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在可保密傳真通信系統中使用的傳真裝置,特別是關于裝填可保密的傳真用雙重紙的傳真裝置。
關于保密通信用雙重紙,本申請人已提案了特開平9-71069號(特愿平7-260647號)和特愿平8-267649號。
這些發明已經以WO97/09178(PCT/JP96/02479)進行了國際公開。
這些雙重紙是只將收件人名部分開窗印字,或者在罩紙及保護層上設置透明部分進行印字,而保密信息部分卻印字在遮蔽罩紙的下面,只要不揭開該遮蔽罩紙,從外部是看不見的,所以可以保守機密。
這種雙重紙的構成包括具有收件人名記錄區域及通信內容記錄區域的熱敏記錄紙、配置在該熱敏記錄紙的表面并防止對該熱敏記錄紙的通信記錄區域進行透視的復蓋罩紙、及在上述熱敏記錄紙的表面上粘貼可以剝離該復蓋罩紙且上述復蓋罩紙一旦剝離后就不能對其粘貼的粘接劑層,在上述熱敏記錄紙的上述通信內容記錄區域的背面印刷有極密的花紋,以防止從其背面判讀在上述通信內容記錄區域中所記錄的通信內容,是一種可以保密的傳真用雙重紙。
本申請人還以使用上述雙重紙的可保密傳真通信系統,提案了特開平9-275501號(特愿平8-116926號)、特開平9-331459號(特愿平8-185282號)、特愿平8-263422號。
特開平9-275501號是使用上述雙重紙,只將收件人名部分旋轉90度,在收件人名記錄區域上輸出顯示。
特開平9-331459號是清除在傳真接收用紙上出現的發信起源信號。
特愿平8-263422號是在傳真接收用紙上記上頁序號。
這些發明還以WO97/37488(PCT/JP97/01157)進行了國際公開。
正如特開平9-275501號、特開平9-331459號、特愿平8-263422號中所記述的那樣,本申請人已開發了將裝有可保密的滾筒式雙重紙的專用傳真機(SFX)連接在公用通信線路上可以保密的傳真技術。但是,在已經申請的發明中殘留的問題中發現了以下(a1)~(a6)的問題。
(a1)、由于發信起源信息在接收文件的可視區域(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中輸出顯示,所以不能保持秘密通信的機密性。
(a2)、由于收件人名不在接收文件的不可視區域(秘密文件區域)中顯示,所以在接收文件后,以定型紙(例如A4)進行復印時,收件人名不能與發送文件一樣顯示出來。
(a3)、當收件人名不能在接收用紙的可視區域(收件人名記錄區域)中正確顯示時,即,從節約資源的觀點考慮,在接收文章結束的位置剪斷接收用紙進行輸出時,如果通信內容短(特別是收發1張時),就會產生收件人名不能再現記錄的不良情況。
(a4)、在對多張進行傳真收發信中,在第2張以后的接收文件的收件人名區域中所顯示的頁序號與第1張的頁序號相同。
(a5)、根據接收文件的讀入方向不同,收件人名在可視區域中不能正確顯示出來。
(a6)、在對多張進行傳真收發信中,接收裝置的圖像數據存儲用存儲器將增大。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下面(b1)、(b2)所記載的內容。
(b1)、為了保持機密性,發信起源信息只在接收用紙的不可視區域(秘密文件區域)中顯示。
(b2)、在接收用紙的可視區域中正確顯示收件人名信息。
(第1發明)第1發明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A01)~(A06)部分。
(A01)、記錄秘密文件用紙裝放部(13a),用于裝放記錄秘密文件用的傳真接收用紙(R100),該傳真接收用紙(R100)具有可視區域(R102)沿著不可視區域(R103)的送紙方向的一個側邊配置的記錄用紙(R101)、及復蓋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的遮蔽罩紙(R104),上述記錄用紙(R101)具有可記錄包括發信起源信息在內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視區域(R103)、及可記錄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頁予先設定的收件人名區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區域部分)。
(A02)、存儲器(9),包括存儲上述接收數據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及存儲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1頁量數據的幀存儲器(F101),該幀存儲器(F101)是由具有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與不可視發信起源數據存儲區域(F103b)的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及具有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與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的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構成的。
(A03)、將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的接收數據存儲裝置(C1)。
(A04)、存儲數據傳輸裝置(C2),用于將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數據一頁一頁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當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由圖像輸出裝置(13)向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記錄結束時有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下個數據時,將上述下個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
(A05)、不可視收件人名區域數據傳輸裝置(C3),用于使對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所傳輸存儲的數據中予先設定的區域,即將不可視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數據旋轉90°后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
(A06)、圖像輸出裝置(13),用于將上述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中,將上述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每當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的第2頁以后的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時,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
(第1發明的作用)根據上述第1發明,可以使收件人名正確地顯示在接收用紙的可視區域(收件人名記錄區域)中。在對接收文件接收后用定型用紙(例如A4)進行復制時,收件人名可按發送文件進行顯示。發信起源信號不會在收件人名記錄區域中輸出顯示出來,可保持秘密通信的機密性。即使是帶信箋抬頭的發送文件,在接收文件的可視區域中也不會顯示出信箋抬頭,所以可保證秘密通信的安全性。
(第1發明的實施例)第1發明實施例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發明中具有以下(A07)、(A08)部分。
(A07)、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C4),用于制作為將上述幀存儲器中所存儲的1頁量的數據頁序號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
(A08)、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裝置(C5),用于通過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之前,將上述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在具有上述構成的第1發明實施例中,在進行多張傳真收發信時,第2頁以后的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區域中所顯示的頁序號是連續頁序號。
(第2發明)第2發明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B01)~(B08)部分。
(B01)、記錄秘密文件用紙裝放部(13a),用于裝放記錄秘密文件用的傳真接收用紙(R100);該傳真接收用紙(R100)具有可視區域(R102)沿著不可視區域(R103)的送紙方向的一個側邊配置的記錄用紙(R101)、及復蓋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的遮蔽罩紙(R104),上述記錄用紙(R101)具有可記錄包括發信起源信息在內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視區域(R103)、及可記錄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頁予先設定的收件人名區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區域部分)。
(B02)、存儲器(9),包括存儲上述接收數據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及存儲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1頁量數據的幀存儲器(F101),該幀存儲器(F101)是由具有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和不可視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3b)的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及具有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和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的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構成的。
(B03)、將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的接收數據存儲裝置(C1)。
(B04)、存儲數據傳輸裝置(C2),用于將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數據一頁一頁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當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由圖像輸出裝置(13)向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記錄結束時,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F101)中有所存儲的下個數據時,將上述的下個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
(B05)、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檢測裝置(C6),該檢測裝置(C6)具有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特定用圖形存儲裝置(C6a),用于存儲從存儲的數據傳輸給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中特定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范圍的圖形,該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檢測裝置(C6)從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中所存儲的數據中檢測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
(B06)、不可視收件人名區域數據傳輸裝置(C3),用于將上述檢測的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數據旋轉90°后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
(B07)、圖像輸出裝置(13),用于將上述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中,將上述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每當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的第2頁以后的數據傳輸到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中時,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
(B08)、圖像輸出裝置(13),用于將上述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中,將上述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每當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的第2頁以后的數據傳輸到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中時,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上。
(第2發明的作用)根據具有上述構成的第2發明的傳真裝置,即使在第1頁上不發送顯示收件人名的頁,也能在接收文件的可視區域中正確顯示。另外,不論接收文件的讀入方向如何,收件人名均可在可視區域中正確顯示。
(第2發明的實施例)第2發明實施例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發明中具有以下(B09)、(B10)部分。
(B09)、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C4),用于制作為將上述幀存儲器中所存儲的1頁量的數據頁序號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
(B10)、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裝置(C5),用于通過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之前,將上述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在具有上述構成的第2發明實施例中,在進行多張傳真收發信時,第2頁以后的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區域中所顯示的頁序號是連續頁序號。
(第3發明)第3發明的傳真裝置具有以下(C01)~(C06)部分。
(C01)、記錄秘密文件用紙裝放部(13a),用于裝放記錄秘密文件用的傳真接收用紙(R100),該傳真接收用紙(R100)具有可視區域(R102)沿著不可視區域(R103)的送紙方向的一個側邊配置的記錄用紙(R101)、及復蓋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的遮蔽罩紙(R104),上述記錄用紙(R101)具有可記錄包括發信起源信息在內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視區域(R103)、及可記錄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頁予先設定的收件人名區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區域部分)。
(C02)、存儲器(9),其中包括將上述接收數據按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記錄的數據量以上且一頁數據量以下每一規定行數量依次進行接收、存儲的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對使上述規定行數量的接收數據擴展的數據進行存儲的行存儲器(F101)、即由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及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構成的上述行存儲器(F101);當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規定行數的接收數據是各頁的最初數據時,對使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擴展的數據進行存儲的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
(c03)、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C1”),用于將上述接收數據按上述規定的行數存儲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
(C04)、接收數據傳輸裝置(C2),用于當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數據是各頁的最初數據時,將除了上述數據的發信起源信息數據外的數據傳輸給上述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及上述行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并且當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數據是各頁的第2個以后的數據時,將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全部數據傳輸給上述行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上述接收數據傳輸裝置(C2)每當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存儲到的接收數據時,將上述新的接收數據傳輸給上述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或者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
(C05)、緩沖器數據傳輸裝置(C3),用于將傳輸存儲在上述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中的數據旋轉90°后依次傳輸給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
(C06)、圖像輸出裝置(13),用于將上述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中,并將上述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每當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中時,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
(第3發明的作用)具有上述構成的第3發明的傳真裝置在進行多張收發傳真時,可以節約接收裝置的存儲圖像數據的存儲器容量,可以實現低價格、高性能。在第2張以后的接收文件的收件人名區域中所顯示的頁序號是不同的,每頁的頁序號可在可視區域中再現·記錄。發信起源信號不在可視區域中顯示,可保持秘密通信的機密性。
(第3發明的實施例1)第3發明實施例1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發明中具有以下(C07)、(C08)部分。
(C07)、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C4),用于制作將存儲在上述幀存儲器中1頁數據的頁序號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
(C08)、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裝置(C5),用于在通過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上之前,將上述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可視頁序號記錄區域(F102b)。
具有上述構成的第3發明的實施例1中,在進行多張收發傳真時,在第2頁以后的接收文件的收件人名區域中所顯示的頁序號是連續的序號。
(第3發明的實施例2)第3發明的實施例2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發明或第3發明的實施例1中具有以下的(C09)~(C011)部分。
(C09)、不可視區域記錄結束時可視區域記錄結束判斷裝置(C7),用于將接收數據向各頁的記錄用紙記錄時,向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的記錄結束時,判斷在向可視記錄區域(R102)進行的收件人名數據(在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中所存儲的數據)的記錄是否已經結束。
(C010)、可視區域未記錄部分執行裝置(C8),用于在各頁的記錄時向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的記錄結束時,當向最后一頁中的可視記錄區域(R102)進行收件人名數據(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中所存儲的數據)的記錄未結束時,執行對收件人名數據的未記錄部分的記錄。
(C011)、在進行各頁的記錄時,在不可視區域及可視區域用的記錄結束的位置上,剪切傳真接收用紙R100(C9)。
在具有上述構成的第3發明的實施例2中,如果各頁的數據的記錄已結束,則由于傳真接收用紙被剪切,所以可以節約傳真接收用紙的使用量。另外,在各頁的可視記錄區域上收件人名數據可進行全數據記錄。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由本發明的接收裝置Rj進行接收文件ZD(4張時的例子)數據轉換,再現、記錄后,對接收用紙R100剪切輸出的情況。
圖2、表示本發明的多數接收文件的狀態。
圖3、使用本發明的傳真裝置的通信系統全體構成的說明圖,圖3A為可保密傳真通信系統的全體構成圖,圖3B為收發傳真的信號處理的簡要說明圖。
圖4、具有記錄紙R101及遮蔽罩紙104的滾筒式接收用雙重紙(接收用紙)R100的說明圖,圖4(a)表示接收之后的接收紙R100的圖,圖4(b)表示收信人將遮蔽罩紙R104部分剝去的狀態圖。
圖5、表示實施例1的收發信裝置SR構成的方框圖。
圖6、表示最初的發送文件SD和最后的接收文件ZD對應關系的圖,圖6(a)~圖6(d)表示最后接收文件的不同輸出例的圖。
圖7、發送文件的第1頁及其接收文件所記錄的狀態說明圖,圖7A表示發送文件SD的第1頁的例子,圖7B表示對第1頁的接收文件ZD進行編輯,在幀存儲器中展開的文件(記錄形式的文件)的圖。
圖8、實施例1的幀存儲器F101的說明圖。
圖9、第2張的發送文件SD2與接收文件ZD2關系的說明圖,圖9A為表示第2張的發送文件SD2的圖,圖9B為表示第2張的接收文件ZD2的圖。
圖10、通過本申請人的特愿平8-263422號所記載的技術進行多張接收文件ZD的再現、記錄時所記錄的頁序號RN的說明圖。
圖11、發信起源信息的存儲及記錄狀態的說明圖,圖11A表示在不可視區域用頁存儲器F103中所存儲的發信起源信息及接收文件ZD數據的內容的圖,圖11B表示將不可視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3b及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數據復制在可視區域用存儲器F102中,在記錄紙R101上再現、記錄的例子,圖11C表示只將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數據復制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中,再現、記錄的例子。
圖12、表示通過上述實施例1的CPU所實現的功能及存儲器9(參照圖5A)的存儲器構成的方框圖。
圖13、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1的接收處理的流程圖。
圖14、上述圖13的ST8的子程序。
圖15、表示由發送裝置Si讀入4張發送文件SD時的4種方法。
圖16、表示為檢測記錄有收件人名AT的區域的區域檢測用圖像的例子,圖16A是用長方圖形S107將收件人名AT框起來的發送文件SD的情況,圖16B是用付號S108框起來的情況。
圖17、表示接收數據與發送圖像上下顛倒時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存儲狀態。
圖18、表示由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的CPU實現的功能及存儲器9(參照圖5A)的存儲器構成的方框圖。
圖19、本發明的傳真裝置的實施例2的接收處理的流程圖。
圖20、上述圖19的ST36的子程序。
圖21、上述圖19的ST39的子程序。
圖22、上述圖19的ST39’的子程序。
圖23、實施例3的傳真裝置的說明圖。
圖24、實施例4的傳真裝置的說明圖。
圖25、實施例5的傳真裝置的說明圖,表示由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的CPU實現的功能C1~C5及存儲器9(參照圖5A)的存儲器構成的方框圖。
圖26、用實施例5的傳真裝置的說明圖,說明上述圖25的存儲器9的構成。
圖27、實施例6的傳真裝置的說明圖。
圖28、表示實施例6的發送文件第1頁和記錄接收文件第1頁的圖。
圖29、表示由上述實施例6的CPU實現的功能及存儲器9(參照圖5A)的存儲器構成的方框圖。
圖30、本發明的傳真裝置的實施例6的接收處理的流程圖。
圖31、接著上述圖30的流程圖。
圖32、上述圖30的ST89的子程序。
圖33、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7的說明圖,圖33A表示接收文件ZD的內容,圖33B為實施例7的文件輸出方法的說明圖。
圖34、表示記錄了接收文件的1~4頁的圖。
圖35、表示由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的CPU實現的功能C1’、C2’、C3~C5、C7~C9及存儲器9(參照圖5A)構成的方框圖。
圖36、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7的接收處理流程圖。
圖37、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7的接收處理流程圖,是接著上述圖36的流程圖。
圖38、傳真接收用紙剪切處理的流程圖。
下面說明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
(實施例1)下面對本申請發明的可保密的傳真通信系統的第1實施例進行說明。
<接收用紙>
本申請在傳真的接收部上使用在特開平9-71069號和特愿平8-267649號中所示的雙重紙,首先對本發明中使用的可保密的雙重紙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4是具有記錄紙R101及遮蔽罩紙104的滾筒式接收用雙重紙(接收用紙)R100的說明圖,圖4(a)表示接收之后的接收紙R100的圖,圖4(b)是表示收信人將遮蔽罩紙R104部分剝去的狀態圖。在圖4中,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紙R101具有從紙的端頭到距離r的位置(邊界R105)間的可視記錄區域R102、及其他區域的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
在圖4B中,上述記錄紙R101的可視記錄區域R102具有可看得見記錄有收件人名的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a及可視頁序號記錄區域R102b。上述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具有記錄接收文件ZD內容的保密文件HD的保密文件記錄區域R103a、及發信起源信息記錄區域R103b。上述保密文件記錄區域R103a包括記錄接收文件ZD第1頁的收件人名AT的不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3a1。
上述接收用紙(接收用雙重紙)R100是在眾所周知的熱敏記錄紙R101上用粘接劑等粘上可以剝離的遮蔽罩紙R104,但是一旦剝離之后再粘上必須采取其他方法。其他方法是指例如再使用粘接劑等方法。因此,當除本人外的其他人將遮蔽罩紙R104從雙重紙R100的表面剝離時,收信人可以知道除自己外的某人剝離了上述遮蔽罩紙R104。從而,收信人本人以外的人不能在收信人本人不了解的情況下盜讀接收用雙重紙R100的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上所記錄的通信的內容。
收信人本人可以通過從表面剝離遮蔽罩紙R104,讀取在雙重紙R100的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上記錄的保密文件HD。
在本實施例1中,上述接收用雙重紙R100也可以不使用滾筒式雙重紙,而使用剪切的雙重紙。
實驗結果表明遮蔽罩紙R104當印刷花紋時是有效的,當在雙重紙R100的背面也印刷花紋時,遮蔽效果將更為有效。有關這方面的技術如上所述,本申請人已在特開平9-71069號(特愿平7-260647號)和特愿平8-267649號中另外申請。
<發送用紙>
下面參照圖2對傳真的發送部用紙進行說明。
在圖2中,發送文件的第1頁使用的發送用表紙S101例如是A4用紙的縱長,發送文件寫在通信內容記錄區域S103中,收件人名AT寫在收件人名區域S102中。
收件人名區域S102是從紙的上端到距離S(在本實施例中S=50mm)的位置,圖2表示了具有邊界S105的例子。邊界S105也可以加標記。
下述的發送裝置Si直接讀入并發送作為發送文件SD的寫在通信內容記錄區域S103中的保密文件HD和寫在收件人名區域S102中的收件人名AT。下述的接收裝置Rj對從接收文件ZD(參照圖4)的第1頁的上端到距離S(S=50mm)的接收圖像作為收件人名數據進行處理。
下述的傳真發送裝置Si的功能,除了將發送文件SD的收件人名AT寫在予先設定的收件人名區域中之外,與普通的傳真發送動作相同。在下述的傳真接收裝置Rj將接收文件記錄在傳真接收用紙上記錄時,上述收件人名區域的記載事項記錄在可視記錄區域R102(參照圖4(b))中。
<通信系統的全體構成>
圖3是使用本發明的傳真裝置的通信系統全體構成的說明圖,圖3A為可保密傳真通信系統的全體構成圖,圖3B為收發傳真的信號處理的簡要說明圖。
在圖3A中,P1是公共通信線路,SR1是第1個收發信裝置,SRp是第P個收發信裝置。
多個收發信裝置SR通過公共通信線路P1相互連接。各收發信裝置SRp(P=1~g、[g是裝置數量])具有發送裝置Si的功能和接收裝置Rj的功能,是從發送裝置Si向接收裝置Rj(j=1~m[m是裝置的數量]、i≠j)進行數據傳輸的雙向通信裝置。
發送裝置Si是將收件人名AT和保密文件HD作為發送文件SD數據讀入,將該數據通過公共通信線路P1發送給接收裝置Rj的傳真通信終端。
接收裝置Rj是將從發送裝置Si發送的發送文件SD數據作為接收文件ZD數據接收的傳真終端。使收件人名AT部分和保密文件HD部分的發送數據在滾筒式的傳真接收用雙重紙R100的可視記錄區域R102(參照圖4)和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上再現、記錄,剪切后輸出。
在本實施中,即使是從一般傳真發送的信息也可以保密的系統,在圖3中省去了一般傳真終端。
上述發送裝置Si的功能具有在全部讀入發送文件SD,存儲圖像數據后進行發送(此處稱“存儲型”)的方式;及一邊讀入發送文件SD一邊發送圖像數據(此處稱“逐次型”)的方式。
接收裝置Rj的功能具有對發送文件SD的圖像數據一邊接收(此處稱“逐次型”)一邊再現、記錄的方式;及將發送文件SD的圖像數據的全部作為接收文件ZD的數據進行存儲后(此處稱“存儲型”),進行再現、記錄的方式。
即,傳真的收發考慮到存儲型發送與逐次型發送、存儲型接收和逐次型接收的組合。可存在4種情況。本發明中發送端、接收端都是對存儲型進行說明。不過本發明的本質,作為發送裝置Si的功能可以適用于存儲型發送和逐次型發送。但是作為接收裝置Rj的功能只適用于存儲型接收,而不能適用于逐次型接收。
下面按照圖3B的流程簡要說明傳真收發的信號處理。
首先,將發送文件SD放在發送裝置Si上,通過公共通信線路P1對接收裝置Rj詢問是否可以接收(步S1)。
然后,接收裝置Rj回答可以接收(步R1)。
接著,發送裝置(Si)在讀入發送文件SD(與S2相同)的同時,按照T4的格式進行發送文件SD數據的數據壓縮(與S3相同),存儲在存儲器9中。
傳真規格是依據CCITT(國際電信電話咨詢委員會THEINTERNATIONALTELEGRAPH AND TELEPH ONECONSULTATIVE COMMITTEE)的建議進行的,前述T4也是其中之一。
然后,發送裝置Si通過公共通信線路P1將發送文件SD數據發送給接收裝置Rj。
接著,接收裝置Rj將按T4格式接收的接收文件ZD數據存儲在存儲器9(此處同樣是存儲器9)中(同R2)。
然后,由存儲器9將接收文件ZD數據進行數據擴展,同時進行以下的信號處理(收件人名的縱橫轉換、加頁序號等)(與R3相同)。
最后,進行接收文件ZD數據的再現、記錄,將接收用紙剪切輸出(與R4相同)。
<收發信裝置SR>
圖5是表示實施例1的收發信裝置SR構成的方框圖。
圖5A是表示收發信裝置內部構成的圖,圖5B是表示收發信裝置內的輸入輸出控制裝置部分的內部構成圖。
在圖5A中,SFX(Sealed FAX)表示收發信裝置SRp(第P個SFX)的功能構成方框圖,7是圖像輸入裝置,13是圖像輸出裝置,8是CPU,9是存儲器,10是輸入輸出控制裝置,11是聲音發生裝置,12是輸入輸出操作面板。
而且,S表示收發信裝置SFX作為發送裝置工作的部分,R表示同一收發信裝置SFX作為接收裝置工作的部分。
圖像輸入裝置7通過圖像掃描器將保密文件HD和收件人名AT作為發送文件SD讀入,通過CPU8的控制,存儲在收發信裝置SRp的存儲器9中,通過公共通信線路P1發送給其他接收裝置Rj。
圖像輸出裝置13具有裝放滾筒式雙重紙R100的保密文件記錄用紙裝放部13a,對復制為接收文件ZD數據的收件人名AT數據進行再現、記錄后輸出。對于接收文件ZD的編輯,特別是收件人名的編輯將在后面敘述。
輸入輸出操作面板12具有鍵盤,發送時當輸入收件人的特定(收件人名AT)序號“03-3123-4567”時,則在輸入輸出操作面板12上顯示出“03-3123-4567”。另外,操作面板12上還顯示在未裝放雙重紙R100時的注意項目、收發數據時的收發信內容項目、及收發信操作上的指示。
聲音發生裝置(聲音ROM)11用聲音發生終端操作的指示,及收發信人操作收發信裝置SRp時發生操作確認的聲音等,以便提高操作效率及防止誤操作。
輸入輸出控制裝置10由MODEM14、呼叫信號(CICallInformation)檢測電路15、多重頻率信號(DTMFDual ToneMulti-Frequency)檢測器16構成,對收發信裝置SRp和公共通信線路P1間的輸入輸出進行控制。關于這些內容的詳細情況已在特開平8-18689號(特愿平6-168565號)、特開平9-27914號(特愿平7-174967號)等中公開。
圖5B是表示輸入輸出控制裝置10內部構成的圖。下面對其進行說明。
在圖5中,14是MODEM,15是CI檢測電路,16是DTMF檢測器,17是掛鉤檢測電路,18是繼電器切換電路。
CPU8通過掛鉤檢測電路17對同一終端所屬的電話機、傳真機、個人電腦等的連接狀態(在接收等待時為掛鉤接通,收發信過程中為掛鉤脫開)進行經常監視,通過繼電器切換電路18進行控制。在非發送時控制繼電器切換電路18,使所有的終端機器都變成接收等待狀態。
在將收發信裝置SRp(第P個SFX)作為發送裝置Si工作時,撥號發送時斷開其他終端機器,使發送裝置Si連接到公共通信線路P1上,通過MODEM14進行數據發送。
當從公共通信線路P1傳來呼叫信號(CI)時,CI檢測電路15對其檢測,并通報給CPU。呼叫信號C1分配給所有的終端機器,相當于在各個機器上響呼叫音,起到呼叫收信人的作用。
當傳真接收裝置Rj以外的終端機器先取受話器(變成掛鉤接通狀態)時,掛鉤檢測電路17工作,CPU8停止CI檢測電路15的計數。否則,傳真接收裝置Rj變成掛鉤脫開,同樣,CPU8停止CI檢測電路15的計數。
在提高保密性的情況下,對接收裝置Rj發出呼叫信號(CI)時,收發信裝置SRp通過公共通信線路P1確認該呼叫信號(CI),然后發送固有的DTMF信號。CPU8由DTMF檢測器16確認該固有信號,使繼電器切換電路18切換到終端機器。各終端機器檢測DTMF信號,是固有信號時進行應答。
當哪一個終端也不應答,并且CI檢測電路15的計數數量達到規定值時,使繼電器切換電路18再連接到DTMF檢測器16上,再確認DTMF信號。當DTMF信號在任一個終端機器上都不是固有信號時,使繼電器電路返回到通常狀態。
根據以上的輸入輸出控制裝置10的功能,接收裝置Rj變為具有自動選擇接收功能。
<收件人名數據編輯>
圖6是表示最初的發送文件SD與最后的接收文件ZD對應關系的圖,圖6(a)~(d)是表示最后接收文件的不同輸出例的圖。
圖6(a)~(d)表示使收件人名AT在滾筒式的傳真接收用雙重紙R100的左側或右側再現、記錄的不同例子。
在此,首先對圖6的(b)的情況進行說明。
<圖6(a)時的收件人名數據編輯>
圖7是發送文件的第1頁及其接收文件所記錄的狀態說明圖,圖7A表示發送文件SD第1頁的例子,圖7B是表示對第1頁的接收文件ZD進行編輯,在幀存儲器中展開的文件(記錄形式的文件)的圖。
為了使收件人名AT在傳真接收用雙重紙R100的右側再現、記錄,在接收裝置Rj上必須對從發送裝置Si接收的接收文件ZD數據內的收件人名AT數據部分進行重新編輯。
為了進行該收件人名AT數據的編輯,作為復制、存儲裝置需要準備由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和可視區域用(收件人名編輯區域用)存儲器F102構成的幀存儲器F101。
該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由發送文件SD的1張量(例如1張A4量)圖像數據的存儲容量構成,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收件人名編輯區域用存儲器)是為了存儲使收件人名AT數據進行縱橫轉換的數據的存儲器。
<第1頁收件人名數據編輯>
下面首先對傳真接收第1頁(張)的收件人名編輯進行說明。
圖8是實施例1的幀存儲器F101的說明圖。
接收裝置Rj如圖8所示,裝備有包括足夠存儲發信起源信息數據及發送文件SD的1頁量圖像數據的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及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的幀存儲器F101。上述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包括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及發信起源信息存儲器F103b。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具有為存儲接收文件ZD第1頁的收件人名AT數據所使用的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
接收裝置Rj對在存儲器9(參照圖5A)中以T4格式存儲的接收文件ZD數據第1頁的圖像數據及發信起源信息的圖像數據進行擴展后,傳輸給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中。
為了使上述收件人名AT在接收用雙重紙R100的右側進行再現、記錄,收件人名AT的數據編輯將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圖像數據看成一個塊,旋轉90度到右側,復制在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的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中。該復制例如按以下(a1)~(a3)的順序進行。
(a1)、首先如圖8的箭頭所示,對從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左側第1列的各存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以自下而上的順序讀出,同時如圖8的箭頭所示,對這些數據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從上邊數第1行的各存儲單元上以自左至右的順序進行復制、寫入。
(a2)、然后對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第2列的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以自下而上的順序讀出,同時對這些數據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從上邊數第2行的各存儲單元上以自左至右的順序進行復制、寫入。
(a3)、以下同樣,重復復制和寫入,最后對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最右列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以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復制,同時使這些數據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最后行的各存儲單元上以自左至右的順序進行復制、寫入。
按以上所述那樣進行收件人名AT數據的縱橫轉換操作,發送文件SD(參照圖7A)對最終的接收文件ZD(參照圖7(b))的圖像數據進行加工、編輯。進行上述加工、編輯的最終接收文件ZD可進行再現、記錄(打印輸出)。
<第2頁收件人名數據編輯>
下面對接收傳真的第2頁的收件人名編輯進行說明。
第2張是由接收裝置Rj的存儲器9將第2張的接收文件ZD數據傳輸給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存儲收件人名AT數據的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收件人名編輯區域用存儲器)F102保持不變(與第1張相同)。
在這樣狀態下,記錄在幀存儲器F101中的第2張圖像數據進行再現、記錄(打印輸出)。第3張以后也與第2張同樣進行。
如圖1所示,由于在第2張以后的多數接收文件ZD上也加收件人名,所以不會有收件人名不詳的文件。
在上述的本申請人的特開平9-275501號中,多張的接收文件ZD必須準備多張幀存儲器F101,但是在本方法中用一個幀存儲器F101就可以進行多張的接收文件ZD的再現、記錄,這一點有很大不同。由于接收文件ZD數據以數據壓縮的T4格式進行存儲,所以可以節約存儲器9的存儲容量。
另外,當需要對接收文件ZD進行硬拷貝(復制)時,由于在與發送文件SD相同位置的收件人名部分上再現、記錄收件人名AT,所以容易與相關者進行連絡,這一點與特開平9-275501號不同。
圖9是第2張發送文件SD2與接收文件ZD2關系的說明圖,圖9A是表示第2張發送文件SD2的圖,圖9B是表示第2張接收文件的圖。
接收文件比發送文件(例如A4)在橫向長出可視記錄區域R102的量。
<圖6A、圖6C、圖6D時的收件人名數據編輯>
下面,圖6A的情況也同樣進行。
使收件人名AT在接收用雙重紙R100的左側進行再現、記錄的收件人名數據編輯是將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記錄區域F103a1的圖像數據看成一個塊,旋轉90度到左側,同時可以通過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上移動或復制來實現。
詳細情況與圖6B的形式同樣進行,故予以省略。
另外,圖6C、圖6D的形式與上述圖6A、圖6B的形式同樣進行,故予以省略。
<頁序號數據編輯>
圖1是由本發明的接收裝置Rj進行接收文件ZD(4張的例子)的數據轉換、再現、記錄后,對接收用紙R100剪切輸出的情況。
接收文件ZD當然有張數為多張的情況。這時由于事務工作人員不解張數的順序,因此防礙合訂及分發。
為此,為了不致造成這種影響,如圖1所示,在接收文件ZD各頁的可視記錄區域R102(參照圖4B)的可視頁序號記錄區域R102b中加入了頁序號RN。
也可能使頁序號RN和總數以(i/x)(I=1、2、3、……。x是接收張數)的形式發生。這樣當接收張數例如為4時,在接收文件的各頁可視區域的上面或下面加入1/4、2/4、3/4、4/4的頁序號RN及總頁數,從而使之更為清楚,事務處理更容易。
在現在的通信方式(協議)中,發送裝置Si予先將頁數通知給接收裝置Rj,存儲在接收裝置Rj的存儲器9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2)中,每當將1頁量的接收文件ZD數據傳輸給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時,作成為使相當于該頁數的數值表示在可視頁序號記錄區域R102b(參照圖4B)上的數據,并傳輸給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頁序號RN當只是(1、2、3、…)連續號時,也可以在接收裝置Rj一側產生頁序號。但是,當頁序號為(1/x、2/x、3/x、…)時,要從發送端發出頁的數量信息、或從存儲器9中存儲的接收頁數求出總數X。
在第1頁上,從存儲器9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2)(經過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向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傳輸的數據是收件人名AT數據和頁序號RN數據,而在第2頁以后,向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傳輸的數據不再發送收件人名AT數據,只發送頁序號RN數據,或者連頁序號RN數據也不發送(自動產生數值)。
在上述的本申請人的特愿平8-263422號中,多張接收文件ZD時必須準備多張接收文件張的幀存儲器F101,但是,在本方法中用一個幀存儲器F101就可以進行多張接收文件ZD的頁序號再現、記錄。
另外,在本申請人的特愿平8-263422號中當進行多張接收文件ZD的再現、記錄時,如圖10所示,將再現、記錄同樣的頁序號RN,但在本發明中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發信起源信號數據編輯>
圖11A是表示在不可視區域用頁存儲器F103中所存儲的發信起源信息及接收文件ZD數據內容的圖,圖11B是表示將不可視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3b及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數據復制在可視區域用存儲器F102中,在記錄紙R101上再現、記錄的例子,圖11C是表示只將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的數據復制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中,再現、記錄的例子。
一般來說,傳真發送裝置如圖11A所示產生發信起源信息R106(例如“FROM A TO B’98 4/29 PM100)。因此當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上復制第1頁的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及發信起源信息存儲區域用存儲器F103b后進行再現、記錄時,如圖11B中所示,在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上顯示出發信起源信息R106。
為了完全進行秘密通信,至少需要從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R102a中除去該發信起源信息R106。該例如圖11C所示。
為了除去發信起源信息R106,則不要將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發信起源信息存儲區域用存儲器F103b(參照圖8)中所存儲的發信起源信息R106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
通常,由于該圖像數據存在于距接收文件ZD端部1~2cm處,所以在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中所存儲的圖像數據內,存儲相當于距端部1~2cm區域的存儲器是上述發信起源信息存儲用存儲器F103b(參照圖8)。
當上述發信起源信息存儲區域用存儲器F103b中所存儲的圖像數據不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時,如圖11C中所示,發信起源信息R106在從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a中被除去的狀態下進行再現、記錄。
本申請人在上述的特開平9-331459號中提出了同樣提案,但未進行實用化。
其原因是當時沒有從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向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傳輸數據的概念、思想。而通過本實施例才開始可以實用化。
圖12是表示通過上述實施例1的CPU所實現的功能及存儲器9(參照圖5A)的存儲器構成的方框圖。
在圖12中,與CPU相連接的存儲器9(參照圖5)具有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及幀存儲器F102。
接收數據存儲器9a是存儲從其他傳真裝置輸出的被壓縮接收數據的存儲器。
在圖12及圖8中,上述幀存儲器F101具有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及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
上述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包括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R103a及不可視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3b,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包括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
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用于存儲在上述圖4B的保密文件記錄區域R103a中記錄的數據。另外,當在上述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中進行接收文件第1頁的記錄時,將存儲在上述圖4B的不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中所記錄的數據。
上述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具有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及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在圖12中,CPU(參照圖5)包括ROM(只讀存儲器)、RAM(隨機存取存儲器)等,通過在ROM中所存儲的程序,實現以下功能實現裝置C1~C5的功能。
C1接收數據存儲裝置接收數據存儲裝置C1具有將從其他傳真裝置所壓縮的接收數據傳輸給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并進行存儲的功能。
C2存儲數據傳輸裝置存儲數據傳輸裝置C2具有對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被壓縮的接收數據一頁一頁依次讀出、擴展后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a的功能。
C3不可視收件人名區域數據傳輸裝置不可視收件人名區域數據傳輸裝置C3在進行接收文件第1頁的記錄時,將上述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中所存儲的數據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
C4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C4用于制作在上述圖4B的可視頁序號記錄區域R102b中記錄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
C5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裝置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裝置C5將上述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C4制作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圖13是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1的接收處理流程圖。
圖13的流程圖處理在傳真裝置的電源接通開始。
在圖13ST1中判斷是否有接收,當為否(N)時轉到ST2。
在ST2中判斷是否輸入了發送方式選擇鍵。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1。在上述ST2上當為是(Y)時轉到ST3。
在ST3中進行發送處理。該發送處理與現有所熟知的傳真裝置的發送處理相同。
在上述ST1上當為是(Y)時轉到ST4。
在ST4上將接收數據存放在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2)中。
接著在ST5上判斷接收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4。當為是(Y)時轉到ST6。
在ST6上使RN=0。RN在RN≥1的范圍內作為接收文件的頁序號使用。
接著在ST7上使RN=RN+10然后在ST8上將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2)中所存放的接收文件的第RN頁數據傳輸給幀存儲器F101(參照圖8、圖12)。而該ST8的子程序將通過圖14在以后敘述。
接著在ST9上將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傳真接收用紙R100(參照圖4)上。
然后在ST10上判斷是否對接收文件的全頁進行了記錄。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7。當為是(Y)時返回上述ST1。
圖14是上述圖13的ST8的子程序。
在圖14的ST21上將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2)中所存儲的接收文件的第RN頁數據傳輸給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
接著在ST22上判斷傳輸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21。
在ST22上當為是(Y)時轉到ST23。
在ST23上判斷是否RN=1。當為是(Y)時轉到ST24。
在ST24上使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參照圖8)的數據順時針旋轉90°,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
然后在ST25上判斷傳輸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轉到上述ST24。當為是(Y)時轉到ST26。
另外在上述ST23上當為否(N)時轉到ST26。
在ST26上制作記錄頁序號用數據。
然后在ST27上將上述制作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然后轉到上述圖13的ST9。下面通過圖15~圖21說明實施例2的傳真裝置。
該實施例2的收件人名數據編輯方法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其他方面與實施例1相同。
<收件人名加工>
在實施例1中是以在發送裝置Si上正確放置發送文件SD為前提的。
圖15是表示由發送裝置Si讀入4張發送文件SD時4種方法的圖。讀入方向有a方向、b方向、c方向、d方向4種。a方向是實施例1中說明的情況。
但是在c方向時,接收文件ZD的收件人名AT是在第1頁的最后到來的。
為此需要從接收文件ZD數據對收件人名數據進行識別、復制。
圖16是表示為檢測記錄有收件人名AT的區域的區域檢測用圖像例子的圖,圖16A是用長方圖形S107將收件人名AT框起來的發送文件的情況,圖16B是用符號S108框起來的情況。
按圖15的c方向發送并使發送文件SD以接收文件ZD接收時的信號處理按以下方法進行。
從接收裝置Rj的存儲器9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將接收文件ZD的第1張數據傳輸給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a,檢索收件人名AT的區域。尋找不可視文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中的圖形S107或符號S108,只將其中的收件人名AT數據向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的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進行數據傳輸。這時,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如圖17所示,位于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的下方。向收件人名AT數據的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傳輸數據的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樣進行。圖17是上述圖6的4種形式(a)~(d)中的(a)的形式。圖17表示只將收件人名AT數據向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復制、傳輸的例子。
當然,不僅是收件人名AT數據,圖形S107數據同時也向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進行復制、傳輸,則不僅AT而且圖形S107也可以在可視區域進行顯示。
此外,也可以使發送順序反轉(從發送裝置Si最后發送第1張)。寫有收件人名AT的發送文件SD除第1張之外所發送的形式的收件人名AT轉換按以下運行。
從接收裝置Rj的存儲器9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向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傳輸第1張的接收數據,檢索收件人名AT。在沒有收件人名AT(沒找到圖17中的長方圖形S107)時,將第4張的接收數據傳輸給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檢索收件人名AT。
多數情況,這兩種操作(最初和最后頁的檢索)應該找到收件人名AT。
但是,即使這樣找不到收件人名AT時,也可以從存儲器9向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傳輸第2張、第3張,檢索收件人名AT。
如果找到了收件人名AT,則從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向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復制、傳輸收件人名AT數據,進行接收文件ZD圖像數據的再現、記錄。
在上述圖16中還表示了將收件人名AT用長方圖形S107框起來,或用符號S108(用4個★)框起來的情況。但是,一般常見的是由于在檢索收件人名時擔心誤認,所以當加有特殊符號例如“條形碼“等,將用線連結該符號間的封閉區域(面積)作為寫有收件人名AT的位置(區域),特定(認識)收件人名,這樣可提高收件人名認識的正確率,進一步增強秘密通信的安全性。
在一般的傳真通信中,有時使用帶信箋抬頭的發送用紙的情況,但在實施例1的方法時,信箋抬頭卻在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a中顯示(再現、記錄)出來。但是,這時也可以通過用特殊的符號S108將發送文件SD的收件人名AT框起來,檢索接收文件ZD的收件人名AT,在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a中可以只再現、記錄除去信箋抬頭的收件人名AT。
圖18是表示由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的CPU實現的功能及存儲器9(參照圖5A)的存儲器構成的方框圖。
在圖18中,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的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a包括傳輸上述不可視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2a1的可視區域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2a1。
在圖18中,CPU通過在ROM中所存儲的程序實現上述實施例1中說明的功能實現裝置C1~C5的功能及下面的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檢測裝置C6的功能。
C6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檢測裝置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檢測裝置C6具有從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數據中檢測出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功能。
圖19是本發明的傳真裝置的實施例2的接收處理流程圖。
圖19的流程圖的處理在傳真裝置的電源接通時開始。
在圖19的ST31上判斷有無接收。當為否(N)時轉到ST32。
在ST32上判斷是否輸入了發送方式選擇鍵,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31。在上述ST32上,當為是(Y)時轉到ST33。
在ST33上進行發送處理。該發送處理與現有熟知的傳真裝置的發送處理相同。
在上述ST1上,當為是(Y)時轉到ST34。
在ST34上,將接收數據存放在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2)中。
接著在ST35上判斷接收是否已經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34。當為是(Y)時,轉到ST36。
在ST36上執行收件人名區域檢測及第1頁記錄處理,該ST36的子程序通過圖20在后面敘述。
在上述ST36上,如果第1頁的記錄(圖像輸出)已結束,則轉到ST37。
在ST37上判斷是否RN=1。當為是(Y)時轉到ST38。
在ST38上使RN=RN+1。
然后在ST39上將存放在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8)中的接收文件第RN頁的數據傳輸給幀存儲器F101(參照圖8、圖18)。該ST39的子程序通過圖21在后面敘述。
接著在ST40上將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傳真接收用紙R100(參照圖4)上。
然后在ST41上判斷是否記錄了接收文件的全頁。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38。當為是(Y)時返回上述ST31。
上述ST38~ST41由于是在接收數據的第1頁上檢測出上述圖形S107或S108時的處理,所以從接收數據的第1頁開始依次加上頁序號。
在上述ST37上,當為否(N)時執行ST38’~ ST41’的處理。該ST38’~ ST41’將在下面敘述,雖然是在接收數據的最后頁上檢測出上述圖形S107或S108時的處理,可從接收數據的最后頁開始依次加上頁序號。
<上述圖19的ST36的子程序>
圖20是上述圖19的ST36的子程序。
在圖20的ST51上使RN=1。
然后在ST52上,將在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2)中所存儲的接收文件的第RN頁的數據傳輸給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
接著在ST53上判斷傳輸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52。在ST53上當為是(Y)時轉到ST54。
在ST54上進行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區域即圖形S107(參照圖16A)或S108(參照圖16B)的檢測操作。
接著在ST55上判斷是否已檢測了。當為否(N)時轉到ST56。
在ST56上判斷是否RN=1。當為是(Y)時則表示在第1頁上不存在上述圖形S107。這時轉到ST57。
在ST57上使RN=RNE。RNE表示接收文件的最后一頁。
然后返回上述ST52。通過上述ST52~ST54檢測接收文件最后一頁中是否存在上述圖形S107或S108。然后轉到上述ST55。
第2次在ST55上為否(N)時表示在接收文件的第1頁及最后一頁都未檢測出圖形S107或S108。這時轉到ST58。
在ST58上將不可視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3b的數據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a。這時在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a中只記錄發信人數據R106(參照圖11)。
接著在ST59上判斷傳輸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58。在ST59上當為否(N)時轉到ST62。
在上述ST55上當為是(Y)時(檢測出了圖16中所示的圖形S107或S108時),轉到ST60。
在ST60上使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參照圖8)的數據順時針旋轉90°,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
然后在ST61上判斷傳輸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60。當為是(Y)時轉到ST62。
在ST62上制作記錄頁序號用數據(表示1頁的數據)。
接著在ST63上,將上述制作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然后在ST64上,將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傳真接收用紙R100(參照圖4)上。
然后轉到上述圖19的上述ST37。
<上述圖19的ST39的子程序>
圖21是上述圖19的ST39的子程序。
在圖21的ST71上,將接收數據存儲器(參照圖12)中所存儲的接收文件第RN頁的數據傳輸給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區F103。
接著在ST72上判斷傳輸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ST71。
在ST72上當為是(Y)時轉到ST73。
在ST73上制作記錄頁序號用數據(頁序號為RN)。
接著在ST74上,將上述制作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然后轉到上述圖19的ST40。
<上述圖19的ST39’的子程序>
圖22是上述圖19的ST39’的子程序。
圖22的ST71’~ST74’的處理與上述圖21的ST71~ST74的處理除了ST73’處理與ST73的處理不同之外其他是相同的處理。
在ST73’上制作記錄頁序號用數據(頁序號為RNE-RN+1)。
由于圖22中在接收文件數據的最后一頁檢測出了上述圖16中所示的圖形S107或S108,因此在記錄最后一頁(RNE)圖像的記錄紙R101上加上1頁,記錄最后一頁(RNE)的前一頁,即(RNE-1)頁上的圖像的記錄紙R101上加上2頁,……,在記錄1頁圖像的記錄紙R101上加上最后一頁頁序號RNE。
其余的事項與第1實施例相同。圖23是實施例3的傳真裝置說明圖。
該實施例3的收件人名數據編輯方法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但其他方面與實施例1相同。
為了使收件人名AT在接收用雙重紙R100的右側再現、記錄,收件人名AT的數據編輯將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圖像數據看成一個塊,旋轉90度到右側,復制在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收件人名編輯區域用存儲器)F102中。該復制例如按以下的(a1)~(a3)的順序進行。
(a1)、在圖23中,如箭頭所示,從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上自左至右(向箭頭M的方向)讀出第1行的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同時將這些數據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從右數第1列的各存儲單元上自上而下(向箭頭M的方向)進行復制、寫入。
(a2)、然后,以自左至右(向箭頭M的方向)的順序讀出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第2行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同時將這些數據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從右數第2列的各存儲單元上以自上而下(向箭頭M的方向)的順序進行復制、寫入。
(a3)、以下同樣,重復復制和寫入,最后以自左至右的順序讀出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最下行的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同時將這些數據在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左端一列的各存儲單元上以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復制、寫入。
另外,在該實施例3中,在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及收件人名編輯區域用存儲器(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上可以同時進行寫入。圖24是實施例4的傳真裝置的說明圖。
該實施例4的收件人名數據編輯方法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其他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該實施例4中,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的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12a的存儲容量與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遮蔽收件人名存儲區域用存儲器F103a相同,收件人名AT的數據不進行編輯,直接進行存儲。即,向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遮蔽收件人名存儲區域用存儲器F103a及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的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12a同時進行收件人名AT的數據寫入。
在圖24中,當在向上述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12a存儲收件人名AT數據及向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存儲接收文件ZD已結束的狀態下進行接收文件ZD的再現、記錄時,例如按以下的(a1)~(a3)的順序進行。
(a1)、在圖24中,如箭頭Mla所示,從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以自左至右(向箭頭Mla的方向)的順序讀出第1行的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讀到右端后,繼續自下而上(向箭頭M1b的方向)讀出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從右數第1列的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
(a2)、然后以自左至右(向箭頭M2a的方向)的順序讀出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第2行的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讀出到右端后,繼續自下而上(向箭頭M2b的方向)讀出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從右數第2列的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
(a3)、以下同樣,從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及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連續讀出圖像數據,同時執行向傳真接收用紙的再現、記錄。圖25、圖26是實施例5的傳真裝置的說明圖。
該實施例5的收件人名數據編輯方法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其他方面與實施例1相同。
圖25是表示通過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的CPU所實現的功能C1~C5及存儲器9(參照圖5A)的存儲器構成的方框圖。圖26是上述圖25的存儲器9的構成說明圖。
在圖25、圖26中,實施例5的存儲器9具有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以代替上述實施例1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參照圖12)。上述實施例1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是大容量的,而本實施例5的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則是小容量的,具有存儲記錄紙R101的1頁數據(被壓縮的接收數據)的容量。這是為了節約存儲器9的容量。
在圖26中,當1頁量的接收數據(壓縮數據)存儲在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時,停止接收,使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的存儲數據(1頁量的存儲數據)擴展,傳輸給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然后將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數據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
然后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制作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然后對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進行記錄、輸出。
然后,與上述第1頁同樣,將第2頁以后的接收數據,在每一頁上逐次在記錄紙上進行記錄。圖27是實施例6的傳真裝置的說明圖。圖28是表示記錄實施例6的傳輸文件第1頁和接收文件第1頁的圖。
本發明的傳真裝置的實施例6是在對收件人名進行逐次編輯時可用小容量的存儲器向不可視區域及可視區域進行必要記錄的傳真裝置。
該實施例6的收件人名數據編輯方法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但其他方面與實施例1相同。
在圖27中,存儲器9具有對發送數據以規定行數進行接收、存儲的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及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102。另外,在本實施例6中,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具有可以存儲圖4B中所示的發信起源信息記錄區域R103b及不可視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3a1區域的圖像數據的存儲容量。
首先,對傳真接收的第1(張)頁的收件人名編輯進行說明。
接收裝置Rj接收的相當于第1頁圖像數據最初規定行數的發信起源信息數據及收件人名AT的數據存儲在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當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的存儲數據存滿時,暫時就不再接收。發送裝置Si暫時停止發送。
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數據是接收的原封不動的壓縮數據。
當在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數據是頁的最初數據(收件人名數據AR)時,擴展后傳輸給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然后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制作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然后,將在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規定行數的數據傳輸給不可視區域用頁存儲器F103。
當在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數據不是頁的最初數據,而是第2個以后的數據時,則不進行向上述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傳輸及記錄頁序號用數據的制作、傳輸,將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規定行數的數據傳輸給不可視區域用頁存儲器F103。
然后,使上述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數據旋轉90°,傳輸給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從圖27可知,與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容量相比,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的容量小,所以當傳輸了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數據的一部分時,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就會存滿。剩余未傳輸的數據向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的傳輸將在下一個規定行數的接收數據從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向不可視區域行存儲器F103傳輸時進行。
在圖27中,從上述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向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的數據傳輸按以下(a1)~(a3)的順序進行。
(a1)、在圖27中,如箭頭M所示,從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左側開始以自下而上(向箭頭M的方向)的順序讀出第1列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讀出的數據從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上端(當頁顯示用數據傳輸給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時為該區域下面區域的上端)向第1行自左至右進行寫入。
(a2)、然后以自下而上(向箭頭M的方向)的順序讀出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第2列的各存儲單元的圖像數據,讀出的數據從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的上端向第2行自左而右寫入。
(a3)、以下同樣,從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連續讀出圖像數據,傳輸給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當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存滿時,則停止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讀出及傳輸,下次傳輸從停止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上述讀出的位置的下一個位置的存儲單元的數據開始進行傳輸。對于各頁來說,如果傳輸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全部數據,則在下一頁數據傳輸開始之前,不進行向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數據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傳輸數據。
圖29是表示由上述實施例6的CPU實現的功能及存儲器9(參照圖5A)的存儲器構成的方框圖。
在圖29中,與CPU連接的存儲器9(參照圖5)具有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及幀存儲器F101。
接收數據存儲器9a是存儲從其他傳真裝置輸出的被壓縮的接收數據的存儲器。
圖30是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6的接收處理流程圖。
圖30的流程圖處理在傳真裝置的電源接通時開始。
在圖30的ST81上判斷有無接收。當為否(N)時轉到ST82。
在ST82上判斷是否輸入了發送方式選擇鍵。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81。在上述ST82上當為是(Y)時轉到ST83。
在ST83上進行發送處理。該發送處理與現有熟知的傳真裝置的發送處理相同。
在上述ST81上當為是(Y)時轉到ST84。
在ST84上判斷有無發送數據,當判斷為否(N)時返回ST81。而在ST84中,當判斷為是(Y)時轉到ST85。
在ST85上接收發送數據,將接收的接收數據存儲在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參照圖29)中。
接著在ST86上判斷是否接收了頁的最后數據。當為否(N)時轉到ST87。
然后在ST87上判斷規定行數的接收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85。當為是(Y)時轉到ST88。
在ST88上判斷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數據是否是各頁的最初數據。當為是(Y)時轉到ST89。當為否(N)時轉到ST910在ST89上執行各頁最初數據的傳輸處理。該ST89的子程序通過圖32在下面敘述。然后轉到ST91。
在上述ST86上當為是(Y)時(接收了頁的最后數據時)轉到ST90。
在ST90上停止接收,轉到ST91。
圖31是接著圖30的流程圖。
在圖31的ST91上將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參照圖29)中所存儲的接收文件第RN頁的數據傳輸給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參照圖29)。
在ST92上判斷傳輸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ST91。當為是(Y)時轉到ST93。
在ST93上判斷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是否剩余有未傳輸的數據。當為是(Y)時轉到ST94,當為否(N)時轉到ST95。
在ST94上將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未復制數據旋轉90°,傳輸給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
然后,在ST95上將行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傳真接收用紙R100上。
然后返回上述ST84。
圖32是上述圖30的ST89的子程序。
在圖32的ST101上使RN=RN+1。RN的初始值為0。
在ST102上判斷是否RN=1。當為是(Y)時轉到ST103,當為否(N)時轉到ST105。
在ST103上除了發信起源信息數據之外,將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參照圖29)中所存儲的接收文件第1頁的最初數據進行擴展,傳輸給可視區域用緩沖存儲器FB102(參照圖29)。
接著在ST104上判斷是否傳輸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103。在ST104上當判斷為是(Y)時轉到ST105。
在ST105上制作記錄頁序號用數據(頁序號為RN)。
接著在ST106上,將上述制作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的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圖33是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7的說明圖,圖33A是表示接收文件ZD內容的圖,圖33B是實施例7的文件輸出方法的說明圖。
本實施例7在以下方面與上述實施例6不同。其他方面與實施例6相同。
本實施例7的傳真裝置的構成是在保密文件HD的數據記錄(印刷)已結束、且收件人名在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中印刷結束之后,使接收用雙重紙R100剪切輸出。
如圖33所示,該實施例7中,對接收文件來說收件人名AT只記錄在可視記錄區域R102中,而不記錄在不可視記錄區域103中。因此第1頁的記錄用紙的記錄長度變短,如圖34所示第1頁記錄用紙裁得短,第2頁以后的記錄用紙就變長了。
本實施例7的傳真裝置具有以下功能。
(a)、當保密文件HD數據的記錄(打印)結束時,為了避免浪費使用傳真接收用紙,對接收用雙重紙R100剪切,輸出接收文件ZD的功能(數據結束時剪切功能)。
(b)、收件人名AT在收件人名記錄區域R102上印刷結束后輸出的功能,即,在使構成行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記錄用的數據和可視區域R102記錄用數據的兩個數據進行再現、記錄結束之前,不剪切輸出接收用雙重紙R101的功能。
發送文件SD將內容寫在通信內容記錄區域S103中,而收件人名AT寫在收件人名區域S102中,這一點與上述的相同。
這時,通過上述(a)的功能,當數據記錄結束時在接收文件記錄結束位置處無條件剪切時,如果向圖33A所示的文件區域HD的下方發送空白,則接收文件ZD就按圖33B的AA’線進行剪切、輸出。這樣將產生不能充分顯示收件人名的不良情況。
但是,在實施例7的接收裝置中由于具有上述(b)的功能,所以上述不良情況不會產生。
圖35是表示通過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的CPU實現的功能C1’、C2’、C3~C5、C7~C9及存儲器9(參照圖5A)構成的方框圖。
C7不可視區域記錄結束時可視區域記錄結束判斷裝置不可視區域記錄結束時可視區域記錄結束判斷裝置C7是在接收數據向各頁的記錄用紙進行記錄時,當向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的記錄結束時,用于判斷向可視記錄區域R102的收件人名數據(在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中所存儲的數據)的記錄是否已結束。
C8可視區域未記錄部分記錄執行裝置可視區域未記錄部分記錄執行裝置C8是在各頁的記錄時向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的記錄結束時,在最后一頁向可視記錄區域R102的收件人名數據(在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中所存儲的數據)的記錄未結束時,執行收件人名數據的未記錄部分的記錄。
C9不可視及可視區域記錄結束位置剪切裝置不可視及可視區域記錄結束位置剪切裝置C9在各頁記錄時在不可視區域及可視區域用的記錄結束的位置上剪切傳真接收用紙R100。
圖36是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7的接收處理流程圖。
圖37是本發明的傳真裝置實施例7的接收處理流程圖,是接著上述圖36的流程圖。
在圖36、圖37的流程圖說明中,對于與上述實施例6的圖30的流程圖進行相同的處理,加有相同的ST序號(步序號),其重復的說明予以省略。圖36的流程圖在以下方面與上述圖30不同。
在圖36中當ST89的處理結束時轉到ST90’。
ST89的處理(各頁最初數據的傳輸處理)與上述實施例6的圖32相同。
在ST90’上判斷是否RN=1。當為是(Y)時返回上述ST84。從而RN=1接收數據的第1頁的最初數據在ST103上(參照圖32)只傳輸給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而不在傳真接收用紙R100上記錄,在ST84上接收第2個數據,只記錄第2個數據。
在圖37中,進行ST95的處理后轉到ST96。
在ST96上判斷頁的最后接收數據的記錄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返回上述ST84。當為是(Y)時轉到ST97。
在ST97上判斷是否有FB102的未傳輸數據。當為是(Y)時轉到ST98。
在ST98上刪除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的數據(在上述ST95上記錄在傳真接收用紙R100上的數據)。
然后,在上述ST99上使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未復制數據旋轉90’,傳輸給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
然后在ST100上將行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傳真接收用紙R100上。
然后返回上述ST97。
通過上述ST97~ST95的處理,在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可視記錄區域R102上對收件人名數據記錄(打印)到最后。
在ST97上當為否(N)時(在可視記錄區域上對收件人名數據全部記錄了時)返回上述ST84。
圖38是傳真接收用紙剪切處理的流程圖。該處理在電源接通時開始,與其他處理并行由多任務執行。
在圖38的ST111上判斷頁的最后接收數據的記錄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重復執行ST111。當為是(Y)時轉到ST112。
在ST112上判斷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的全部數據的記錄是否已結束。當為否(N)時重復執行ST112。當為是(Y)時轉到ST113。
在ST113上對傳真接收用紙R100進行剪切。
然后返回ST111。
在該實施例7中,使第1頁的收件人名數據不記錄在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中,并且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使用量少,另外,由于各頁的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及可視記錄區域R102的收件人名數據的記錄在結束的位置上剪切傳真接收用紙R100,所以可以節約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使用量。
在產業上利用的可能性上述本發明的傳真裝置,當收信人本人以外的人從雙重紙R100的表面剝離了遮蔽罩紙R104時,收信人就可以知道除自己外的某一個人剝離了上述遮蔽罩紙R104。從而,使之在接收用雙重紙R100的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上所記錄的通信內容不能被收信人本人以外的人在收信人不注意的情況下盜讀。因此在對保密文件進行收發的通信系統中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另外即使是保密文件之外的文件也可以接收。發送的構成還可以與現有的一般傳真裝置一樣進行發送。
權利要求
1.一種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A01)~(A06)部分(A01)、記錄秘密文件用紙裝放部(13a),用于裝放記錄秘密文件用的傳真接收用紙(R100),該傳真接收用紙(R100)具有可視區域(R102)沿著不可視區域(R103)的送紙方向的一個側邊配置的記錄用紙(R101)、及復蓋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的遮蔽罩紙(R104),上述記錄用紙(R101)具有可記錄包括發信起源信息在內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視區域(R103)、及可記錄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頁予先設定的收件人名區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區域部分)的可視區域(102)。(A02)、存儲器(9),包括存儲上述接收數據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及存儲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1頁量數據的幀存儲器(F101),該幀存儲器(F101)是由具有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與不可視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3b)的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及具有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與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的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構成的。(A03)、將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的接收數據存儲裝置(C1)。(A04)、存儲數據傳輸裝置(C2),用于將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數據一頁一頁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當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向圖像輸出裝置(13)的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記錄結束時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F101)中有存儲的下個數據時,將上述下個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A05)、不可視收件人名區域數據傳輸裝置(C3),用于使對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所傳輸存儲的數據中予先設定的區域,即不可視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數據旋轉90°后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A06)、圖像輸出裝置(13),用于將上述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中,將上述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每當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的第2頁以后的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時,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A07)、(A08)部分(A07)、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C4),用于制作為將上述幀存儲器中所存儲的1頁量的數據頁序號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記錄頁序號用數據。(A08)、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裝置(C5),用于通過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之前,將上述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3.一種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B01)~(B06)部分(B01)、記錄秘密文件用紙裝放部(13a),用于裝放記錄秘密文件用的傳真接收用紙(R100),該傳真接收用紙(R100)具有可視區域(R102)沿著不可視區域(R103)的送紙方向的一個側邊配置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及復蓋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的遮蔽罩紙(R104),上述記錄用紙(R101)具有可記錄包括發信起源信息在內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視區域(R103)、及可記錄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頁予先設定的收件人名區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區域部分)。(B02)、存儲器(9),包括存儲上述接收數據的接收數據存儲器(9a)、及存儲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1頁量數據的幀存儲器(F101),該幀存儲器(F101)是由具有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與不可視發信人數據存儲區域(F103b)的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及具有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與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的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構成的。(B03)、將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的接收數據存儲裝置(C1)。(B04)、存儲數據傳輸裝置(C2),用于將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數據一頁一頁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當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由圖像輸出裝置(13)向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記錄結束時,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F101)中有所存儲的下個數據時,將上述的下個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B05)、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檢測裝置(06),該檢測裝置(06)具有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特定用圖形存儲裝置(C6a),用于存儲從傳輸并存儲在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中的數據中特定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范圍的圖形,該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檢測裝置(C6)從上述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中所存儲的數據中檢測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B06)、不可視收件人名區域數據傳輸裝置(C3),用于將上述檢測的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F103a1)的數據旋轉90°后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B07)、圖像輸出裝置(13),用于將上述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中,將上述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每當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的第2頁以后的數據傳輸到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中時,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B08)、圖像輸出裝置(13),用于將上述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中,將上述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F102a)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每當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a)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的第2頁以后的數據傳輸到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F103a)中時,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記載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B09)、(B10)部分(B09)、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C4),用于制作為將上述幀存儲器中所存儲的1頁量的數據頁序號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B10)、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裝置(C5),用于通過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之前,將上述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可視頁序號存儲區域(F102b)。
5.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C01)~(C06)部分(C01)、記錄秘密文件用紙裝放部(13a),用于裝放記錄秘密文件用的傳真接收用紙(R100),該傳真接收用紙(R100)具有可視區域(R102)沿著不可視區域(R103)的送紙方向的一個側邊配置的記錄用紙(R101)、及復蓋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的遮蔽罩紙(R104),上述記錄用紙(R101)具有可記錄包括發信起源信息在內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視區域(R103)、及可記錄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頁予先設定的收件人名區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區域部分)。(C02)、存儲器(9),其中包括將上述接收數據按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記錄的數據量以上且一頁數據量以下所規定行數量依次進行接收、存儲的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對使上述規定行數量的接收數據擴展的數據進行存儲的行存儲器(F101)、即由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3)及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F102)構成的上述行存儲器(F101);當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規定行數的接收數據是各頁的最初數據時,對使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擴展的數據進行存儲的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C03)、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C1”),用于將上述接收數據按上述所規定的行數存儲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C04)、接收數據傳輸裝置(C2),用于當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數據是各頁的最初數據時,將除了上述數據的發信起源信息數據的數據傳輸給上述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及上述行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并且當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數據是各頁的第2個以后的數據時,將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全部數據傳輸給上述行存儲器(F101)的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上述接收數據傳輸裝置(C2)每當在上述接收數據逐次存儲的存儲器(9b)中存儲新的接收數據時,將上述新的接收數據傳輸給上述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或者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C05)、緩沖器數據傳輸裝置(C3),用于將傳輸存儲在上述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中的數據旋轉90°后依次傳輸給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C06)、圖像輸出裝置(13),用于將上述不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3)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不可視區域(R103)中,并將上述可視區域用行存儲器(F102)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每當在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9b)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中時,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記載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C07)、(C08)部分(C07)、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制作裝置(C4),用于制作將存儲在上述幀存儲器中1頁數據的頁序號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R101)的上述可視區域(R102)中的記錄頁序號用數據。(C08)、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裝置(C5),用于在通過上述圖像輸出裝置(13)將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R100)的上述記錄用紙(R101)上之前,將上述記錄頁序號用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F101)的可視頁序號記錄區域(F102b)。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記載的傳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C09)、(C011)部分(C09)、不可視區域記錄結束時可視區域記錄結束判斷裝置(C7),用于在向接收數據的各頁的記錄用紙記錄時,當向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的記錄結束時,判斷在向可視記錄區域(R102)進行的收件人名數據(在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中所存儲的數據)的記錄是否已經結束。(C010)、可視區域未記錄部分執行裝置(C8),用于在各頁的記錄中向不可視記錄區域(R103)的記錄結束時,當在最后一頁中向可視記錄區域(R102)進行收件人名數據(可視區域緩沖存儲器(FB102)中所存儲的數據)的記錄未結束時,執行對收件人名數據的未記錄部分的記錄。(C011)、在進行各頁的記錄時,在不可視區域及可視區域用的記錄結束的位置上,剪切傳真接收用紙R100(C9)。
全文摘要
傳真裝置包括:不可視收件人名區域數據傳輸裝置,該裝置使傳輸給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并存儲的數據中的預先設定的區域或由檢測裝置檢測的不可視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儲區域的數據旋轉90°傳輸給可視收件人名存儲區域;圖像輸出裝置,該裝置將不可視區域用幀存儲器的數據記錄在上述記錄用紙的不可視區域,并在每當上述接收數據存儲器中所存儲的接收數據第2頁以后的數據傳輸給上述幀存儲器的不可視文件存儲區域時,將上述偵存儲器的數據記錄在上述傳真接收用紙的上述記錄用紙上。使其他人看不見,可以進行秘密文件的傳真通信。
文檔編號H04N1/44GK1297641SQ9980521
公開日2001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1998年3月19日
發明者前田真人 申請人:塞科奈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