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p2p節點選擇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流媒體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ー種P2P節點選擇系統。
背景技術:
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即向廣大用戶綜合提供互聯網接入業務、信息業務和增值業務的電信運營商。目前,國內ISP主要有電信、聯通、移動等,同一 ISP內的網絡節點之間通訊速度較快,跨ISP網絡節點之間的通訊速度相對較慢。傳統P2P系統有服務器和客戶端兩大系統組成,其中服務器包括節點選擇服務器和源服務器。P2P客戶正在下載的數據來源相同的客戶端稱為源同屬性節點,節點服務器記錄源同屬性節點信息。當新節點需要加入到P2P系統時,首先從節點服務器查找源同屬性節點,然后選擇若干源同屬性節點組成新的P2P系統。這種節點選擇方法沒有考慮節點之間的連通性、傳輸速率等特性,導致P2P效率受到影響。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優先選擇同一 ISP下的源同屬性節點,以達到P2P系統效率優化的目的,提出了以下技術方案
ー種P2P節點選擇系統,所述P2P包括源服務器、中心追蹤服務器和普通節點,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服務器用于存儲資源信息;
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用于收集所述普通節點信息;
所述普通節點向所述源服務器請求資源信息;
所述普通節點向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報告與所述普通節點自身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請求的資源ID、本節點所述普通節點所在的ISP的ID和本節點所述普通節點的ID信息;
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將所述普通節點相關信息保存在資源信息列表中。所述資源信息列表,包括資源ID、ISPID和節點ID。所述資源ID,是源服務器中每個資源的唯一編碼信息;所述ISPID,是ISP的唯一編碼信息;所述節點ID,是每個節點的
P隹ー編碼信息。當新的所述普通節點加入到P2P系統中時,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向所述源服務器發送資源請求信息,同時向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發送查詢請求,并將自身信息報告給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接收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查詢請求,根據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請求資源信息ID和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所在的ISPID,查詢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端資源信息列表,找到若干其他所述普通節點ID,并將查詢結果返回給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接收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信息,包括資源ID、ISPID和節點ID,寫入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資源信息列表中。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獲得所述若干其他所述普通節點ID后,與這些節點組成新的P2P系統。
為了使本發明便于理解,現在結合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圖1示出了 P2P系統組成示意 圖2示出了資源信息列表示意 圖3示出了如何選擇P2P節點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詳細描述。權利要求中構成要件和實施例中具體實例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如下例證。這里的描述意圖在于確認在實施例中描述了用來支持在權利要求中陳述的主題的具體實例,由于在實施例中描述了實例,不意味著該具體實例不表示構成要件。相反地,即使在此包含了具體實例作為對應一個構成要件的要素特征,也不意味著該具體實例不表示任何其它構成要件。此外,這里的描述不意味著對應于實施例中陳述的具體實例的所有主題都在權利要求中引用了。換句話說,這里的描述不否認這種實體,即對應實施例包含的具體實例,但不包含在其任何一項權利要求中, 即,能夠在以后的修正被分案并申請、或増加的可能發明的實體。應當注意的是“系統”在此意味著由兩個或更多設備構成的處理。顯而易見地,用戶終端可以由個人計算機構成。此外,所述用戶終端還可以由例如蜂窩電話、任何其它PDA (個人數字助理)工具、AV (音頻視頻)裝置、諸如家用電氣(家庭用電氣化)設備的CE (消費電子設備)等構成。“網絡”意味著至少連接了兩個設備的機構,并且在其中,一條信息能夠從ー個設備發送到另ー個設備。經由網絡建立通信的設備可以是彼此分離的,也可以是構成ー個機器的內部模塊。“通信”可表示無線通信和有線通信。然而,還可以是混合無線和有線通信的通信,更具體地,在某個區段采取無線通信而在另ー個區段采取有線通信的通信。同樣,它也可以是這樣的通信從ー個設備向另ー設備的通信是有線的,且相反方向的通信是無線的。如圖1所示,在P2P系統中,本發明涉及到與此有關的構件是所述源服務器、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和所述普通節點。所述源服務器用于存儲資源信息;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用于收集所述普通節點信息,包括請求資源ID、所述普通節點所在ISPID和所述普通節點的ID,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將收集到的所述普通節點信息保存在資源信息列表中。如圖2所示,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中保存的所述資源信息列表的內容,記錄著每種資源有處于若干ISP下的不同所述普通節點正在處理。本發明采用的P2P節點選擇系統進行P2P節點選擇的方法,如下參見圖3,首先,新的所述普通節點向源服務器請求某一特定資源,同時向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發送查詢請求,并將自身信息報告給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接收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查詢請求,根據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請求資源信息ID和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所在的ISPID,查詢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端資源信息列表,找到若干其他所述普通節點ID,并將查詢結果返回給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接收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信息,包括資源ID、ISPID和節點ID,寫入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資源信息列表中。所述新的所述普通節點獲得所述若干其他所述普通節點ID后,與這些節點組成新的P2P系統。因此,ー種P2P節點選擇系統,能夠根據P2P節點的ISP屬性進行集合分類,同一ISP節點在同一集合中,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只在同一 ISP集合中選擇節點,此方法有效地提高P2P節點間的通訊效率問題。上述詳細描述通過實施例和/或示意圖闡明了系統和/或過程的各種實施例。就這些示意圖和/或包含一個或多個功能和/或操作而言,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這些示意圖或實施例中的每ー個功能和/或操作都可由各種各樣的硬件、軟件、固件、或實際上其任意組合來単獨地和/或共同地實現。應該理解,本文描述的方法可以結合硬件或軟件,或在適當時結合兩者的組合來實現。因此,本發明的方法,可以采用包含在諸如軟盤、CD-ROM、硬盤驅動器或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存儲介質等有形介質中的程序代碼(即,指令)的形式,其中,當程序代碼在可編程計算機上執行的情況下,計算設備通常包括處理器、該處理器可讀的存儲介質(包括易失性存儲器和/或存儲元件)、至少一個輸入設備、以及至少ー個輸出設備。ー個或多個程序可以例如,通過使用API,可重用控件等來實現或利用結合本發明描述的過程。這樣的程序優選地用高級過程語言或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來實現,以與計算機系統通信。然而,如果需要,該程序可以用匯編語言或機器語言來實現。在任何情形中,語言可以是編譯語言或解釋語言,且與硬件實現相結合。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ー種P2P節點選擇系統方案的范疇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各部分之間的任意組合。盡管具體地參考其優選實施例來示出并描述了本發明,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可以做出形式和細節上的各種改變而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述的本發明的范圍。以上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了詳細描述,但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P2P節點選擇系統,所述P2P系統包括源服務器、中心追蹤服務器和普通節點,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服務器用于存儲資源信息; 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用于收集所述普通節點的信息; 所述普通節點向所述源服務器請求所述資源信息; 所述普通節點向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報告與所述普通節點自身相關的信息,所述相關的信息包括請求的資源ID、所述普通節點所在的ISP的ID和所述普通節點的ID信息; 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將所述普通節點自身相關的信息保存在資源信息列表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P2P節點選擇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資源信息列表包括資源ID、ISPID和節點ID ;所述資源ID是所述源服務器中每個資源的唯一編碼信息;所述ISPID是ISP的唯一編碼信息;所述節點ID是每個普通節點的唯一編碼信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P2P節點選擇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新的普通節點加入到P2P系統中時,所述新的普通節點向所述源服務器發送資源請求信息,同時向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發送查詢請求,并將自身信息報告給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P2P節點選擇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接收到所述新的普通節點的查詢請求,根據所述新的普通節點請求所述資源ID和所述新的普通節點所在的ISPID,查詢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端的資源信息列表,找到若干其他普通節點ID,并將查詢結果返回給所述新的普通節點。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P2P節點選擇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接收到所述新的普通節點信息,包括資源ID、ISPID和節點ID,寫入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的資源信息列表中。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P2P節點選擇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的普通節點獲得所述若干其他普通節點ID后,與這些節點組成新的P2P系統。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P2P節點選擇系統,所述P2P包括源服務器、中心追蹤服務器和普通節點;所述源服務器用于存儲資源信息;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用于收集所述普通節點信息,包括請求資源ID、所述普通節點所在ISPID和所述普通節點的ID;所述普通節點通過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查詢得到同一ISP下的其他節點信息。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夠根據P2P節點的ISP屬性進行集合分類,同一ISP節點在同一集合中,所述中心追蹤服務器只在同一ISP集合中選擇節點,此方法有效地提高P2P節點間的通訊效率問題。
文檔編號H04L29/08GK103037018SQ2012105882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李茗, 邵長松, 趙瑞前, 張海, 馬宙, 李卓, 王世有 申請人: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