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及裝置與流程

文檔序號:12490470閱讀:398來源:國知局
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及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屬于參考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將參考環作為應答器測試中的參考天線,在射頻能量和上行鏈路這兩個頻點進行測試。由于參考環制作的材料、工藝等客觀原因,制作的參考環與理論公式計算的參考環存在一定的誤差,進而導致利用上述參考環作為參考天線對應答器進行測試時,會對應答器的測試結果產生影響。

因此,參考環在實際使用中有校準的需求,以期通過校準來減小這個誤差,以提高應答器測試結果的精度。

在傳統的校準方法中,通常是使用一個比被測物精度更高的校準件來對被測物進行校準。但是,參考環只是一個鐵路專用產品的參考件,并不存在一個公認的可以作為最高精度的標準參考環,因此,并不能采用標準參考環對制作的參考環進行校準。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使用未校準的參考環測量時,進行多次測量,再對測量結果進行平均。但是這樣做只能減小人為誤差,無法減小系統誤差。即并不能消除參考環本身的誤差,對應答器測試結果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用于實現對參考環的校準,減小對應答器測試結果的影響。

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提供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

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參考環組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

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 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

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

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

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

優選地,所述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包括:

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

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

利用當前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和所述當前參考環組中的第二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組為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的參考環組中的任意一個。

優選地,所述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包括:

分別測量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

利用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對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進行補償,得到補償測量傳輸衰減值;

計算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理論傳輸衰減值;

利用所述補償測量傳輸衰減值和所述理論傳輸衰減值,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

優選地,所述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包括:

測量每個參考環在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 空間射頻能量電阻值和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抗值;

測量每個參考環在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抗值。

優選地,所述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包括:

以所述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將第二參考環設置在不同于第一參考環的多個位置;

分別測量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

分別測量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

優選地,測量第二參考環在一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分別測量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包括:

測量所述第一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

所述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

測量所述第一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18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18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

測量所述第一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

所述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

測量所述第一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18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18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

優選地,所述分別測量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包括:

以所述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將第二參考環設置在不同于第一參考環的多個位置;

測量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和第二參考環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利用所述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

利用所述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

優選地,測量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一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和第二參考環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包括:

測量得到所述第一參考環和所述第二參考環之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所述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

測量得到所述第一參考環和所述第二參考環之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優選地,

所述計算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理論傳輸衰減值包括:

利用計算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

其中,A1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ω1=2π×f,f=4MHz;M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E表示電阻常數;

利用計算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

其中,A2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ω2=2π×f,f=27MHz;M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E表示電阻常數。

優選地,所述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包括:

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4、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1()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4、18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2()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27、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3()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27、18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4()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優選地,所述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包括: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所述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所述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

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修正參數;

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修正參數。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參考環校準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選取單元,用于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

補償因子計算單元,用于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參考環組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

衰減差值計算單元,用于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

誤差值計算單元,用于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

修正參數計算單元,用于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

校準單元,用于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

優選地,所述補償因子計算單元包括:

自由空間阻抗測量子單元,用于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

負載阻抗測量子單元,用于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

阻抗補償因子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當前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和所述當前參考環組中的第二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組為由N個 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的參考環組中的任意一個。

優選地,所述衰減差值計算單元包括:

測量子單元,用于分別測量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

補償子單元,用于利用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對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進行補償,得到補償測量傳輸衰減值;

理論值計算子單元,用于計算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理論傳輸衰減值;

衰減差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所述補償測量傳輸衰減值和所述理論傳輸衰減值,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

優選地,所述自由空間阻抗測量子單元包括:

第一自由測量單元,用于測量每個參考環在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阻值和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抗值;

第二自由測量單元,用于測量每個參考環在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抗值。

優選地,所述負載阻抗測量子單元包括:

第一負載測量單元,用于分別測量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其中,所述多個位置是以所述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將第二參考環設置在不同于第一參考環的多個位置;

第二負載測量單元,用于分別測量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

優選地,所述第一負載測量單元包括0度射頻測量單元和180度射頻測量單元,

所述0度射頻測量單元,用于測量所述第一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 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

所述180度射頻測量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后,測量所述第一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18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18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

所述第二負載測量單元包括0度上行鏈路測量單元和180度上行鏈路測量單元,

所述0度上行鏈路測量單元,用于測量所述第一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

所述180度上行鏈路測量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后,測量所述第一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18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18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

優選地,所述測量子單元包括:

能量值測量子單元,用于測量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和第二參考環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其中,所述多個位置是以所述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將第二參考環設置在不同于第一參考環的多個位置;

第一傳輸衰減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所述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

第二傳輸衰減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所述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

優選地,所述能量值測量子單元包括:

第一能量值測量單元,用于測量得到所述第一參考環和所述第二參考環之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第二能量值測量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后,測量得到所述第一參考環和所述第二參考環之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優選地,所述理論值計算子單元包括:

第一理論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計算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

其中,A1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ω1=2π×f,f=4MHz;M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E表示電阻常數;

第二理論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計算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

其中,A2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ω2=2π×f,f=27MHz;M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E表示電阻常數。

優選地,所述誤差值計算單元包括:

第一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4、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1()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第二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4、18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2()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第一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27、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3()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第二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27、18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4()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優選地,所述修正參數計算單元包括:

第一平均誤差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第一測量誤差計算子單元,用于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所述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

第二平均誤差值計算子單元,用于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第二測量誤差計算子單元,用于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所述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

第一修正參數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修正參數;

第二修正參數計算子單元,用于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修正參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通過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參考環組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通過利用阻抗補償因子對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進行補償,可以消除由于參考環自身阻抗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然后利用補償后的所有參考環組的衰減差值計算每個參考環的誤差值,即將所有參考環本身的誤差值均分到每一個參考環上,利用每個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得到每個 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再利用修正參數對與之對應的參考環進行校準后,得到空間的真實值,由于將每一個參考環的誤差值都均分到了所有的參考環上,使得每一個參考環的校準后的值與真實值的差相較于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大大減小,進而減小了對應答器測試結果的影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參考環校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參考環校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的流程圖,所述參考環校準方法包括:

S101、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

從多個參考環中,任意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

S102、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參考環組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

將選取的N個參考環兩兩組合,形成多個參考環組。例如,當N=3時, 即選取的參考環包括參考環1、參考環2和參考環3。其中,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合,形成參考環組1,參考環1和參考環3組合,形成參考環組2,參考環2和參考環3組合,形成參考環組3。

針對每個參考環組,計算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例如分別計算參考環組1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2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參考環組2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3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參考環組3的參考環2和參考環3間的阻抗補償因子。

S103、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針對每個參考環組,計算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

利用參考環組1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2間的阻抗補償因子,計算參考環組1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2間的衰減差值,利用參考環組2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3間的阻抗補償因子,計算參考環組2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3間的衰減差值,利用參考環組3的參考環2和參考環3間的阻抗補償因子,計算參考環組3的參考環2和參考環3間的衰減差值。

S104、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

當當前參考環為參考環1時,組成參考環組1的兩個參考環和組成參考環組2的兩個參考環中都包含參考環1,而組成參考環3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括參考環1,利用參考環組1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參考環組2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與參考環組3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參考環1的誤差值;

按照計算參考環1的誤差值的方式,分別計算參考環2的誤差值和參考環3的誤差值。

S105、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

S106、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通過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參考環組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通過利用阻抗補償因子對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進行補償,可以消除由于參考環自身阻抗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然后利用補償后的所有參考環組的衰減差值計算每個參考環的誤差值,即將所有參考環本身的誤差值均分到每一個參考環上,利用每個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再利用修正參數對與之對應的參考環進行校準后,得到空間的真實值,由于將每一個參考環的誤差值都均分到了所有的參考環上,使得每一個參考環的校準后的值與真實值的差相較于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大大減小,進而減小了對應答器測試結果的影響。

如圖2所示,其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的流程圖,所述參考環校準方法包括:

S201、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

S202、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

將參考環通過同軸電纜連接到網絡分析儀的port1這一端口,網絡分析儀的port2端口懸空,即port2端口不連接任何的負載,將網絡分析儀測量得到的S11參數作為port1端口連接的這一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

其中,阻抗包括電阻和電抗兩部分,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分別測量射頻能量頻點(接收頻率為27MHz)的電阻和電抗以及上行鏈路頻點(發射頻率 為4MHz)的電阻和電抗。將參考環在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得到的電阻和電抗,作為參考環的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阻值和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抗值;將參考環在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得到的電阻和電抗,作為參考環的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抗值。

使用上述方法,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阻值、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抗值、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抗值。

S203、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

將一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通過同軸電纜連接到網絡分析儀的port1這一端口,將這一參考環組中的第二參考環通過同軸電纜連接到網絡分析儀的port2端口,并將連接到網絡分析儀的port1端口的第一參考環作為發射參考環,即網絡分析儀的port1端口發射能量,而網絡分析儀的port2端口接收能量。在這一情況下,將網絡分析儀測量得到的S11參數作為port1端口連接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網絡分析儀的port2端口連接的第二參考環即是第一參考環的負載。

利用上述方式,測量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

以N=3為例,包括參考環1、參考環2和參考環3。其中,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合,形成參考環組1,參考環1和參考環3組合,形成參考環組2,參考環2和參考環3組合,形成參考環組3。對于參考環組1,可以將參考環1作為第一參考環,測量參考環1的負載阻抗(參考環2為負載),對于參考環組2,可以將參考環組1作為第一參考環,測量參考環1的負載阻抗(參考環3為負載),對于參考環3,可以將參考環2作為第一參考環,測量參考環2的負載阻抗(參考環3為負載)。

針對一組參考環組,以參考環組1為例,當將參考環1作為第一參考環,參考環2作為參考環1的負載,測量得到參考環1的負載阻抗后,不需要再次以參考環2作為第一參考環,參考環1作為參考環2的負載,測量得到參考環2的負載阻抗。

優選地,在測量每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時,以第一參考環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z,x,y)=(0,0,0),將這一參考環組中的第二參考環設置在不同于第一參考環的多個位置,并分別測量第二參考環在每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在本申請中,可以將參考環2設置在43個不同位置。具體位置如表1所示:

優選地,測量每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二參考環在一個位置處,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時,測量第一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值和電抗值,將此電阻值和電抗值作為第一參考環的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再次測量第一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值和電抗值,將此電阻值和電抗值作為第一參考環的18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18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將頻率調整為上行鏈路頻點,測量第一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值和電抗值,將此電阻值和電抗值作為第一參考環的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再次測量第一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值和電抗值,將此電阻值和電抗值作為第一參考環的18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18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

可以理解的是,測量第二參考環在一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時,可以在一個位置處測量完射頻能量頻點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后,將頻率調整為上行鏈路頻點,然后測量在這一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然后將這一位置處的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分別測量射頻能量頻點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和測量上行鏈路頻點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

本申請中對射頻能量頻點和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順序并不做限定。同時,對于是測量完兩個頻點的負載阻抗后將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再次測量兩個頻點的負載阻抗,還是測量完一個頻點的0度的負載阻抗和180度的負載阻抗后,再測量另外一個頻點的0度的負載阻抗和180度的負載阻抗的順序也不做限定。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以參考環1和參考環2為例,參考環1作為第一參考環,參考環2作為第二參考環時,0度時測量得到表2所示的數據。

S204、利用當前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和所述當前參考環組中的第二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組為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的參考環組中的任意一個。

仍以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成的參考環組1為例進行說明,當參考環1為第一參考環,參考環2為第二參考環時,利用公式 計算得到參考環組的0度上行鏈路阻抗補償因子。其中,re4_2表示的是參考環2的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阻值,im4_2表示的是參考環2的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抗值,Zinre4_1表示的是參考環1的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Zinim4_1表示的是參考環1的0度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

利用公式 計算得到參考環組的0度射頻能量阻抗補償因子,其中,re27_2表示的是參考環2的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阻值,im27_2表示的是參考環2的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抗值,Zinre27_1表示的是參考環1的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Zinim27_1表示的是參考環1的0度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

在本申請中,利用組成當前測量的參考環組中,不作為發射參考環的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和作為發射參考環的參考環的負載阻抗,計算任意一個參考環組在上行鏈路頻點或者射頻能量頻點上的阻抗補償因子。

利用上述方法,將上行鏈路頻點上測量得到的參考環2的自由空間阻抗值(包括自由空間電阻值和自由空間電抗值),以及測量得到的參考環1的180度負載上行鏈路阻抗值(包括負載能量電阻值和負載能量電抗值)帶入公式中,計算得到參考環組的180度上行鏈路阻抗補償因子;將射頻能量頻點上測量得到的參考環2的自由空間阻抗值(包括自由空間電阻值和自由空間電抗值),以及測量得到的參考環1的180度負載射頻能量阻抗值(包括負載能量電阻值和負載能量電抗值)帶入公式中,計算得到參考環組的180度射頻 能量阻抗補償因子。

S205、分別測量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

利用網絡分析儀,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通過同軸電纜分別與網絡分析儀的port1端口、port2端口連接,其中,port1端口用于發射能量,port2端口用于接收能量。利用網絡分析儀測量得到的S21參數,作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值,得到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在此處,S21參數就是網絡分析儀的port2端口接收到的能量值與port1端口發射的能量值相除后得到的值,即表示傳輸衰減值。

優選地,步驟S205包括:

S2051、以所述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將第二參考環設置在不同于第一參考環的多個位置;

例如,測量參考環組1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參考環組1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時,以參考環1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z,x,y)=(0,0,0)創建坐標系,將參考環2的幾何中心放置在所述坐標系(z,x,y)=(220,-200,0)的第一位置,然后,將參考環2的幾何中心放置在區別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依次實現將參考環2設置在多個不同于參考環1的多個位置。具體可以為上表1所示的43個位置處。

S2052、測量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和第二參考環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其中,測量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一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和第二參考環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包括:

S301、測量得到所述第一參考環和所述第二參考環之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S302、所述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

S303、測量得到所述第一參考環和所述第二參考環之間的180度射頻能 量頻點能量值和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通過執行步驟S301-S303,完成第二參考環在每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和第二參考環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以測量得到參考環2在第一位置處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2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為例進行說明,測量第一位置處參考環1和參考環2之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參考環1位置不變,將參考環2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測量第一位置處參考環1和參考環2之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測量得到參考環2在第一位置處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2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后,將參考環2設置在區別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測量第二位置處參考環1和參考環2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重復上述操作,直至測量完成參考環2所在每個位置處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2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測量得到的多個位置處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2之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如表3所示:

測量得到的多個位置處的參考環1和參考環2之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也存在如上表2所示的數據表。

S2053、利用所述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

利用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0度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

利用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180度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

S2054、利用所述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

利用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0度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

利用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180度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

S206、利用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對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進行補償,得到補償測量傳輸衰減值;

通過執行步驟S205,可以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第二參考環在各個位置處,第一參考環和第二參考環間的0度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0度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180度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和180度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

將0度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與0度射頻能量阻抗補償因子相加,得到0度補償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

將0度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與0度上行鏈路阻抗補償因子相加,得到0度補償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

將180度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與180度射頻能量阻抗補償因子相加,得到180度補償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

將180度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與180度上行鏈路阻抗補償因子相加,得到180度補償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

S207、計算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理論傳輸衰減值;

理論傳輸衰減值與測量的參考環本身沒有關系,而只和測量的頻率、參考環的形狀以及兩個參考環之間的距離有關,因此,當參考環確定后,兩個參考環間的位置確定后,測量頻率確定后,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理論傳輸衰減值都是相同的。在實際應用中,只需要計算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理論傳輸衰減值。

具體地,利用計算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

其中,A1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ω1=2π×f,f=4MHz;M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E表示電阻常數;

利用計算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

其中,A2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ω2=2π×f,f=27MHz;M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E表示電阻常數。

其中,不同位置處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不同。具體地,利用計算得到互感系數。其中,R表示的是積分過程中兩個參考環之間的距離。

在積分時,由于將兩個參考環分別虛擬地劃分成無數個線段,對位于兩個參考環上的線段進行積分,R表示的是進行積分的兩個線段之間的距離,在積分過程中,隨著積分線段的變化,R是變化的。

μ0是空氣中的磁導率,表示的是對第一參考環曲線積分,表示的是對第二參考環曲線積分。

優選地,E=25Ω。

S208、利用所述補償測量傳輸衰減值和所述理論傳輸衰減值,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

將所述0度補償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與所述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做差,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

將所述0度補償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與所述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做差,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

將所述180度補償測量射頻能量頻點傳輸衰減值與所述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做差,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

將所述180度補償測量上行鏈路頻點傳輸衰減值與所述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做差,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

S209、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

優選地,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4、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K表示位置序號;P表示當前參考環,其中,P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N;D1(P&i,4)表示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即D1(P&i,4)表示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其中,i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N,但是由于計算的是兩個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值,因此兩個參考環不能是同一參考環,即i不能取值P。

表示的是將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相加。

表示的是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的總和。

表示的是將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的和。

當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N=3時,形成的多個參考環組包括: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合,參考環1和參考環3組合,參考環2和參考環3組合。

當當前參考環為參考環1時,即P=1時,計算參考環1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時,利用公式 計算得到。

針對上述43個位置,每個位置處分別得到一個參考環1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重復上述步驟,分別計算得到參考環2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和參 考環3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優選地,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4、18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K表示位置序號;P表示當前參考環,其中,P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N;D2(P&i,4)表示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即D2(P&i,4)表示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其中,i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N,但是由于計算的是兩個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值,因此兩個參考環不能是同一參考環,即i不能取值P。

表示的是將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相加。

表示的是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的總和。

表示的是將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衰減差值的和。

當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N=3時,形成的多個參考環組包括: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合,參考環1和參考環3組合,參考環2和參考環3組合。

當當前參考環為參考環1時,即P=1時,計算參考環1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時,利用公式 計算得到。

針對上述43個位置,每個位置處分別得到一個參考環1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重復上述步驟,分別計算得到參考環2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和參考環3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優選地,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27、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K表示位置序號;P表示當前參考環,其中, P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N;D3(P&i,27)表示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即D3(P&i,27)表示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其中,i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N,但是由于計算的是兩個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值,因此兩個參考環不能是同一參考環,即i不能取值P。

表示的是將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M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相加。

表示的是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的總和。

表示的是將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的和。

當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N=3時,形成的多個參考環組包括: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合,參考環1和參考環3組合,參考環2和參考環3組合。

當當前參考環為參考環1時,即P=1時,計算參考環1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時,利用公式計算得到。

針對上述43個位置,每個位置處分別得到一個參考環1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重復上述步驟,分別計算得到參考環2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和參考環3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優選地,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27、18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K表示位置序號;P表示當前參考環;其中,P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N;D4(P&i,27)表示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M和參考環i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即D4(P&i,27)表示參考環P和參考環i之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其中,i的取值范圍是從1到N,但是由于計算的是兩個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值,因此兩個參考環不能是同一參考環,即i不能取值P。

表示的是將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 參考環M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相加。

表示的是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的總和。

表示的是將組成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衰減差值的和。

當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N=3時,形成的多個參考環組包括: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合,參考環1和參考環3組合,參考環2和參考環3組合。

當當前參考環為參考環1時,即P=1時,計算參考環1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時,利用公式 計算得到。

針對上述43個位置,每個位置處分別得到一個參考環1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重復上述步驟,分別計算得到參考環2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和參考環3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S2010、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

執行步驟S209后,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和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所述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包括:

S401、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例如,存在43個測試位置K=1、2、3、……、43,則利用公式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利用公式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 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利用公式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S402、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所述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

通過步驟S1041后,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由于一個參考環組是由兩個參考環組成的,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

當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為N時,兩兩組合得到的參考環組個數為 分別計算這個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

當參考環個數確定后,可以建立組合列表,如表4所示:

其中,T表示參考環組的序號。

根據表4,利用公式BTtele=Btelei+Btelej計算每個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

以N=3為例進行說明,形成的參考環組包括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合形 成的參考環組1(T=1)、參考環1和參考環3組合形成的參考環組2(T=2)以及參考環2和參考環3組合形成的參考環組3(T=3)。

將參考環1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加上參考環2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得到參考環組1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將參考環1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加上參考環3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得到參考環組2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將參考環2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加上參考環3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得到參考環組3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

S403、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例如,存在43個測試位置,即K=1、2、3、……、43,則利用公式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利用公式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利用公式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S404、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所述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

通過步驟S1043后,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由于一個參考環組是由兩個參考環組成的,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

當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為N時,兩兩組合得到的參考環組個數為 分別計算這個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

參見上表4,利用公式BTup=Bupi+Bupj計算每個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

以N=3為例進行說明,形成的參考環組包括參考環1和參考環2組合形成的參考環組1(T=1)、參考環1和參考環3組合形成的參考環組2(T=2)以及參考環2和參考環3組合形成的參考環組3(T=3)。

將參考環1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加上參考環2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得到參考環組1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將參考環1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加上參考環3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得到參考環組2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將參考環2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加上參考環3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得到參考環組3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

S405、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修正參數;

以當前參考環P為例進行說明,基于表3可知,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的集合可以表示為:(i=P)∪(j=P),其中,集合(i=P)∪(j=P)映射的參考環組的序號即T值的集合為Z,利用∑T∈ZBTtele計算得到包含當前參考環M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的和。

利用計算得到所有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的和。

利用計算得到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的和。

利用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P的射頻能量頻點的修正參數;

S406、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修正參數。

以當前參考環P為例進行說明,基于表3可知,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的集合可以表示為:(i=P)∪(j=P),其中,集合(i=P)∪(j=P)映射的參考環組的序號即T值的集合為Z,利用∑T∈ZBTup計算得到包含當前參考環P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的和。

利用計算得到所有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的和。

利用計算得到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的和。

利用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P的上行鏈路頻點的修正參數。

S2011、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

具體地,在使用當前參考環作為天線接收或者發送信號時,測量當前參考環上的電流值,然后將測量得到的所述參考環上的電流值除以修正參數,得到的電流值就是實際空間中的電流值。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通過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參考環組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 環進行校準。通過利用阻抗補償因子對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進行補償,可以消除由于參考環自身阻抗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然后利用補償后的所有參考環組的衰減差值計算每個參考環的誤差值,即將所有參考環本身的誤差值均分到每一個參考環上,利用每個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再利用修正參數對與之對應的參考環進行校準后,得到空間的真實值,由于將每一個參考環的誤差值都均分到了所有的參考環上,使得每一個參考環的校準后的值與真實值的差相較于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大大減小,進而減小了對應答器測試結果的影響。

對應圖1所示的一種參考環校準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參考環校準裝置,其結構示意圖請參閱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參考環校準裝置包括:選取單元11、補償因子計算單元12、衰減差值計算單元13、誤差值計算單元14、修正參數計算單元15和校準單元16。

選取單元11,用于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

補償因子計算單元12,用于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參考環組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

衰減差值計算單元13,用于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

誤差值計算單元14,用于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

修正參數計算單元15,用于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

校準單元16,用于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

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參考環校準裝置,通過選取單元選取N個參考環, 其中,N≥3;補償因子計算單元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衰減差值計算單元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誤差值計算單元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修正參數計算單元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校準單元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即本申請通過參考環校準裝置計算得到的參考環的修正系數,即可對參考環的測量值進行校準,相較于現有技術中僅能通過多次測量來消除參考環的人為誤差的校準方式,可以消除參考環的系統誤差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同時,本申請在計算衰減差值時,利用阻抗補償因子進行補償,消除了參考環本身阻抗對傳輸的能量的衰減。

請參閱圖4,其示出了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參考環校準裝置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3中補償因子計算單元12包括:自由空間阻抗測量子單元21、負載阻抗測量子單元22和阻抗補償因子計算子單元23。

自由空間阻抗測量子單元21,用于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

負載阻抗測量子單元22,用于分別測量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

阻抗補償因子計算子單元23,用于利用當前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負載阻抗和所述當前參考環組中的第二參考環的自由空間阻抗,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組為由N個參考環中任意兩個參考環組成的參考環組中的任意一個。

優選地,所述衰減差值計算單元13包括:測量子單元31、補償子單元32、理論值計算子單元33和衰減差值計算子單元34。

測量子單元31,用于分別測量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 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

補償子單元32,用于利用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對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測量傳輸衰減值進行補償,得到補償測量傳輸衰減值;

理論值計算子單元33,用于計算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傳輸衰減,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理論傳輸衰減值;

衰減差值計算子單元34,用于利用所述補償測量傳輸衰減值和所述理論傳輸衰減值,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

優選地,所述自由空間阻抗測量子單元21包括:第一自由測量單元21A和第二自由測量單元21B。

第一自由測量單元21A,用于測量每個參考環在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阻值和自由空間射頻能量電抗值;

第二自由測量單元21B,用于測量每個參考環在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每個參考環的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自由空間上行鏈路電抗值。

優選地,所述負載阻抗測量子單元22包括第一負載測量單元22A和第二負載測量單元22B。

第一負載測量單元22A,用于分別測量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負載射頻能量電阻值和負載射頻能量電抗值;其中,所述多個位置是以所述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將第二參考環設置在不同于第一參考環的多個位置;

其中,第一負載測量單元22A包括0度射頻測量單元和180度射頻測量單元;

第二負載測量單元22B,用于分別測量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電阻和電抗,得到第一參考環的負載上行鏈路電阻值和負載上行鏈路電抗值;

其中,所述第二負載測量單元22B包括0度上行鏈路測量單元和180度上行鏈路測量單元。

優選地,所述測量子單元31包括:能量值測量子單元31A、第一傳輸衰減值計算子單元31B和第二傳輸衰減值計算子單元31C。

能量值測量子單元31A,用于測量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第一參考環和第二參考環之間的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其中,所述多個位置是以所述參考環組中的第一參考環的幾何中心為坐標原點,將第二參考環設置在不同于第一參考環的多個位置;

第一傳輸衰減值計算子單元31B,用于利用所述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

第二傳輸衰減值計算子單元31C,用于利用所述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計算得到所述第二參考環在多個位置處的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

優選地,所述能量值測量子單元31A包括:第一能量值測量單元41和第二能量值測量單元42。

第一能量值測量單元41,用于測量得到所述第一參考環和所述第二參考環之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第二能量值測量單元42,用于在所述第一參考環位置不變,將所述第二參考環在水平面內旋轉180度后,測量得到所述第一參考環和所述第二參考環之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能量值和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能量值。

優選地,所述理論值計算子單元33包括:第一理論值計算子單元33A和第二理論值計算子單元33B。

第一理論值計算子單元33A,

用于利用計算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

其中,A1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ω1=2π×f,f=4MHz;M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E表示電阻常數;第二理論值計算子單元33B,

用于利用計算得到任意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

其中,A2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ω2=2π×f,f=27MHz;M表示一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互感系數;E表示電阻常數。所述誤差值計算單元14包括:第一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51、第二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52、第一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53和第二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54。

第一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51,

用于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4、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1()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第二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52,

用于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4、18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2()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上行鏈路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第一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53,

用于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27、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3()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第二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計算子單元54,

用于利用 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其中,ErrorP(27、180、k)表示當前參考環P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N表示選取得到的參考環個數;P表示當前參考環;D4()表示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測量傳輸衰減值與參考環組中的兩個參考環間的射頻能量頻點理論傳輸衰減值之差;K表示位置序號。

優選地,所述修正參數計算單元15包括:第一平均誤差值計算子單元61、第一測量誤差計算子單元62、第二平均誤差值計算子單元63、第二測量誤差計算子單元64、第一修正參數計算子單元65和第二修正參數計算子單元66。

第一平均誤差值計算子單元61,用于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180度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

第一測量誤差計算子單元62,用于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所述平均射頻能量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

第二平均誤差值計算子單元63,用于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所述當前參考環的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與當前參考環的所述平均180度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后平均,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

第二測量誤差計算子單元64,用于將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的所述平均上行鏈路頻點誤差值相加,得到每個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

第一修正參數計算子單元65,用于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射頻能量頻點的測量誤差,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射頻能量頻點的修正參數;

第二修正參數計算子單元66,用于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的上行鏈路頻點的測量誤差,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上行鏈路頻點的修正參數。

本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參考環校準裝置,通過選取單元選取N個參考環,其中,N≥3;補償因子計算單元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衰減差值計算單元利用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阻抗補償因子,分別計算得到每個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誤差值計算單元利用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和組成參考環組的兩個參考環中不包含當前參考環的參考環組中的參考環間的衰減差值,計算得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其中,所述當前參考環為所述N個參考環中任意一個;修正參數計算單元利用所述當前參考環的誤差值,計算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校準單元依據所述當前參考環的修正參數對所述當前參考環進行校準。即本申請通過參考環校準裝置計算得到的參考環的修正系數,即可對參考環的測量值進行校準,相較于現有技術中僅能通過多次測量來消除參考環的人為誤差的校準方式,可以消除參考環的系統誤差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同時,本申請在計算衰減差值時,利用阻抗補償因子進行補償,消除了參考環本身阻抗對傳輸的能量的衰減。

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 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方法類實施例而言,由于其與設備實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設備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裝置時以功能分為各種單元分別描述。當然,在實施本申請時可以把各單元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件和/或硬件中實現。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吉木萨尔县| 三穗县| 胶南市| 邓州市| 巴楚县| 丰城市| 阳高县| 嘉峪关市| 滨州市| 敦煌市| 永平县| 甘洛县| 鹤岗市| 双峰县| 伽师县| 灵武市| 固阳县| 双桥区| 大厂| 房山区| 黔东| 景洪市| 桃园市| 建水县| 津南区| 弋阳县| 康平县| 南昌县| 宁阳县| 汝南县| 珠海市| 德庆县| 宜宾市| 定边县| 丹凤县| 墨玉县| 策勒县| 尉氏县| 昌乐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