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溫控器安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溫控器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溫控器的安裝方式一般有2種。
1、分體式安裝。
安裝時先將溫控器的面殼與底殼分立,將底殼固定在八六盒上后,連接線路板排線,最后將面殼扣上。這種安裝方式有以下缺點:第一,溫控器分體后,線路板外漏,施工過程中易造成元器件的損壞。第二,在現場施工過程中,由于八六盒位置不固定,墻體不平,安裝底殼時,底殼易變形,造成面殼無法卡在底殼上。
2、掛墻板式安裝。
溫控器安裝前,先安裝掛墻板,然后在將溫控器推卡在掛墻板上,這種方式增加了整體溫控器的厚度,同時由于接線都較粗(通常為4平方毫米),造成退卡困難,掛墻板掛鉤易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可避免在安裝過程中造成元器件損壞且安裝方便的溫控器的安裝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電源盒、底殼和面板,其結構要點面板內側設置有第一線路板,第一線路板上覆蓋有隔板,隔板周邊螺釘依次穿過隔板上的通孔、第一線路板上的通孔旋于面板上立柱的螺紋孔內。
所述電源盒內設置有第二線路板,電源盒內下部與第二線路板下部通過掛鉤掛接,電源盒開口端連接有底殼,底殼上部外側螺釘依次穿過底殼上的通孔、第二線路板的通孔旋于電源盒內立柱端面的螺紋孔內。
所述面板上端內側設置有卡槽,底殼上端外側相應于卡槽設置有卡塊;底殼下端外側設置有豎向滑道,滑道內設置有安裝滑塊,安裝滑塊上部為與所述面板與第一線路板間隙相配合的彈性插緊部。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隔板周邊螺釘為4個,底殼上部外側螺釘為2個。
作為另一種優(yōu)選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安裝滑塊與滑道的組合為兩組,設置在底殼兩側。
其次,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線路板與第二線路板對應連接處采用彈簧針連接。
另外,本實用新型所述安裝滑塊采用碳鋼滑塊。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分體結構,電源盒與底殼組合在一起的方式,用戶安裝時避免了器件外漏問題的出現。
本實用新型面板與底殼合體時使用安裝滑塊,當安裝滑塊向上推時,溫控器直接合體,向下滑時,溫控器直接拆開,大大提高了安裝速度。
本實用新型第二線路板裝入電源盒后,與底殼相連接,使第二線路板完全被遮擋在電源盒內部,防止施工中的損壞。
本實用新型在面板與底殼連接時,安裝滑塊上部為與所述面板與第一線路板間隙相配合的彈性插緊部,有效解決了墻體不平時無法安裝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隔板有效將線路板器件保護,有效防止施工過程中的器件損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僅局限于以下內容的表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面板部分連接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底殼部分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面板部分與底殼部連接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面板、2為隔板、3為安裝滑塊、4為底殼、5為電源盒、6為八六盒、7為第一線路板、8為第二線路板、9為卡槽、10為面板與第一線路板間隙、11為卡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電源盒、底殼和面板,面板內側設置有第一線路板,第一線路板上覆蓋有隔板,隔板周邊螺釘依次穿過隔板上的通孔、第一線路板上的通孔旋于面板上立柱的螺紋孔內。
所述電源盒內設置有第二線路板,電源盒內下部與第二線路板下部通過掛鉤掛接,電源盒開口端連接有底殼,底殼上部外側螺釘依次穿過底殼上的通孔、第二線路板的通孔旋于電源盒內立柱端面的螺紋孔內。
所述面板上端內側設置有卡槽,底殼上端外側相應于卡槽設置有卡塊;底殼下端外側設置有豎向滑道,滑道內設置有安裝滑塊,安裝滑塊上部為與所述面板與第一線路板間隙相配合的彈性插緊部。
本實用新型在面板部件與底殼部件組裝后,首先將卡塊卡入卡槽,然后將面板部件與底殼部件整體重疊,最后將底殼部件安裝滑塊上部推入面板與第一線路板之間的間隙,彈性插緊;整體組裝結束。
所述隔板周邊螺釘為4個,底殼上部外側螺釘為2個。
所述安裝滑塊與滑道的組合為兩組,設置在底殼兩側。
所述第一線路板與第二線路板對應連接處采用彈簧針連接。在產品合體后,第二線路板上的彈簧針自動頂在面板部件第一線路板電連接處;代替現有的排線連接方式,大大降低了安裝難度,避免安裝時排線易斷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安裝速度??刹捎缅兘饛椈舍槨?/p>
所述安裝滑塊采用碳鋼滑塊;具有潤滑效果,且有變形度,提高了墻面不平等安裝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