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無線發送裝置、無線接收裝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統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62573閱讀:957來源:國知局
無線發送裝置、無線接收裝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統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涉及無線發送裝置、無線接收裝置、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作為廣泛被實用化的無線LAN(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標準即IEEE802.11n的發展標準,由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nc.))制定了IEEE802.11ac標準。當前,作為IEEE802.11n/ac的后繼標準,進行了IEEE802.11ax的標準化活動。在當前的無線LAN系統中,單位面積的終端數的增加所引起的干擾成為大的問題,并且,在IEEE802.11ax標準中,需要考慮這樣的過密環境。另一方面,在IEEE802.11ax標準中,與在此之前的無線LAN標準不同,除了峰吞吐量的改善之外,用戶吞吐量的改善也作為主要的請求條件而被列舉。在用戶吞吐量的改善中,高效率的同時復用傳輸方式(接入方式)的導入是不可缺少的。

在IEEE802.11n為止的標準中,作為接入方式,采用了被稱為CSMA/CA(帶沖突避免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的自主分散控制方式的接入方式。在IEEE802.11ac中,新追加了基于多用戶復用輸入復用輸出(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技術的空分復用接入(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

在IEEE802.11ax標準中,需要對于現有的IEEE802.11標準的向后兼容性。這暗示了在IEEE802.11ax標準中也需要支持基于CSMA/CA的接入方式。但是,在需要發送之前的載波監聽的CSMA/CA中,在如之前所示的過密環境下,存在因終端裝置間的干擾而通信機會大幅下降的問題。因此,最近,議論著允許某種程度的干擾,以改善通信機會作為目的,變更基于載波監聽的空閑信道評價(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的閾值(CCA等級、CCA門檻)(非專利文獻1等)。終端裝置要是通過載波監聽而測量出CCA等級以上的干擾的話停止通信,所以通過提高CCA等級,即使在過密環境中,終端裝置失去通信機會的可能性也會降低。當然,通過提高CCA等級,會引起干擾導致的接收質量的下降,但通過分組傳輸所特有的數據包捕獲效果以及自適應調制傳輸,期待維持通信質量。

現有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IEEE 11-14/0628r0、“Measurements on CCA thresholds in OBSS environment、”2014年5月。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存在如下問題:與IEEE802.11ax標準對應的新的終端裝置基于新規定的CCA等級進行發送,從而獲得較多通信機會,另一方面,基于現有的CCA等級進行通信的現有終端裝置(以往的終端裝置、傳統終端裝置)幾乎得不到通信機會。

本發明是鑒于這樣的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以CSMA/CA作為前提且能夠使用新的CCA等級的終端裝置和使用現有的CCA等級的現有終端裝置共存的通信系統中,能夠在確保現有終端裝置的通信機會的同時改善新的終端裝置的通信機會的無線發送裝置、無線接收裝置、通信系統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用于解決上述的課題的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無線接收裝置、通信系統以及通信方法如下所述。

(1)即,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是在需要載波監聽的通信系統中與無線接收裝置進行通信的無線發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將表示第一CCA區間的信息對所述無線接收裝置進行信令通知。

(2)此外,如上述(1)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的特征在于,進一步將表示第二CCA區間的信息對所述無線接收裝置進行信令通知。

(3)此外,如上述(1)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CCA區間內,將表示所述第一CCA區間的結束的信息對所述無線接收裝置進行信令通知。

(4)此外,如上述(1)或者(3)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的特征在于,將表示所述第一CCA區間的信息包含在對所述無線接收裝置進行廣播的信標幀中。

(5)此外,如上述(1)或者(3)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CCA區間之前,發送第二資源確保幀,在第二CCA區間之前,發送第一資源確保幀。

(6)此外,如上述(5)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無線接收裝置中,包括第一無線接收裝置和第二無線接收裝置,所述第一資源確保幀是所述第二無線接收裝置不能識別為資源確保幀的幀。

(7)此外,如上述(6)所述的無線發送裝置,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CCA區間中,基于第一CCA等級而進行載波監聽,在所述第二CCA區間中,基于第二CCA等級而進行載波監聽,所述第一CCA等級比所述第二CCA等級更高。

(8)此外,本發明的無線接收裝置是在需要載波監聽的通信系統中與無線發送裝置進行通信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基于第一CCA等級和第二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的接收部,基于表示第一CCA區間的信息,在所述第一CCA區間中,基于所述第一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

(9)此外,如上述(8)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本發明的無線接收裝置的特征在于,進一步基于表示第二CCA區間的信息,在所述第二CCA區間中,基于所述第二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

(10)此外,如上述(8)或者(9)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本發明的無線接收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發送幀的發送部,基于所述發送部發送的幀的類型,決定所述第一CCA區間中的CCA等級。

(11)此外,如上述(8)或者(9)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本發明的無線接收裝置的特征在于,在表示所述第一CCA區間的結束的信息從所述無線發送裝置進行了信令通知的情況下,基于所述第二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

(12)此外,如上述(8)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本發明的無線接收裝置的特征在于,從所述無線發送裝置發送第二資源確保幀,在所述第二資源確保幀中記載的區間基于所述第一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

(13)此外,如上述(12)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本發明的無線接收裝置的特征在于,從所述無線發送裝置發送第一資源確保幀,在所述第一資源確保幀中記載的區間停止通信。

(14)此外,如上述(12)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本發明的無線接收裝置的特征在于,從所述無線發送裝置發送第一資源確保幀,在所述第一資源確保幀中記載的區間基于所述第二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

(15)此外,本發明的通信方法是在需要載波監聽的通信系統中與無線接收裝置進行通信的無線發送裝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將表示第一CCA區間的信息對所述無線接收裝置進行信令通知的步驟。

(16)此外,本發明的通信方法是在需要載波監聽的通信系統中與無線發送裝置進行通信的無線接收裝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基于第一CCA等級和第二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的步驟;以及基于表示第一CCA區間的信息,在所述第一CCA區間中,基于第一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的步驟。

(17)此外,本發明的通信系統是具備無線發送裝置和無線接收裝置且需要載波監聽的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發送裝置將表示第一CCA區間的信息對所述無線接收裝置進行信令通知,所述無線接收裝置具備基于第一CCA等級和第二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的接收部,基于表示所述第一CCA區間的信息,在所述第一CCA區間中,基于所述第一CCA等級而進行所述載波監聽。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由于能夠實現能夠在確保現有終端裝置的通信機會的同時改善新的終端裝置的通信機會的無線LAN系統,所以能夠大幅改善用戶吞吐量。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通信系統的一例的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無線發送裝置的一結構例的概略框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信號的幀結構的一結構例的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通信的一例的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信號的一結構例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無線接收裝置的一結構例的概略框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通信的一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1.第一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統具備無線發送裝置(接入點、Access point(AP))以及多個無線接收裝置(站點、Station(STA))。此外,將由AP和STA構成的網絡稱為基本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BSS)。

設BSS內的AP以及STA分別基于CSMA/CA(帶沖突避免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進行通信。在本實施方式中,以AP與多個STA進行通信的基礎模式作為對象,但本實施方式的方法在STA之間直接進行通信的點對點模式中也能夠實施。

在IEEE802.11系統中,各裝置能夠發送具有公共的幀格式的多個幀類型的發送幀。發送幀在物理(Physical:PHY)層、媒體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層、邏輯鏈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層中分別定義。

PHY層的發送幀被稱為物理協議數據單元(PHY protocol data unit:PPDU)。PPDU由包括用于進行物理層中的信號處理的標題信息等在內的物理層標題(PHY標題)和作為在物理層中進行處理的數據單元的物理服務數據單元(PHY service data unit:PSDU)等構成。PSDU能夠由匯集了多個成為無線區間中的重發單位的MAC協議數據單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MPDU)的匯集MPDU(聚合MPDU(Aggregated MPDU):A-MPDU)構成。

在PHY標題中,包括用于信號的檢測/同步等的短訓練字段(Short training field:STF)、用于取得用于數據解調的信道信息的長訓練字段(Long training field:LTF)等參考信號、以及包括用于數據解調的控制信息在內的信號(Signal:SIG)等控制信號。此外,STF根據對應的標準而被分類為傳統STF(Legacy-STF:L-STF)、高吞吐量STF(High throughput-STF:HT-STF)、超高吞吐量STF(Very high throughput-STF:VHT-STF)等,LTF和SIG也同樣地被分類為L-LTF、HT-LTF、VHT-LTF、L-SIG、HT-SIG、VHT-SIG。VHT-SIG進一步被分類為VHT-SIG-A和VHT-SIG-B。

PPDU根據對應的標準而被調制。例如,若是IEEE802.11n標準,則被調制為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號。

MPDU由包括用于進行MAC層中的信號處理的標題信息等在內的MAC層標題(MAC header)和作為在MAC層中進行處理的數據單元的MAC服務數據單元(MAC service data unit:MSDU)或者幀部分、以及檢查在幀中是否有錯誤的幀檢查部(幀校驗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構成。此外,多個MSDU還能夠作為匯集MSDU(聚合MSDU(Aggregated MSDU):A-MSDU)而被匯集。

MAC層的發送幀的幀類型被大致分類為對裝置間的連接狀態等進行管理的管理幀、對裝置間的通信狀態進行管理的控制幀、以及包括實際的發送數據在內的數據幀這3個,每一個被進一步分類為多種子幀類型。在控制幀中,包括接收完成通知(肯定確認(Acknowledge:ACK))幀、發送請求(Request to send:RTS)幀、接收準備完成(Clear to send:CTS)幀等。在管理幀中,包括信標(Beacon)幀、探測請求(Probe request)幀、探測響應(Probe response)幀、認證(Authentication)幀、連接請求(Association request)幀、連接響應(Association response)幀等。在數據幀中,包括數據(Data)幀、輪詢(CF-poll)幀等。各裝置通過讀取在MAC標題中包含的幀控制字段的內容,能夠掌握接收到的幀的幀類型以及子幀類型。

在信標幀中,包括記載發送信標的周期(信標間隔(Beacon interval))或識別AP的信息(服務集標識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等)的字段(Field)。AP能夠周期性地在BSS內廣播信標幀,STA通過接收信標幀,能夠掌握STA周邊的AP。將STA基于由AP所廣播的信號而掌握AP的情況稱為被動掃描(Passive scanning)。另一方面,將STA通過在BSS內廣播探測請求幀而探查AP的情況稱為主動掃描(Active scanning)。AP能夠作為向該探測請求幀的響應而發送探測響應幀,該探測響應幀的記載內容與信標幀同等。

在識別出AP之后,STA對該AP進行連接處理。連接處理被分類為認證(Authentication)過程和連接(Association)過程。STA對希望連接的AP發送認證幀。若接收到認證幀,則AP將包括表示對于該STA的認證的可否等的狀態碼在內的認證幀發送給該STA。STA通過讀取在該認證幀中記載的狀態碼,能夠判斷本裝置是否被允許對該AP進行認證。另外,AP和STA能夠多次交換認證幀。

為了接著認證過程而對AP進行連接過程,STA發送連接請求幀。AP若接收到連接請求幀,則判斷是否允許該STA的連接,且為了通知其意旨而發送連接響應幀。在連接響應幀中,除了表示連接處理的可否的狀態碼之外,還記載用于識別STA的關聯識別號碼(Association identifier:AID)。AP通過對發出了連接許可的STA分別設定不同的AID,能夠管理多個STA。

在進行了連接處理之后,AP和STA進行實際的數據傳輸。在IEEE802.11系統中,定義了分散控制機構(分布式協調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和集中控制機構(點協調功能(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PCF))、以及這些被擴展的機構(混合控制機構(混合協調功能(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HCF))等)。以下,以AP對STA通過DCF而發送信號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在DCF中,AP以及STA在通信之前進行確認本裝置周邊的無線信道的使用狀況的載波監聽(Carrier sense:CS)。例如,作為發送臺的AP在該無線信道中接收到比預先確定的空閑信道評價等級(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level:CCA等級)更高的信號的情況下,將該無線信道中的發送幀的發送延期。以下,在該無線信道中,將檢測到CCA等級以上的信號的狀態稱為忙碌(Busy)狀態,將沒有檢測到CCA等級以上的信號的狀態稱為空閑(Idle)狀態。這樣,將各裝置基于實際接收到的信號的功率而進行的CS稱為物理載波監聽(物理CS)。另外,將CCA等級也稱為載波監聽等級(CS level)或者CCA閾值(CCA threshold:CCAT)。另外,AP以及STA在檢測到CCA等級以上的信號的情況下,進入到至少對PHY層的信號進行解調的動作。

AP對要發送的發送幀進行與種類相應的幀間隔(Inter frame space:IFS)的載波監聽,判斷無線信道是忙碌狀態還是空閑狀態。AP進行載波監聽的期間根據從當前開始AP發送的發送幀的幀類型以及子幀類型而不同。在IEEE802.11系統中,定義了期間不同的多個IFS,有用于被提供最高的優先級的發送幀的短幀間隔(Short IFS:SIFS)、用于優先級比較高的發送幀的輪詢用幀間隔(PCF IFS:PIFS)、用于優先級最低的發送幀的分散控制用幀間隔(DCF IFS:DIFS)等。在AP以DCF發送數據幀的情況下,AP使用DIFS。

AP在待機了DIFS之后,進一步待機用于防止幀的沖突的隨機回退時間。在IEEE802.11系統中,使用被稱為競爭窗(Contention window:CW)的隨機回退時間。在CSMA/CA中,將某發送臺發送的發送幀以無來自其他發送臺的干擾的狀態被接收臺所接收作為前提。因此,若發送臺之間在相同的定時發送發送幀,則幀之間會發生沖突,接收臺不能準確地接收。因此,通過各發送臺在發送開始之前待機被隨機地設定的時間,從而避免幀的沖突。AP若通過載波監聽而判斷為無線信道為空閑狀態,則開始CW的減少計數,CW成為0才獲得發送權,能夠對STA發送數據幀。另外,在CW的減少計數中,AP通過載波監聽而將無線信道判斷為忙碌狀態的情況下,停止CW的減少計數。并且,在無線信道成為空閑狀態的情況下,接著之前的IFS,AP重新開始剩下的CW的減少計數。

作為接收臺的STA接收發送幀,讀取該發送幀的PHY標題,對接收到的發送幀進行解調。并且,STA通過讀取所解調的信號的MAC標題,能夠識別該發送幀是否為發往本裝置的發送幀。另外,STA還能夠基于在PHY標題中記載的信息(例如,VHT-SIG-A中記載的組識別號碼(Group identifier:Group ID)),判斷該發送幀的目的地地址。

STA在判斷為接收到的發送幀是發往本裝置的發送幀,并且,能夠無誤地對發送幀進行解調的情況下,必須將表示能夠準確地接收到幀的ACK幀發送給作為發送臺的AP。ACK幀是只有在SIFS期間的待機(不取隨機回退時間)中發送的優先級最高的發送幀的一個。AP根據從STA發送的ACK幀的接收,結束一系列的通信。另外,在STA不能準確地接收到幀的情況下,STA不發送ACK。因此,AP在幀發送后一定期間(SIFS+ACK幀長)內沒有接收到來自接收臺的ACK幀的情況下,當作通信失敗,結束通信。這樣,IEEE802.11系統的1次的通信(也稱為突發)的結束除了信標幀等廣播信號的發送的情況或使用對發送數據進行分割的分片的情況等特殊情況之外,必須根據ACK幀的接收的有無來判斷。

STA在判斷為接收到的發送幀不是發往本裝置的發送幀的情況下,基于在PHY標題等中記載的該發送幀的長度(Length),設定網絡分配向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STA在被設定為NAV的期間不嘗試通信。即,由于STA在被設定為NAV的期間進行與在通過物理CS而判斷為無線信道為忙碌狀態的情況相同的動作,所以基于NAV的通信控制也被稱為虛擬載波監聽(虛擬CS)。NAV除了基于在PHY標題中記載的信息而被設定的情況之外,還根據為了解除隱藏的終端問題而導入的發送請求(Request to send:RTS)幀或接收準備完成(Clear to send:CTS)幀而被設定。

各裝置進行載波監聽,PCF對自主地獲得發送權的DCF,被稱為點協調器(Point coordinator:PC)的控制臺對BSS內的各裝置的發送權進行控制。一般,AP成為PC,獲得BSS內的STA的發送權。

在基于PCF的通信期間中,包括非競爭期間(Contention free period:CFP)和競爭期間(Contention period:CP)。在CP的期間,基于前述的DCF進行通信,PC對發送權進行控制的期間是CFP的期間。作為PC的AP將記載了CFP的期間(CFP最大期間(CFP Max duration))等的信標幀在PCF的通信之前對BSS內進行廣播。另外,在PCF的發送開始時被廣播的信標幀的發送中使用PIFS,不等待CW而被發送。接收到該信標幀的STA將在該信標幀中記載的CFP的期間設定為NAV。以后,在NAV經過或者接收到在BSS內廣播CFP的結束的信號(例如,包含了CF-end的數據幀)之前,STA只有在接收到對由PC所發送的發送權獲得進行信令通知的信號(例如,包含了CF-poll的數據幀)的情況下,才能夠獲得發送權。另外,由于在CFP的期間內,不會發生同一BSS內的分組的沖突,所以各STA不取在DCF中使用的隨機回退時間。

設本實施方式的通信系統具有的AP以及STA具備以上說明的進行基于CSMA/CA的一系列的通信的功能,但不需要一定具備全部功能。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通信系統的下行線路(下行鏈路)的一例的概略圖。在圖1的通信系統中,存在AP1,1a表示AP1能夠管理的范圍(覆蓋范圍、基本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BSS)))。在BSS1a中,存在與AP1連接的STA2-1~4和作為現有的終端裝置(以往的終端裝置、傳統終端裝置)的STA3-1~4。以下,也將STA2-1~4簡稱為STA2或者第一無線接收裝置。同樣地,也將STA3-1~4簡稱為STA3或者第二無線接收裝置。AP1、STA2以及STA3分別能夠支持的標準不同。例如,AP1以及STA2是能夠應用本發明的裝置,STA3是不能應用本發明的裝置。

設AP1、STA2以及STA3分別基于CSMA/CA進行通信。在本實施方式中,各STA2以及STA3將與AP1進行通信的基礎模式作為對象,但本實施方式的方法在STA之間直接進行通信的點對點模式中也能夠實施。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AP1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如圖3所示,AP1具備上位層部101、控制部102、發送部103、接收部104和天線105。

上位層部101進行媒體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等的處理。此外,上位層部101生成用于進行發送部103和接收部104的控制的信息,并輸出給控制部102。控制部102對上位層部101和發送部103和接收部104進行控制。

發送部103進一步具備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1031、幀結構部1032、控制信號生成部1033和無線發送部1034。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1031生成AP1對各STA進行發送的基帶信號。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1031生成的信號包括各STA用于信道估計的TF(訓練字段(Training field))或在MSDU(MAC服務數據單元(MAC service data unit))中發送的數據。另外,在圖1中,由于將STA數設為8,所以表示生成對STA2-1~4以及STA3-1~4進行發送的基帶信號的例,但本實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幀結構部1032將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1031生成的信號和控制信號生成部1033生成的信號進行復用,構成實際上AP1發送的基帶信號的發送幀。

圖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幀結構部1032生成的發送幀的一例的概略圖。發送幀包括L-STF、L-LTF、VHT-STF、VHT-LTF等參考信號。此外,發送幀包括L-SIG、VHT-SIG-A、VHT-SIG-B等控制信息。此外,發送幀包括數據部分。幀結構部1032生成的發送幀的結構并不限定于圖4,也可以包括其他控制信息(例如,HT-SIG)或參考信號(例如,HT-LTF)等。此外,幀結構部1032生成的發送幀不需要將L-STF或VHT-SIG-A等信號全部包括。另外,由于L-SIG等包含的控制信息是用于解調數據部分所需的信息,所以以下將L-SIG等包含的控制信息也記載為物理層標題(PHY標題)。

幀結構部1032生成的發送幀被分類為若干個幀類型。例如,幀結構部1032能夠生成對裝置間的連接狀態等進行管理的管理幀、對裝置間的通信狀態進行管理的控制幀以及包括實際的發送數據在內的數據幀這3個幀類型的發送幀。幀結構部1032能夠將表示生成的發送幀所屬的幀類型的信息包含于在數據部分中發送的媒體接入控制層標題(MAC標題)中。

無線發送部1034進行將幀結構部1032生成的基帶信號轉換為無線頻率(Radio frequency(RF))帶的信號的處理。在無線發送部1034進行的處理中,包括數字/模擬轉換、濾波、從基帶向RF帶的頻率轉換等。

天線105將發送部103生成的信號發送給各STA。

AP1還具備接收從各STA發送的信號的功能。天線105接收從各STA所發送的信號,并輸出給接收部104。

接收部104具備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1041和無線接收部1042。無線接收部1042將從天線105輸入的RF帶的信號轉換為基帶的信號。在無線接收部1042進行的處理中,包括從RF帶向基帶的頻率轉換、濾波、模擬/數字轉換等。此外,在接收部104進行的處理中,也可以包括在特定的頻帶中測量周邊的干擾,并確保該頻帶(載波監聽)的功能。

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1041對無線接收部1042輸出的基帶的信號進行解調。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1041解調的信號是STA2以及STA3在上行線路(上行鏈路)中發送的信號,其幀結構與幀結構部1032生成的數據幀同樣。因此,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1041能夠基于在數據幀的控制信道中發送的控制信息,從數據信道解調上行鏈路數據。此外,在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1041中,也可以包括載波監聽功能。另外,接收部104也可以將該頻帶中的信號功率經由控制部102輸入到上位層部101,上位層部101進行與載波監聽相關的處理。

由于AP1基于之前所示的CSMA/CA進行通信,所以只能夠對通過基于接收部104的載波監聽而能夠確保的頻帶發送發送幀。本實施方式的AP1或后述的STA2能夠變更CCA等級,例如,能夠使用比作為傳統終端裝置的STA3使用的CCA等級更高的CCA等級。

本實施方式的AP1能夠對STA2指示與作為傳統終端裝置的STA3不同的CCA等級中的載波監聽。例如,AP1能夠在信標幀的CCA字段中直接記載CCA等級的值。STA2通過接收該信標幀,讀取在該CCA字段中記載的CCA等級,能夠掌握在發送了該信標幀的AP1管理的該BSS內,STA2能夠使用的CCA等級。另一方面,由于作為傳統終端裝置的STA3不能讀取該CCA字段,所以基于現有的CCA等級進行通信。以下,將STA3使用的CCA等級記載為傳統CCA等級。并且,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在簡單記載為CCA等級的情況下或在記載為可變CCA等級的情況下是指應用了本發明的STA2或AP1能夠使用的CCA等級。此外,也將只有STA2能夠使用的CCA等級記載為第一CCA等級,將傳統CCA等級記載為第二CCA等級。

此外,AP1還能夠在CCA字段中記載傳統CCA等級和可變CCA等級之差(CCA偏移)。

此外,STA2預先掌握與傳統CCA等級不同的至少一個CCA等級作為可變CCA等級,AP1能夠通過信標幀,將使用與傳統CCA等級不同的可變CCA等級的情況對STA2進行信令通知。此時,在CCA字段中,記載表示是否使用可變CCA等級的1比特的信息。

另外,AP1還能夠通過信標幀以外的管理幀,將以上的信息進行信令通知。此外,AP1能夠將與CCA等級有關的信息不通過特定類型的發送幀進行信令通知,而是例如在發送幀的PHY標題中包括該信息(例如,CCA等級或CCA偏移)。

另外,AP1不需要一定對STA2將與傳統CCA等級不同的CCA等級的利用指示進行信令通知。例如,在連接到AP1的裝置幾乎為STA2或者AP1發送的信號的類型(種類)的大部分為發往應用了本發明的STA2的信號的情況下,或在AP1接收的信號的類型的大部分為從應用了本發明的STA2所接收到的信號的情況下,AP1也可以對STA2將傳統CCA等級進行信令通知,也可以停止CCA等級的通知本身。

但是,在AP1和STA2使用比作為傳統終端裝置的STA3更高的CCA等級的情況下,AP1以及STA2能夠以高的頻度來獲得通信機會,另一方面,產生不能變更CCA等級的STA3幾乎不能獲得通信機會的問題。

為了應對相關的問題,本實施方式的AP1在時間上分割而設定AP1以及STA2能夠變更CCA等級的區間和AP1以及STA2不能變更CCA等級的區間。

圖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通信的一例的圖。這里,假設在STA2以及STA3中產生發往AP1的發送幀的情況。此外,一并示出STA2以及STA3的周邊的干擾等級。首先,AP1周期性地在BSS內發送信標幀。AP1能夠在該信標幀中包括表示能夠變更CCA等級的區間(也稱為動態CCA區間、第一CCA區間)和不能變更CCA等級的區間(也稱為傳統CCA區間、第二CCA區間)的長度以及周期的信息。

圖5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AP1發送的信標幀的一例的概要圖。信標幀由包括幀類型或發送源地址等的MAC標題、包括實際的數據的幀部分(Frame body)以及檢查在幀中是否有錯誤的幀檢查部(幀校驗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構成。在本實施方式的AP1生成的信標幀的幀部分中,包括記載發送信標的周期(信標間隔(Beacon interval))或識別AP1的信息(服務集標識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等)的字段(Field),該字段(Field)還包括作為傳統終端的STA3也能夠接收的現有的信標幀(傳統信標幀)。在本實施方式的AP1生成的信標幀的幀部分中,進一步包括記載與STA2進行載波監聽時使用的空閑信道評價(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有關的信息的字段(CCA字段)和記載第一CCA期間的長度的字段(動態CCA期間(Dynamic CCA period)字段)。

由于STA2能夠讀取CCA字段以及動態CCA期間字段的值,所以能夠掌握第一CCA期間的長度和第一CCA期間內的CCA等級。另一方面,由于STA3不能讀取CCA字段以及動態CCA期間字段的值,所以在信標幀和信標幀之間的期間始終以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

另外,在發送了圖5所示的信標幀的情況下,AP1以及STA2能夠判斷為在發送該信標幀后第一CCA區間開始,在動態CCA期間字段中記載的值表示的期間,基于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判斷為在該期間結束之后第二CCA區間開始。另一方面,AP1能夠在信標幀中包括記載第二CCA期間的長度的字段(傳統CCA期間(Legacy CCA period)字段)。此時,AP1以及STA2能夠判斷為在發送該信標幀后第二CCA區間開始,在傳統CCA期間字段中記載的值表示的期間,基于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判斷為在該期間結束之后第一CCA區間開始。這樣,AP1對STA2將第一CCA區間以及第二CCA區間的長度進行信令通知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某一種,只要進行STA2從能夠掌握第一CCA區間以及第二CCA區間的長度的AP1的信令通知以及AP1和STA2之間的預先安排(例如,在信標幀后開始第一CCA區間等)即可。

另外,在圖4中,在信標間隔(Beacon interval)的期間,存在各1個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但AP1也可以在信標間隔的期間設定多個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

此外,AP1也可以將包括與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有關的信息在內的信標幀(第一信標幀)和不包括與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有關的信息的信標幀(第二信標幀)分別以不同的周期來發送。此時,AP1能夠在要發送的信標幀的幀部分包括表示該信標幀是第一信標幀還是第二信標幀的信息。

此外,AP1能夠在第一CCA區間的期間發送表示第一CCA區間的結束的信號(CCA End frame:CCA-End幀)。STA2在接收到CCA-End幀的情況下,至少在接收到下一個信標幀之前,基于第二CCA等級,通過DCF進行通信。

此外,AP1還能夠基于信標幀以外的幀(例如,探測響應幀),將之前所示的第一CCA區間的長度或周期通知給STA2。此外,AP1還能夠將與之前所示的第一CCA區間的長度或周期有關的信息包含在PHY標題中通知給STA2。

此外,AP1的接收部104在第一CCA區間的期間能夠基于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但也可以基于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此外,AP1的接收部104也可以根據接收到的幀的種類(類型),在第一CCA區間中,也切換使用第一CCA等級和第二CCA等級。例如,AP1的接收部104在接收到的幀是本發明能夠應用的標準的幀的情況下,以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幀是本發明不能應用的標準的幀的情況下,也可以以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

此外,AP1的接收部104在發送部103預定發送的幀是本發明能夠應用的標準的幀的情況下,以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一方面,在發送部103預定發送的幀是本發明不能應用的標準的幀的情況下,接收部104也可以以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外,AP1也可以基于接收部104用于載波監聽的CCA等級,將發送的幀的優先級進行變更。例如,在接收部104以第一CCA等級和第二CCA等級分別進行了載波監聽的結果,判斷為要是第一CCA等級的話能夠確保無線資源的情況下,發送部103也可以控制為優先發送本發明能夠應用的標準的幀。

返回到圖4,在時刻t1中,由于干擾等級低于第一CCA等級,所以STA2能夠嘗試發送機會的獲得。在DIFS以及CW的期間,干擾等級沒有超過第一CCA等級的情況下,STA2能夠發送發送幀。另一方面,由于STA3基于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所以在時刻t1不嘗試發送機會的獲得。

接著,在時刻t2中,STA2也成為傳統CCA區間,開始以第二CCA等級的載波監聽。在時刻t2中,由于依然存在超過第二CCA等級的干擾,所以STA2也不嘗試發送機會的獲得。

接著,在時刻t3中,由于干擾等級低于第二CCA等級,所以STA2和STA3都嘗試發送機會的獲得。并且,DIFS和CW的合計期間小的終端(圖4中為STA3)能夠獲得發送機會。因此,在傳統CCA區間中,由于能夠將STA2和STA3的發送機會設為平等,所以在能夠變更CCA等級的通信系統中,也能夠將作為使用傳統CCA等級的傳統終端裝置的STA3的發送機會的減少設為最低限度。

圖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STA2的一結構例的框圖。如圖6所示,STA2具備上位層部201、控制部202、發送部203、接收部204和天線205。

上位層部201進行MAC層等的處理。此外,上位層部201生成用于進行發送部203和接收部204的控制的信息,并輸出給控制部202。

天線205接收AP1所發送的信號,并輸出給接收部204。

接收部204具備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2041、控制信息監視部2042和無線接收部2043。無線接收部2043將從天線205輸入的RF帶的信號轉換為基帶的信號。在無線接收部2043進行的處理中,包括從RF帶向基帶的頻率轉換、濾波、模擬/數字轉換等。

控制信息監視部2042從無線接收部2043輸出的基帶的信號中讀取在AP1發送的發送幀的PHY標題(例如,L-SIG或VHT-SIG-A)中記載的信息,并輸入到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2041。

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2041基于控制信息監視部2042取得的控制信息,對AP1所發送的發送幀進行解調,并將解調結果經由控制部202輸入到上位層部201。

上位層部201將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2041解調后的數據在MAC層、LLC(邏輯鏈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層以及傳輸層中分別進行解釋。作為上位層部201的MAC層的處理,能夠從AP1所發送的發送幀中取得與CCA等級有關的信息。例如,在上位層部201解釋為AP1所發送的發送幀是信標幀的情況下,能夠分別取得在該信標幀的CCA字段以及動態CCA期間字段中記載的、CCA等級以及第一CCA區間的長度。此外,所取得的CCA等級以及第一CCA區間的長度也可以經由控制部202輸入到接收部2043。

在接收部204進行的處理中,也可以包括在特定的頻帶中測量周邊的干擾(載波監聽),并確保該頻帶的功能。

STA2還具有發送信號的功能。天線205將發送部203所生成的RF帶的信號發送給AP1。

發送部203具備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2031和無線發送部2032。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2031生成STA2要發送給AP1的基帶的信號。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2031生成的信號是與AP1的幀結構部1032生成的發送幀同樣的結構。

無線發送部2032將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2031生成的基帶的信號轉換為RF帶的信號。在無線發送部2032進行的處理中,包括數字/模擬轉換、濾波、從基帶向RF帶的頻率轉換等。

這里,由于STA2基于CSMA/CA而與AP1進行連接,所以在發送部203的發送處理之前,接收部204進行載波監聽。接收部204在某頻帶中接收到被指定的CCA等級以上的功率的信號的情況下,至少能夠進入到PHY層的信號解調的動作。因此,接收部204在該頻帶中沒有進入到PHY層的信號解調的動作的情況下,判斷為能夠確保該頻帶,所以發送部203能夠開始發送處理。

另外,也可以根據載波監聽,由接收部204判斷是否進入到接收動作以及是否能夠開始發送處理。另一方面,接收部204也可以只將在該頻帶中所測量的信號的功率經由控制部202通知給上位層部201,上位層部201判斷在該頻帶中接收部204是否進入到接收動作以及發送部203是否能夠開始發送處理(能否確保該頻帶)。以下,為了簡單,作為由接收部204進行與載波監聽相關的判斷來進行說明。

接收部204能夠基于從上位層部201被通知的第一CCA區間的長度,掌握變更CCA等級的區間和使用傳統CCA等級的區間。此外,接收部204能夠在變更CCA等級的區間中,基于從上位層部201被通知的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例如,在接收部204的無線接收部2043接收到的信號的功率大于該CCA等級的情況下,接收部204判斷為不能確保該頻帶。另一方面,在接收部204的無線接收部2043接收到的信號的功率小于該CCA等級的情況下,接收部204能夠判斷為能夠確保該頻帶。因此,接收部204使用的CCA等級越高則STA2的通信機會越是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在通信系統具有的STA2的數目多且各STA2使用的CCA等級高的情況下,由于各STA2接收到的信號中包括較多的干擾,所以導致STA2發送的發送幀的接收質量降低。因此,AP1或STA2的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1031以及2031預先預料到接收質量會降低,能夠使用調制等級低的數據調制方式或編碼率低的糾錯碼。

此外,接收部204在第一CCA區間中,也可以根據接收到的信號的類型(種類)而變更CCA等級。例如,只有在判斷為接收部204接收到的信號為從應用了本發明的其他STA2所發送的發送幀的情況下,能夠以從AP1所通知的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一方面,接收部204在判斷為接收到的信號為從作為傳統終端裝置的其他STA3所發送的發送幀的情況下,能夠以傳統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此外,接收部204也可以在第一CCA區間中,也根據接收到的信號是否為基于IEEE802.11系統的信號而變更CCA等級。例如,接收部204也可以在從接收到的信號中未讀取到PHY標題的情況下,判斷為不是IEEE802.11系統的信號,以比第一CCA等級更高的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外,在上位層部201判斷能否確保該頻帶的情況下也同樣。

此外,接收部204在第一CCA區間中,也可以根據接收到的信號的頻度(直方圖)而變更CCA等級。例如,當接收部204在一定期間之內接收到的信號的大部分為從應用了本發明的其他STA2所發送的發送幀的情況下,接收部204能夠以從AP1所通知的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一方面,當接收部204在一定期間之內接收到的信號的大部分為從不應用本發明的STA3所發送的發送幀的情況下,接收部204能夠以傳統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外,STA2還能夠將與上述的直方圖有關的信息從AP1被進行信令通知。另外,在上位層部201判斷是否能夠確保該頻帶的情況下也同樣。

此外,AP1的接收部104在第一CCA區間之間能夠基于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但也可以基于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此外,AP1的接收部104也可以根據接收到的幀的種類(類型),在第一CCA區間中也切換使用第一CCA等級和第二CCA等級。例如,AP1的接收部104也可以在接收到的幀為本發明能夠應用的標準的幀的情況下,以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幀為本發明不能應用的標準的幀的情況下,以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

此外,STA2的接收部204也可以在發送部203預定發送的幀為本發明能夠應用的標準的幀的情況下,以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一方面,在發送部203預定發送的幀為本發明不能應用的標準的幀的情況下,接收部204以第二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另外,STA2也可以基于接收部204用于載波監聽的CCA等級,變更要發送的幀的優先級。例如,在接收部204以第一CCA等級和第二CCA等級分別進行了載波監聽的結果,判斷為在第一CCA等級中不能確保無線資源的情況下,發送部203也可以控制為優先發送本發明能夠應用的標準的幀。

此外,存在接收部204在第一CCA區間中正在基于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時轉移到第二CCA區間的情況。此時,接收部204能夠結束基于第一CCA等級的載波監聽(將CW復位),并基于第二CCA等級再次進行載波監聽。此外,即使在接收部204正在基于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時轉移到第二CCA區間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基于第一CCA等級的載波監聽,也可以在從轉移到第二CCA區間的時間起經過了預定的時間之后,將CCA等級設定為第二CCA等級,繼續載波監聽。

此外,本實施方式設為對象的通信系統還能夠在第二CCA區間中,STA2以比傳統CCA等級更低的CCA等級(第三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此時,AP1能夠對STA2,使用信標幀等通知第三CCA等級。

另外,在以上說明的方法中,基本上基于在AP1發送的信標幀中記載的信息,AP1以及STA2區分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但AP1也可以根據信標幀以外的發送幀,在時間上區分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例如,AP1還能夠通過對STA2發送表示第一CCA區間的開始的幀(CCA start frame:CCA-Start幀)和CCA-End幀,區分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此外,AP1也可以將CCA-Start幀和CCA-End幀對全部STA2進行廣播,也可以發送給特定的STA2,也可以發送給特定的STA2的組。此時,接收到CCA-Start幀的STA2在接著接收到CCA-End幀之前,能夠基于第一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

根據以上說明的AP1以及STA2,AP1以及STA2,有望實現既能夠進行基于比現有的STA3更高的CCA等級的通信,同時又能夠確保現有的STA3的通信機會的通信系統,所以能夠大幅改善通信系統的系統吞吐量。

[2.第二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設為對象的通信系統根據虛擬載波監聽,切換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

由于本實施方式設為對象的通信系統的概要、AP1以及STA2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同樣,所以省略說明。此外,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設AP1根據信標幀等而對STA2通知第一CCA等級。

在本實施方式的通信系統中,在第一CCA區間之前,AP1發送STA3也能夠掌握的CTS-to-self幀(以下,稱為傳統CTS-to-self幀或者第二資源確保幀)。由于CTS-to-self幀是在目的地地址中記載了發送臺的地址的CTS幀,所以接收到CTS-to-self幀的接收臺根據在該CTS-to-self幀中記載的期限(Duration)而設定NAV,不嘗試通信機會的獲得。因此,通過AP1發送將第一CCA區間的長度作為期限來記載的CTS-to-self幀,作為傳統終端裝置的STA3在第一CCA區間之間不嘗試通信機會的獲得。另一方面,本實施方式的STA2即使接收到傳統CTS-to-self幀也不設定NAV,而是基于第一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通過這樣控制,由于作為傳統終端裝置的STA3在比較難獲得發送機會的第一CCA區間中不嘗試發送機會的獲得,所以能夠減輕涉及載波監聽的負擔。另一方面,在第一CCA區間中,由于只有能夠以第一CCA等級進行載波監聽的STA2嘗試發送機會的獲得,所以能夠改善通信系統的頻率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在第二CCA區間之前,AP1在雖然STA3不能掌握但STA2能夠掌握的CTS-to-self幀(以下,稱為CCA CTS-to-self幀或者第一資源確保幀)中將第二CCA區間的長度作為期限來記載而發送。CCA CTS-to-self幀的幀結構并不限定于某一種,例如,只要是具有STA3不能掌握的PHY標題的結構即可。由于STA3不能將CCA CTS-to-self幀作為CTS-to-self幀來識別,所以在接收到CCA CTS-to-self幀之后,能夠基于第二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另一方面,STA2在接收到CCA CTS-to-self幀的情況下,基于在該CCA CTS-to-self幀中記載的期限而設定NAV,所以在第二CCA區間之間不嘗試通信機會的獲得。因此,在第二CCA區間中,由于只有STA3嘗試發送機會的獲得,所以即使在STA2和STA3混合存在的通信系統中,也能夠確保STA3的發送機會。

圖7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通信的一例的圖。首先在第一CCA區間(動態CCA區間)之前,AP1發送將第一CCA區間的長度(圖7中為t1~t2的長度)作為期限來記載的傳統CTS-to-self幀。STA3只在傳統CTS-to-self幀中記載的期限,設定NAV。另一方面,STA2即使接收到傳統CTS-to-self幀,也不設定NAV,而是基于第一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

另一方面,在第二CCA區間之前,AP1發送將第二CCA區間的長度(圖7中為t3~t4的長度)作為期限來記載的CCA CTS-to-self幀。STA2只在CCA CTS-to-self信號中記載的期限,設定NAV。另一方面,由于STA3不能將CCA CTS-to-self幀識別為CTS-to-self幀,所以在接收到CCA CTS-to-self幀之后,能夠基于第二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

另外,關于在傳統CTS-to-self以及CCA CTS-to-self中記載的期限以外的區間中的STA2的動作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某一種。例如,STA2在圖7中的t2~t3之間的期間,能夠基于第一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

此外,STA2在接收到CCA CTS-to-self信號的情況下,在CCA CTS-to-self信號中記載的期限的期間也可以基于第二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

此外,在發送傳統CTS-to-self幀時,AP1也可以在該幀的目的地地址中記載與STA2預先決定的第一地址,而不是本裝置的地址(第二地址)。例如,AP1能夠在該幀的目的地地址中作為第一地址而記載廣播地址。STA2能夠在接收到記載了第一地址的傳統CTS-to-self幀的情況下,基于第一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在接收到記載了第二地址的傳統CTS-to-self幀的情況下,停止通信。通過這樣控制,能夠避免在接收到能夠應用本發明的傳統AP發送的、記載了本裝置的地址(第二地址)的傳統CTS-to-self幀的情況下,STA2基于第一CCA等級以DCF開始通信的問題。

另外,AP1發送的資源確保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CTS-to-self幀。例如,本實施方式的AP1和STA2通過交換RTS幀和CTS幀,能夠在時間上區分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

此時,在第一CCA區間之前,AP1在STA3也能夠識別的RTS幀(稱為傳統RTS幀)中將第一CCA區間的長度作為期限來記載而發送給BSS內的特定的STA2。接收到該傳統RTS幀的STA2在STA3也能夠識別的CTS幀(稱為傳統CTS幀)中將從在該傳統RTS幀中記載的表示第一CCA區間的期限減去該傳統CTS幀的發送接收所需的期間所得的期間作為期限來記載而發送給AP1。由于接收到傳統RTS幀或者傳統CTS幀的STA3只在每一個幀中記載的期限,設定NAV,所以在第一CCA區間之間不嘗試通信機會的獲得。另一方面,接收到(或者發送了)傳統RTS幀或者傳統CTS幀的AP1以及STA2在每一個幀中記載的期限內,基于第一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

另一方面,在第二CCA區間之前,AP1在STA3不能識別的RTS幀(稱為CCA RTS幀)中將第二CCA區間的長度作為期限來記載而發送給BSS內的特定的STA2。接收到該CCA RTS幀的STA2在STA3不能識別的CTS幀(稱為CCA CTS幀)中將從在該CCA RTS幀中記載的表示第二CCA區間的期限減去該CCA CTS幀的發送接收所需的期間所得的期間作為期限來記載而發送給AP1。由于接收到(或者發送了)CCA RTS幀或者CCA CTS幀的STA2在每一個幀中記載的期限,設定NAV,所以在第二CCA區間之間不嘗試通信機會的獲得。另一方面,由于STA3既不能識別CCA RTS也不能識別CCA CTS,所以在第二CCA區間之間,基于第二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通過這樣控制,AP1能夠在時間上區分第一CCA區間和第二CCA區間。另外,STA2也可以在接收到CCA RTS或者CCA CTS時,不設定NAV,而是在每一個幀中記載的期限的期間內,基于第二CCA等級以DCF進行通信。

根據以上說明的AP1以及STA2,由于AP1以及STA2有望實現既能夠進行基于比現有的STA3更高的CCA等級的通信,同時又能夠確保現有的STA3的通信機會的通信系統,所以能夠大幅改善通信系統的系統吞吐量。

[3.全部實施方式共同]

在涉及本發明的AP1、STA2以及STA3中動作的程序也可以是以實現涉及本發明的上述實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等的程序(使計算機發揮功能的程序)。并且,在這些裝置中處理的信息在其處理時臨時存儲在RAM中,之后存儲在各種ROM或HDD中,根據需要由CPU讀出,進行修改/寫入。作為存儲程序的記錄介質,也可以是半導體介質(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儲卡等)、光記錄介質(例如,DVD、MO、MD、CD、BD等)、磁記錄介質(例如,磁盤、軟盤等)等中的任一個。此外,除了通過執行加載的程序而實現上述的實施方式的功能之外,也有基于該程序的指示而與操作系統或者其他應用程序等共同進行處理而實現本發明的功能的情況。

此外,想要使其在市場中流通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攜帶式的記錄介質中存儲程序而流通,或者轉發到經由互聯網等網絡而連接的服務器計算機中。此時,服務器計算機的存儲裝置也包含在本發明中。此外,也可以將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的AP1、STA2以及STA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典型地作為集成電路即LSI而實現。AP1、STA2以及STA3的各功能塊既可以單獨芯片化,也可以將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在將各功能塊進行了集成電路化的情況下,附加對它們進行控制的集成電路控制部。

此外,集成電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過專用電路或者通用處理器來實現。此外,在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而出現了替代LSI的集成電路化的技術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該技術的集成電路。

另外,本申請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本申請發明的AP1、STA2以及STA3并不限定于向移動臺裝置的應用,還能夠應用于在室內外設置的固定式或者不可移動式的電子設備例如AV設備、廚房設備、吸塵/洗滌設備、空調設備、辦公設備、自動售貨機、其他生活設備等是理所當然的。

以上,參照附圖詳細敘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具體的結構并不限定于該實施方式,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的范圍的設計等也包含在權利要求范圍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適合使用于無線發送裝置、無線接收裝置、通信系統以及通信方法。

另外,本國際申請主張基于在2014年10月31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4-222235號的優先權,將日本專利申請第2014-222235號的全部內容引用到本國際申請中。

附圖標記說明

1 AP

2、2-1、2-2、2-3、2-4、3、3-1、3-2、3-3、3-4 STA

101、201 上位層部

102、202 控制部

103、203 發送部

104、204 接收部

105、205 天線

1031、2031 物理信道信號生成部

1032 幀結構部

1033 控制信號生成部

1034、2032 無線發送部

1041、2041 物理信道信號解調部

1042、2043 無線接收部

2042 控制信息監視部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丽江市| 巴马| 泾源县| 白水县| 雷波县| 宝清县| 昌黎县| 珲春市| 华容县| 祥云县| 天气| 灵石县| 万年县| 石城县| 罗源县| 康保县| 河东区| 石河子市| 明水县| 岱山县| 张家川| 华池县| 新丰县| 衢州市| 永宁县| 汕尾市| 贡山| 南华县| 建德市| 寻甸| 长岭县| 阳西县| 兰坪| 理塘县| 曲沃县| 仁怀市| 晋中市| 门头沟区| 兴化市|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