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逆變型調光膜智能控制驅動電路。
背景技術:
基于調光膜的調光燈電路,在一些性能上優于直接調節光源照度的電路。業內主要是用較為簡單的硬件電路實現,存在功能單一,效果一般,不便于智能調節、不夠節能、不能進行通信和遠程控制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逆變型調光膜智能控制驅動電路,其克服了背景技術中所述的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逆變型調光膜智能控制驅動電路,它包括:
電源,用于為逆變型調光膜智能控制驅動電路供電;
微控制器、第一光傳感器、第二光傳感器,該第一光傳感器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入端并用于感應晝夜之分,該第二光傳感器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入端并用于感應其所處環境的實時光線照度;
調光膜,逆變開關管、逆變變壓器,該逆變開關管連接在逆變變壓器初級線圈的一端與微控制器的輸出端之間,該逆變變壓器初級線圈的另一端連接電源的正極,該逆變變壓器的次級線圈連接調光膜;
微控制器根據第一光傳感器反饋的光信號輸出控制電子開關的啟閉來控制光源的啟閉,微控制器還根據第二光傳感器反饋的光信號輸出PWM信號控制逆變開關管的導通和截止時間來控制逆變變壓器的輸出電壓,從而調節調光膜的工作電壓以達到調光的目的。
一實施例之中:還包括通信模塊,該通信模塊連接微控制器,用于與遠程終端通信連接。
一實施例之中:還包括信號放大模塊,該第二光傳感器經連接該信號放大模塊后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入端。
一實施例之中:所述逆變開關管和電子開關都采用半導體開關管。
一實施例之中:所述逆變開關管的漏極連接逆變變壓器初級線圈的一端,柵極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出端,源極經連接一電流取樣電阻接地且源極連接至微控制器的輸入端。
一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光傳感器采用光敏電阻。
一實施例之中:該電源還連接該微控制器、通信模塊和第二光傳感器,用于給其提供工作電壓。
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1、利用調光膜對光源進行調節,性能優于對光源直接調節。
2、用逆變式電源代替線性電源給調光膜供電并調光,使調光膜驅動電源的體積、重量和成本大幅降低。
3、采用微控制器進行控制調光后,調光燈的性能大幅提升,可對調光燈的光電參數進行精細化調節。
4、用微控制器進行控制調光后,對調光燈燈的改進和升級變得容易。
5、設有用于與遠程終端通信連接的通信模塊,便于調光燈電路的遠程控制、程序在線優化升級。
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基于調光膜的智能調光燈電路結構緊湊、工作性能穩定、智能化。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所述的逆變型調光膜智能控制驅動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查閱圖1,一種逆變型調光膜智能控制驅動電路,它包括:
光源、電源1,用于為逆變型調光膜智能控制驅動電路供電,該電源1分為兩路輸出,其中一路輸出連接光源用于給光源提供電能,并在其輸出連接有一電子開關2,用于控制電源1輸出的通斷;
微控制器3、第一光傳感器4、第二光傳感器5,該第一光傳感器4連接微控制器3的輸入端并用于感應晝夜之分,該第二光傳感器5連接微控制器的輸入端并用于感應其所處環境的實時光線照度;
調光膜,逆變開關管6、逆變變壓器7,該逆變開關管6連接在逆變變壓器7初級線圈的一端與微控制器3的輸出端之間,該逆變變壓器7初級線圈的另一端連接該電源1的另一路輸出,該逆變變壓器7的次級線圈連接調光膜;
微控制器3根據第一光傳感器4反饋的光信號輸出控制電子開關2的啟閉來控制光源的啟閉,微控制器3還根據第二光傳感器5反饋的光信號輸出PWM信號控制逆變開關管6的導通和截止時間來控制逆變變壓器7的輸出電壓,從而調節調光膜的工作電壓以達到調光的目的。
優選地,該驅動電路還包括通信模塊8,該通信模塊8連接微控制器3,用于與遠程終端通信連接,便于遠程調光控制和調光燈電路的在線升級。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信號放大模塊9,該第二光傳感器5經連接該信號放大模塊9后連接微控制器3的輸入端,使第二光傳感器5的輸出信號與微控制器3的輸入電壓范圍匹配。
本實施例中,所述逆變開關管6和電子開關2都采用半導體開關管,具體為MOS開關管,逆變開關管6的漏極連接逆變變壓器7初級線圈的一端,柵極連接微控制器3的輸出端,源極連接微控制器3的輸入端且源極經連接一電流取樣電阻接地,通過將漏極連接至微控制器3的輸入端形成微控制器3所輸出的PWM信號的一個反饋調節:在外界光線的照度恒定的情況下,當逆變開關管6中的源極電流大于規定值時,電流取樣電阻R12上的壓降增大,與逆變開關管6的源極相連的微控制器3的A/D端口得到該電壓增量,經程序處理后微控制器3的輸出端口送出的PWM信號的脈寬變小,從而降低逆變開關管6中的源極電流和逆變變壓器7的輸出電壓,當逆變開關管6中的源極電流減小時亦然。在外界光線的照度變化的情況下,該PWM脈寬與外界光線照度成一定函數關系。
電源1連接該微控制器3、通信模塊8、信號放大模塊9和第二光傳感器5,用于給其提供工作電壓;
本實施例所述的第一光傳感器可采用光敏電阻進行感光,所述微控制器可采用低成本的單片機作為核心控制器。
查閱圖1,本實施例所述的驅動電路具體工作過程如下:電源產生光源和工作電路所需的電壓和電流,其一路輸出為光源提供電能,另一路輸出連接至逆變變壓器L2的初級線圈及通過三端穩壓芯片IC1穩壓后連接至微控制器、通信模塊、信號放大模塊和第二光傳感器為其供電;光敏電阻R15將檢測到的環境光線照度信息送至單片機IC3的I/O口,單片機IC3經過處理后輸出控制信號經電阻R5控制電子開關Q2的導通與截止,從而控制電源的輸出,當單片機IC3通過光敏電阻R15反饋的光線照度信息得知夜晚降臨,則輸出控制電子開關Q2打開,電源輸出端導通,光源打開,調光膜的調光工作開始啟動(具體由單片機IC3中的程序設定啟動,例如當單片機IC3接收到夜晚降臨的信息后,即啟動對第二光傳感器反饋的光照度信息的處理并對調光膜做出調節其工作電壓的動作),單片機IC3進而實時判斷第二光傳感器SEN1經放大模塊IC5信號放大后的光線照度信息,并對該光線照度信息進行處理后經電阻R23輸出PWM信號至逆變開關管Q3以控制逆變開關管Q3的導通和截止時間,從而控制逆變變壓器的輸出電壓,進而控制調光膜的工作電壓,達到根據光源周圍環境光線照度的不同進行自動調光的目的。當白晝來臨,則單片機輸出控制光源和調光膜停止工作。這種晝夜自動滅、亮光源并根據周圍環境光照度實時調光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的智能性和節能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