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系統及無線中繼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適用于無線通信【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及無線中繼器,所述無線中繼器包括無線客戶端,所述無線中繼器還包括橋接器和混合接入端,所述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線接入端,用于接入有線終端;無線接入端,用于接入無線終端;所述橋接器,用于連接所述混合接入端和所述無線客戶端。本發明,無線中繼器中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線接入端和無線接入端,實現了對于有線和無線終端的雙重支持,豐富了終端可接入的類型,增加了無線中繼器接入的靈活性。
【專利說明】一種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系統及無線中繼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系統及無線中繼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無線帶寬上網業務的迅速發展,公交系統中對無線網絡產品也有了新的需求。公交視頻監控在提升公交服務質量、公共安全方面有著重要意義。隨著公交車輛的增力口,原本通過有線方式下載公交監控視頻的方式顯得費時低效。通過無線中繼器(AcessPoint-Client, AP-Client),組建公交無線網絡,拓展無線信號可以解決公交監控視頻遠程自動下載問題。
[0003]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無線中繼器包含兩個部分:無線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無線客戶端可以作為終端連接AP-Client周圍環境中的服務集標示(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所對應的無線接入點,能夠很好地作為WIFI信號的延伸有效解決WIFI覆蓋問題。無線接入端能夠作為一個接入設備,解決無線終端的接入問題,該無線中繼器僅僅是針對無線用戶的,對有線用戶無法支持。另外,當前AP-Client對二層數據透傳支持不佳,也就是外網無法感知AP-Client連接的無線終端的存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系統及無線中繼器,旨在解決現有技術提供的無線中繼器無法接入有線終端的問題。
[0005]一方面,提供一種無線中繼器,所述無線中繼器包括無線客戶端,所述無線中繼器還包括橋接器和混合接入端,所述混合接入端包括:
[0006]有線接入端,用于接入有線終端;
[0007]無線接入端,用于接入無線終端;
[0008]所述橋接器,用于連接所述混合接入端和所述無線客戶端。
[0009]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如上所述的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0]通過混合接入端的有線接入端接入有線終端;
[0011]通過混合接入端的無線接入端接入無線終端;
[0012]無線客戶端與無線接入點建立連接;
[0013]無線客戶端將所述無線接入點的網絡連接信息同步到所述混合接入端;
[0014]通過橋接器連接混合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實現混合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之間數據的交互。
[0015]再一方面,提供一種無線中繼器的中繼系統,所述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無線終端,至少一個無線接入點,所述系統還包括有線終端如上所述的無線中繼器,所述有線終端通過所述無線中繼器的有線接入端接入所述無線中繼器。
[0016]在本發明實施例,無線中繼器中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線接入端和無線接入端,實現了對于有線和無線終端的雙重支持,豐富了終端可接入的類型,增加了無線中繼器接入的靈活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無線中繼器的中繼系統的結構框圖;
[0018]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混合接入端的結構以及混合接入終端與橋接器、有線終端、無線終端之間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0019]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無線客戶端的結構框圖;
[0020]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的實現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2]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無線中繼器中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線接入端和無線接入端,實現了對于有線和無線終端的雙重支持。
[0023]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現進行詳細描述:
[0024]實施例一
[0025]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無線中繼器的中繼系統的具體結構框圖,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發明實施例相關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該無線中繼器的中繼系統包括無線終端1、有線終端2、無線中繼器3和無線接入點4,該無線中繼器3包括:無線客戶端31、橋接器32和混合接入端33。
[0026]其中,混合接入端33包括:有線接入端331和無線接入端332。
[0027]有線接入端332,用于接入有線終端;
[0028]無線接入端331,用于接入無線終端;
[0029]橋接器32,用于連接混合接入端33和無線客戶端31,實現混合接入端33和無線客戶端31之間數據的交互。
[0030]具體的,無線終端I中包括至少一個無線終端STA,比如,可以包括無線STA_1、無線STA_2至無線STA_ k,其中,k為自然數,表示包括k個無線終端;有線終端2中包括至少一個有線終端STA,比如,可以包括有線STA_1、有線STA_2至有線STA_m,其中,m為自然數,表示包括m個有線終端;無線接入點4包括至少一個無線接入點SSID,比如,可以包括SSID_1、SSID_2至SSID_n,其中,η為自然數,表示包括η個SSID,其中,一個SSID對應一個無線接入點。
[0031]具體的,如圖2所示,橋接器32與有線接入端332和無線接入端331分別連接,與無線接入點4連接的外網數據流入無線客戶端31進入橋接器32,再流入混合接入端33,最后流入無線終端I或者有線終端2。與此相反,無線終端I或者有線終端2的數據流入混合接入端33,再流經橋接器32,然后流入無線客戶端31,最后經過無線接入點4進入外網。在數據轉發邏輯過程中橋接器32至關重要,起到連接無線客戶端31與混合接入端33的作用,業務數據的流入流出均要經過橋接器橋接器32。[0032]具體的,如圖2所示,有線接入端332中包括至少一個有線網接口,比如可以包括有線網接口 ETHO、ETHl至ETHK,其中,K為自然數,表示包括K個有線網接口 ;無線接入端331中包括至少一個無線網接口,比如可以包括無線網接口 WLAN0、WLAN1至WLANL,其中,L為自然數,表示包括L個無線網接口。
[0033]需要說明的是,無線終端I的個數要與無線接入端331的有線網接口的個數相同,有線終端2的個數要與有線接入端332的有線網接口的個數相同。另外,混合接入端33可以使能管理無線終端I或者有線終端2的接入。
[0034]具體的,無線客戶端31的結構如圖3所示,包括:連接單元10、同步單元20和映射單元30。
[0035]其中,連接單元30,用于與無線接入點4中的一個SSID建立連接,其中,該無線接入點4中包括多個無線接入點,連接單元首先主動進行無線掃描,探測周圍無線環境中SSID信號的存在情況,從掃描得到的SSID信號中選擇一個作為可選的連接SSID信號,與該SSID信號對應的無線接入點建立連接;
[0036]同步單元31,用于將所述無線接入點的網絡連接信息同步到所述無線中繼器的混合接入端;
[0037]映射單元32,從所述混合接入端獲取與所述混合接入端連接的無線和/或有線終端的物理地址,建立所述物理地址與所述無線客戶端的物理地址之間的一對一映射關系,無線終端I或者有線終端2通過無線中繼器實現了數據透傳的作用,無論是何種終端都可以經無線中繼器由混合接入端33映射至無線客戶端31,進而與無線接入點中的其中一個無線接入點建立連接,透傳包括接入混合接入端33的終端的IP地址至無線客戶端31,使得與無線中繼器3連接的無線接入點可以拿到接入混合接入端33的終端的IP地址,方便的通過該IP地址對接入混合接入端33的終端進行訪問。
[0038]本實施例,無線中繼器中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線接入端和無線接入端,實現了對于有線和無線終端的雙重支持,豐富了終端可接入的類型,增加了無線中繼器接入的靈活性。另外,由于建立了與混合接入端連接的無線和/或有線終端的物理地址與無線客戶端的物理地址之間的一對一映射關系,實現了對于終端二層數據的透傳,使得外網可以對接入混合接入端的終端進行訪問操作。
[0039]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統實施例中,所包括的各個單元只是按照功能邏輯進行劃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劃分,只要能夠實現相應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單元的具體名稱也只是為了便于相互區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40]實施例二
[0041]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的實現流程,詳述如下:
[0042]在步驟S401中,通過混合接入端的有線接入端接入有線終端。
[0043]在本實施例中,無線中繼器包括混合接入端,該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線接入端,有線終端可以通過該有線接入端中包括的多個有線網接口接入至無線中繼器。
[0044]在步驟S402中,通過混合接入端的無線接入端接入無線終端。
[0045]在本實施例中,無線中繼器的混合接入端包括無線接入端,無線終端可以通過該無線接入端中包括的多個無線網接口接入至無線中繼器。[0046]在步驟S403中,無線客戶端與無線接入點建立連接。
[0047]在步驟S404中,無線客戶端將所述無線接入點的網絡連接信息同步到所述混合接入端。
[0048]在步驟S405中,無線客戶端從所述混合接入端獲取與所述混合接入端連接的無線和/或有線終端的物理地址,建立所述物理地址與所述無線客戶端的物理地址之間的一對一映射關系。
[0049]在步驟S406中,通過橋接器連接混合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實現混合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之間數據的交互。
[0050]在本實施例中,無線中繼器的橋接器分別連接混合接入端中的有線接入端和無線接入端,并將該兩端輸出的數據傳輸至無線客戶端,也可將無線客戶端輸出的數據傳輸至該兩端。
[0051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是實施例一中的無線中繼器的工作流程,詳情參見上述實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0052]另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各實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相應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所述的存儲介質,如R0M/RAM、磁盤或光盤等。
[005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線中繼器,所述無線中繼器包括無線客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中繼器還包括橋接器和混合接入端,所述混合接入端包括: 有線接入端,用于接入有線終端; 無線接入端,用于接入無線終端; 所述橋接器,用于連接所述混合接入端和所述無線客戶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中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線接入端中包括至少一個有線網接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中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客戶端包括: 連接單元,用于與無線接入點建立連接; 同步單元,用于將所述無線接入點的網絡連接信息同步到所述無線中繼器的混合接入端; 映射單元,從所述混合接入端獲取與所述混合接入端連接的無線和/或有線終端的物理地址,建立所述物理地址與所述無線客戶端的物理地址之間的一對一映射關系。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中繼器的中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混合接入端的有線接入端接入有線終端; 通過混合接入端的無線接入端接入無線終端; 無線客戶端與無線接入點建立`連接; 無線客戶端將所述無線接入點的網絡連接信息同步到所述混合接入端; 通過橋接器連接混合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實現混合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之間數據的交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過橋接器連接混合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實現混合接入端和無線客戶端之間數據的交互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無線客戶端從所述混合接入端獲取與所述混合接入端連接的無線和/或有線終端的物理地址,建立所述物理地址與所述無線客戶端的物理地址之間的一對一映射關系。
6.一種無線中繼器的中繼系統,所述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無線終端,至少一個無線接入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有線終端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無線中繼器,所述有線終端通過所述無線中繼器的有線接入端接入所述無線中繼器。
【文檔編號】H04B7/14GK103840875SQ201210471796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楊志聰, 鄭維瑋 申請人:深圳國人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