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柔性支架領域,具體為一種柔性支架索結構及柔性支架。
背景技術:
1、光伏組件即太陽能板,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需要光伏支架進行安裝,其安裝方式和支架結構對整個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性具有重要影響,柔性支架可實現高架、大跨距、土地二次利用,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高,經濟性、適用性好的特點。
2、現有的柔性光伏支架多采用懸索作為支撐承重結構,且通常采用多根平行設置的懸索來懸吊光伏板,光伏板直接搭接設置在各根懸索上。
3、針對上述相關技術,現有的光伏板柔性支架的懸索結構在強氣流等惡劣環境下,容易因懸索自身的彈力而令光伏板產生晃動,并且有與強氣流的風向可能會時刻變化,風施加在光伏板上的力并不是恒定不變,導致現有的懸索或是懸索的連接處容易因大風而被扯斷,綜上所述,現有的柔性支架的懸索結構不易穩定的懸吊光伏板。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柔性支架索結構及柔性支架,以解決現有的柔性支架的懸索結構不易穩定的懸吊光伏板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柔性支架索結構,包括至少兩個相對設置的框架,所述框架頂端的中部皆固定連接有固定臺,所述固定臺朝向框架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兩個第二阻尼彈性件,所述框架頂部的兩端皆設置有定滑輪,兩個所述框架的中部轉動連接有轉動框,所述轉動框的兩端皆連接有吊索,所述吊索的端部繞過定滑輪后連接第二阻尼彈性件。
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強氣流的惡劣天氣下,裝有光伏板的轉動框能夠通過轉動來實現迎風面積的減小,進而減小框架整體的受力,框架上的阻尼彈性件在氣流對轉動框施力的時候能夠起到良好的緩沖,有效避免吊索被扯斷或是吊索的連接處發生斷裂的情況。
4、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框架的頂端設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內滑動連接有防護盒,所述框架的兩端皆固定連接有用于定位防護盒的定位塊。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防護盒能夠對第二阻尼彈性件起到良好的保護。
6、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阻尼彈性件連接吊索的部分滑動連接于防護盒內壁與框架之間。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令第二阻尼彈性件的端部能夠沿軸線方向滑動,對第二阻尼彈性件的端部起到導向的作用。
8、一種柔性支架,包括至少兩個相對設置的框架,兩個所述框架之間轉動連接有轉動框,所述框架的中部轉動連接有滑塊,所述轉動框的兩側設置有滑槽,所述滑塊滑動連接于滑槽內,所述滑塊的兩端與滑槽的內壁之間皆設置有第一阻尼彈性件,所述轉動框傾斜設置于兩個框架之間,且頂端與底端分別通過吊索與框架相連接。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動框在受到強氣流作用時,能夠相對于滑塊發生滑動,令滑動框的轉軸位置偏向迎風方向,進一步提升轉動框迎風狀態的穩定性。
10、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動框的頂端與底端皆固定連接有擋風板,所述轉動框頂端的擋風板設置于轉動框的頂面,所述轉動框底端的擋風板設置于轉動框的底面。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擋風板受氣流作用后能夠令轉動框快速沿預設方向轉動調整角度,避免出現轉動框受氣流作用不受控轉動的情況。
12、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擋風板的中部皆設置有用于通風的透風口。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透風口在氣流的流速過快時用于減小擋風板的風阻,避免因設置擋風板而令框架所受外力增加過多。
14、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框架共計有三個,三個所述框架之間轉動連接有兩個轉動框。
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根據設計所需能夠在兩側的框架之間增設所需數量的框架。
16、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位于中間的所述框架的中部分別朝向兩側的框架轉動連接有滑塊,且頂部的兩側皆固定連接有固定臺。
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除了位于兩側的框架,其余框架的兩側皆設置有滑塊、定滑輪以及固定臺。
18、綜上所述,本發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發明通過在框架內設置阻尼彈性件,將吊索的一端連接阻尼彈性件,而另一端與轉動框相連接,令裝有光伏板的轉動框的中部與框架轉動連接,在強氣流的惡劣天氣下,裝有光伏板的轉動框能夠通過轉動來實現迎風面積的減小,進而減小框架整體的受力,框架上的阻尼彈性件在氣流對轉動框施力的時候能夠起到良好的緩沖,有效避免吊索被扯斷或是吊索的連接處發生斷裂的情況;
20、2、本發明通過轉動框內設置滑槽與滑塊的結構,在滑槽內的滑塊兩端同時設置阻尼彈性件,轉動框在受到強氣流作用時,能夠相對于滑塊發生滑動,令滑動框的轉軸位置偏向迎風方向,進一步提升轉動框迎風狀態的穩定性;
21、3、本發明通過在轉動框的頂端與底端分別設置迎風的擋風板,在外界氣流的作用下能夠令轉動框更好的沿著預設的方向轉動并令轉動框的轉軸偏移中心位置,有利于轉動框在大風環境下快速達到穩定的狀態,有效避免轉動框受到強氣流作用沿轉軸發生不可控的持續轉動。
1.一種柔性支架索結構,包括至少兩個相對設置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頂端的中部皆固定連接有固定臺(13),所述固定臺(13)朝向框架(1)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兩個第二阻尼彈性件(14),所述框架(1)頂部的兩端皆設置有定滑輪(11),兩個所述框架(1)的中部轉動連接有轉動框(2),所述轉動框(2)的兩端皆連接有吊索(15),所述吊索(15)的端部繞過定滑輪(11)后連接第二阻尼彈性件(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支架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頂端設置有滑道(9),所述滑道(9)內滑動連接有防護盒(10),所述框架(1)的兩端皆固定連接有用于定位防護盒(10)的定位塊(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支架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彈性件(14)連接吊索(15)的部分滑動連接于防護盒(10)內壁與框架(1)之間。
4.一種柔性支架,包括至少兩個相對設置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框架(1)之間轉動連接有轉動框(2),所述框架(1)的中部轉動連接有滑塊(5),所述轉動框(2)的兩側設置有滑槽(4),所述滑塊(5)滑動連接于滑槽(4)內,所述滑塊(5)的兩端與滑槽(4)的內壁之間皆設置有第一阻尼彈性件(6),所述轉動框(2)傾斜設置于兩個框架(1)之間,且頂端與底端分別通過吊索(15)與框架(1)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框(2)的頂端與底端皆固定連接有擋風板(7),所述轉動框(2)頂端的擋風板(7)設置于轉動框(2)的頂面,所述轉動框(2)底端的擋風板(7)設置于轉動框(2)的底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擋風板(7)的中部皆設置有用于通風的透風口(8)。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共計有三個,三個所述框架(1)之間轉動連接有兩個轉動框(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間的所述框架(1)的中部分別朝向兩側的框架(1)轉動連接有滑塊(5),且頂部的兩側皆固定連接有固定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