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視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頻率誤差檢測系統的超高清電視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超高清電視機的4K信號是具有4K分辨率(3840×2160)的超高清信號,目前市面上支持播放4K信號的電視均是具有4K屏幕的4K電視,4K電視支持普清信號(分辨率1024×768)、全高清信號(分辨率1920×1080)、以及4K信號,即4K電視支持與其平級的信號和下級信號。
現有技術中超高清電視,電路內部的信號處理、解碼、編碼、壓縮等缺少補償,信號質量容易受干擾,導致輸出畫面畫質不佳,真實細膩感欠缺,同時視頻壓縮率難以滿足需求。
與此同時,現有的電視機的底座一般都是分體式設置,安裝麻煩,容易丟失或變形,最終影響安裝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基于頻率誤差檢測系統的超高清電視機,電視畫質細膩程度高,并且視頻壓縮率高,減少網絡流量和存儲量,同時,安裝方便,更加穩定,安全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這樣實現:
基于頻率誤差檢測系統的超高清電視機,包括機殼和頻率誤差檢測裝置,機殼包括前蓋和后蓋,所述后蓋上縱向設有兩個支撐固定槽,支撐固定槽內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固定槽包括容納槽和支撐槽,容納槽為長方體結構,支撐槽的截面為直角梯形結構,支撐槽的斜面上設有兩個第一卡接柱,容納槽上設有兩個第二卡接柱;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和第三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包括兩個側壁和一個頂壁,頂壁固定在兩個側壁之間,使第二支撐板整體呈u形結構,所述第一支撐板一端通過第一轉軸可旋轉的固定在容納槽與支撐槽的交界處,另一端通過第二轉軸可旋轉的固定在第二支撐板的開口端,第三支撐板通過第三轉軸可移動的固定在第二支撐板上,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設有若干第一固定槽,第一支撐板上設有兩個第一卡接孔和兩個第二卡接孔,第一卡接孔與第一卡接柱相對應,第二卡接孔與第二卡接柱相對應,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側壁上設有卡接通道,所述卡接通道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若干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三轉軸的截面形狀為正方形結構,第三轉軸與卡接通道或第二卡接槽間隙配合;
所述頻率誤差檢測裝置采用專利號“201310376221.4”中所公開的頻率誤差檢測裝置,頻率誤差檢測裝置在接收裝置中檢測載波頻率誤差,所述接收裝置具有:接收部,其從發送器接收使用具有彼此不同的副載波頻率的多個副載波 進行頻分復用后的發送信號,輸出載波頻帶的接收信號;正交解調部,其對所述接收信號進行正交解調而生成復基帶信號;以及正交變換部,其對所述復基帶信號實施正交變換,生成頻域的復符號信號,所述頻率誤差檢測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已知信號提取部,其從所述復符號信號中提取接收已知信號;復數運算部,其對所述接收已知信號的序列執行第1復數運算,由此消除在所述正交變換時賦予所述接收已知信號 的相位旋轉分量;參照信號供給部,其提供參照復信號序列,該參照復信號序列是通過對與所述發送器中使用的已知信號序列相同的已知信號序列執行與所述第1復數運算相同的第2復數運算而生成的;相關性運算部,其計算從所述復數運算部輸出的復信號的序列與所述參照復信號序列之間的互相關值的多個分布;以及峰值檢測部,其從所述多個分布中檢測具有最大峰值的分布,所述相關性運算部多次移動所述復信號的序列在頻率軸上相對于所述參照復信號序列的相對位置來計算所述多個分布,所述峰值檢測部根據與具有所述最大峰值的分布對應的所述相對位置的偏差量,檢測所述載波頻率誤差。
上述基于頻率誤差檢測系統的超高清電視機,其中,所述支撐槽的斜面水平方向的夾角a為45°。
上述基于頻率誤差檢測系統的超高清電視機,其中,所述后蓋上設有保護蓋,保護蓋卡入式的固定在后蓋上的第三卡接槽中,所述后蓋上設有頻率誤差檢測裝置固定腔,頻率誤差檢測裝置設置在頻率誤差檢測裝置固定腔內。
上述基于頻率誤差檢測系統的超高清電視機,其中,所述容納槽內設有零件容納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電視機未安裝時,支撐機構折疊的收納在支撐固定槽中,并通過保護蓋加以蓋合,當需要安裝時,打開保護蓋,將第一支撐板向下翻折,使第一卡接柱插入式的固定在第一卡接孔中,并通過螺栓加以固定,將第三支撐板一端在第二支撐板的卡接通道中移動后卡入第二卡接槽中,將第三支撐板的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撐板的第一固定槽中,即可實現支撐作用;若電視機是掛裝在墻壁上的,只需要使第二卡接柱插入式的固定在第二卡接孔中,并通過螺栓加以固定,再反向旋轉第三支撐板,卡入第一支撐板另一面的第一固定槽中,即可形成支撐架,用于放置機頂盒或其他配件,零件容納腔用于收納螺栓等零配件,頻率誤差檢測裝置固定腔用于放置頻率誤差檢測裝置,以防丟失,安裝方便,更加穩定,安全可靠。
使用上述的頻率誤差檢測系統,不需要為了避免由于正交變換時的時間誤差而產生的相位旋轉的影 響而使用傅立葉逆變換,能夠大幅削減運算量。因此,在用硬件實現頻率誤差檢測裝置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其電路結構的小規模化和低功耗化,使電視畫質細膩程度高,并且視頻壓縮率高,減少網絡流量和存儲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支撐狀態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未安裝狀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支撐機構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支撐板側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接收裝置功能框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1復數運算部的概略結構功能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2復數運算部的概略結構功能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標記
機殼1、前蓋3、后蓋4、支撐固定槽5、支撐機構6、容納槽7、支撐槽8、第一卡接柱9、第二卡接柱10、第一支撐板11、第二支撐板12、第三支撐板13、側壁14、頂壁15、第一轉軸16、第二轉軸17、第三轉軸18、第一固定槽19、第一卡接孔20、第二卡接孔21、卡接通道22、第二卡接槽23、保護蓋24、第三卡接槽25、頻率誤差檢測裝置固定腔26、零件容納腔27。
如圖所示基于頻率誤差檢測系統的超高清電視機,包括機殼1和頻率誤差檢測裝置2,機殼包括前蓋3和后蓋4,所述后蓋上縱向設有兩個支撐固定槽5,支撐固定槽內設有支撐機構6,所述支撐固定槽包括容納槽7和支撐槽8,容納槽為長方體結構,支撐槽的截面為直角梯形結構,支撐槽的斜面上設有兩個第一卡接柱9,容納槽上設有兩個第二卡接柱10,所述支撐槽的斜面水平方向的夾角a為45°;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第一支撐板11、第二支撐板12和第三支撐板13,第二支撐板包括兩個側壁14和一個頂壁15,頂壁固定在兩個側壁之間,使第二支撐板整體呈u形結構,所述第一支撐板一端通過第一轉軸16可旋轉的固定在容納槽與支撐槽的交界處,另一端通過第二轉軸17可旋轉的固定在第二支撐板的開口端,第三支撐板通過第三轉軸18可移動的固定在第二支撐板上,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設有若干第一固定槽19,第一支撐板上設有兩個第一卡接孔20和兩個第二卡接孔21,第一卡接孔與第一卡接柱相對應,第二卡接孔與第二卡接柱相對應,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側壁上設有卡接通道22,所述卡接通道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若干第二卡接槽23,所述第三轉軸的截面形狀為正方形結構,第三轉軸與卡接通道或第二卡接槽間隙配合;所述后蓋上設有保護蓋24,保護蓋卡入式的固定在后蓋上的第三卡接槽25中,所述后蓋上設有頻率誤差檢測裝置固定腔26;所述容納槽內設有零件容納腔27。
所述頻率誤差檢測裝置采用專利號“201310376221.4”中所公開的頻率誤差檢測裝置,頻率誤差檢測裝置在接收裝置中檢測載波頻率誤差,所述接收裝置具有:接收部,其從發送器接收使用具有彼此不同的副載波頻率的多個副載波 進行頻分復用后的發送信號,輸出載波頻帶的接收信號;正交解調部,其對所述接收信號進行正交解調而生成復基帶信號;以及正交變換部,其對所述復基帶信號實施正交變換,生成頻域的復符號信號,所述頻率誤差檢測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已知信號提取部,其從所述復符號信號中提取接收已知信號;復數運算部,其對所述接收已知信號的序列執行第1復數運算,由此消除在所述正交變換時賦予所述接收已知信號 的相位旋轉分量;參照信號供給部,其提供參照復信號序列,該參照復信號序列是通 過對與所述發送器中使用的已知信號序列相同的已知信號序列執行與所述第1復數 運算相同的第2復數運算而生成的;相關性運算部,其計算從所述復數運算部輸出的復信號的序列與所述參照復信號序列之間的互相關值的多個分布;以及峰值檢測部,其從所述多個分布中檢測具有最大峰值的分布,所述相關性運算部多次移動所述復信號的序列在頻率軸上相對于所述參照復信號序列的相對位置來計算所述多個分布,所述峰值檢測部根據與具有所述最大峰值的分布對應的所述相對位置的偏差量,檢測所述載波頻率誤差。
本電視機未安裝時,支撐機構折疊的收納在支撐固定槽中,并通過保護蓋加以蓋合,當需要安裝時,打開保護蓋,將第一支撐板向下翻折,使第一卡接柱插入式的固定在第一卡接孔中,并通過螺栓加以固定,將第三支撐板一端在第二支撐板的卡接通道中移動后卡入第二卡接槽中,將第三支撐板的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撐板的第一固定槽中,即可實現支撐作用;若電視機是掛裝在墻壁上的,只需要使第二卡接柱插入式的固定在第二卡接孔中,并通過螺栓加以固定,再反向旋轉第三支撐板,卡入第一支撐板另一面的第一固定槽中,即可形成支撐架,用于放置機頂盒或其他配件,零件容納腔用于收納螺栓等零配件,保護蓋固定腔用于收納保護蓋,以防丟失,安裝方便,更加穩定,安全可靠。
使用上述的頻率誤差檢測系統,不需要為了避免由于正交變換時的時間誤差而產生的相位旋轉的影 響而使用傅立葉逆變換,能夠大幅削減運算量。因此,在用硬件實現頻率誤差檢測裝置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其電路結構的小規模化和低功耗化,使電視畫質細膩程度高,并且視頻壓縮率高,減少網絡流量和存儲量。
以上實施例只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