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隧道,尤其是一種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
背景技術:
1、隧道檢修道是指為方便隧道內設施、設備等的日常檢查、維護和緊急維修而設置的一種通道或平臺。部分隧道由于“白改黑”導致路面加高,導致隧道電纜溝高度低于規范建議值,如遇到汽車失控撞擊電纜溝側墻,極易致使車輛發生側翻或撞擊隧道側壁和檢修人員。
2、目前常見電纜溝側壁加高方案有如下幾種:
3、(1)采用混凝土直接加高檢既有電纜溝側壁,該方案需在既有電纜溝側壁的頂部兩側安裝模板,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脫模處理,施工工期較長且較繁瑣,對高速隧道運營干擾性較大;
4、(2)采用鋼結構護欄直接加高既有電纜溝側壁,鋼結構護欄較混凝土高,造價相對較貴,且鋼結構護欄一般設置一定弧度向檢修道側傾斜,壓縮檢修道凈寬,對緊急檢修功能產生部分影響。
5、鑒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種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以解決或至少緩解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的既有電纜溝側壁的加高方案存在施工工期較長且較繁瑣,對隧道運營干擾性較大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包括既有電纜溝本體、蓋板、溝壁加高組件以及用于支撐所述蓋板的立柱組件;其中,
3、所述溝壁加高組件連接在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的頂部,所述溝壁加高組件的高度設置在5~15cm之間;
4、所述立柱組件安裝在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的頂部,所述立柱組件和所述溝壁加高組件分別位于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的兩側,所述立柱組件包括多根沿隧道延伸方向間隔排布的立柱;
5、所述蓋板包括沿隧道橫向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溝壁加高組件連接,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端朝向隧道拱腳邊墻延伸并搭接在所述立柱的頂部。
6、優選地,所述溝壁加高組件包括預制鋼管、混凝土結構層、連接在所述預制鋼管的頂部的頂板以及連接在所述預制鋼管的底部的底板,其中,所述頂板開設有供混凝土注入的注漿孔,所述預制鋼管、所述頂板以及所述底板共同合圍形成供混凝土注漿的注漿空間,混凝土通過所述注漿孔注入至所述注漿空間內形成所述混凝土結構層。
7、優選地,所述底板開設有供鋼筋貫穿的貫穿孔,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鉆設有與所述貫穿孔一一對應的植筋孔,鋼筋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植入至所述植筋孔內,所述第二段預埋在所述混凝土結構層內。
8、優選地,所述貫穿孔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貫穿孔沿隧道延伸方向均勻間隔排布,相鄰兩個所述貫穿孔之間的間隔距離設置在15cm~25cm之間。
9、優選地,相鄰兩根鋼筋在豎平面內交叉布設。
10、優選地,所述預制鋼管的外周壁在靠近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的頂面位置連接有鋼環板,所述鋼環板開設有供螺栓貫穿的第一螺栓孔,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開設有與所述第一螺栓孔一一對應布設的第二螺栓孔,螺栓的下端預埋在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內,通過旋擰螺母將所述鋼環板固定在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上。
11、優選地,所述溝壁加高組件的頂部在靠近隧道拱腳邊墻的一側開設有供所述第一端搭接的搭接槽。
12、優選地,所述注漿孔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注漿孔沿隧道延伸方向均勻間隔排布,相鄰兩個所述注漿孔的間隔距離設置為90cm~110cm。
13、優選地,多個所述溝壁加高組件沿隧道延伸方向并排布設。
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1)本申請的加高方案可以有效地將檢修人員與行駛的車輛隔離開來,從而大大降低檢修人員在作業過程中被車輛碰撞的風險,顯著提高檢修工作安全性;還能有效減少車輛濺起的水花、塵埃等雜物對檢修人員的影響,從而有效預防因環境因素導致的潛在風險。
16、(2)施工簡便,不需搭設模板,既節省了支模、拆模的材料,又極大縮短工期,具有較好的經濟效應;
17、(3)施工可完全在既有電纜溝范圍進行,施工干擾性小,通過對既有電纜溝的側壁直立加高,不壓縮檢修道檢修凈空、凈寬;
18、(4)鋼管砼組合結構抗撞擊承載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優越。
1.一種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電纜溝本體、蓋板、溝壁加高組件以及用于支撐所述蓋板的立柱組件;其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溝壁加高組件包括預制鋼管、混凝土結構層、連接在所述預制鋼管的頂部的頂板以及連接在所述預制鋼管的底部的底板,其中,所述頂板開設有供混凝土注入的注漿孔,所述預制鋼管、所述頂板以及所述底板共同合圍形成供混凝土注漿的注漿空間,混凝土通過所述注漿孔注入至所述注漿空間內形成所述混凝土結構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開設有供鋼筋貫穿的貫穿孔,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鉆設有與所述貫穿孔一一對應的植筋孔,鋼筋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植入至所述植筋孔內,所述第二段預埋在所述混凝土結構層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貫穿孔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貫穿孔沿隧道延伸方向均勻間隔排布,相鄰兩個所述貫穿孔之間的間隔距離設置在15cm~25cm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兩根鋼筋在豎平面內交叉布設。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鋼管的外周壁在靠近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的頂面位置連接有鋼環板,所述鋼環板開設有供螺栓貫穿的第一螺栓孔,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開設有與所述第一螺栓孔一一對應布設的第二螺栓孔,螺栓的下端預埋在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內,通過旋擰螺母將所述鋼環板固定在所述既有電纜溝本體上。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的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溝壁加高組件的頂部在靠近隧道拱腳邊墻的一側開設有供所述第一端搭接的搭接槽。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孔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注漿孔沿隧道延伸方向均勻間隔排布,相鄰兩個所述注漿孔的間隔距離設置為90cm~110c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高式隧道電纜溝結構,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溝壁加高組件沿隧道延伸方向并排布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