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數據采集領域,具體涉及具有持續續航功能的便攜式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日益注重基礎設置的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需要對附近的施工環境進行實時的檢測,從而保障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現有的施工現場檢測往往是在施工處設置多個傳感器,然后通過移動設備對這些傳感器的數據進行依次讀取。
然而移動設備通常采用電池供電,當電池電量耗盡更換電池時,移動設備內的時鐘會斷電并停止工作,每次更換電池都需要對移動設備的時鐘進行重新校準,非常耽誤工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移動設備每次更換電池都需要對移動設備的時鐘進行重新校準,非常耽誤工時,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持續續航功能的便攜式設備,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具有持續續航功能的便攜式設備,包括殼體、按鈕、傳動裝置、第一夾具、第二夾具、第一電池、第二電池和觸片;所述按鈕設置于殼體上,且貫穿殼體并連接于殼體內的傳動裝置;所述傳動裝置連接于第一夾具和第二夾具,且第一電池固定連接于第一夾具,第二電池固定連接于第二夾具;所述第一電池的觸頭接觸觸片,同時第二電池的觸頭未接觸觸片;所述按鈕運動時,傳動裝置帶動第一夾具和第二夾具運動,使得第一電池的觸頭與觸片脫離接觸,且第二電池的觸頭接觸觸片。
現有技術中,移動設備通常采用電池供電,當電池電量耗盡更換電池時,移動設備內的時鐘會斷電并停止工作,每次更換電池都需要對移動設備的時鐘進行重新校準,非常耽誤工時。本發明應用時,先使用第一電池供電,當第一電池電量耗盡需要更換電池時,用戶按動按鈕,使得第一電池的觸頭脫離觸片,同時第二電池的觸頭接觸觸片,從而完成電池的更換,在更換電池時,整個設備不會斷電,從而移動設備的時鐘不需要重新校準,節省了工作的時間成本。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裝置包括棘輪、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一棘爪、第三連桿、第二棘爪和第四連桿;所述第二連桿、第一連桿和棘輪依次鉸接,且第二連桿連接于按鈕;所述第一連桿與棘輪的鉸接點位于棘輪輪面的偏心位置;所述第三連桿的一端連接第一夾具,另一端鉸接于第一棘爪,且第一棘爪咬合于棘輪;所述第四連桿的一端連接第二夾具,另一端鉸接于第二棘爪,且第二棘爪咬合于棘輪;所述按鈕運動時,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帶動棘輪轉動,使得第一棘爪、第三連桿、第二棘爪和第四連桿運動。
本發明應用時,當需要更換電池時,用戶按動按鈕,按鈕通過第二連桿和第一連桿帶動棘輪轉動,棘輪轉動時,由于第一棘爪咬合于棘輪且第二棘爪咬合于棘輪,所以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運動,從而帶動第三連桿和第四連桿運動,實現了第一夾具和第二夾具的運動,整體結構簡單,并且可以逆向工作,同時具有鎖死功能,保證了整個裝置工作的穩定性,由于結構簡單,所以整體重量較輕,適用于小型化的移動設備。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桿與棘輪的鉸接點距離棘輪軸心的距離為棘輪半徑的50%~80%。
進一步的,所述按鈕復位時,傳動裝置帶動第一夾具和第二夾具運動,使得第一電池的觸頭與觸片接觸,同時第二電池的觸頭與觸片脫離接觸。
本發明應用時,由于現在電池多采用蓄電池,當第一電池的電量耗盡時,第二電池進入工作,而第一電池取出進行充電,充電完畢后再放回第一夾具上,當第二電池的電量耗盡時,將按鈕復位,從而第一電池對裝置供電,而第二電池可以被取出進行充電,從而有利于蓄電池的反復使用,有利于節省資源,降低成本。
進一步的,所述按鈕采用自鎖式按鈕。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具有持續續航功能的便攜式設備,在更換電池時,整個設備不會斷電,從而移動設備的時鐘不需要重新校準,節省了工作的時間成本;
2、本發明具有持續續航功能的便攜式設備,整體結構簡單,并且可以逆向工作,同時具有鎖死功能,保證了整個裝置工作的穩定性,由于結構簡單,所以整體重量較輕,適用于小型化的移動設備;
3、本發明具有持續續航功能的便攜式設備,有利于蓄電池的反復使用,有利于節省資源,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殼體,2-按鈕,3-傳動裝置,4-第一夾具,5-第二夾具,6-第一電池,7-第二電池,8-觸片,31-棘輪,32-第一連桿,33-第二連桿,34-第一棘爪,35-第三連桿,36-第二棘爪,37-第四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具有持續續航功能的便攜式設備,1、具有持續續航功能的便攜式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按鈕2、傳動裝置3、第一夾具4、第二夾具5、第一電池6、第二電池7和觸片8;所述按鈕2設置于殼體1上,且貫穿殼體1并連接于殼體內的傳動裝置3;所述傳動裝置3連接于第一夾具4和第二夾具5,且第一電池6固定連接于第一夾具4,第二電池7固定連接于第二夾具5;所述第一電池6的觸頭接觸觸片8,且第二電池7的觸頭未接觸觸片8;所述按鈕2運動時,傳動裝置3帶動第一夾具4和第二夾具5運動,使得第一電池6的觸頭與觸片8脫離接觸,同時第二電池7的觸頭接觸觸片8。所述傳動裝置3包括棘輪31、第一連桿32、第二連桿33、第一棘爪34、第三連桿35、第二棘爪36和第四連桿37;所述第二連桿33、第一連桿32和棘輪31依次鉸接,且第二連桿33連接于按鈕2;所述第一連桿32與棘輪31的鉸接點位于棘輪31輪面的偏心位置;所述第三連桿35的一端連接第一夾具4,另一端鉸接于第一棘爪34,且第一棘爪34咬合于棘輪31;所述第四連桿37的一端連接第二夾具5,另一端鉸接于第二棘爪36,且第二棘爪36咬合于棘輪31;所述按鈕2運動時,第一連桿32和第二連桿33帶動棘輪31轉動,使得第一棘爪34、第三連桿35、第二棘爪36和第四連桿37運動。所述第一連桿32與棘輪31的鉸接點距離棘輪31軸心的距離為棘輪31半徑的50%~80%。所述按鈕2復位時,傳動裝置3帶動第一夾具4和第二夾具5運動,使得第一電池6的觸頭與觸片8接觸,同時第二電池7的觸頭與觸片8脫離接觸。所述按鈕2采用自鎖式按鈕。
本實施例實施時,先使用第一電池6供電,當第一電池6電量耗盡需要更換電池時,用戶按動按鈕2,使得第一電池6的觸頭脫離觸片8,同時第二電池7的觸頭接觸觸片8,從而完成電池的更換,在更換電池時,整個設備不會斷電,從而移動設備的時鐘不需要重新校準,節省了工作的時間成本。當需要更換電池時,用戶按動按鈕2,按鈕2通過第二連桿33和第一連桿32帶動棘輪31轉動,棘輪31轉動時,由于第一棘爪34咬合于棘輪31且第二棘爪36咬合于棘輪31,所以第一棘爪34和第二棘爪36運動,從而帶動第三連桿35和第四連桿37運動,實現了第一夾具4和第二夾具5的運動,整體結構簡單,并且可以逆向工作,同時具有鎖死功能,保證了整個裝置工作的穩定性,由于結構簡單,所以整體重量較輕,適用于小型化的移動設備。由于現在電池多采用蓄電池,當第一電池6的電量耗盡時,第二電池7進入工作,而第一電池6取出進行充電,充電完畢后再放回第一夾具4上,當第二電池7的電量耗盡時,將按鈕2復位,從而第一電池6對裝置供電,而第二電池7可以被取出進行充電,從而有利于蓄電池的反復使用,有利于節省資源,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