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861384閱讀:24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在多芯片構架的射頻拉遠單元中,通常會存在一個發送方裝置(如發送方芯片)通過多個傳輸通道向多個接收方裝置(如接收方芯片)發送信號又或者存在多個發送方裝置通過多個傳輸通道向一個接收方裝置發送信號的情況。發送方裝置向接收方裝置發送信號時,由于發送數據的不同步性、連接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的光纖(或電纜)傳輸時延的不一致性等原因都會導致各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不一致。3GPP明確要求射頻拉遠單元的各發射天線的信號發射時延的差值不能超過 65ns,即各傳輸通道之間的傳輸時延差(如圖I所不,傳輸通道A與傳輸通道B的傳輸時延差為傳輸通道A的數據傳輸時延減去傳輸通道B的數據傳輸時延的絕對值)不能超過65ns,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校準各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來調整信號發送的時間,以避免由于各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和外部控制器,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各個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應用于包含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的系統中,且發送方裝置通過至少兩個第一傳輸通道與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包括外部控制器獲得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以及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并根據獲得的發送時間點信息和接收時間點信息,分別確定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以及比較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得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根據所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所述時延補償值為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減去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所得的差值;并根據確定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將接收方裝置從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調整為兩兩之間的時間差不大于預定閾值的時間點;其中,所述第二信號是由發送方裝置通過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發送給接收方裝置的。一種外部控制器,應用于包含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的系統中,且發送方裝置通過至少兩個第一傳輸通道與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包括時間點信息獲得單元,用于獲得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以及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數據傳輸時延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時間點信息獲得單元獲得的發送時間點信息和接收時間點信息,分別確定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比較單元,用于比較數據傳輸時延確定單元獲得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得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時延補償值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比較單元獲得的所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所述時延補償值為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減去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所得的差值;時延補償單元,用于根據時延補償值確定單元確定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將接收方裝置從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調整為兩兩之間的時間差不大于預定閾值的時間點;其中,所述第二信號是由發送方裝置通過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發送給接收方裝置的。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利用外部控制器來確定發送方裝置與接收方裝置之間的各個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并根據該數據傳輸時延校準發送方裝置的信號發送時間,使得發送方裝置能夠根據校準后的信號發送時間,來實現從各個信號傳輸通道同步發送信號,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各個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


圖I為傳輸時延差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要實現原理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多芯片系統的架構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另一種多芯片系統的架構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又一種多芯片系統的架構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外部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針對現有的各個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案。通過利用外部控制器來確定發送方裝置與接收方裝置之間的各個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并根據該數據傳輸時延校準發送方裝置的信號發送時間,使得發送方裝置能夠根據校準后的信號發送時間,來實現從各個信號傳輸通道同步發送信號,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各個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下面結合各個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主要實現原理具體實施方式
及其對應能夠達到的有益效果進行詳細的闡述。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圖,其應用于包含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的系統中,且發送方裝置通過至少兩個第一傳輸通道與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包括下述步驟步驟21,外部控制器基于自身與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之間建立的連接,獲得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以及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可選的,上述的外部控制器可以是單片機或數字信號處理器,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可以是芯片,也可以是其他設備。
可選的,一個發送方裝置與一個接收方裝置之間有至少一個第一傳輸通道;以及一個發送方裝置與多個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或多個發送方裝置與一個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第一信號可以為攜帶數據起始標志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該同步基準參考信號可以是可被任意發送方裝置獲得并發送,且可向任意接收方裝置發送的某公共參考信號。發送方裝置可以在向步驟21中所述的接收方裝置發送該同步基準參考信號的同時,向與發送方裝置有連接關系的其他接收方裝置也發送該同步基準參考信號。當第一信號為攜帶數據起始標志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時,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為發送方裝置通過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發送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為接收方裝置通過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接收到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步驟22,根據獲得的發送時間點信息和接收時間點信息,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 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步驟23,比較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得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步驟24,根據得到的最大數據傳輸時延,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該時延補償值為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減去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所得的差值;步驟25,根據確定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對應調整接收方裝置從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比如,可以是外部控制器基于其與接收方裝置之間建立的連接,直接對第二信號的上述發送時間點進行調整;或者,也可以是外部控制器將確定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發送給接收方裝置,指示接收方裝置自身根據接收到的時延補償值,對相應的第二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進行調整。一般地,根據時延補償值調整該發送時間點的目的可以為實現各個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同步性,即最終的調整結果可以達到將各個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調整為相同的時間點,或將各個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調整為兩兩之間的時間差不大于預定閾值的時間點,該預定閾值可以設置成3GPP系統所要求的65ns,或者小于該系統要求的任何值。其中,第二信號是由發送方裝置通過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發送給接收方裝置的。可選的,上述提到的第一信號與第二信號可以是相同的信號,也可以是不同的信號。當接收方裝置作為信號的發送方,向作為信號接收方的上述發送方裝置發送第二信號時,第二傳輸通道即第一傳輸通道。而當接收方裝置作為信號的發送方,向不同于上述發送方裝置的其他裝置發送第二信號時,第二傳輸通道不同于第一傳輸通道。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由外部控制器獲得發送方裝置與接收方裝置之間的各個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確定各個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再根據時延補償值調整發送方裝置的信號發送時間,使得發送方裝置能夠根據校準后的信號發送時間,來通過各個信號傳輸通道同步發送信號,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各個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下面將依據本發明上述發明原理,詳細介紹一個實施例來對本發明方法的主要實現原理進行闡述和說明。該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流程圖如圖3所示,其應用于包含發送方芯片和接收方芯片的系統中,且發送方芯片通過至少兩個第一傳輸通道與接收方芯片進行信號傳輸,主要包括如下步驟步驟31,外部控制器基于自身與發送方芯片和接收方芯片之間建立的連接,獲得發送方芯片提供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以及接收方芯片提供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可選的,發送方芯片與接收方芯片的數量關系可以為1個發送方芯片與η個接收方芯片。此時,一個發送方芯片與多個接收方芯片進行信號傳輸,一個發送方芯片與一個接收方芯片之間有至少一個第一傳輸通道。如圖4所示,為多芯片系統的架構圖,由一個發送方芯片通過串行收發器與多個接收方芯片相連,同時外部控制器與發送方芯片和接收方芯片建立連接,其中,串行收發器可以是內嵌在發送方(或接收方)芯片內,或獨立于發送方 (或接收方)芯片外的、用于對信號進行發送和接收的處理單元。可選的,上述同步基準參考信號可以攜帶數據起始標志,這個數據起始標志可以是幀同步數據。在這種場景下,發送方芯片提供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為發送方芯片通過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發送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接收方芯片提供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為接收方芯片通過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接收到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可選的,上述的外部控制器可以是不同于發送方芯片或接收方芯片的單片機或數字信號處理器,或者可以是發送方芯片,還可以是η個接收方芯片中的一個。步驟32,根據獲得的發送時間點信息和接收時間點信息,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該數據傳輸時延可以為發送方芯片發送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與接收方芯片接收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之間的差值的絕對值。本實施例中,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值可以表示為 Tdelay_l、Tdelay_2、Tdelay_3、…、Tdelay_n。步驟33,通過比較η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Tdelay_l、Tdelay_2、Tdelay_3、…、Tdelay_n,確定這些數據傳輸時延中的最大數據傳輸時延;為便于描述,后文中以Tdelay_max表示該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步驟34,根據確定的最大數據傳輸時延Tdelay_max,分別確定出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該時延補償值為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減去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所得的差值,具體計算公式為Test_j =TdeIay_max - Tdelay_j (I ^ j ^ n) [I]其中,Test_j為第j個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TdelayJ為第j個接收方芯片的數據傳輸時延。步驟35,根據確定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對應調整接收方芯片從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從而實現各個接收方芯片根據確定的時延補償值對信號的發送時間的調整。具體的,可以將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保存到接收方芯片中設置的時延補償模塊中,使得接收方芯片后續再接收到由發送方芯片通過第一傳輸通道發送的信號時,可以按照時延補償模塊中保存的時延補償值執行延時等待操作,直至所有接收方芯片都接收到信號后,再按照根據時延補償值調整后的信號發送時間,執行信號發送操作。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導致不同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不一致的因素可能會隨著溫度、濕度等外部條件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同一傳輸通道在的不同時間針對同樣的信號也可能有不同的數據傳輸時延。考慮到這樣的情況,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外部控制器針對上述第一傳輸通道,可以周期性的重復執行上述步驟31、32、33、34、35,以保證系統可以長期穩定可靠的工作。可選的,當發送方芯片與接收方芯片的數量關系為n個發送方芯片與I個接收方芯片。此時,多個發送方芯片與一個接收方芯片進行信號傳輸,一個發送方芯片與一個接收方芯片之間有至少一個第一傳輸通道。如圖5所示,為另一種多芯片系統的架構圖,由η個發送方芯片通過串行收發器與I個接收方芯片相連,同時外部控制器與發送方芯片和接收方芯片建立連接。其中,串行收發器可以是內嵌在發送方(或接收方)芯片內,或獨立于發送方(或接收方)芯片外的、用于對信號進行發送和接收的處理單元。在這種情況下,具體實施情況和上述本發明實施例類似,以下不再贅述。可選的,當上述兩種情況相結合時,如圖6所示,為又一種多芯片系統的架構圖,從數據上行傳輸方向來看,是I個發送方芯片與η個接收方芯片和η個發送方芯片相連,從數據下行傳輸方向來看,是η個發送方芯片與I個接收方芯片相連,在這種情況下,具體實施情況和上述本發明實施例類似,以下也不再贅述。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由外部控制器獲得發送方芯片與接收方芯片之間的各個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確定各個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再根據時延補償值調整發送方芯片的信號發送時間,使得發送方芯片能夠根據校準后的信號發送時間,來通過各個信號傳輸通道同步發送信號,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各個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 相應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外部控制器,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各個傳輸通道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該外部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其應用于包含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的系統中,且發送方裝置通過至少兩個第一傳輸通道與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包括時間點信息獲得單元71,用于基于該外部控制器與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之間建立的連接,分別獲得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以及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可選的,一個發送方裝置與一個接收方裝置之間有至少一個第一傳輸通道;且一個發送方裝置與多個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或多個發送方裝置與一個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第一信號可以為攜帶數據起始標志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該同步基準參考信號可以是可被任意發送方裝置獲得并發送,且可向任意接收方裝置發送的某公共參考信號。當第一信號為攜帶數據起始標志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時,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為發送方裝置通過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發送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為接收方裝置通過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接收到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數據傳輸時延確定單元72,用于根據時間點信息獲得單元71獲得的發送時間點信息和接收時間點信息,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比較單元73,用于比較數據傳輸時延確定單元72獲得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得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時延補償值確定單元74,用于根據比較單元73獲得的最大數據傳輸時延,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該時延補償值為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減去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所得的差值。
時延補償單元75,用于根據時延補償值確定單元74確定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將接收方裝置從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調整為兩兩之間的時間差不大于預定閾值的時間點,其中,第二信號可以是由發送方裝置通過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發送給接收方裝置的。可選的,上述提到的第一信號與第二信號可以是相同的信號,也可以是不同的信號。當接收方裝置作為信號的發送方,向作為信號接收方的上述發送方裝置發送第二信號時,第二傳輸通道即第一傳輸通道。而當接收方裝置作為信號的發送方,向不同于上述發送方裝置的其他裝置發送第二信號時,第二傳輸通道不同于第一傳輸通道。可選的,該外部控制器可以是單片機或數字信號處理器,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可以是芯片,也可以是其他設備。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實施例、完全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盡管已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 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應用于包含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的系統中,且發送方裝置通過至少兩個第一傳輸通道與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部控制器獲得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以及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并 根據獲得的發送時間點信息和接收時間點信息,分別確定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以及 比較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得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 根據所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所述時延補償值為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減去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所得的差值;并 根據確定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將接收方裝置從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調整為兩兩之間的時間差不大于預定閾值的時間點; 其中,所述第二信號是由發送方裝置通過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發送給接收方裝置的。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號為攜帶數據起始標志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以及 所述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為發送方裝置通過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發送所述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 所述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為接收方裝置通過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接收到所述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一個發送方裝置與一個接收方裝置之間有至少ー個第一傳輸通道;且 一個發送方裝置與多個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或多個發送方裝置與一個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器為單片機或數字信號處理器。
5.ー種外部控制器,應用于包含發送方裝置和接收方裝置的系統中,且發送方裝置通過至少兩個第一傳輸通道與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其特征在于,包括 時間點信息獲得單元,用于獲得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以及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 數據傳輸時延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時間點信息獲得單元獲得的發送時間點信息和接收時間點信息,分別確定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 比較單元,用于比較數據傳輸時延確定單元獲得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得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 時延補償值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比較單元獲得的所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所述時延補償值為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減去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所得的差值; 時延補償單元,用于根據時延補償值確定單元確定的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將接收方裝置從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調整為兩兩之間的時間差不大于預定閾值的時間點;其中,所述第二信號是由發送方裝置通過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發送給接收方裝置的。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外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號為攜帶數據起始標志的同步基準參考信號;以及 所述發送時間點信息為發送方裝置通過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發送所述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 所述接收時間點信息為接收方裝置通過所述各個第一傳輸通道分別接收到所述數據起始標志的時間點信息。
7.如權利要求5或6任一項所述的外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一個發送方裝置與一個接收方裝置之間有至少一個第一傳輸通道;且 一個發送方裝置與多個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或多個發送方裝置與一個接收方裝置進行信號傳輸。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外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控制器為單片機或數字信號處理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調整信號發送時間的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各個傳輸通道之間數據傳輸時延的差值過大而影響正常的無線通信功能的問題。包括外部控制器獲得發送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發送時間點信息,以及接收方裝置提供的第一信號的接收時間點信息;根據發送時間點信息和接收時間點信息,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比較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數據傳輸時延,得到最大數據傳輸時延;根據最大數據傳輸時延,分別確定各個第一傳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根據確定的各個第一輸通道的時延補償值,將接收方裝置從第二傳輸通道轉發第二信號的發送時間點調整為兩兩之間的時間差不大于預定閾值的時間點。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外部控制器。
文檔編號H04W56/00GK102869086SQ20121036173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唐良建, 李遠深, 呂輝 申請人: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新营市| 鄯善县| 墨江| 渭源县| 连平县| 深州市| 北流市| 怀柔区| 新乡县| 余江县| 内丘县| 固镇县| 新田县| 疏附县| 山西省| 湖州市| 岳阳市| 陇西县| 永平县| 西乌| 安泽县| 抚远县| 旌德县| 新丰县| 长宁县| 旬阳县| 托里县| 当雄县| 绥德县| 达孜县| 独山县| 定安县| 普定县| 会泽县| 蕲春县| 常宁市| 滨州市| 扬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辰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