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圖像形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圖像形成設備。
背景技術:
為了節約能源,迄今為止已經提出了這樣一種設備即,該設備在設定為電力消耗狀態的同時被設定為待機狀態,其中當未使用該設備時的電力消耗量小于當使用該設備時的電力消耗量,并且當傳感器檢測到人員已接近裝置時該設備從待機狀態恢復。例如,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 6242226中討論的圖像形成設備包括熱電紅外線傳感器。如果熱電紅外線傳感器的傳感器信號接通,則將定影裝置的溫度設定為當進行圖像形成操作時所設定的溫度,并且解除電力節約模式。另外,在圖像形成設備中,熱電紅外線傳感器設置在設備主體的大致中央位置處且位于操作顯示器的前方,從而使得熱電紅外線傳感器的檢測表面相對于水平方向朝下(朝向地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其能夠通過使用更簡單的結構來抑制檢測到無意圖使用該圖像形成設備的人員的錯誤檢測。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包括圖像形成部分,其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用于檢測人員的人體檢測裝置,其包括光傳感單元,所述光傳感單元僅將入射到所述光傳感單元的入射光中的向上光轉換成電信號;以及控制單元,其基于所述電信號控制所述圖像形成部分。根據本發明的基于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所述光傳感單元包括光傳感器,其接收所述入射光中的所述向上光,并且將所述入射光中的所述向上光轉換為電信號;以及蓋,其具有位于所述光傳感器前方的開口,所述開口的形狀形成為將通過所述開口的所述入射光限制為僅指向上方的光,所述向上光為所述指向上方的光的一部分。根據本發明的基于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所述蓋包括面向下方的傾斜表面,并且所述開口位于所述傾斜表面上。根據本發明的基于所述第三方面的第四方面,所述圖像形成設備還包括覆蓋所述圖像形成設備的殼體部件,并且所述蓋為所述殼體部件的一部分。根據本發明的基于所述第二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五方面,所述光傳感器利用熱電效應來檢測紅外線。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與未使用本發明時相比,可以利用更簡單的結構來抑制檢測到無意圖使用設備的人員的錯誤檢測。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與未使用本發明時相比,可以利用更簡單的結構來抑制錯誤檢測。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抑制對設備外觀的美感的破壞。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與未使用本發明時相比,可以利用更容易安裝并且更易于成形的結構來抑制錯誤檢測。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可以利用更簡單的結構來抑制錯誤檢測。
將基于以下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中圖I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外部視圖;圖2示出了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內部結構;圖3示出了前蓋打開的狀態;圖4是支撐部分蓋的后視圖;
圖5A是圖I中所示部分VA的放大視圖;圖5B是沿著圖5A中的線VB-VB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圖;圖5C是沿著圖5A中的線VC-VC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圖;圖6A-6C分別示出了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中的人體檢測裝置的檢測范圍;圖7示出了第二人體檢測部分的示意性結構;圖8示出了透射(發射)部件的示意性結構;圖9是支撐部分蓋的外部透視圖;圖10是沿著圖9中的線X-X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圖;圖11是人體檢測裝置的框圖;圖12示出了反射傳感器的相關部分,其中(a)示出了反射傳感器的光發射部分發射光的區域和反射傳感器的光接收部分接收光的區域,(b)示出了光發射部分的光發射強度分布,以及(C)不出了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強度分布;圖13A和13B示出了假定正在操作用戶界面的用戶所處的位置和假定正在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盤或第二托盤上的紙張的用戶所處的位置;圖14是示出由CPU進行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驟的流程圖;圖15是示出由CPU進行的變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驟的流程圖;圖16是示出由CPU進行的另一變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驟的流程圖;圖17A至17C分別示出了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的示意性結構;以及圖18A和18B分別示出了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支撐部分蓋。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各示例性實施例。圖I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的外部視圖。圖2示出了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的內部結構。圖像形成設備I包括對原稿上的圖像進行讀取的圖像讀取裝置100和將圖像記錄在記錄材料(在下文中可典型地稱為“紙張”)上的圖像記錄裝置200。圖像形成設備I還包括控制裝置300和用戶界面(UI)400??刂蒲b置300包括微型計算機(例如包括CPU、R0M、RAM),并且控制整個設備的操作。用戶界面(Π) 400例如包括觸摸面板。用戶界面(UI)400將從用戶接收到的指令輸出到控制裝置300,并且為用戶提供來自控制裝置300的信息。圖像讀取裝置100設置在圖像形成設備I的上部。圖像記錄裝置200設置在圖像讀取裝置100的下方,并且在其中構建有控制裝置300。用戶界面400用作由人員操作的示例性操作部分。用戶界面400設置在圖像形成設備I的上部的前側,即設置在圖像讀取裝置100的圖像讀取部分110 (稍后描述)的前側。首先,將描述圖像讀取裝置100。圖像讀取裝置100包括對原稿上的圖像進行讀取的圖像讀取部分110和將原稿傳送到圖像讀取部分110的原稿傳送部分120。原稿傳送部分120設置在圖像讀取裝置100的上部。圖像讀取部分110設置在圖像讀取裝置100的下部。
原稿傳送部分120包括原稿放置部分121,其上放置有原稿;和原稿排出部分122,從原稿放置部分121傳送的原稿被排出到該原稿排出部分122上。原稿被從原稿放置部分121傳送到原稿排出部分122。圖像讀取部分110包括臺板玻璃111、光照射單元112、光引導單元113和成像透鏡114。光照射單元112用光照射原稿的讀取表面(圖像表面)。光引導單元113對在用來自光照射單元112的光線L照射原稿的讀取表面之后從原稿的讀取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線L進行引導。成像透鏡114對由光引導單元113引導的光線L的光學圖像進行成像。圖像讀取部分110還包括檢測部分115和圖像處理部分116。檢測部分115包括諸如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等的光電轉換元件,該光電轉換元件對受到成像透鏡114成像的光線L進行光電轉換。檢測部分115檢測受到成像的光學圖像。圖像處理部分116電連接至檢測部分115。將由檢測部分115獲得的電信號發送到圖像處理部分116。圖像讀取部分110對由圖像傳送部分120傳送的原稿上的圖像和放置在臺板玻璃111上的原稿上的圖像進行讀取。接下來,將描述圖像記錄裝置200。圖像記錄裝置200包括圖像形成部分20,其在紙張P上形成圖像;紙張供給部分60,其將紙張P供給到圖像形成部分20 ;紙張排出部分70,在圖像形成部分20處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被排出到紙張排出部分70 ;以及反轉/傳送部分80,其將在圖像形成部分20處在一面上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的正面和反面進行反轉并且朝向圖像形成部分20再次傳送紙張P。圖像形成部分20包括針對黃色⑴、品紅色(M)、藍綠色(青色)(C)以及黑色(K)的四個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這些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并行設置且相互具有一定間隔。每個圖像形成單元21包括感光鼓22、充電器23以及顯影單元24。每個充電器23對其相應感光鼓22的表面均勻充電。利用預定顏色組分的色調劑,每個顯影單元24對由光學系統單元50 (稍后描述)進行的激光照射所形成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影并且使該靜電潛像可視化。圖像形成部分20設置有用于向各個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的顯影單元24供給各顏色的色調劑的色調劑盒29Y、29M、29C、29K。圖像形成部分20還包括設置在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的下方的光學系統單元50。光學系統單元50用激光光線照射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IK的感光鼓22。除了例如調制器和半導體激光器(未示出)之外,光學系統單元50還包括多棱鏡(未示出)、窗口(未不出)以及框架(未不出)。多棱鏡使從半導體激光器發射的激光光線偏轉從而用以掃描。窗口由玻璃形成,并且激光光線從該窗口中穿過??蚣苊荛]地密封每個結構部件。圖像形成部分20還包括中間轉印單元30、二次轉印單元40以及定影裝置45。中間轉印單元30使得形成在各個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的感光鼓22上的各顏色的色調劑圖像疊加并且轉印在中間轉印帶31上。二次轉印單元40將形成在中間轉印單元30上的疊加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紙張P上。定影裝置45對形成在紙張P上的色調劑圖像進行加熱和加壓以定影色調劑圖像。中間轉印單元30包括中間轉印帶31、驅動輥32以及張緊輥33。驅動輥32驅動中間轉印帶31。張緊輥33對中間轉印帶31施加一定的張力。中間轉印單元30還包括一次轉印輥34(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為四個一次轉印輥34)和支承輥35。一次轉印輥34與各個感光鼓22對置且將中間轉印帶31夾設在一次轉印輥34與感光鼓22之間,并且一次轉印輥34將形成在感光鼓22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1上。支承輥35與二次轉印輥41 (稍后描述)對置且將中間轉印帶31夾設在支承輥35與二次轉印輥41之間。 中間轉印帶31以張緊狀態張緊在諸如驅動輥32、張緊輥33、一次轉印輥34、支承輥35以及從動輥36等旋轉部件上。由驅動電動機(未示出)旋轉驅動的驅動輥32使得中間轉印帶31沿著箭頭方向以預定速度被循環驅動。使用例如由橡膠或樹脂形成的帶作為中間轉印帶31。中間轉印單元30設置有用于去除例如中間轉印帶31上的殘留色調劑的清潔裝置37。在完成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1上之后,清潔裝置37例如從中間轉印帶31的表面上去除殘留色調劑或灰塵。二次轉印單元40包括二次轉印輥41,該二次轉印輥41設置在二次轉印位置處,并且在中間轉印帶31設置在支承輥35與二次轉印輥41之間的情況下通過按壓支承輥35而經由二次轉印操作將圖像轉印到紙張P上。二次轉印輥41和支承輥35限定了將已轉印在中間轉印帶31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紙張P上的二次轉印位置,其中所述支承輥35與二次轉印輥41對置并且中間轉印帶31設置在二次轉印輥41與支承輥35之間。定影裝置45利用加熱定影輥46和加壓輥47的熱量和壓力將利用中間轉印單元30通過二次轉印而在紙張P上形成的色調劑圖像定影到紙張P上。紙張供給部分60包括紙張保持部分61、送出輥62、傳送路徑63以及傳送輥64、65、66。紙張保持部分61保持將要記錄圖像的紙張P。送出輥62將保持在紙張保持部分61中的紙張P送出。沿著傳送路徑63傳送由送出輥62送出的紙張P。傳送輥64、65、66沿著傳送路徑63設置,并且將由送出輥62送出的紙張P傳送到二次轉印位置。紙張排出部分70包括第一托盤71和第二托盤72。第一托盤71設置在圖像形成部分20的上方并且用于在其上放置在圖像形成部分20處形成有圖像的紙張。第二托盤72設置在第一托盤71與圖像讀取裝置100之間并且用于在其上放置在圖像形成部分20處形成有圖像的紙張。紙張排出部分70設置有傳送輥75和切換閘76。傳送輥75沿傳送方向設置在定影裝置45的下游,并且對已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紙張P進行傳送。切換閘76沿傳送方向設置在傳送輥75的下游,并且用于切換紙張P的傳送方向。紙張排出部分70還設置有第一排出輥77。第一排出輥77沿傳送方向設置在切換閘76的下游,并且將已被傳送到由切換閘76切換的傳送方向的一側(即圖2中的右側)的紙張P排出到第一托盤71。紙張排出部分70還設置有傳送輥78和第二排出輥79,傳送輥78和第二排出輥79沿傳送方向設置在切換閘76的下游。傳送棍78對已被傳送到由切換閘76切換的傳送方向的另一側(即圖2中的上側)的紙張P進行傳送。第二排出輥79將由傳送輥78傳送的紙張P排出到第二托盤72。反轉/傳送部分80包括設置在定影裝置45旁邊的反轉/傳送路徑81。沿著反轉/傳送路徑81對通過旋轉傳送輥78而反轉的紙張P傳送,該旋轉傳送輥78的旋轉方向與紙張P被排出到第二托盤72的方向相反。沿著反轉/傳送路徑81設置有傳送輥82。通過傳送輥82將由這些傳送輥82傳送的紙張P再次傳送到二次轉印位置。圖像記錄裝置200包括設備主體框架11和設備殼體部件12。設備主體框架11直接或間接地支撐圖像形成部分20、紙張供給部分60、紙張排出部分70、反轉/傳送部分80以及控制裝置300。設備殼體部件12安裝到設備主體框架11上,并且形成圖像形成設備I的外表面。
在圖像形成設備I沿橫向的一個端部側,設備主體框架11設置有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在其中例如包括有切換閘76、第一排出輥77、傳送輥78以及第二排出輥79,并且沿著豎直方向延伸并且支撐圖像讀取裝置100。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與設備主體框架11中的內側部件協作支撐圖像讀取裝置100。圖像記錄裝置200還設置有前蓋15,該前蓋15設置在圖像形成部分20的前方以便用作設備殼體部件12的一部分。前蓋15以可打開且可關閉的方式安裝到設備主體框架11上。圖3示出了前蓋15打開的狀態。當用戶打開前蓋15時,可以例如將圖像形成部分20的色調劑盒29Y、29M、29C、29K和中間轉印單元30更換為新的色調劑盒和中間轉印單元。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形成設備I操作如下。對由圖像讀取裝置100讀取的原稿上的圖像和例如從個人計算機(未示出)接收到的圖像數據執行預定的圖像處理操作。將經過圖像處理操作的圖像數據轉換為針對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黑色(K)四種顏色的各條色材灰度數據,并且將各條色材灰度數據輸出到光學系統單兀50。光學系統單元50將根據所輸入的色材灰度數據從半導體激光器(未示出)發射的激光光線通過f-θ透鏡(未示出)發射到多棱鏡。在多棱鏡處,根據對應于各顏色的各條灰度數據調制入射的激光光線,使激光光線偏轉以用于掃描,并且激光光線通過反射鏡(未示出)和成像透鏡(未示出)照射各個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的感光鼓22。對已經由各個充電器23充電的各個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的感光鼓22的表面進行掃描和曝光,從而形成靜電潛像。通過各個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將所形成的靜電潛像顯影為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各顏色的色調劑圖像。形成在圖像形成單元21Y、21M、21C、21K的感光鼓22上的色調劑圖像疊加并且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1 (用作中間轉印主體)上。在紙張供給部分60處,根據圖像形成定時(時刻),送出輥62旋轉并且拾取紙張保持部分61中的紙張P。通過傳送輥64和65沿著傳送路徑63傳送所拾取的紙張P。其后,根據形成有色調劑圖像的中間轉印帶31的移動定時,傳送輥66旋轉,從而將紙張P傳送到二次轉印位置(由支承輥35和二次轉印輥41形成)。在二次轉印位置處,利用擠壓接觸力和預定的電場,將相互疊加的對應于四種顏色的色調劑圖像沿著副掃描方向依次轉印到正向上傳送的紙張P上。在定影裝置45已利用熱量和壓力定影色調劑圖像之后,將已轉印有各顏色色調劑圖像的紙張P排出并且放置到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如果需要雙面 打印,則對已在一面上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進行傳送,從而通過反轉/傳送部分80使紙張P的正反面反轉,并且將紙張P再次傳送到二次轉印位置。然后,在二次轉印位置處將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紙張P的另一面上。然后,定影裝置45對已轉印的圖像定影。其后,將在雙面上形成有圖像的紙張P排出并且放置在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接下來,將描述圖像形成設備I的電力模式。圖像形成設備I設置有對應于不同電力消耗的電力模式(操作模式)。示例性電力模式包括預熱模式、運行模式、待機模式以及睡眠模式。預熱模式用于當通過接通電源開關而接通圖像形成設備I的電源時的情況。運行模式用于當執行已發生的作業時的情況。待機模式用于為可能發生的作業而待機的情況。睡眠模式被設定為用以減少電力消耗量。在下文中可將運行模式和待機模式稱為在常規操作狀態下進行操作的常規模式。在睡眠模式中,停止例如對圖像形成部分20的電力供給,或者電能低于常規模式中的電能。這使得睡眠模式中的電力消耗量低于常規模式中的電力消耗量。當圖像形成設備I包括諸如IC卡閱讀器等用于用戶驗證的驗證裝置時,在待機模式中向驗證裝置供給電力。當預定的恢復條件成立時,控制裝置300從睡眠模式恢復至常規模式。示例性的恢復條件可包括接收(獲得)來自外部裝置的數據和接收(獲得)從指示檢測到人員的人體檢測裝置2 (稍后描述)的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發送的信號。當預定的睡眠模式條件成立時,控制裝置300使得常規模式變更為睡眠模式。睡眠模式條件包括完成與從外部裝置接收到(獲得)的數據有關的作業、接收(獲得)從指示不再檢測到人員的人體檢測裝置2 (稍后描述)的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發送的信號(非檢測信號)以及從接收到(獲得)來自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非檢測信號起經過了預定時間段。相應地,控制裝置300用作在常規模式(第一電力模式)與睡眠模式(第二電力模式)之間進行切換的示例性切換單元。接下來,將對用于檢測人員(人體)并且從睡眠模式恢復到常規模式的機構進行描述。圖像形成設備I包括用于檢測人員(人體)的人體檢測裝置2 (參見圖I)。人體檢測裝置2包括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其即使在睡眠模式下也被正常供給電力并且檢測是否人員已進入預定區域;以及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其在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已檢測到人員的進入時被供給電力并且檢測在預定區域中是否存在人員。當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在預定區域中存在人員時,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將指示在預定區域中存在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這里,圖像形成設備I包括位于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的前方的支撐部分蓋500。支撐部分蓋500遮蓋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的前側。支撐部分蓋500用作外表面形成部件,其作為設備殼體部件12的一部分并且形成裝置前側處的外表面,假定操作用戶界面400的人員將位于裝置前側處。支撐部分蓋500為板狀部件并且被直接或間接地緊固到設備主體框架11上。人體檢測裝置2安裝在支撐部分蓋500的里側(后側)。首先,將描述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通過利用熱電效應檢測由人員發射的特定波長的紅外線來檢測出人員是否已進入預定區域(圖6A至6C中分別示出的檢測范圍Al)。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例如設置有熱電元件、透鏡、IC以及印刷電路板。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包括熱電傳感器610和第一基板630。當檢測到在人員移動時產生的紅外線變化量并且所檢測到的變化量超過預定基準值時,熱電傳感器610檢測出人員已進入預定區域。第一基板630為安裝有熱電傳感器610的印刷電路板。當熱電傳感器610被安裝到第一基板630上并且檢測出人員已進入預定區域時,熱電傳感器610輸出指示其已檢測到人員進入預定區域的信號。 圖4是支撐部分蓋500的后視圖。如圖4所示,利用螺栓640將第一基板630緊固到支撐部分蓋500的后側。這使得安裝到第一基板630前側的熱電傳感器610被間接地緊固到設備主體框架11上。圖5A是圖I中所示的部分VA的放大視圖。圖5B是沿著圖5A中的線VB-VB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圖。圖5C是沿著圖5A中的線VC-VC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圖。圖6A-6C分別示出了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的人體檢測裝置2的檢測范圍。圖6A是圖像形成設備I的前視圖。圖6B是圖像形成設備I的俯視圖。圖6C是圖像形成設備I的側視圖。利用固定模具和可相對于固定模具移動的活動模具形成支撐部分蓋500。將支撐部分蓋500安裝到設備主體框架11上,使得支撐部分蓋500定向為平行于水平方向,其中水平方向與活動模具相對于固定模具從遠側向近側移動的方向相對應定向。內螺紋部分501中旋入有用于上緊第一基板630的螺栓640并且面向支撐部分蓋500,從而內螺紋部分501的中心線的方向與活動模具相對于固定模具移動的方向平行。利用第一基板630將熱電傳感器610安裝到支撐部分蓋500上,從而將熱電傳感器610的中心線的方向設定為內螺紋部分501的中心線的方向,即從遠側向近側延伸的水平方向。熱電傳感器610的檢測范圍在所有方向上相對于中心線成47度。也就是說,當檢測表面定向的方向為中心方向時,沿所有方向相對于中心線成47度的角度范圍對應于熱電傳感器610的檢測范圍。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通過將支撐部分蓋500設置在熱電傳感器610的前側,將熱電傳感器610的檢測范圍限制在圖6A至6C各圖中由陰影部分所示的范圍。將該范圍定義為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也就是說,支撐部分蓋500設置在熱電傳感器610的前側。沿著豎直方向,在支撐部分蓋500上形成有開口 502 (用作僅貫通支撐部分蓋500的位于熱電傳感器610的中央位置下方的部分而延伸的示例性貫通孔)。除了形成有開口 502的部分以外,支撐部分蓋500遮蓋熱電傳感器610。如圖6A至6C所示,將開口 502相對于熱電傳感器610的位置確定為使得在圖像形成設備I所放置的地面上相距圖像形成設備I的前側從遠側到近側的沿水平方向的距離為規定距離LI。規定距離LI例如可為O. 85m(850mm)。當如圖I所示從前方觀察圖像形成設備I時,支撐部分蓋500具有相對于水平面朝向遠側而斜向下傾斜的傾斜表面503。開口 502形成在傾斜表面503中。關于在橫向上的檢測范圍,開口 502沿橫向的兩個端部被定位為不阻擋從熱電傳感器610的檢測表面所定向的中心方向朝向左右47度的角度范圍。然而,在沿著橫向限定開口 502的部分處形成有用于連接開口 502的上壁和下壁的肋部502a。由此,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的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是如圖6A至6C各圖中陰影部分所示的相對于水平面斜向下設定的區域。通過將支撐部分蓋500設置在熱電傳感器610的前方并且遮蓋熱電傳感器610的檢測范圍的一部分,可以僅檢測從熱電傳感器610的位置斜向下坐落的區域。因此,可以防止當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被設定為較寬闊時檢測到未打算使用圖像形成設備I的人員,諸如經過圖像形成設備I的人員。由于開口 502形成在相對于支撐部分蓋500的水平面朝向遠側而斜向下傾斜的傾 斜表面503中,因此用戶難以看到開口 502和熱電傳感器610。這防止了由于開口 502的存在而破壞圖像形成設備I的外觀美感。在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中,圖像形成設備I前方的區域是檢測范圍Al,并且不將第一托盤71和第二托盤72界定為檢測范圍。因此,可防止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被朝向托盤71和托盤72排出的紙張P。另外,將熱電傳感器610設置為使其中心方向平行于從遠側向近側延伸的水平線。因此,與中心方向相對于水平線傾斜的結構相比,可以便于將熱電傳感器610和第一基板630裝配到支撐部分蓋500上,并且能夠以易成形的形狀來形成支撐部分蓋500。接下來,將描述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圖7示出了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示意性結構。圖4也示出了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安裝到支撐部分蓋500的后側的狀態。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包括紅外線反射傳感器710、反射傳感器基板720 (參見圖4)以及支撐部件730。反射傳感器710包括光發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反射傳感器基板720是安裝有反射傳感器710的印刷電路板。支撐部件730支撐反射傳感器710和反射傳感器基板720。反射傳感器710包括光發射部分711、光接收部分712、殼體713以及導線(未示出)。光發射部分711利用作為光發射元件的紅外線發光二極管來發射光線。光接收部分712使用作為光接收元件的光電二極管。殼體713支撐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導線向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供給電力,并且發送來自光接收部分712的輸出信號。如圖4所示,將反射傳感器710和反射傳感器基板720安裝到支撐部件730上。利用螺栓731將支撐部件730緊固到支撐部分蓋500的后側。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包括判斷部分740 (參見圖11),該判斷部分740基于從反射傳感器710輸出的電壓判斷是否存在人員。判斷部分740將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可以是作為該輸出電壓的放大值的電壓)與預定基準電壓進行比較。當輸出電壓超過基準電壓時,判斷部分740判定人員存在。判斷部分740將指示人員存在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另外,基于從判斷部分740輸出的該信號而向反射傳感器710和通知部分751(稍后描述)供給電能。如下所述,判斷部分740設置在第一基板630上,并且當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進入時對該判斷部分740供給電力。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還包括通知部分751和光引導板752 (參見圖8)。當判斷部分740已判定反射傳感器710檢測到人員時,通知部分751通過發射光線來通知用戶已檢測到人員。光引導板752是使得從通知部分751發射的光線成為均勻平面發射的板。通知部分751包括發光二極管(LED) 751a和通知部分基板751b。發光二極管751a是用于發射光線的半導體元件。通知部分基板751b是安裝有發光二極管751a的控制基板。通過利用螺栓753將通知部分基板751b緊固到支撐部分蓋500的后側來將通知部分基板751b安裝到圖像形成設備I上。 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還包括設置在反射傳感器710的前方的透射部件760。透射部件760透射由反射傳感器710發射和接收的紅外線。圖8示出了透射部件760的示意性結構。圖9是支撐部分蓋500的外部透視圖。透射部件760由使人員難以看到反射傳感器710的光接收部分712和光發射部分711的黑色材料形成。透射部件760由聚碳酸酯形成。透射部件760是板狀部件,并且在支撐部分蓋500上安裝為使該透射部件760的前表面與支撐部分蓋500的表面處于同一高度。圖10是沿著圖9中的線X-X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圖。圖6A至6C分別示出了反射傳感器710的檢測范圍A2。在反射傳感器710中,將來自光發射部分711的紅外光引向并且照射圖像形成設備I的用戶界面400前方的預定區域,并且由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反射光。將反射傳感器710的檢測范圍A2設定為對存在于假定正操作用戶界面400的人員所處的假定范圍內的人員進行檢測的范圍。當從上方看去時,反射傳感器710的檢測范圍A2是位于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之內的區域(參見圖6B)。也就是說,將反射傳感器710安裝到支撐部分蓋500上,以使得從光發射部分711發射的光線的光軸和由光接收部分712接收的光線的光軸相對于從遠側向近側延伸的水平線而朝向用戶界面400傾斜30度。換句話說,將反射傳感器710安裝到支撐部分蓋500上,以使得從光發射部分711發射的光線的光軸和由光接收部分712接收的光線的光軸相對于從遠側向近側延伸的水平線傾斜,以沿橫向擴寬圖像形成設備I的檢測范圍,以便可以更精確地檢測正位于圖像形成設備I的用戶界面400前方的人員。將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 (反射傳感器710)的檢測范圍A2設定為使得相距圖像形成設備I的前側從遠側向近側延伸的沿水平方向的距離為規定距離L2(參見圖6A至6C)。規定距離L2可為35cm (350mm)。例如可通過操作圖像形成設備I的按鈕來改變規定距離L2。圖11是人體檢測裝置2的框圖。通過電線(導線)(未示出)來連接第一基板630與反射傳感器基板720,該電線用于將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發送到判斷部分740 (設置在第一基板630處)并且用于將電力從第一基板630供給到反射傳感器710。利用用于將電能從第一基板630供給到通知部分751的電線(導線)(未示出)連接第一基板630與通知部分基板751b。
第一基板630設置有電力供給允許部分650,當獲得從熱電傳感器610輸出的指示已檢測到人體的信號時,電力供給允許部分650允許在預定時間段Tl內對反射傳感器710和判斷部分740供給電力。電力供給允許部分650可以為單穩多諧振蕩器,其生成與來自熱電傳感器610的指示已檢測到人體的信號的上升沿同步上升并且在預定的時間段Tl內維持在高電平的信號。預定時間段Tl可以為30秒。如上所述,第一基板630設置有熱電傳感器610和判斷部分740。判斷部分740可以為比較器,其用作為對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與預定基準電壓進行比較并且根據哪個電壓較高來切換輸出的元件。當判斷部分740基于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判定存在人員時,即當反射傳感器710檢測到人員時,判斷部分740將指示存在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另外,基于來自判斷部分740的指示存在人員的信號向反射傳感器710、通知部分751和判斷部分740供給電力。在具有上述結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當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時,電 力供給允許部分650允許在預定時間段Tl內對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判斷部分740和反射傳感器710供給電力。當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在預定時間段Tl內檢測到人員時,即,當判斷部分740根據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超過基準電壓而判定存在人員時,判斷部分740將指示已檢測到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這使得利用控制裝置300將圖像形成設備I從睡眠模式恢復至常規模式。另外,當時間段超過前述預定時間段Tl時,向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判斷部分740和反射傳感器710供給電力。向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通知部分751供給電力。相反,當在預定時間段Tl內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未檢測到人員時,停止對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判斷部分740和反射傳感器710的電力供給。這樣,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即使在睡眠模式下,也接通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熱電傳感器610的電源(即,向熱電傳感器610供給電力),并且當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時接通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電源(即,例如向反射傳感器710供給電力)。當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從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起在預定時間段Tl內檢測到人員時,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將指示已檢測到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以使圖像形成設備I從睡眠模式恢復至常規模式。相反,當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在時間段Tl內未檢測到人員時,斷開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電源。這里,將比較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與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反射傳感器710的電力消耗為O. 255W,而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熱電傳感器610的電力消耗為O. 002W,這為反射傳感器710的電力消耗的1/128。對于反射傳感器710而言通過從電源的斷開狀態起供給電力而可檢測到人員所需的時間是2至3秒,而對于熱電傳感器610而言大約為30秒,這長于針對反射傳感器710所需的時間。如圖6A至6C所示,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寬于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 (反射傳感器710)的檢測范圍A2。當從上方看去時,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檢測范圍A2位于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之內。如上所述,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熱電傳感器610是這樣的傳感器其基于當人員移動時發生的紅外線變化量來檢測人員已進入檢測范圍Al。當人員停止在圖像形成設備I前方即使停止位置處在檢測范圍Al中時,熱電傳感器610也不進行檢測。因此,當人員停止時,即使人員存在于圖像形成設備I的用戶界面400的前方,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也可能無法檢測到人員。對于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反射傳感器710而言,用戶界面400前方的范圍是檢測范圍A2。當人員存在于檢測范圍A2中時,即使人員停止,反射傳感器710也可檢測到人員。由于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熱電傳感器610的特性與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反射傳感器710的特性之間的差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提供了以下優點。
也就是說,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形成為當在睡眠模式下始終接通的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時,接通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電源,并且當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人員時,使得圖像形成設備I從睡眠模式恢復。因此,與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電源在睡眠模式期間始終接通的結構相比,可降低電力消耗。與當具有寬檢測范圍的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時從睡眠模式中恢復的設備相比,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能夠減少下述錯誤檢測例如當錯誤檢測到未打算使用該設備的人員或狗時,設備從睡眠模式中恢復。也就是說,由于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形成為當具有寬檢測范圍的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時接通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電源,并且當具有窄檢測范圍的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人員時使得圖像形成設備I從睡眠模式中恢復,因此可以減少錯誤檢測。也就是說,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能夠精確地檢測出意欲使用圖像形成設備I的人員并且能夠從睡眠模式中恢復。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反射傳感器710在從電源的斷開狀態起通過供給電力而變得能夠檢測到人體之前用時2至3秒(其為短時間)。因此,與通過推按設置在用戶界面400中或旁邊的睡眠模式解除按鈕來使設備從睡眠模式中恢復的結構相比,能夠使圖像形成設備I更快速地從睡眠模式中恢復。另外,可以省略按壓睡眠模式解除按鈕。因此,可以提高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的便利性和商品性。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將人體檢測裝置2安裝到支撐部分蓋500上,該支撐部分蓋500形成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的前側處的外表面。由于用戶界面400和前蓋15存在于圖像形成設備I的前側,因此可將人體檢測裝置2安裝到用戶界面400或前蓋15上。然而,由于諸如按鈕、屏幕以及基板等許多組件裝配在用戶界面400的小空間內,因此不易于在小空間中另外設置人體檢測裝置2。打開及關閉前蓋15以便安裝或拆卸例如容納在設備殼體部件12中的色調劑盒29Y、29M、29C、29K。因此,難以將人體檢測裝置2安裝到前蓋15上而不與安裝在設備殼體部件12中的組件的安裝/拆卸路徑發生干涉??紤]打開前蓋15的狀態,可增加導線的長度。因此,通過將人體檢測裝置2設置在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處,可以使得設備結構比將人體檢測裝置2設置在用戶界面400或前蓋15處的結構更簡單。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反射傳感器710的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沿著豎直方向并排設置。因此,圖像形成設備I具有下述優點。圖12中的(a)示出了反射傳感器710的光發射部分711發射光的區域和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光的區域。圖12中的(b)示出了光發射部分711的光發射強度分布。圖12中的(c)不出了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強度分布。反射傳感器710的光發射部分711發射光的區域為相對于作為中心的光軸成+5度和-5度的區域。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光的區域是相對于作為中心的光軸成+5度和-5度的區域。如圖12中的(b)所示,光發射部分711的光發射強度分布是這樣的分布光發射強度在中央部分處(以光軸作為中心)高并且光發射強度沿著徑向朝向外側逐漸降低。類似地,如圖12中的(c)所示,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強度分布是這樣的分布光接收強度在中央部分處(以光軸作為中心)高并且光接收強度沿著徑向朝向外側逐漸降低。因此,在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設置的方向上存在是光發射區域但不是光接收區域的區域(例如,圖12中的(a)內的點A)。從光發射部分711發射的光線到達該區域,但不易被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到。因此,變得難于檢測到人員。類似地,存在是光接收區域但不是光發射區域的區域(例如,圖12中的(a)內的點B)。在該區域中,光接收部分712能夠接收到光線。然而,從光發射部分711發射的光線不易于到達該區域。因 此,變得難于檢測到人員。在光發射部分711的光發射強度高而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強度低的區域(例如,圖12中的(a)內的點C)中,由于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強度低,因此變得難于接收到光線,從而難于檢測到人員。類似地,在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強度高而光發射部分711的光發射強度低的區域(例如,圖12中的(a)內的點D)中,由于光發射部分711的光發射強度低,因此變得難于檢測到人員。相反,在沿著與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設置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光發射部分711的光軸與光接收部分712的光軸基本處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在該方向上,光發射區域與光接收區域基本相同。因此,光發射強度分布與光接收強度分布基本相同。因此,反射傳感器710在與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設置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在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設置的方向上能夠更加精確地檢測到寬范圍內的人員。考慮到圖像形成設備I的用途類型,用戶通常沿著圖像形成設備I的橫向移動,或者接近圖像形成設備I的前側并且他/她處于用戶界面400的前方。難以想象用戶沿著圖像形成設備I的豎直方向移動??紤]到這些事實,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反射傳感器710設置為使得光發射部分711與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設置的方向為豎直方向。因此,與當光發射部分711與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設置的方向為橫向時相比,反射傳感器710能夠更加快速地檢測到沿著橫向移動并且試圖站立在用戶界面400前方的用戶。由于通知部分751在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人員時亮燈(發光),因此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具有下述優點。當用戶看到通知部分751亮燈時,用戶察覺到圖像形成設備I的睡眠模式解除并且電力消耗量大于睡眠模式下的電力消耗量。因此,當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人員時使通知部分751亮燈可以教導用戶為了使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人員以及要解除睡眠模式用戶應當存在于何處位置。結果,當用戶僅靠近圖像形成設備I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的紙張P時,可以促使用戶移動以免被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
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定位成當用戶操作用戶界面400時容易檢測到用戶(人員),并且當用戶過來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的紙張P時不易于檢測到用戶(人員)。因此,僅是過來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的紙張P的用戶能夠移動以免被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
也就是說,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第一托盤71和第二托盤72設置在圖像形成部分20與圖像讀取裝置100之間。第一排出輥77和第二排出輥79設置在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的托盤71側或托盤72側(設置在沿橫向的端部側中的任一端部側(在圖I中為左側)),并且朝向托盤71和托盤72排出紙張P。在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中,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設置在沿橫向的前述一端部側(在圖I中為左側),其中設置有光發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的前述一端部側(在圖I中為左側)前方的區域為檢測范圍A2。圖13A和13B示出了假定正在操作用戶界面400的用戶所處的位置和假定正在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的紙張P的用戶所處的位置。由于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具有前述布置和結構,如圖13A和13B所示,可以預期僅是過來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的紙張P的用戶移動而不被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因此,可以防止檢測到僅是過來取走放置在托盤71或托盤72上的紙張P的用戶的錯誤檢測。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定位成當用戶(人員)接近用戶界面400時容易進行檢測,并且當用戶(人員)從橫向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的紙張P時不易進行檢測。因此,對于僅是過來取走放置在托盤71或托盤72上的紙張P的用戶而言可以移動而不被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也就是說,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第一托盤71和第二托盤72設置在圖像形成部分20與圖像讀取裝置100之間。第一排出輥77和第二排出輥79設置在讀取裝置支撐部分13的托盤71側和托盤72側(設置在沿橫向的端部側中的任一端部側(在圖I中為左側)),并且朝向托盤71和托盤72排出紙張P。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設置在沿橫向的前述一端部側(左側),并且設置有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前述一端部側前方的區域為檢測范圍Al。由于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具有前述布置和結構,因此如圖13A和13B所示,可以預期僅是過來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盤71或第二托盤72上的紙張P的用戶移動而不被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僅是過來取走放置在托盤71或托盤72上的紙張P的用戶而導致例如反射傳感器710的電源的接通。另外,在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中,圖像形成設備I前方的區域為檢測范圍Al,并且第一托盤71和第二托盤72不是檢測范圍。因此,可防止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朝向托盤71或72排出的紙張P。這使得可以防止由于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朝向托盤71或72排出的紙張P而導致例如反射傳感器710的電源的接通。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盡管將由硬件形成判斷部分740和電力供給允許部分650的情況作為實例,但本發明不必限于這種結構。只要能夠進行類似于上述的操作,就可使用任何其它結構。例如,判斷部分740和電力供給允許部分650可由中央處理單元(CPU)和存儲器形成,并且通過軟件來操作。當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時,可向CPU和存儲器供給電力。將對當判斷部分740和電力供給允許部分650由CPU和存儲器形成時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驟進行描述。圖14是示出由CPU執行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驟的流程圖。當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時,向CPU供給電力以接通其電源。當接通CPU時,執行睡眠模式解除操作。首先,在步驟SlOl中,CPU利用計時器設定預定時間段Tl。在下文中將術語“步驟”縮寫為“S”。然后,在S102中開始對反射傳感器710供給電力。其后,在S103中判斷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是否超過預定基準電壓。如果在S103中判定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超過預定基準電壓(S103中判斷結果為“肯定(YES) ”),則在S 104中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將指示已檢測到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這使得將解除睡眠模式,從而使圖像形成設備I從睡眠模式中恢復。然后,在S105中向通知部分751供給電力以使通知部分751亮燈。相反,如果在S103中判定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未超過預定基準電壓(S103中判斷結果為“否定(NO)”),則在S106中判斷是否已經過時間段Tl。如果在S106中判定已經過時間段T1(S106中判斷結果為“肯定”),則在S107中停止對反射傳感器710供給電力,并且在S108中也停止對CPU本身供給電力。相反,如果判定尚未經過時間段Tl (S106中判斷結果為“否定”),則進行S103及之后的步驟。圖15是示出由CPU執行的變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驟的流程圖。在CPU通過執行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驟而解除睡眠模式之后,即,在S104中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已將指示已檢測到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之后,CPU針對每個預定時間段重復執行該操作。
首先,在S201中CPU判斷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是否小于或等于預定基準電壓。如果CPU判定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小于或等于預定基準電壓(S201中判斷結果為“肯定”),則在S202中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將指示未檢測到人員的信號(非檢測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這使得圖像形成設備I的模式變更為睡眠模式。另外,在S203中停止對通知部分751供給電力以使通知部分751滅燈。然后,在S204中停止對反射傳感器710供給電力,并且在S205中停止對CPU本身供給電力。利用圖15中所示的流程圖描述了變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驟。然而,可從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不再檢測到人員時起經過預定時間段T2之后執行變更至睡眠模式。圖16是示出由CPU執行的另一變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驟的流程圖。首先,在S301中CPU判斷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是否小于或等于預定基準電壓。如果CPU判定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小于或等于基準電壓(S301中判斷結果為“肯定”),則在S302中停止對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通知部分751供給電力以使通知部分751滅燈。然后,在S303中利用計時器設定時間段T2。其后,在S304中CPU判斷是否已經過時間段T2。然后,如果已經過時間段T2 (S304中判斷結果為“肯定”),則在S305中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將指示未檢測到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這使得圖像形成設備I的模式變更為睡眠模式。在S306中停止對反射傳感器710供給電力,并且在S307中停止對CPU本身供給電力。當在S304中CPU判定未經過時間段T2時(S304中判斷結果為“否定”),在S308中CPU判斷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是否超過預定基準電壓。如果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超過基準電壓(S308中判斷結果為“肯定”),則向通知部分751供給電力,從而在S309中使通知部分751亮燈,并且在S310中將用于時間段T2的計時器復位。相反,如果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未超過預定基準電壓(S308中判斷結果為“否定”),則執行S304及之后的步驟。在利用圖16的流程圖描述的變更至睡眠模式操作中,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在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已變得小于或等于基準電壓后經過時間段T2之后將指示未檢測到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然而,本發明不特別限于此。當CPU判定來自反射傳感器710的輸出電壓已變得小于或等于基準電壓(S301中判斷結果為“肯定”)時,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將指示未檢測到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在接收到信號之后,控制裝置300可通過自身來測量時間段T2。如果控制裝置300在時間段T2內未再次接收到 指示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已檢測到人員的信號,則圖像形成設備I的模式可變更為睡眠模式。圖17A至17C分別示出了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的示意性結構。當圖像形成設備I除了平行于地面設置的用戶界面400之外還設置有垂直于地面設置的另一用戶界面450時,用戶界面450設置為使得人體檢測裝置2設置在用戶界面400與另一用戶界面450之間。另外,利用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可以以高精度檢測靠近用戶界面400的人員和靠近用戶界面450的人員。另外,利用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可以以高精度檢測試圖操作用戶界面400的人員和試圖操作用戶界面450的人員。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由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反射傳感器710的光發射部分711發射的光線的光軸和由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反射傳感器710的光接收部分712接收的光線的光軸設置為相對于從遠側向近側延伸的水平線而言朝向用戶界面400傾斜30度。然而,當設置有多個用戶界面時,本發明不特別限于此。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的檢測范圍A2可設置在用戶界面400的前方區域與用戶界面450的前方區域之間。這使得可以以高精度檢測試圖操作用戶界面400的人員和試圖操作用戶界面450的人員。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人體檢測裝置2包括具有不同檢測范圍和電力消耗量的兩個檢測部分,即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和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然而,本發明不特別限于此。也就是說,人體檢測裝置2可包括具有不同檢測范圍和電力消耗的多個人體檢測部分。例如,人體檢測裝置2可包括具有不同檢測范圍的三個人體檢測部分,其中,當具有最大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檢測到人員時,向具有第二大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供給電力以便將具有第二大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設定為人體可檢測狀態,并且其中,當具有第二大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檢測到人員時,向具有最小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供給電力以便將具有最小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設定為人體可檢測狀態。當具有最小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檢測到人員時,將指示檢測到人員的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300,從而使圖像形成設備I的模式從睡眠模式中恢復。在這種結構中,當具有最小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的電力消耗量大于其它人體檢測部分的電力消耗量時,與在睡眠模式下始終向具有最小檢測范圍的人體檢測部分供給電力的結構相比,可以減少電力消耗量。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人體檢測裝置2包括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和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該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對人員的檢測范圍比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窄。在人體檢測裝置2中,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人員所需的電能少于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人員所需的電能。另外,當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檢測到人員時,對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供給檢測人員所需的電力,從而將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設定為可檢測人體狀態。當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檢測到人員時,第二人體檢測部分700輸出指示檢測到人員的信號。這種人體檢測裝置2設置在包括有圖像讀取裝置100和圖像記錄裝置200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然而,本發明不特別限于圖像形成設備I。具有這種功能的人體檢測裝置2適用于任何下述設備該設備在不使用人體檢測裝置2時的電力消耗量小于在使用人體檢測裝置2時的電力消耗量。這種設備的實例包括其它圖像形成設備(諸如打印機、掃描儀和傳真機等)、圖像輸出設備、自動販賣機和自動門。人體檢測裝置2適于設置在這樣的設備中該設備設置在不使用該設備的人員可 能經過靠近該設備的場所,諸如辦公室、工廠、倉庫、商店、旅館、站臺、機場、港口、停車位、路旁、過道、市場、旅游觀光設施、活動現場、學校、圖書館、政府辦公室及其它公共設施。也就是說,人體檢測裝置2適用于下述設備該設備在其被使用時需要足夠的電力,并且允許在不使用該設備時的電力消耗量小于在使用該設備時的電力消耗量,另外該設備設置在使用該設備的人員和僅經過該設備附近而不使用該設備的人員均存在的場所。通過將人體檢測裝置2布置于設置在這些場所的設備中,可以減少人體檢測裝置2的電力消耗并且提聞便利性。當將人體檢測裝置2設置在諸如為圖像形成設備I的上述設備中時,無需將人體檢測裝置2構建在該設備中。例如,人體檢測裝置2可形成為與上述設備分離的裝置,并且例如利用導線而與該設備連接。另外,諸如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等人體檢測裝置2的組件構建在該設備中,而其它組件可獨立于該設備而形成。當人體檢測裝置2形成為與設備分離的裝置時,人體檢測裝置2與設備可以任意方式彼此連接,只要人體檢測裝置2能夠給出已檢測到人員的消息即可。人體檢測裝置2與設備可以利用配線或通過無線方法彼此連接。在根據上述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I中,用于限定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的支撐部分蓋500的開口 502是可改變的。圖18A和18B分別示出了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支撐部分蓋500的示意性結構。圖18A是圖I中的部分VA的放大視圖。圖18B是沿圖18A中的線XVIIIB-XVIIIB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圖。如圖18A和18B所示,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支撐部分蓋500具有形成在傾斜表面503的中央部上的切除部511。在切除部511的沿其橫向的各個端部上形成有凹陷部(未示出)。該凹陷部從切除部511的各個端部凹陷。在中央部上具有開口 502的覆蓋部件520安裝在支撐部分蓋500上。突出部521在覆蓋部件520的各個端部上形成為從覆蓋部件520的沿其橫向的各個端部突出。這些突出部521配合到支撐部分蓋500的各凹陷部中。覆蓋部件520被安裝為能夠以突出部521作為旋轉軸而相對于支撐部分蓋500旋轉。通過改變覆蓋部件520相對于支撐部分蓋500的旋轉角度,可以改變開口 502相對于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熱電傳感器610的位置,從而能夠改變第一人體檢測部分600的檢測范圍Al。通過在支撐部分蓋500上設置凹陷部并且在覆蓋部件520上設置突出部521,以及使凹陷部與突出部彼此配合,將覆蓋部件520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支撐部分蓋500上。然而,本發明也可應用于使覆蓋部件520可相對于支撐部分蓋500旋轉的任何其它模式。例如,可以在支撐部分蓋500和覆蓋部件520上均設置軸承,并且在該軸承中插入公共軸,從而使支撐部分蓋500和覆蓋部件520以可旋轉的方式彼此連接。出于示例和說明的目的提供了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說明。其意圖不在于窮舉或將本發明限制為所公開的確切形式。顯然,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許多修改和變型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說明示例性實施例是為了最佳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 使得本領域的其他人員能夠理解各種實施例的發明和適合于特定預期應用的各種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內容來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包括 圖像形成部分,其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 用于檢測人員的人體檢測裝置,其包括光傳感單元,所述光傳感單元僅將入射到所述光傳感單元的入射光中的向上光轉換成電信號;以及控制單元,其基于所述電信號控制所述圖像形成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中,所述光傳感單元包括 光傳感器,其接收所述入射光中的所述向上光,并且將所述入射光中的所述向上光轉換為電信號;以及 蓋,其具有位于所述光傳感器前方的開ロ,所述開ロ的形狀形成為將通過所述開ロ的所述入射光限制為僅指向上方的光,所述向上光為所述指向上方的光的一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中,所述蓋包括面向下方的傾斜表面,并且 所述開ロ位于所述傾斜表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中,所述圖像形成設備還包括覆蓋所述圖像形成設備的殼體部件,并且所述蓋為所述殼體部件的一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設備,其中,所述光傳感器利用熱電效應來檢測紅外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包括圖像形成部分,其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用于檢測人員的人體檢測裝置,其包括光傳感單元,所述光傳感單元僅將入射到所述光傳感單元的入射光中的向上光轉換成電信號;以及控制單元,其基于所述電信號控制所述圖像形成部分。
文檔編號H04N1/00GK102854764SQ20121000581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明者山科晉, 馬場基文, 尾形健太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