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光伏,尤其涉及一種光伏發電組件和光伏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1、光伏發電是一種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技術,主要通過光伏電池、光伏組件和逆變器等設備實現,其應用包括屋頂光伏系統、地面光伏電站和便攜式光伏設備等。光伏發電的優點在于其作為可再生能源,不產生溫室氣體,且維護成本低,但其發電量受天氣和日照影響較大,初始安裝成本較高。隨著技術進步,光伏發電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全球,助力減少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
2、目前,光伏發電組件用在安裝過程中,通常通過穿透金屬板打釘的方式將相鄰金屬板固定拼接。然而,這種打釘方式會在金屬板上留下大量釘孔,會對金屬板造成結構性破壞,不便于金屬板的再次安裝和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光伏發電組件和光伏發電系統,旨在解決現有的金屬板固定拼接的方式會對金屬板造成結構性破壞,不便于金屬板的再次安裝和使用的技術問題。
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光伏發電組件和光伏發電系統。光伏發電組件包括屋面基底和多個金屬板,相鄰所述金屬板之間設置有支座;所述支座和所述金屬板均設置在所述屋面基底上;所述支座兩側分別與一所述金屬板連接,所述支座包括分別朝向相反的方向折邊的第一折邊部和第二折邊部;所述金屬板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金屬板兩側的第三折邊部;所述支座的所述第一折邊部和所述第二折邊部分別與相鄰所述金屬板的一個所述第三折邊部彎折連接。
3、更進一步地,光伏發電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金屬板上的光伏層壓件。
4、更進一步地,光伏發電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支座上的扣蓋,所述扣蓋包括設置在所述扣蓋兩側的彎折部,所述扣蓋通過所述彎折部將所述第一折邊部和所述第二折邊部扣住。
5、更進一步地,所述彎折部上設置有波形,所述第三折邊部上設置有波形;其中,所述彎折部上的波形與所述第三折邊部上的波形相對應。
6、更進一步地,所述支座還包括支撐部,所述第一折邊部和所述第二折邊部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所述支座通過所述支撐部固定設置在所述屋面基底上。
7、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與所述屋面基底接觸設置;所述支撐部和所述金屬板間隔設置,在所述支撐部和所述金屬板之間形成有空腔。
8、更進一步地,所述金屬板和所述光伏層壓件之間設置有第一膠膜。
9、更進一步地,所述扣蓋和所述支座之間設置有密封膠。
10、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螺釘。
1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光伏發電系統,所述光伏發電系統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
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光伏發電組件和光伏發電系統,由于在光伏發電組件中設置有支座,通過彎折支座和金屬板的方式完成相鄰金屬板的拼裝連接,在拼裝時不需要對金屬板進行穿孔或其他破壞性操作,達到從而保持金屬板的結構完整性的效果,使得金屬板可以繼續再次安裝和使用。
1.一種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基底和多個金屬板,相鄰所述金屬板之間設置有支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金屬板上的光伏層壓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支座上的扣蓋,所述扣蓋包括設置在所述扣蓋兩側的彎折部,所述扣蓋通過所述彎折部將所述第一折邊部和所述第二折邊部扣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折部上設置有波形,所述第三折邊部上設置有波形;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還包括支撐部,所述第一折邊部和所述第二折邊部設置在所述支撐部上;所述支座通過所述支撐部固定設置在所述屋面基底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與所述屋面基底接觸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板和所述光伏層壓件之間設置有第一膠膜。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蓋和所述支座之間設置有密封膠。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螺釘。
10.一種光伏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光伏發電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