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機,特別涉及一種電機、風機以及電器設備。
背景技術:
1、部分電機的轉軸安裝于兩個軸承之間,其中一個軸承的一側抵接有預緊件,預緊件對該軸承提供預緊力,并通過轉軸向另一個軸承提供預緊力。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例如風機的出風方向不同時,風機的電機的轉軸的延伸方向可能不同,進而導致軸承的受力發生較大變化。以轉軸沿豎向延伸時為例,為了避免預緊件承受轉子組件和負載的整體重力時出現壓縮,預緊件施加給軸承的預緊力需要大于轉子組件和負載的整體重力。如此,當電機反向安裝時,遠離預緊件的軸承除了承受轉子組件和負載的整體重力外,還會承受預緊件施加的預緊力,軸承承受的軸向力過大,會降低軸承的使用壽命,電機可靠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機,能夠減少軸承受到的軸向力,進而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電機可靠性更好。
2、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具有上述電機的風機。
3、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具有上述風機的電器設備。
4、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的電機,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第一預緊件和第二預緊件,所述定子組件包括軸承座,所述軸承座設有兩個軸承室,兩個所述軸承室相靠近的一側分別形成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或者,兩個所述軸承室相遠離的一側分別形成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轉子組件包括轉軸、第一軸承、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所述第一軸承、所述第二軸承和所述第三軸承分別套設于所述轉軸的外側,所述第一軸承位于其中一個所述軸承室內,所述第二軸承和所述第三軸承位于另一個所述軸承室內,所述第一預緊件設于所述第一軸承與所述第一抵接面之間,以向所述第一軸承提供沿背離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方向的預緊力,所述第二預緊件抵接所述第二軸承的背離所述第二抵接面的一側,以向所述第二軸承提供沿朝向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方向的預緊力,所述第三軸承抵接所述第二預緊件的背離所述第二軸承的一側。
5、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以轉軸沿豎向延伸,兩個軸承室相靠近的一側分別形成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為例,根據力的平衡條件,第一軸承受到的軸向力等于第一預緊件提供的預緊力,由于第二軸承背離第二抵接面的一側設有第二預緊件,第二軸承受到的軸向力等于第二抵接面施加的作用力與第二預緊件提供的預緊力的差值,當第一軸承位于轉軸的頂端時,第二抵接面施加給第二軸承的作用力大致等于第一預緊件提供的預緊力減去轉子組件和負載的整體重力,此種情況下,第二軸承受到的軸向力較小。當第一軸承位于轉軸的底端時,第二抵接面施加給第二軸承的作用力大致等于第一預緊件提供的預緊力加上轉子組件和負載的整體重力,此種情況下,第二軸承受到的軸向力變大,但是,由于第二預緊件提供的預緊力能夠部分抵消第二抵接面施加的作用力,因此第二軸承受到的軸向力仍遠小于現有技術中受到的軸向力,進而能夠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電機可靠性更好。
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轉子組件還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軸承和所述第三軸承之間,并分別抵接所述第二軸承的內圈和所述第三軸承的內圈。
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設置為環形結構,所述第一限位件套設于所述轉軸的外側,所述第二預緊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背離所述轉軸的一側。
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定子組件還包括定子,所述定子設于所述軸承座;所述轉子組件還包括轉子,所述轉子連接于所述轉軸,所述轉子套設于所述定子的外側。
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轉子組件還包括連接套,所述連接套套設于所述轉軸的外側,所述連接套位于所述第三軸承的背離所述第二軸承的一側,所述轉子連接于所述連接套。
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轉子組件還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連接于所述轉軸,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所述第一軸承的背離所述第一預緊件的一側,以限制所述第一軸承沿遠離所述第一預緊件的方向移動。
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限位件設置為環形結構,所述轉軸的外側壁設有沿所述轉軸的周向延伸的環形槽,所述第二限位件安裝于所述環形槽內。
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預緊件和/或所述第二預緊件設置為波形墊片,所述波形墊片套設于所述轉軸的外側。
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軸承的內圈和所述第二軸承的內圈分別與所述轉軸過盈配合,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圈分別與對應的所述軸承室的內周壁間隙配合,所述第一預緊件抵接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圈,所述第二預緊件抵接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圈。
15、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的風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所述的電機。
16、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風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的電機,電機于第二軸承的背離第二抵接面的一側設有第二預緊件,第二預緊件提供的預緊力能部分抵消第二抵接面施加的作用力,因此能夠大幅減少第二軸承受到的軸向力,進而能夠顯著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電機可靠性更好。
18、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方面實施例的電器設備,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實施例所述的風機。
19、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器設備,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所述的風機,風機的電機于第二軸承的背離第二抵接面的一側設有第二預緊件,第二預緊件提供的預緊力能部分抵消第二抵接面施加的作用力,因此能夠大幅減少第二軸承受到的軸向力,進而能夠顯著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電機可靠性更好。
21、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1.一種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組件還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軸承和所述第三軸承之間,并分別抵接所述第二軸承的內圈和所述第三軸承的內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設置為環形結構,所述第一限位件套設于所述轉軸的外側,所述第二預緊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背離所述轉軸的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組件還包括定子,所述定子設于所述軸承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組件還包括連接套,所述連接套套設于所述轉軸的外側,所述連接套位于所述第三軸承的背離所述第二軸承的一側,所述轉子連接于所述連接套。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組件還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連接于所述轉軸,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所述第一軸承的背離所述第一預緊件的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設置為環形結構,所述轉軸的外側壁設有沿所述轉軸的周向延伸的環形槽,所述第二限位件安裝于所述環形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緊件和/或所述第二預緊件設置為波形墊片,所述波形墊片套設于所述轉軸的外側。
9.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承的內圈和所述第二軸承的內圈分別與所述轉軸過盈配合,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圈分別與對應的所述軸承室的內周壁間隙配合,所述第一預緊件抵接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圈,所述第二預緊件抵接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圈。
10.一種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機。
11.一種電器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