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鉤單鉸平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起重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雙鉤單鉸平移裝置。
背景技術:
液壓支架作為煤礦綜采作業(yè)的重要設備,由多部件連接而成,包括頂梁、立柱、掩護梁、底座、推移裝置,頂梁和底座通過立柱與掩護梁構成ー個活動的承載機構,支護頂板,維護工作空間。液壓支架體積、重量都比較大,高度可達7. 2m,工作阻カ可達18000kN,強度可達1.67MPa。實際應用中,將被拆分的液壓支架運到井下工作面后,組裝成整體液壓支架,以完成采煤工作;當ー處工作面的采煤工作完成后,需將整體液壓支架拆分并移送至另ー處工作面,將被拆分的液壓支架重新組裝成整體液壓支架;當從井下撤回吋,將被拆分的液體支架運到井上。對重量、體積、高度等均較大的液壓支架的拆分和組裝是工作量較大的ー項工作。拆卸或組裝液壓支架時,液壓支架拆裝機上的輔助起吊設備起吊的液壓支架前后或左右擺幅比較大,這就對整個液壓支架拆裝設備的強度與剛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起吊的液壓支架在不改變姿態(tài)的前提下,實現橫向移動。由此可見,現有技術中,液壓支架拆裝機上的輔助起吊設備不能實現橫向移動。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種在不改變姿態(tài)的前提下實現橫向移動的雙鉤單鉸平移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的技術方案為—種雙鉤單鉸平移裝置,包括上三角梁、下三角梁、兩個掛鉤、第一銷軸;其中,上三角梁為頂點在下、底邊在上的倒置三角形結構,下三角梁為頂點在上、底邊在下的正置三角形結構,上三角梁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一銷孔,下三角梁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二銷孔,第一銷軸通過第一銷孔、第二銷孔將上三角梁與下三角梁連接在一起;下三角梁兩個底角部分均開設有第三銷孔,兩個掛鉤分別通過第三銷孔裝設于下三角梁上。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述雙鉤單鉸平移裝置的上三角梁與下三角梁通過第一銷軸連接,當上三角梁傾斜后,所述雙鉤單鉸平移裝置的中心產生向左或向右的位移;而上三角梁傾斜后,下三角梁仍能保持水平,但同時也隨著中心的左移或右移進行相應的水平左移或右移。因此,本發(fā)明能根據實際需要,將掛鉤所起吊的液壓拆裝支架進行適當的水平方向的左右平穩(wěn)調整,避免被起吊物大幅度左右擺動。
圖I為本發(fā)明所述雙鉤單鉸平移裝置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上三角梁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a)為主視圖、圖(b)為A-A視圖、圖(C)為部分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下三角梁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a)為主視圖、圖(b)為A-A視圖、圖(c)為B-B視圖、圖(d)為部分俯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為本發(fā)明所述雙鉤單鉸平移裝置的主視圖。如圖I所示,本發(fā)明所述ー種雙鉤單鉸平移裝置包括上三角梁I、下三角梁5、兩個掛鉤6、第一銷軸7 ;其中,上三角梁I為頂點在下、底邊在上的倒置三角形結構,下三角梁5為頂點在上、底邊在下的正置三角形結構,上三角梁I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一銷孔,下三角梁5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二銷孔,第一銷軸7通過第一銷孔、第二銷孔將上三角梁I與下三角梁5連接在一起;下三角梁5兩個底角部分均開設有第三銷孔,兩個掛鉤6分別通過第三銷孔裝設于下三角梁5上。總之,本發(fā)明所述雙鉤單鉸平移裝置中,上三角梁與下三角梁通過第一銷軸連接, 當上三角梁左右運動產生傾斜吋,下三角梁能保持水平姿態(tài)。由于上三角梁傾斜導致的所述雙鉤單鉸平移裝置的向左位移或向右位移,使得下三角梁對應實現了向左或向右的水平平穩(wěn)位移。實際應用中,上三角梁傾斜時,高端側為中心偏移側。因此,本發(fā)明是一個可以自動調節(jié)平衡的起吊設備。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上三角梁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a)為主視圖、圖(b)為A-A視圖、圖(c)為部分俯視圖。如圖2所示,上三角梁I包括第一三角板11、第二三角板12、第一半輪4、第二半輪9、上壓板2、下壓板3 ;其中,第一三角板11與第二三角板12的形狀相同,且第一三角板11頂角部分與第二三角板12頂角部分對應相同的位置均開設有ー個第ー銷孔;第一半輪4與第二半輪9夾在第一三角板11與第二三角板12之間,且分別位于第一三角板11與第二三角板12的兩個底角部分,第一半輪4與第二半輪9的圓弧部分朝向所述上三角梁I的斜邊部分;第一三角板11與第二三角板12的底邊上固定有下壓板3,下壓板3上面開設有第一 V型槽,下壓板3上還固定一塊上壓板2,上壓板2下面開設有ー個第二 V型槽,第一 V型槽與第二 V型槽上下相対。實際應用中,下壓板3上的第一 V型槽與上壓板2下的第二 V型槽用于安放鋼絲繩,第一 V型槽與第二 V型槽的尺寸較小,既能壓緊安放的鋼絲繩,又不會壓壞鋼絲繩。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下三角梁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圖(a)為主視圖、圖(b)為A-A視圖、圖(c)為B-B視圖、圖(d)為部分俯視圖。如圖3所示,下三角梁5包括第三三角板13、4塊夾板15 ;其中,第三三角板13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二銷孔,第三三角板13夾在第一三角板11與所述第二三角板12之間,由第一銷軸7通過第一銷孔、第二銷孔依次將第一三角板11、第三三角板13、第二三角板12連接起來;第三三角板13兩個底角部分均開設有至少ー個第三銷孔;4塊夾板15的一個頂角及其兩邊與第三三角板13的底角及其部分底邊和斜邊重合,四塊夾板15在與第三三角板13開設第三銷孔的對應位置開設有第四銷孔,且四塊夾板15分別位于第三三角板13兩個底角部分的兩側,所述掛鉤6采用第二銷軸通過第三銷孔、第四銷孔固定于所述下三角梁5上。本發(fā)明中,所述雙鉤單鉸平移裝置還包括兩個分別位于第一三角板11第一銷孔與第三三角板13第二銷孔之間、第三三角板13第二銷孔與第二三角板12第一銷孔之間分別設置ー個圓環(huán)墊片14。圓環(huán)墊板14可以加強第一銷孔、第二銷孔的強度,并減少第一三角板11與第三三角板13之間、第三三角板13與第二三角板12之間的摩擦。實際應用中,當第三三角板13兩個底角部分均開設有多個第三銷孔吋,四塊夾板15也分別對應開設有多個第四銷孔,這樣,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兩個掛鉤6的位置。實際應用中,4塊夾板15還起限位作用。當上三角梁I傾斜程度大時,上第一三角板11與第二三角板12的低側部分會撞擊到兩塊夾板5,這樣就限制了上三角梁I的進ー步傾斜,被起吊物,比如,液壓支架,就不會產生大幅度左右位移;同時,也避免了繞在固定半輪4和9上的鋼絲繩受到擠壓。實際應用中,第三三角板13同一個底角兩側的兩塊夾板5外側采用圓鋼16固定。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鋼絲繩10向下繞過第一半輪4后,通過第一 V型槽與第二 V型槽,再向上繞過第二半輪9。鋼絲繩10的兩端連接至起吊支架,比如,液壓支架拆裝機。 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鉤單鉸平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裝置包括上三角梁、下三角梁、兩個掛鉤、第一銷軸;其中,上三角梁為頂點在下、底邊在上的倒置三角形結構,下三角梁為頂點在上、底邊在下的正置三角形結構,上三角梁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一銷孔,下三角梁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二銷孔,第一銷軸通過第一銷孔、第二銷孔將上三角梁與下三角梁連接在一起;下三角梁兩個底角部分均開設有第三銷孔,兩個掛鉤分別通過第三銷孔裝設于下三角梁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鉤單鉸平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三角梁包括第一三角板、第二三角板、第一半輪、第二半輪、上壓板、下壓板;其中,第一三角板與第二三角板的形狀相同,且第一三角板頂角部分與第二三角板頂角部分對應相同的位置均開設有一個第一銷孔;第一半輪與第二半輪夾在第一三角板與第二三角板之間,且分別位于第一三角板與第二三角板的兩個底角部分,第一半輪與第二半輪的圓弧部分朝向所述上三角梁的斜邊部分;第一三角板與第二三角板的底邊上固定有下壓板,下壓板上面開設有第一 V型槽,下壓板上還固定一塊上壓板,上壓板下面開設有一個第二 V型槽,第一 V型槽與第二 V型槽上下相對。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鉤單鉸平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三角梁包括第三三角板、4塊夾板;其中,第三三角板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二銷孔,第三三角板夾在所述第一三角板與所述第二三角板之間,由所述第一銷軸通過第一銷孔、第二銷孔依次將所述第一三角板、第三三角板、所述第二三角板連接起來;4塊夾板的一個頂角及其兩邊與第三三角板的底角及其部分底邊和斜邊重合,四塊夾板在與第三三角板開設第三銷孔的對應位置開設有第四銷孔,且四塊夾板分別位于第三三角板兩個底角部分的兩側,所述掛鉤采用第二銷軸通過第三銷孔、第四銷孔固定于所述下三角梁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雙鉤單鉸平移裝置,包括上三角梁、下三角梁、兩個掛鉤、第一銷軸;其中,上三角梁為頂點在下、底邊在上的倒置三角形結構,下三角梁為頂點在上、底邊在下的正置三角形結構,上三角梁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一銷孔,下三角梁頂點部分開設有第二銷孔,第一銷軸通過第一銷孔、第二銷孔將上三角梁與下三角梁連接在一起;下三角梁兩個底角部分均開設有第三銷孔,兩個掛鉤分別通過第三銷孔裝設于下三角梁上。本發(fā)明具有可水平橫向移動重物的特點,可廣泛應用于四柱門式起吊機上。
文檔編號B66C13/06GK102701062SQ20121002800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7日
發(fā)明者冉彤, 劉領兵, 崔建霞, 朱建安, 李玉娟, 李紅旗, 楊新臣, 溫小萍, 趙鐵, 郭培紅, 郭瑜, 韓素茹, 高丙元 申請人:河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