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管理多種可通信裝置的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對移動裝置的管理渠道與對基于寬帶的家庭設備的管理渠道都是獨立建設、分別維護的,不能實現統一管理有線設備與無線設備的目的,并且由此導致用戶在操作時必須分別對各類裝置進行操作,而不能依托統一管理的平臺進行操作,尤其對于需要固定接入的裝置,無法實現隨時隨地操控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方法及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管理裝置,其中,所述管理裝置包括:接收裝置,用于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所述請求信息包括待發送至的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待發送的內容信息;發送裝置,用于根據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用于管理多種可通信裝置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所述請求信息包括待發送至的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待發送的內容信息;b根據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多裝置管理系統,其中,所述多裝置管理系統包括所述的管理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根據本發明的方案,可將原本獨立建立、獨立維持的各個裝置,如無線網絡裝置、有線網絡裝置以及基于MTC接入的裝置等統一進行管理,用戶只需對其中一個裝置的終端進行操作,即操控對所有接入至家庭網絡的裝置,極大的提高了用戶的進行操作的便利性。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多裝置管理系統的拓撲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管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管理裝置的方法流程圖。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記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多裝置管理系統的拓撲結構圖。其中,所述多裝置管理系統包括管理裝置、無線網絡裝置D 1、基于MTC接入的裝置D2和D3,以及有線網絡裝置D4,其中,所述各個裝置構成一個家庭網絡。其中,所述無線網絡裝置包括基于無線網絡接入所述家庭網絡的裝置,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機、PDA、IPAD等移動設備;所述有線網絡裝置包括基于有線網絡接入所述家庭網絡的裝置,包括但不限于計算機、IPTV、家庭基站等。其中,所述基于MTC接入的裝置包括但不限于各類可基于MTC接入所述家庭網絡的裝置,包括但不限于傳感器、攝像頭以及各類具有通信模塊的家用電器等。優選地,所述無線網絡裝置采用OMA協議進行通信,所述有線網絡裝置采用TR069協議進行通信,所述基于MTC接入的裝置采用與MTC相應的通信協議進行通信。其中,所述管理裝置包括能與所述無線網絡裝置、有線網絡裝置以及基于MTC接入的裝置中的一種或多種建立通信連接的裝置,并能將獲得的來自一種裝置的信息轉發至另一種裝置。其中,所述管理裝置的實現形式包括但不限于:1)獨立的硬件裝置,如計算機等;2)包含于其他設備中的嵌入式模塊,如微處理器、FPGA、DSP等。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管理裝置、無線網絡裝置、有線網絡裝置以及基于MTC接入的裝置均僅為舉例,其他現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現的管理裝置、無線網絡裝置、有線網絡裝置或基于MTC接入的裝置如可適用于本發明,也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范圍以內,并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優選的,所述多裝置管理系統可以包含多個至少管理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管理裝置至少兩兩互相連接,以實現分布式的管理與控制。圖2示意出了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管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所述管理裝置包括接收裝置I和發送裝置2。接收裝置I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所述請求信息包括待發送至的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待發送的內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分別為以下任一種類型的裝置,并且所述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的類型不同:1)無線網絡裝置;2)有線網絡裝置;3)基于MTC接入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項:1)裝置的標識信息;2)裝置在所述家庭網絡中的地址信息。優選地,所述裝置相關信息還包括裝置所采用的通信協議。其中,所述通信協議包括以下任一種:1)0MA協議;2)TR069協議;3)基于MTC的通信協議。例如,第一裝置為智能手機,接收裝置I接收來自該智能手機發送的請求信息包括裝置標識信息“溫度感應器D5”以及內容信息“啟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舉例僅為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任何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的實現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發送裝置2根據所述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
肩、O具體地,發送裝置2根據接收裝置I接收到的裝置相關信息,確定所述第二裝置在家庭網絡中的地址信息,以向所述地址信息發送內容信息。例如,接收裝置I接收到的裝置標識信息“溫度感應器D5”以及內容信息“啟動”,發送裝置2根據預定的與裝置的標識信息對應的地址信息獲得該溫度感應器D5的地址信息Addl,并向Addl發送內容信息“啟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舉例僅為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任何根據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的實現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之一,其中,所述管理裝置還包括獲取裝置(圖未示),所述發送裝置還包括子發送裝置(圖未示)。獲取裝置獲取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子發送裝置根據所述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將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發送至所述第二裝置。例如,如前述接收裝置I中舉例所述的例子,獲取裝置獲取的所述智能手機的地址信息Add2,則子發送裝置將Add2發送至溫度傳感器D5。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舉例僅為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任何根據所述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將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發送至所述第二裝置的實現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其中,第二裝置接收到來自發送裝置發送的內容信息,并執行相應的操作后,將對第一裝置的反饋信息發送至管理裝置。管理裝置的接收裝置接收來自第二裝置的反饋信息,其中,所述反饋信息中包含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相應的反饋內容信息;接著,管理裝置的發送裝置根據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肩、O例如,標識信息為D5的溫度傳感器接收到來自管理裝置的“啟動”信息以及第一裝置的地址信息Add2后,啟動自身的傳感功能,并將當前的運行狀態“已啟動”作為反饋內容信息,將第一裝置的地址信息Add2與“已啟動”發送至管理裝置。接著,管理裝置的接收裝置2接收到地址信息Add2和反饋內容信息“已啟動”,管理裝置的發送裝置I直接將反饋內容信息“已啟動”發送至地址信息為Add2的智能手機處,以供智能手機用戶及時獲知前一請求信息的處理情況。根據本發明的方案,可將原本獨立建立、獨立維持的各個裝置,如無線網絡裝置、有線網絡裝置以及基于MTC接入的裝置等統一進行管理,用戶只需對其中一個裝置的終端進行操作,即操控對所有接入至家庭網絡的裝置,極大的提高了用戶的進行操作的便利性。圖3示意出了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方法流程圖。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驟SI和步驟S2。在步驟S I中,管理裝置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所述請求信息包括待發送至的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待發送的內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分別為以下任一種類型的裝置,并且所述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的類型不同:1)無線網絡裝置;2)有線網絡裝置;3)基于MTC接入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項:1)裝置的標識信息;2)裝置在所述家庭網絡中的地址信息。優選地,所述裝置相關信息還包括裝置所采用的通信協議。其中,所述通信協議包括以下任一種:1)0MA協議;2)TR069協議;3)基于MTC的通信協議。例如,第一裝置為智能手機,管理裝置接收來自該智能手機發送的請求信息包括裝置標識信息“溫度感應器D5”以及內容信息“啟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舉例僅為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任何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的實現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在步驟S2中,管理裝置根據所述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具體地,管理裝置根據在步驟SI中接收到的裝置相關信息,確定所述第二裝置在家庭網絡中的地址信息,以向所述地址信息發送內容信息。例如,管理裝置在步驟SI中接收到的裝置標識信息“溫度感應器D5”以及內容信息“啟動”,則管理裝置根據預定的與裝置的標識信息對應的地址信息獲得該溫度感應器D5的地址信息Addl,并向Addl發送內容信息“啟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舉例僅為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任何根據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的實現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之一,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S3(圖未示),所述步驟S2還包括步驟S21 (圖未示)。在步驟S3中,管理裝置獲取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在步驟S21中,管理裝置根據所述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將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發送至所述第二裝置。例如,如前述步驟SI中舉例所述的例子,管理裝置在步驟S3中獲取的所述智能手機的地址信息Add2,則管理裝置將Add2發送至溫度傳感器D5。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舉例僅為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任何根據所述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將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發送至所述第二裝置的實現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其中,第二裝置接收到來自發送裝置發送的內容信息,并執行相應的操作后,將對第一裝置的反饋信息發送至管理裝置。管理裝置接收來自第二裝置的反饋信息,其中,所述反饋信息中包含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相應的反饋內容信息;接著,管理裝置根據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例如,標識信息為D5的溫度傳感器接收到來自管理裝置的“啟動”信息以及第一裝置的地址信息Add2后,啟動自身的傳感功能,并將當前的運行狀態“已啟動”作為反饋內容信息,將第一裝置的地址信息Add2與“已啟動”發送至管理裝置。接著,管理裝置接收到地址信息Add2和反饋內容信息“已啟動”,管理裝置直接將反饋內容信息“已啟動”發送至地址信息為Add2的智能手機處,以供智能手機用戶及時獲知前一請求信息的處理情況。根據本發明的方案,可將原本獨立建立、獨立維持的各個裝置,如無線網絡裝置、有線網絡裝置以及基于MTC接入的裝置等統一進行管理,用戶只需對其中一個裝置的終端進行操作,即操控對所有接入至家庭網絡的裝置,極大的提高了用戶的進行操作的便利性。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涵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夕卜,顯然“包括” 一詞不排除其他單元或步驟,單數不排除復數。系統權利要求中陳述的多個單元或裝置也可以由一個單元或裝置通過軟件或者硬件來實現。第一,第二等詞語用來表示名稱,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順序。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管理裝置,其中,所述管理裝置包括: 接收裝置,用于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所述請求信息包括待發送至的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待發送的內容信息; 發送裝置,用于根據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裝置,其中,所述管理裝置還包括: 獲取裝置,用于獲取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 其中,所述發送裝置還包括: 子發送裝置,用于根據所述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將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發送至所述第二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裝置,其中,所述發送裝置發送時所基于的通信協議包括以下任一種: -OMA協議; -TR069 協議; -基于MTC的通信協議。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管理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分別為以下任一種類型,且所述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為不同類型的裝置: -無線網絡裝置; -有線網絡裝置; -基于MTC接入的裝置。
5.一種多裝置管理系統,其中,所述多裝置管理系統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管理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裝置管理系統,其中,所述多裝置管理系統包含多個如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管理裝置,且所述多個管理裝置至少兩兩互相連接。
7.一種用于管理多種可通信裝置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所述請求信息包括待發送至的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待發送的內容信息; b根據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 其中,所述步驟b還包括: -根據所述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將所述第一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發送至所述第—目.0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協議包括以下任一種: -OMA協議; -TR069 協議; -基于MTC的通信協議。
10.根據權利要求7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分別為以下任一種裝置:-無線網絡裝置;-有線網絡裝置; -基于MTC接入的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管理家庭網絡中的多種可通信裝置的方法及裝置。根據本發明的管理裝置包括接收裝置,用于接收來自第一裝置的請求信息,所述請求信息包括待發送至的第二裝置的裝置相關信息以及待發送的內容信息;發送裝置,用于根據所述裝置相關信息,向所述第二裝置發送所述內容信息。根據本發明的方案,可將原本獨立建立、獨立維持的各個裝置,如無線網絡裝置、有線網絡裝置以及基于MTC接入的裝置等統一進行管理,用戶只需對其中一個裝置的終端進行操作,即操控對所有接入至家庭網絡的裝置,極大的提高了用戶的進行操作的便利性。
文檔編號H04L12/24GK103117865SQ20111036394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熊錫強, 蓋永明, 王煜堅, 鄒立, 金珊, 黃衛華 申請人: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