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eIMTA系統的上行調度方法和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出了一種eIMTA系統的上行調度方法和裝置。在一個實施例中,UE檢測上行DL/UL參考幀結構中的上行子幀獲得上行調度DCI。通過使用本發明中提供的技術方案,解決了TDD eIMTA場景中跳變的幀結構中包含幀結構#0或者#6時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同時本發明最大程度保持了和現有系統的兼容性。
【專利說明】-種elMTA系統的上行調度方法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中對上行子幀進行調度的方案,特別是涉及采用了 增強干擾管理傳輸調整(elMTA-Enhanced Interference Traffic Adaptation)技術的時 分雙工長期演進(TDD LTE-Time Division Duplex Long Term Evolusion)系統中的對上 行子幀進行調度的方案。
【背景技術】
[0002] 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3GPP - 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定義 了如下 TDD-LTE系統的幀結構,其中D表示下行子幀,U表示上行子幀,S為特殊子幀:
[0003] 表 I: TDD LTE 幀結構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在用戶設備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確定第一幀結構,第一幀結構是當前幀的上行參考DL/UL幀結構 B. 在當前幀的下行子幀n接收到上行調度DCI C. 在所述下行子幀n之后的第k個子幀發送相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數據 其中,如果所述下行子幀n是第一幀結構中的可發送上行調度DCI的下行子幀,所述k 是第一幀結構在所述下行子幀n的位置的上行調度延時,否則所述k是回環時間(RTT)為 10毫秒(ms)的幀結構在所述下行子幀n的位置的上行調度延時。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幀結構的是幀結構#0或者幀結構 #6。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D1.按照第一幀結構的時序處理針對所述TOSCH數據的應答/非應答和重傳。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D2.如果所述下行子幀n是第一幀結構中的可發送上行調度DCI的下行子幀,按照第 一幀結構的時序處理針對所述PUSCH數據的應答/非應答和重傳,否則按照回環時間(RTT) 為10毫秒的幀結構的時序處理針對所述PUSCH數據的應答/非應答和重傳。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如果第一幀結構為幀結構#0,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下 行子幀n是第一幀結構中的可發送上行調度DCI的下行子幀,所述上行調度DCI中的ULI/ DAI比特用作ULI,否則所述上行調度DCI中的ULI/DAI比特用作DAI。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上行調度DCI中的ULI/DAI比特 用作ULI,所述上行調度DCI調度的PUSCH數據上包含上行應答/非應答(ACK/NACK),所述 ACK/NACK的比特數和映射是通過假設所述ACK/NACK針對的下行子幀都發送了物理下行共 享信道(PDSCH)得到。
7. -種用于在系統設備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配置第一幀結構,第一幀結構是當前幀的上行參考DL/UL幀結構 B. 在當前幀的下行子幀n發送上行調度DCI C. 在所述下行子幀n之后的第k個子幀接收相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數據 其中,如果所述下行子幀n是第一幀結構中的可發送上行調度DCI的下行子幀,所述k 是第一幀結構在所述下行子幀n的位置的上行調度延時,否則所述k是回環時間(RTT)為 10毫秒(ms)的幀結構在所述下行子幀n的位置的上行調度延時。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幀結構的是幀結構#0或者幀結構 #6。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D1.按照第一幀結構的時序處理針對所述TOSCH數據的應答/非應答和重傳。
10.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 D2.如果所述下行子幀n是第一幀結構中的可發送上行調度DCI的下行子幀,按照第 一幀結構的時序處理針對所述PUSCH數據的應答/非應答和重傳,否則按照回環時間(RTT) 為10毫秒的幀結構的時序處理針對所述PUSCH數據的應答/非應答和重傳。
11.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如果第一幀結構為幀結構#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 述下行子幀n是第一幀結構中的可發送上行調度DCI的下行子幀,所述上行調度DCI中的 ULI/DAI比特用作ULI,否則所述上行調度DCI中的ULI/DAI比特用作DAI。
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上行調度DCI中的ULI/DAI比 特用作ULI,所述上行調度DCI調度的PUSCH數據上包含上行應答/非應答(ACK/NACK),所 述ACK/NACK的比特數和映射是通過假設所述ACK/NACK針對的下行子幀都發送了物理下行 共享信道(PDSCH)得到。
13. -種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該設備包括: 第一模塊:確定第一幀結構,第一幀結構是當前幀的上行參考DL/UL幀結構 第二模塊:在當前幀的下行子幀n接收到上行調度DCI 第三模塊:在所述下行子幀n之后的第k個子幀發送相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數據 其中,如果所述下行子幀n是第一幀結構中的可發送上行調度DCI的下行子幀,所述k是第一幀結構在所述下行子幀n的位置的上行調度延時,否則所述k是回環時間(RTT)為 10毫秒(ms)的幀結構在所述下行子幀n的位置的上行調度延時。
14. 一種系統設備,其特征在于,該設備包括: 第一模塊:配置第一幀結構,第一幀結構是當前幀的上行參考DL/UL幀結構 第二模塊:在當前幀的下行子幀n發送上行調度DCI 第三模塊:在所述下行子幀n之后的第k個子幀接收相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數據 其中,如果所述下行子幀n是第一幀結構中的可發送上行調度DCI的下行子幀,所述k是第一幀結構在所述下行子幀n的位置的上行調度延時,否則所述k是回環時間(RTT)為 10毫秒(ms)的幀結構在所述下行子幀n的位置的上行調度延時。
【文檔編號】H04W72/12GK104378831SQ201310360161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石緋 申請人:上海朗帛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