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太陽能,具體涉及一種組裝式太陽能光伏組件短邊支撐框架。
背景技術:
1、目前的太陽能光伏組件一般包括支架和邊框,邊框上安裝光伏板電池,?邊框與邊框之間通過角碼相互連接,?角碼位于邊框內部,通過四個角的內置角碼連接固定為一體。內置角碼需要完全推入邊框的型腔內,這一操作過程通常較為復雜,并且需要精確對齊和適當的力度。這不僅增加了安裝的難度,還使得整個安裝過程變得費時費力。由于角碼位于邊框內部,安裝時操作空間有限,導致安裝工具難以使用,進一步增加了安裝的困難。內置角碼主要起連接作用,但其本身的承載能力相對較弱。在光伏組件長期承受風力、雪壓等外力作用時,角碼連接處容易發生松動或變形,從而影響整個組件的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光伏組件在戶外使用時需要承受各種復雜的外力作用,包括風載、雪載、溫度變化等。這些外力作用會對組件產生一定的載荷和拉拔力。然而,目前的角碼的設計往往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導致組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裝式太陽能光伏組件長邊支撐框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組裝式太陽能光伏組件短邊支撐框架,包括,光伏開向式邊框,所述包括光伏安裝槽和開向式角碼型腔,所述開向式角碼型腔包括三面圍合的端板、背板和底板,在所述端板的外沿設有下折彎,在所述底板的外沿設有上折彎,在所述下折彎與上折彎的內壁上對稱設有一組鉚塊;
3、所述角碼,包括角碼本體,所述角碼本體包括兩個相互垂直呈l型設置的長邊框插入部和短邊框插入部,在所述長邊框插入部和短邊框插入部的內表面均設有多個相互平行的導向齒,所述導向齒向長邊框插入部與短邊框插入部連接處的方向傾斜,在所述長邊框插入部和短邊框插入部的側面開有多個減重通槽,相鄰兩個減重通槽之間設有支持筋;所述鉚塊的位置與支持筋相對應。
4、優選的,在所述背板的內測設有多條補強筋。
5、優選的,在兩個所述長邊框插入部和短邊框插入部的端部均設有導向結構。
6、優選的,在所述角碼的長邊框插入部和短邊框插入部的連接處設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開設于短邊框插入部上。
7、優選的,在所述短邊框插入部的支持筋外側開有防呆槽。
8、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
9、1.通過設置開向式角碼型腔和角碼的導向齒,可以確保角碼能夠輕松且準確地插入到光伏開向式邊框的相應位置。
10、2.鉚塊和支持筋的對應設置,不僅增強了角碼與光伏開向式邊框之間的連接強度,還保證了整個短邊支撐框架的結構穩定性。
11、3.減重通槽的設計,可以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減輕角碼的重量,提高整個框架的輕量化程度,補強筋的設置,增加了背板的強度,防止了背板在受到外力時發生變形或損壞。
12、4.防呆槽的開設,通過形狀或尺寸的差異,使得角碼在插入時只能以正確的方向進行,有效防止了誤操作的發生。
13、5.避空槽的開設,不僅減輕了角碼的重量,還確保了角碼在插入時能夠順利避開可能存在的障礙物,提高了安裝的順暢性。
1.一種組裝式太陽能光伏組件短邊支撐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裝式太陽能光伏組件短邊支撐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122)的內測設有多條補強筋(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裝式太陽能光伏組件短邊支撐框架,其特征在于:在兩個所述長邊框插入部(21)和短邊框插入部(22)的端部均設有導向結構(2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組裝式太陽能光伏組件短邊支撐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角碼(2)的長邊框插入部(21)和短邊框插入部(22)的連接處設有避空槽(26),所述避空槽(26)開設于短邊框插入部(22)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組裝式太陽能光伏組件短邊支撐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短邊框插入部(22)的支持筋(25)外側開有防呆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