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載電力裝備和保障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車載不間斷電源系統的取電車。
背景技術:
隨著電力及其相關保障裝備在社會活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場保電成為電力部門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國家級會議中心、政府、銀行、電力等重要部門都配備了固定式的不間斷供電保障裝備,然而對于臨時會議場所,搶險、賽事以及某些重要用電設備對不間斷供電的需求,固定式的不間斷供電保障裝備已不能滿足當下應急保電需求,更不能適應移動保電要求,對車載不間斷取配電裝置的需求日漸凸顯,成為當前現場應急保電的急需裝備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用于車載不間斷電源系統的取電車,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的一種用于車載不間斷電源系統的取電車,其特點是包括廂式車,廂式車上安裝有取力發電裝置、混合儲能裝置和供配電單元,廂式車的廂體兩側分別設置有鋰電池組、鋅溴電池組、電池控制單元、綜合電氣控制裝置、供配電單元和逆變整流裝置,廂體的后部設置有設備檢修門,廂體上部設置有通風散熱裝置,廂體內通過隔振器安裝有儲能裝所述的置安裝架,儲能裝置安裝架上設置有混合儲能裝置和儲能裝置控制面板,所述的廂式車下部還設置有液壓調平支撐。
所述的混合儲能裝置與儲能管理系統相連,混合儲能裝置分別通過整流pcs柜和逆變pcs柜接對外供電線路,供電線路上設置有第一斷路器、繼電器、第二斷路器和第三斷路器,供電線路前端通過分線板接市電輸出單元和取力發電輸入單元,供電線路后端通過輸入輸出板和輸出電纜接市電輸入單元,輸入輸出板上設置有接地裝置。
所述的取力發電裝置包括發電機,發電機通過發電機安裝支架安裝在廂式車上,發電機上設置有取力發電控制單元,發電機動力輸出軸與取力器相連,取力器與底盤發動機取力法蘭相連,取力發電裝置利用取力器將運載底盤發動機取力法蘭與發電機相連后組成了該裝置的取電單元,進而為混合儲能裝置進行充電。
所述的混合儲能裝置包括鋰電池組和鋅溴電池,混合儲能裝置與供配電單元和取力發電裝置共同組成了車載ups取配電網絡,實現取電、儲能和對外供電功能,取力發電裝置實現對外供電和移動充電,具備自行充電和儲能,通過儲能管理系統實現供電模式的無縫切換;混合儲能裝置與供配電單元共同實現了在線式工作(市電+電池+負載)模式、后備式工作(市電掉電+電池+負載)模式和直流啟動工作(無市電+電池+負載)模式;混合儲能裝置通過整流和逆變單元后經控制單元實現對外供電,且具備微電網并網功能,所述整流和逆變單元通過整流pcs柜和逆變pcs柜來實現對外輸出。所述的一種用于車載不間斷電源系統的取電車,其配電系統工作時可實現微電網并網和后備/孤島運行,市電正常時,市電直接帶負荷工作并給儲能系統充電;市電斷電時,系統跳開母聯開關,由儲能系統帶負荷工作;市電恢復后,系統通過檢測同相位、同幅值數據,閉合母聯開關,市電帶負荷工作。所述廂式車運載平臺主要由二類底盤、廂體、液壓調平支撐和空調設備等組成。所述底盤需配有發動機或變速箱取力口,滿足取力器的安裝需求。所述廂體能夠滿足前述裝置安裝要求,且設有前述裝置的檢修以及供配電系統安裝所需的孔口門,所述液壓調平支撐是為滿足運載平臺的工作和貯存要求。所述空調設備是為滿足該裝置工作時的通風和散熱要求。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種用于車載不間斷電源系統的取電車,其配備取力發電機、鋅溴電池+鋰電池組混合儲能裝置,逆變整流裝置、綜合電氣裝置、空調等散熱系統,液壓支撐平衡系統,將這些系統集成于廂式車這一運載平臺上,形成一種車載式ups取配電系統。其集成度高、機動性強、安全性和可靠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取力發電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電氣控制原理示意圖。
圖中所示:1、鋰電池組;2、鋅溴電池組;3、電池控制單元;4、廂式車;5、設備檢修門;6、綜合電氣控制裝置;7、供配電單元;8、逆變整流裝置;9、取力發電裝置;10、廂體;11、液壓調平支撐;12、通風散熱裝置;13、隔振器;14、儲能裝置安裝架;15、儲能裝置控制面板;16、底盤發動機取力法蘭;17、取力器;18、發電機;19、取力發電控制單元;20、發電機安裝支架;21、市電輸出單元;22、分線板;23、第一斷路器;24、繼電器;25、第二斷路器;26、輸入輸出板;27、輸出電纜;28、市電輸入單元;29、取力發電輸入單元;30、整流pcs柜;31、混合儲能裝置;32、逆變pcs柜;33、儲能管理系統;34、第三斷路器;35、接地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至5所示,所述的一種用于車載不間斷電源系統的取電車,其特點是包括廂式車4,廂式車4上安裝有取力發電裝置9、混合儲能裝置31和供配電單元7,廂式車4的廂體10兩側分別設置有鋰電池組1、鋅溴電池組2、電池控制單元3、綜合電氣控制裝置6、供配電單元7和逆變整流裝置8,廂體10的后部設置有設備檢修門5,廂體4上部設置有通風散熱裝置12,廂體4內通過隔振器13安裝有儲能裝置安裝架14,所述的儲能裝置安裝架14上設置有混合儲能裝置31和儲能裝置控制面板15,所述的廂式車4下部還設置有液壓調平支撐11。
進一步,所述的混合儲能裝置31與儲能管理系統33相連,混合儲能裝置31分別通過整流pcs柜30和逆變pcs柜32接對外供電線路,供電線路上設置有第一斷路器23、繼電器24、第二斷路器25和第三斷路器34,供電線路前端通過分線板22接市電輸出單元21和取力發電輸入單元29,供電線路后端通過輸入輸出板26和輸出電纜27接市電輸入單元28,輸入輸出板26上設置有接地裝置35。
進一步,所述的取力發電裝置9包括發電機18,發電機18通過發電機安裝支架20安裝在廂式車4上,發電機18上設置有取力發電控制單元19,發電機18動力輸出軸與取力器17相連,取力器17與底盤發動機取力法蘭16相連,取力發電裝置9利用取力器17將運載底盤發動機取力法蘭16與發電機18相連后組成了該裝置的取電單元,進而為混合儲能裝置31進行充電。
進一步,所述的混合儲能裝置31包括鋰電池組1和鋅溴電池2,混合儲能裝置31與供配電單元7和取力發電裝置9共同組成了車載ups取配電網絡,實現取電、儲能和對外供電功能,取力發電裝置實現對外供電和移動充電,具備自行充電和儲能,通過儲能管理系統實現供電模式的無縫切換;混合儲能裝置與供配電單元共同實現了在線式工作(市電+電池+負載)模式、后備式工作(市電掉電+電池+負載)模式和直流啟動工作(無市電+電池+負載)模式;混合儲能裝置通過整流和逆變單元后經控制單元實現對外供電,且具備微電網并網功能,所述整流和逆變單元通過整流pcs柜和逆變pcs柜來實現對外輸出。所述的一種用于車載不間斷電源系統的取電車,其配電系統工作時可實現微電網并網和后備/孤島運行,市電正常時,市電直接帶負荷工作并給儲能系統充電;市電斷電時,系統跳開母聯開關,由儲能系統帶負荷工作;市電恢復后,系統通過檢測同相位、同幅值數據,閉合母聯開關,市電帶負荷工作。所述廂式車運載平臺主要由二類底盤、廂體、液壓調平支撐和空調設備等組成。所述底盤需配有發動機或變速箱取力口,滿足取力器的安裝需求。所述廂體能夠滿足前述裝置安裝要求,且設有前述裝置的檢修以及供配電系統安裝所需的孔口門,所述液壓調平支撐是為滿足運載平臺的工作和貯存要求。所述空調設備是為滿足該裝置工作時的通風和散熱要求。
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