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產品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設備后殼及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一體機電視或顯示器的喇叭固定方式由于造型及內部布局不同而結構設計不同,且由于工藝、自動化、成本等限制而喇叭固定方式種類繁多,差異較大,有的是鎖螺絲結構設計,有的采用喇叭橡膠墊插入背板的結構設計,均受到成本,工藝等的限制,且均需人工組裝,這樣就給一體機電視或顯示器的喇叭固定結構設計帶來難度,且不能實現喇叭的自動固定。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顯示設備后殼及顯示設備,解決喇叭固定繁瑣且不能實現自動固定喇叭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顯示設備后殼,包括固定喇叭的喇叭固定結構,所述喇叭固定結構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能夠插接于喇叭的耳朵上的柱體結構,兩個所述柱體結構位于一直線上,每個所述柱體結構的第一端設有能夠與喇叭的耳朵卡接的凸臺,該凸臺的端面為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傾斜的過渡面。
進一步的,所述凸臺的橫截面為扇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凸臺的橫截面為半圓形。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柱體結構的外周面設有沿相應的柱體結構的長度方向設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與相應的所述凸臺之間形成容納喇叭耳朵的容納空間。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柱體結構包括與另一個所述柱體結構相向設置的第一側和相背設置的第二側、以及安裝于顯示設備后殼的第三側和與所述第三側相背設置的第四側,所述第二側和所述第四側上設有所述定位板。
進一步的,所述喇叭固定結構與顯示設備的后殼一體注塑成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顯示設備,包括上述的顯示設備后殼,以及固定于所述顯示設備后殼的喇叭,所述喇叭的耳朵上設置一中空彈性墊,所述彈性墊通過所述過渡面套設于所述柱體結構上、并與所述凸臺卡接。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柱體結構的外周面設有沿相應的柱體結構的長度方向設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與相應的所述凸臺之間形成容納喇叭耳朵的容納空間,每個所述柱體結構上的所述定位板靠近相應的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與相應的所述凸臺之間的距離不小于所述彈性墊的厚度。
進一步的,所述喇叭的耳朵上設有缺口,所述彈性墊中部設有能夠通過所述缺口卡設于所述耳朵上的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需將喇叭壓合入喇叭固定結構的柱體結構上即可,簡單高效。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喇叭與顯示設備后殼組裝前狀態示意圖;
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喇叭組裝于顯示設備后殼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喇叭組裝于顯示設備后殼的局部結構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進行詳細說明,所舉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設備后殼1,包括固定喇叭3的喇叭固定結構2,所述喇叭固定結構2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能夠插接于喇叭3的耳朵上的柱體結構21,兩個所述柱體結構21位于一直線上,每個所述柱體結構21的第一端設有能夠與喇叭3的耳朵卡接的凸臺22,該凸臺22的端面為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傾斜的過渡面。
通過本實施例喇叭固定結構2的設置,在進行喇叭3的組裝時,只需將喇叭3移動至預設位置,即柱體結構21的正上方,使得柱體結構21的軸線與喇叭3耳朵的中心線為一條直線上,然后將喇叭3向靠近所述柱體結構21的方向移動、以將喇叭3通過所述凸臺22上的過渡面壓入柱體結構21上,并通過凸臺22卡接固定,達到便捷、高效、經濟、可靠且適用于自動組裝喇叭的技術效果,從而解決喇叭固定較為繁瑣或者不適于自動組裝的技術問題。
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臺22的端面為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傾斜的過渡面,即所述凸臺22為一個倒鉤式結構,參照圖示方向,所述凸臺22的上端的橫截面面積小于下端的橫截面面積。
本實施例中,只要在喇叭3通過喇叭固定結構2固定于顯示設備后殼1上后、實現阻擋喇叭3脫離柱體結構21的目的、所述凸臺22的橫截面可以是完整的環形結構,也可以是扇形結構。
優選的,所述凸臺22的橫截面為半圓形。
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柱體結構21的外周面設有沿相應的柱體結構21的長度方向設置的定位板23,所述定位板23與相應的所述凸臺22之間形成容納喇叭3耳朵的容納空間。
所述定位板23與所述凸臺22相互配合以將喇叭3固定于顯示設備后殼1上,且防止喇叭3振動幅度過大。
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柱體結構21包括與另一個所述柱體結構21相向設置的第一側和相背設置的第二側、以及安裝于顯示設備后殼1的第三側和與所述第三側相背設置的第四側,所述第二側和所述第四側上設有所述定位板23。
如圖1-圖3所示,喇叭3的固定是需要一定的空間的,為了防止干涉,本實施例中定位板23并非均勻設置于所述柱體結構21的外周面上,而是設置于所述柱體結構21的所述第二側和所述第四側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喇叭固定結構2與顯示設備的后殼1一體注塑成型,節省工序。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設備,包括上述的顯示設備后殼1,以及固定于所述顯示設備后殼1的喇叭3,所述喇叭3的耳朵上設置一中空彈性墊31,所述彈性墊31通過所述過渡面套設于所述柱體結構21上、并與所述凸臺22卡接。
通過本實施例喇叭固定結構2的設置,在進行喇叭3的組裝時,只需將喇叭3移動至預設位置,即柱體結構21的正上方,使得柱體結構21的軸線與喇叭3耳朵的中心線為一條直線上,然后將喇叭3向靠近所述柱體結構21的方向移動、以將喇叭3通過所述凸臺22上的過渡面壓入柱體結構21上,并通過凸臺22卡接固定,這樣的喇叭3固定方式簡單高效,且利于實現喇叭3的自動安裝。
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柱體結構21上的所述定位板23靠近相應的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與相應的所述凸臺22之間的距離不小于所述彈性墊31的厚度。
優選的,每個所述柱體結構21上的所述定位板23靠近相應的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與相應的所述凸臺22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彈性墊31的厚度。通過彈性墊31的彈性配合,將喇叭3穩定的固定于所述凸臺22與所述定位板23之間的容納空間內,起到減振的作用。
本實施例中,所述喇叭3的耳朵上設有缺口,所述彈性墊31中部設有能夠通過所述缺口卡設于所述耳朵上的凹槽。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濕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