的表達式
pjmin=qt·cot[arccos(zn)]-pt,公式二,
其中,zn為功率因數考核標準值。
由于變壓器本身的無功損耗一般較有功損耗大很多,顯然空載時候功率因數是很低的;接入負荷后,對高供低計用戶而言,只有在表后(低壓側)進行無功補償方能有效調整用電功率因數。在完全補償的情況下(補償無功與用戶消耗無功一致,計量裝置計量的無功電量為零),由于變壓器自身無功損耗的存在,若用戶用電量小于某個臨界值,將無法通過補償無功功率使功率因數達到考核標準。
可選的,所述篩選方法,還包括:
如果所述用電參數中的樣本用電參數低于或等于所述臨界值,則確定與所述樣本用電參數對應的目標用戶,對所述目標用戶進行及時減容處理,或
將計費方式由按容量收費改為按需求計費。
在實施中,當pj≤pjmin時,高供低計用戶無法通過補償無功達到不產生力率調整電費的目的。對此類用戶,由于負荷較小,最佳選擇是及時減容或將基本電費由按容量計費更改為按需量計費,以減少整體電費支出。
為了驗證本發明方法有效性,設計以下算例:
算例一
a用戶計量方式為高供低計,12月該用戶有功電量pj=93414kw*h,功率因數
pjmin=11022kw*h
pj>pjmin
因此,該用戶能夠通過裝設無功補償裝置將功率因數提高至考核標準0.9。
本發明提供了基于變壓器損耗的無功補償用戶篩選方法,包括:獲取連接在變壓器上的用戶編號,以及與每個用戶編號對應的用電參數;根據用電參數確定進行無功補償的臨界值;如果用電參數中的樣本用電參數高于臨界值,則獲取樣本用電參數對應的樣本用戶編號,樣本用戶編號對應的用戶即為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的用戶。通過確定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的臨界值,進而將用戶的用電參數與臨界值進行對比,從而確定需要進行無功補償的用戶。相對于現有技術,能夠根據用戶實際用電情況選擇合適的計費方式,降低用戶的用電支出。
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組裝或使用過程中的先后順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