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剛撓結合板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用戶對于電子產品的使用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剛撓結合板,除了需滿足常規的印制電路板可靠性要求外,對其安裝過程和使用過程中的彎折性也越來越重視。剛撓結合板在安裝和使用過程中,由于柔性區域的彎折,會造成剛撓結合區域應力集中,長時間的應力集中易導致剛撓結合區發生層間崩裂,進而導致電氣連接失效。
在現有技術中,針對剛撓結合板彎折可靠性較低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剛撓結合板及移動終端,以解決剛撓結合板彎折可靠性較低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該方法包括:
分別在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均繪制柔性區和至少兩個剛性區,使得所述至少兩個剛性區中相鄰兩個剛性區之間為柔性區,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依次增加,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中柔性區長度最短的柔性板作為柔性基板;
分別在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的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的四周對應設置多個定位孔,其中,所述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為所述剛性區中未與所述柔性區連接的面;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的柔性區進行開窗處理;
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進行疊層處理,使得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并用固定件通過各層板上的定位孔將所述剛性板和所述柔性板固定在一起,得到疊層結構,其中,所述疊層結構的最上層為剛性板,位于最上層的剛性板作為剛性主板,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壓合有開窗蓋,所述柔性板從最底層至最上層按照柔性區的長度依次遞增的順序排列,所述柔性板的柔性區形成凸起;
對所述疊層結構進行層壓處理,并去除廢料區,得到剛撓結合板。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剛撓結合板。該剛撓結合板為采用上述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制成。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包括上述的剛撓結合板。
這樣,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分別在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均繪制柔性區和至少兩個剛性區,使得所述至少兩個剛性區中相鄰兩個剛性區之間為柔性區,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依次增加,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中柔性區長度最短的柔性板作為柔性基板;分別在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的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的四周對應設置多個定位孔,其中,所述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為所述剛性區中未與所述柔性區連接的面;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的柔性區進行開窗處理;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進行疊層處理,使得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并用固定件通過各層板上的定位孔將所述剛性板和所述柔性板固定在一起,得到疊層結構,其中,所述疊層結構的最上層為剛性板,位于最上層的剛性板作為剛性主板,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壓合有開窗蓋,所述柔性板從最底層至最上層按照柔性區的長度依次遞增的順序排列,所述柔性板的柔性區形成凸起;對所述疊層結構進行層壓處理,并去除廢料區,得到剛撓結合板。由于剛撓結合板的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可以很好的釋放彎折應力,提高了剛撓結合板的彎折可靠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的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剛撓結合板彎折時的剖面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柔性板拼板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柔性板拼板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三柔性板拼板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剛性主板拼板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剛性主板的開窗區貼蓋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疊層結構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疊板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參見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分別在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均繪制柔性區和至少兩個剛性區,使得所述至少兩個剛性區中相鄰兩個剛性區之間為柔性區,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依次增加,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中柔性區長度最短的柔性板作為柔性基板。
本實施例中,上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開料尺寸一致。具體的,至少一個剛性板上的剛性區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的剛性區對應設置,至少一個剛性板的柔性區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的柔性區也對應設置。至少一個剛性板中各個剛性板上對應的剛性區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一致,各個剛性板上對應的柔性區的位置和大小也可以一致。至少兩個柔性板上的至少兩個柔性板上的柔性區的長度依次增加,并將柔性區的長度最小的柔性板作為柔性基板,柔性基板的柔性區的位置和大小可以與剛性板上對應的柔性區的位置和大小一致,柔性基板的剛性區的位置和大小可以與剛性板上對應的剛性區的位置和大小一致。
步驟102、分別在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的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的四周對應設置多個定位孔,其中,所述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為所述剛性區中未與所述柔性區連接的面。
本實施例通過在剛性板和柔性板的剛性區四周設置定位孔,以保證層壓時各個板層準確對位。具體的,定位孔可以距離剛性區邊緣1in以上。
步驟103、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的柔性區進行開窗處理。
步驟104、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進行疊層處理,使得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并用固定件通過各層板上的定位孔將所述剛性板和所述柔性板固定在一起,得到疊層結構,其中,所述疊層結構的最上層為剛性板,位于最上層的剛性板作為剛性主板,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壓合有開窗蓋,所述柔性板從最底層至最上層按照柔性區的長度依次遞增的順序排列,所述柔性板的柔性區形成凸起。
本實施例中,通過固定件經由各層板上的定位孔將剛性板和柔性板固定在一起,可以保證壓合過程中各層板對位的穩定性和牢靠性。此外,在位于最上層的剛性板的開窗區壓合開窗蓋,以在壓合過程中保護柔性板的柔性區不被損壞。
步驟105、對所述疊層結構進行層壓處理,并去除廢料區,得到剛撓結合板。
本發明實施例的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通過分別在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均繪制柔性區和至少兩個剛性區,使得所述至少兩個剛性區中相鄰兩個剛性區之間為柔性區,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依次增加,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中柔性區長度最短的柔性板作為柔性基板;分別在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的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的四周對應設置多個定位孔,其中,所述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為所述剛性區中未與所述柔性區連接的面;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的柔性區進行開窗處理;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進行疊層處理,使得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并用固定件通過各層板上的定位孔將所述剛性板和所述柔性板固定在一起,得到疊層結構,其中,所述疊層結構的最上層為剛性板,位于最上層的剛性板作為剛性主板,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壓合有開窗蓋,所述柔性板從最底層至最上層按照柔性區的長度依次遞增的順序排列,所述柔性板的柔性區形成凸起;對所述疊層結構進行層壓處理,并去除廢料區,得到剛撓結合板。由于剛撓結合板的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從最底層至最上層依次增加,可以很好的釋放彎折應力,提高了剛撓結合板的彎折可靠性。
參見圖2,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提供的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01、分別在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均繪制柔性區和至少兩個剛性區,使得所述至少兩個剛性區中相鄰兩個剛性區之間為柔性區,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依次增加,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中柔性區長度最短的柔性板作為柔性基板,所述剛性板上的剛性區與所述柔性板上對應的剛性區大小相同,所述剛性板上的柔性區與所述柔性基板上對應的柔性區大小相同。
本實施例通過將至少兩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設置的不同,以更好的釋放彎折應力。
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板的柔性區的長度l0為:
l0=r*θ+s;
所述柔性基板之上第n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ln為:
其中,r為彎折半徑,θ為彎折角度,s為預設安全距離,n為正整數,dn-1為第n-1個柔性板的介質厚度,gn為第n-1個柔性板和第n個柔性板層間介質距離。
本實施例中,可以根據需要制作的剛撓結合板的彎折角度和彎折半徑設置各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具體的,參見圖3,需要制作的剛撓結合板包括柔性部10和至少兩個剛性部20,其中,柔性部10由三層柔性板的柔性區壓合而成,即第一柔性區1013、第二柔性區1023和第三柔性區1033,其中,第一柔性區為柔性基板的柔性區,剛性部20由剛性板的剛性區和柔性板的剛性區壓合而成,該需要制作的剛撓結合板彎折角度為θ,彎折半徑為r,第一柔性板的介質厚度為d0,第一柔性板與第二柔性板層間介質距離為g1,第二柔性板的介質厚度為d1,第二柔性板與第三柔性板層間介質距離為g2,預設安全距離s可以大于3mm,則第一柔性區1013的長度l0=r*θ+s,第二柔性區1023的長度l1=l0+(d0+g1)*θ,第三柔性區1033的長度l2=l0+(d0+g1+d1+g2)*θ。
步驟202、分別在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的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的四周對應設置多個定位孔,其中,所述剛性區的非連接面為所述剛性區中未與所述柔性區連接的面。
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孔可以為銷釘孔,所述銷釘孔直徑為2.0~3.15mm,所述銷釘孔可以距離剛性區邊緣1in以上。
步驟203、分別對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中的非柔性基板的非基準剛性區、柔性區以及所述非基準剛性區和所述柔性區之間的廢料區制作激光外形線,其中,所述非柔性基板為所述至少兩個柔性板中除所述柔性基板之外的柔性板,所述非基準剛性區的激光外形線距離所述定位孔第一預設長度,所述柔性區的激光外形線的寬度和所述柔性區相同,所述非基準剛性區和所述柔性區之間的廢料區的激光外形線的寬度大于所述非柔性基板柔性區的長度和所述柔性基板柔性區的長度的差值,所述非基準剛性區和所述柔性區之間的廢料區的激光外形線的長度與所述非基準剛性區的激光外形線的長度相同。
步驟204、鏤空所述激光外形線和所述激光外形線內的廢料區,使得所述非基準剛性區和所述柔性區可移動。
步驟205、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的柔性區進行開窗處理。
步驟206、對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進行疊層處理,使得所述至少一個剛性板和至少兩個柔性板上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并用固定件通過各層板上的定位孔將所述剛性板和所述柔性板固定在一起,得到疊層結構,其中,所述疊層結構的最上層為剛性板,位于最上層的剛性板作為剛性主板,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壓合有開窗蓋,所述柔性板從最底層至最上層按照柔性區的長度依次遞增的順序排列,所述柔性板的柔性區形成凸起。
步驟207、對所述疊層結構進行層壓處理,并去除廢料區,得到剛撓結合板。
以下結合附圖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為了便于描述,本實施例以剛性板數量為4個、柔性板數量為3個為例進行說明:
本實施例中,柔性板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其中,第一柔性板為柔性基板。參見圖4至圖6,第一柔性板101中設置有第一剛性區1011、第二剛性區1012和第一柔性區1013,第一剛性區1011和第二剛性區1012的非連接面(也即不與柔性區連接的面)的四周設置有多個第一定位孔1014,在第一柔性板101的邊緣的四周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1015。第二柔性板102中設置有第三剛性區1021、第四剛性區1022和第二柔性區1023,第三剛性區1021和第四剛性區1022的非連接面的四周設置有多個第二定位孔1024,在第二柔性板102的邊緣的四周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1025。第三柔性板103中設置有第五剛性區1031、第六剛性區1032和第三柔性區1033,第五剛性區1031和第六剛性區1032的非連接面的四周設置有多個第三定位孔1034,在第三柔性板103的邊緣的四周設置有多個第三通孔1035。
具體的,上述第一柔性板101、第二柔性板102和第三柔性板103大小一致,上述第一剛性區1011、第三剛性區1021和第五剛性區1031對應設置且大小相同,上述第二剛性區1012、第四剛性區1022和第六剛性區1032對應設置且大小相同。上述第一柔性區1013、第二柔性區1023和第三柔性區1033的長度依次增加,寬度相同。剛性板的大小與柔性板的大小一致,剛性板中剛性區和柔性區的大小和位置分別與第一柔性板101中剛性區和柔性區的大小和位置一致。
具體的,上述第一定位孔1014、第二定位孔1024和第三定位孔1034的大小相同,定位孔的直徑可以為2.0~3.15mm,定位孔可設置為常規可沖孔的蝕刻靶標,定位孔可以距離剛性區邊緣1in以上,相鄰兩個定位孔的間距可以為1~1.5in。
此外,在第二柔性區1023、第四剛性區1022以及第二柔性區1023和第四剛性區1022之間的廢料區1027制作有激光外形線1026,在第三柔性區1033、第六剛性區1032以及第二柔性區1033和第四剛性區1022之間的廢料區1037制作有激光外形線1036。
具體的,第二柔性區1023的激光外形線的寬度和第二柔性區1023的寬度相同,第四剛性區1022的激光外形線的距離第二定位孔1024第一預設長度,第二柔性區1023和第四剛性區1022之間的廢料區1027的激光外形線的寬度大于第二柔性區1023的長度和第一柔性區1013的長度的差值,第二柔性區1033和第四剛性區1022之間的廢料區1027的激光外形線的長度與第四剛性區1022的激光外形線的長度相同。
同樣的,第三柔性區1033的激光外形線的寬度和第三柔性區1033的寬度相同,第六剛性區1032的激光外形線的距離第三定位孔1034第一預設長度,第三柔性區1033和第六剛性區1032之間的廢料區1037的激光外形線的寬度大于第三柔性區1033的長度和第一柔性區1013的長度的差值,第三柔性區1033和第六剛性區1032之間的廢料區1037的激光外形線的長度與第六剛性區1032的激光外形線的長度相同。具體的,上述第一預設長度可以是1~1.5in。
本實施例通過鏤空激光外形線1026以及第二柔性區1023和第四剛性區1022之間的廢料區1027,使得第二柔性區1023和第四剛性區1022可移動,從而在疊層處理過程中,可以沿第三剛性區1021的方向移動第二柔性區1023和第四剛性區1022,使得第四剛性區1022的定位孔和第二剛性區1012的定位孔重合。通過鏤空激光外形線1036、第三柔性區1033和第六剛性區1032之間的廢料區1037,使得第三柔性區1033和第六剛性區1032可移動,從而在疊層處理過程中,可以沿第五剛性區1031的方向移動第三柔性區1033和第六剛性區1032,使得第六剛性區1032的定位孔和第二剛性區1012的定位孔重合。
由上可知,本實施例通過對至少兩個柔性板中的非柔性基板的非基準剛性區、柔性區以及所述非基準剛性區和所述柔性區之間的廢料區制作激光外形線,鏤空所述激光外形線和所述激光外形線內的廢料區,使得非柔性基板的非基準剛性區和柔性區可移動,從而便于在疊層處理過程中移動非柔性基板的非基準剛性區和柔性區的位置,使得非柔性基板與柔性基板及剛性板對應的定位孔相互重合,而無需彎折非柔性基板。
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剛性主板的銅厚度小于或等于預設厚度。
本實施例中,預設厚度可以是5um。具體的,本實施例的剛性主板可以選用薄銅基材,也可以是通過減薄銅處理,使得剛性主板的銅厚度小于或等于預設厚度,以方便后續母板采用整板電鍍工藝。
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位于所述剛性主板的半槽區的正中部,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的長度比所述剛性主板的柔性區的寬度單邊寬第二預設長度,所述開窗區的寬度至少為所述剛性主板的柔性區的長度的一半。
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所述開窗蓋經由支柱壓合在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所述支柱的寬度為5~10mm,所述支柱的高度大于最長的柔性區的長度與所述柔性基板的柔性區的長度的差值。
參見圖7和圖8,剛性主板104中設置有第七剛性區1041、第八剛性區1042、第四柔性區1043、多個第四定位孔1044和多個第四通孔1045。本實施例通過對第四柔性區1043開半槽,得到半槽區1049,半槽區1049的大小和第四柔性區1043的大小一致,本實施例通過在剛性主板104的半槽區1049的中部開窗,得到開窗區1046,開窗區1046的長度比第四柔性區1043的寬度單邊寬第二預設長度,例如,0.5mm,開窗區1046的寬度至少為第四柔性區1043的長度的一半,具體的,開窗蓋可以為采用fr4材料制作的蓋子。此外,本實施例還在開窗區1046上壓合有開窗蓋1047,具體的,可以通過熱壓的方式將開窗蓋1047采用熱固化膠壓合在開窗區1046。開窗蓋1047可以經由支柱1048壓合在開窗區1046,支柱1048高度大于第三柔性板103的柔性區1033的長度和第一柔性板101的柔性區1013的長度的差值。
需要說明的時,在疊層處理過程中,通常需要在處于頂層的剛性板上層和處于底層的剛性板或柔性板的下層疊放緩沖材料和壓合配板,在除位于頂層的剛性板之外的剛性板和柔性板上均需要壓合粘接片(即半固化片)。
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緩沖材料的開窗區比所述剛性主板的半槽區單邊小第三預設長度,所述緩沖材料的開窗區比所述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單邊大第四預設長度,所述緩沖材料在與所述柔性基板的定位孔對應位置設有定位孔,所述緩沖材料至少包括壓合墊、緩沖膜和離型膜。
本實施例中,緩沖材料至少包括壓合墊、緩沖膜和離型膜,其中,壓合墊可以是緩沖紙墊,緩沖膜可以是pe膜(polyethylene,簡稱為pe)。具體的,壓合墊、緩沖膜和離型膜的開料尺寸和剛性板的開料尺寸一致,并根據漲縮系數進行開窗處理,壓合墊、緩沖膜和離型膜的開窗區與剛性主板的半槽區及開窗區對應設置。具體的,壓合墊、緩沖膜和離型膜的開窗區比剛性主板的半槽區單邊小第三預設長度,例如,1mm,壓合墊、緩沖膜和離型膜的開窗區比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單邊大第四預設長度,例如,0.5mm。此外,在壓合墊、緩沖膜和離型膜中與柔性基板的靶標相對應位置采用激光燒蝕出定位孔,大小可以比柔性基板的定位孔單邊大0.1mm。
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壓合配板與所述緩沖材料的開窗位置及開窗大小一致,所述壓合配板為覆銅板,所述壓合配板的厚度大于所述開窗蓋的厚度和所述支柱的高度之和,在所述壓合配板中與所述柔性基板的定位孔對應位置設有定位孔。
本實施例中,壓合配板的開料尺寸與緩沖材料的開料尺寸一致,此外,壓合配板的開窗位置及開窗大小與所述緩沖材料的開窗位置及開窗大小一致,并且在開窗時鉆出定位孔,定位孔位置與柔性基板的靶標一致。
具體的,疊層處理過程中,l1+l0≤l2≤l3+l4+l1,其中,l1為母板厚度,l2為固定件長度,l3為壓合配板厚度,l4為緩沖材料厚度,l0為預設厚度,例如,l0可以是1mm。
可選的,疊層結構1參見圖9,疊層順序可以如下:壓合配板110上固定件,通過固定件套接緩沖材料109,通過固定件套第一剛性板108,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111,通過固定件套第二剛性板107,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111,通過固定件套第一柔性板101,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111,通過固定件套第二柔性板102,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111,通過固定件套第三柔性板103,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111,通過固定件套第三剛性板106,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111,通過固定件套剛性主板104,通過固定件套緩沖材料109,通過固定件套壓合配板110。其中,緩沖材料109包括壓合墊1091、離型膜1092和緩沖膜1093。
在完成疊層處理后,對疊層結構1進行層壓處理,具體的,用于層壓處理的疊板結構參見圖10,疊層結構1的上層和下層均依次疊放有壓合墊2、鏡面鋼板3、牛皮紙4和蓋板5。
具體的,以下以示例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在開始剛撓結合板的具體制作流程之前,需要對待制作的剛撓結合板進行彎折設計和拼板設計。具體的,彎折設計包括設計待制作的剛撓結合板的彎折角度和彎折半徑,以及設計各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以柔性板的數量為3個為例,本實施例中各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設計如下:
第一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l0=r*θ+s,第二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l1=l0+(d0+g1)*θ,第三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l2=l0+(d0+g1+d1+g2*θ。其中,r為彎折半徑,θ為彎折角度,s為預設安全距離,其中,s≥3mm,d0、d1分別為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的介質厚度,g1、g2分別為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層間介質距離與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層間介質距離。
本實施例在確定了各個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之后,進行拼板設計,其中,參見圖4至圖6,其設計規則包括:
第一,1個拼板panl只能拼一個單元,所有的拼板panl尺寸大小一致,其中,第一柔性板及剛性板在拼板panl的位置是一致的;
第二,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的第一剛性區位置與第一柔性板的第一剛性區一致,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的第二剛性區和柔性區根據柔性區長度不同沿拼板方向拉長,第一剛性區和第二剛性區中未連接柔性區的三面的四周需要設計銷釘孔,銷釘孔與剛性區的相對位置與第一柔性板的設計的一致。
第三,所有銷釘孔大小可以一致,直徑可以為2.0~3.15mm,銷釘孔可以設計成常規可沖孔的蝕刻靶標,銷釘孔可以距離剛性區邊緣1in以上,銷釘孔間距可以設計為1~1.5in。
第四,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需要在第二剛性區、柔性區設計激光外形線,如圖5和圖6所示。該柔性區的激光外形線與柔性區寬度一致,第二剛性區的激光外形線與銷釘孔距離可以為1~1.5in。
第五,在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的第二剛性區與柔性區之間的廢料區設計激光外形線,以鏤空激光外形線內的廢料區,具體的,被鏤空廢料區的寬度大于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與第一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的差值,被鏤空廢料區的高度與第二剛性區的激光外形線一致。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柔性區可以為多個,并且多個柔性區的彎折方向可以向不同面彎折。具體的,本實施例可以將多個柔性區共同連接的剛性區作為總剛性區,其他剛性區稱作為分支結構,在拼板設計時,保證總剛性區位置不動。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剛撓結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對第一柔性板依次進行線路制作、預壓粘接片及蓋膜和測量漲縮處理。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柔性板的處理流程可以與現有剛撓結合板的處理流程一致。
步驟s2、分別對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進行線路制作、預壓粘接片及蓋膜、測量漲縮和激光處理。
具體的,本實施例通過對第二柔性板和第三柔性板的第二剛性區、柔性區以及所述第二剛性區和所述柔性區之間的廢料區進行激光處理,以制作激光外形線,參見圖5和圖6。
步驟s3、對預壓粘接片進行開窗處理。
本實施例中,預壓粘接片為用于預壓的粘接片。具體的,用于預壓粘接片的開窗區根據第一柔性板的柔性區長度設計的不同,開窗區大小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對粘接片的處理流程可以與現有技術相同,本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步驟s4、對第一剛性板和第二剛性板進行漲縮匹配、線路制作以及開窗等處理。
步驟s5、對剛性主板進行單面減銅、漲縮匹配、線路制作、開半槽、開窗、窗口貼蓋、壓合蓋子等處理。
本實施例中,對剛性主板進行單面減銅,例如,將剛性主板的銅厚減薄到5um,以便母板采用整板電鍍工藝。此外,剛性主板除了常規的開半槽,還在彎折相反的方向的半槽蓋(也即半槽區所覆蓋的蓋子)上開通窗,并且在開窗區設置開窗蓋,具體的,可以通過熱壓將開窗蓋采用熱固化膠壓合在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其中剛性主板的開窗區位于半槽蓋的正中部,剛性主板的開窗區的長度比剛性主板的柔性區寬度方向單邊寬0.5mm,其寬度為整個柔性區長度的一半。所述開窗蓋經由支柱壓合在開窗區,所述支柱的寬度為5~10mm,支柱的高度大于第三柔性板的柔性區的長度與第一柔性區的長度的差值,開窗蓋采用fr4材料制作。
步驟s6、對用于母板壓合的粘接片進行漲縮匹配和開窗處理。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在用于母板壓合的粘接片上與第一柔性板的銷釘孔對應位置設有銷釘孔。
步驟s7、對緩沖材料進行漲縮匹配和開窗處理。
本實施例中,緩沖材料包括壓合墊(例如,緩沖紙墊)、緩沖膜和離型膜,壓合墊、緩沖膜和離型膜的開料尺寸與拼板panl大小一致。本實施例根據漲縮系數對緩沖材料進行開窗處理,開窗區與剛性主板的半槽區及剛性主板的開窗區的位置對應,緩沖材料的開窗區比剛性主板的半槽區單邊小1mm,緩沖材料的開窗區比剛性主板的開窗區單邊大0.5mm,同時在與第一柔性板靶標相對應位置采用激光燒蝕出銷釘孔,大小比第一柔性板的銷釘孔單邊大0.1mm。
步驟s8、對壓合配板進行漲縮匹配和開窗處理。
本實施例中,壓合配板為覆銅板,壓合配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剛性主板的開窗蓋的厚度和支柱的高度之和,壓合配板的開料尺寸與緩沖材料一致,壓合配板的拼板尺寸和緩沖材料的拼板尺寸一致,壓合配板的開窗位置及大小與緩沖材料的開窗位置及大小一致,并且在開窗時鉆出銷釘孔,銷釘孔位置與第一柔性板的靶標位置一致。
步驟s9、疊層處理。
具體的,疊層處理過程中,l1+l0≤l2≤l3+l4+l1,其中,l1為母板厚度,l2為固定件長度,l3為壓合配板厚度,l4為緩沖材料厚度,l0為預設厚度,例如,l0可以是1mm。
可選的,疊層順序可以如下:配板上固定件,通過固定件套接緩沖材料,通過固定件套第一剛性板,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通過固定件套第二剛性板,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通過固定件套第一柔性板,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通過固定件套第二柔性板,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通過固定件套第三柔性板,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通過固定件套第三剛性板,通過固定件套粘接片,通過固定件套剛性主板,通過固定件套緩沖材料,通過固定件套配板。其中,緩沖材料包括壓合墊、離型膜和緩沖膜,所得疊層結構參見圖9。
步驟s10、層壓處理。
母板壓合與常規剛撓板壓合參數一致,疊板結構參見圖10。
步驟s11、鑼邊處理。
本實施例中,母板壓合后正常鑼邊,配板不拆。
步驟s12、測量漲縮處理。
本實施例中,可以采用x射線(即x-ray)測量板子壓合后的尺寸變化,并給出漲縮系數,同時采用x射線沖出定位孔,其中,配板不拆。
步驟s13、鉆孔處理。
本實施例中,鉆孔前將壓合配板及緩沖材料拆掉,然后將壓合配板重新與母板疊合在一起,最后按常規鉆孔條件鉆孔。
步驟s14、拆板處理。
本實施例中,將壓合時的配板拆掉。
步驟s15、貼保護膠。
本實施例中,保護膠可以為耐堿性膠帶,保護區在母板的開窗蓋上,即在母板的開窗蓋上貼保護膠。
步驟s16、pth處理。
本實施例中,pth即沉通孔。
步驟s17、脈沖電鍍。
本實施例中,深鍍能力(即tp)為100%,孔銅厚度為25um以上。
步驟s18、貼雙面膠處理。
本實施例中,在整個非槽區(也即剛性區)貼雙面膠帶。
步驟s19、激光開窗處理。
本實施例中,采用激光將雙面膠帶在母板鉆孔位置開窗,開窗比孔單邊大0.15mm。
步驟s20、鉚合塞孔配板。
本實施例中,將塞孔配板采用外圍孔對位鉚合到母板上,并用干膜壓轆壓緊。其中塞孔配板采用覆銅箔層壓板(即ccl),塞孔配板預先進行了鉆孔處理,圖形區鉆孔大小比母板鉆孔單邊大0.15mm,外圍孔大小與母板一致,塞孔配板預先進行了開窗處理,開窗位置及尺寸與壓合配板對應。
步驟s21、真空塞孔。
步驟s22、拆塞孔配板。
本實施例中,塞孔后將塞孔配板拆掉,并可以用刮刀把板面多余樹脂刮掉。
步驟s23、清除膠帶。
本實施例中,將板面圖形區的雙面膠及半槽區的耐堿性膠帶撕掉。
步驟s24、固化處理。
步驟s25、打磨處理。
本實施例中,打磨板面多余樹脂
步驟s26、pth處理。
步驟s27、加厚鍍銅處理。
本實施例中,鍍銅厚度可以為8~10um。
步驟s28、浸涂濕膜處理。
本實施例可以采用浸涂型濕膜。
步驟s29、烘烤處理。
步驟s30、線路對位。
本實施例中可以按常規條件進行菲林對位,其中菲林的半槽區和開窗區被掏空。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預先對菲林進行濃縮匹配處理、繪制處理以及開窗處理。
步驟s31、線路曝光。
本實施例中,可以采取曝光一面,再曝光另一面的方式進行線路曝光,曝光面必須對著麥拉。
步驟s32、線路蝕刻處理。
步驟s33、打印阻焊。
本實施例中,在線路制作完畢后,可以采用噴墨打印法進行整版絲印阻焊。
步驟s34、阻焊對位。
本實施例中,可以按常規條件進行阻焊菲林對位,其中菲林在開半槽和開窗區被掏空。
步驟s35、阻焊曝光。
本實施例中,可以采取曝光一面,再曝光另一面的做法,曝光面必須對著麥拉。
步驟s36、顯影處理。
步驟s37、打印字符。
本實施例中,可以采用字符打印方式在未固化的阻焊面制作字符。
步驟s38、開蓋處理。
本實施例中,可以采用控深銑床在開半槽區將所有蓋子揭掉。
步驟s39、固化處理。
步驟s40、電測處理。
步驟s41、柔性激光處理。
本實施例中,可以采用uv激光將柔性基板按照成品形狀進行外形制作。
步驟s42、剛性外形處理。
本實施例中,在剛性外形處理時將板子采用壓合配板先套好,然后整體按照成品形狀進行外形制作。
步驟s43、包裝處理。
本實施例中,包裝時可以采用泡沫棉按成品板子彎折效果制作拖模,以防止運輸過程中板子變形。
步驟s44、成品出貨。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上述未進行詳盡描述的步驟,可以采用現有的方式進行處理。此外,在具體制作剛撓結合板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部分步驟。
由上可知,本發明實施例能夠制作多分支上下彎折方向的書頁結構,并保證書頁結構的完整,真正實現柔性區長短不一樣書頁型彎折,進而很好的釋放彎折應力,提高軟硬結合板彎折可靠性。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剛撓結合板,所述剛撓結合板為采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剛撓結合板制作方法制成。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上述剛撓結合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