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舞臺吊桿驅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舞臺吊桿機的驅動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吊桿機工作原理如圖4和圖5所不定距管(104)將前支撐板(106)和后支撐板(102)連為一體,電機及減速機(101)安裝在后支撐板(102)上驅動卷筒軸(105), 卷筒(103)通過卷筒軸(105)安裝在前、后支撐板之間并被驅動旋轉;鋼絲繩(302) —端固定在卷筒(103)上并在卷筒(103)上沿卷筒(103)表面上的螺旋槽平繞,另一端通過上轉角滑輪(301)連接舞臺吊桿吊起的負載;吊桿的行程越長,鋼絲繩(302)在卷筒(103)上平繞的圈數越多。當吊桿需要從最高點放下至舞臺臺面時,鋼絲繩(302)在卷筒(103)上平繞的圈數就會從全部圈數逐步全部釋放,如圖4的狀態變為如圖5的狀態。由于上轉角滑輪(301)的位置是不變的,當卷筒(103)與上轉角滑輪(301)之間高度較大,鋼絲繩(302) 相對于卷筒(103)表面上的螺旋槽偏離的角度也小,鋼絲繩(302)不易脫出螺旋槽,鋼絲繩 (302)在卷筒(103)表面的平繞不會紊亂,吊桿系統可以保證可靠工作。但有時安裝空間有限,卷筒(103)與轉角滑輪(301)之間高度很小,就需要使卷筒(103)與上轉角滑輪(301) 之間沿卷筒(103)的軸線作相對平移,使吊桿在工作時保證鋼絲繩(302)相對于卷筒(103) 表面上的螺旋槽保持平繞不會紊亂,從而保證吊桿系統可靠工作。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安裝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能在卷筒(103)與轉角滑輪(301)之間高度很小的情況下可靠完成吊桿驅動的舞臺吊桿驅動機,從而確保舞臺演出時的安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將傳統吊桿驅動機的電機及減速器(101)、后支撐板(102)、卷筒(103)、定距管(104)、卷筒軸(105)和前支撐板(106)等設計成可以整體移動的一個驅動機移動整體; 在卷筒軸(105)上設置有鏈輪主動輪(107),在卷筒軸(105)的下方設置有螺桿鏈輪軸 (110);螺桿鏈輪軸(110)的兩端安裝在前支撐板(106)和后支撐板(102)上,螺桿鏈輪軸(110)可按軸的中心線旋轉但不能沿軸向平移;螺桿鏈輪軸(110)上安裝有鏈輪從動輪 (109);鏈輪從動輪(109)通過鏈條(108)與鏈輪主動輪(107)相連并在工作時由卷筒軸(105)帶動螺桿鏈輪軸(110)旋轉;后支撐板(102)和前支撐板(106)的下方兩側各設置有一套共四套支撐板輪架(112),支撐板輪架(112)上設置有平動限位輪(111)和側動限位輪(113);平動限位輪(111)設置在滑軌底座(201)內測的上軌道和下軌道之間,可以保證驅動機移動整體沿滑軌縱向移動;側動限位輪(113)設置在滑軌底座(201)內測的槽中,在滑軌底座(201)的側軌道內測,用以保證驅動機移動整體沿滑軌縱向移動時限制其運動位置;左右兩側的滑軌底座(201)之間固定設置有螺母支撐橫板(202),螺母支撐橫板(202)上安裝有螺母底座(203),螺母底座(203)上裝有螺母(204),螺母(204)與螺桿鏈輪軸(110)相配合工作;在滑軌底座(201)的一側上面設置有滑輪組支座(205),滑輪組支座(205)上面設置有滑輪支架(206),滑輪支架(206)上安裝有下轉角滑輪(207);平繞在卷筒(103)上的鋼絲繩(302)經下轉角滑輪(207)、上轉角滑輪(301)到達吊桿去提升或放下吊桿。當電機及減速器(101)驅動卷筒軸(105)旋轉,通過鏈輪主動輪(107)、鏈條(108)和鏈輪從動輪(109)帶動螺桿鏈輪軸(110)旋轉,通過螺桿鏈輪軸(110)與螺母 (204)相配合工作,使整個驅動機移動整體與滑軌底座(201)之間產生相對平移,再通過螺桿鏈輪軸(110)的螺距與卷筒(103)上鋼絲繩槽螺距的一致,可使整個驅動機移動整體與滑軌底座(201)之間產生相對平移的速度與鋼絲繩釋放的速度一致,從而鋼絲繩始終在卷筒(103)上鋼絲繩槽中穩定工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鋼絲繩始終在卷筒(103)上鋼絲繩槽中穩定工作,可以確保整個吊桿機穩定工作,從而可以保證吊桿下面的人身和財產的安全。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I、圖2和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I是主視圖,圖2是圖I 中A-A方向剖視圖,圖2是圖I中B-B方向剖視圖,圖中
101、電機及減速器;102、后支撐板;103、卷筒;104、定距管;105、卷筒軸;106、前支撐板;107、鏈輪主動輪;108、鏈條;109、鏈輪從動輪;110、螺桿鏈輪軸;111、平動限位輪;112、支撐板輪架;113、側動限位輪;201、滑軌底座;202、螺母支撐橫板;203、螺母底座; 204、螺母;205、滑輪組支座;206、滑輪支架、207、下轉角滑輪;301、上轉角滑輪;302、鋼絲繩。
圖4和圖5是傳統吊桿驅動機工作結構示意圖,圖中
101、電機及減速器;102、后支撐板;103、卷筒;104、定距管;105、卷筒軸;106、前支撐板;301、上轉角滑輪;302、鋼絲繩;303、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將整個驅動機設計成移動整體和固定不動的滑軌底座兩部分;滑軌底座部分的兩側是兩根平行布置的滑軌底座(201),滑軌底座(201)的內測有上下滑軌和側面滑軌;移動整體部分的前、后支撐板的下部兩側各安裝有一套限制上下運動的平動限位輪(111)和限制向兩側運動的側動限位輪(113);平動限位輪(111)可沿滑軌底座(201)內測的上下滑軌滾動,側動限位輪(113)可沿滑軌底座(201)內測的側面滑軌滾動;使整個移動整體與滑軌底座兩部分之間按滑軌底座(201)的滑軌平移。
下面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I、圖2和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后支撐板(102)和前支撐板(106)之間安裝有卷筒軸(105),卷筒軸(105)上安裝有卷筒(103),卷筒(103)外表根據吊桿機所有鋼絲繩(302)的粗細和吊桿的行程加工有一定節距的螺旋槽,鋼絲繩(302)的一端就固定后平繞在這些槽中,當吊桿從高處往舞臺臺面放下時,鋼絲繩(302)又不斷釋放,平繞的圈數就越來越少;電機及減速器(101)安裝在后支撐板(102)上和卷筒軸(105)配合并驅動卷筒軸(105)、帶動卷筒(103)旋轉,再通過鋼絲繩(302)收放吊桿;卷筒軸(105)通過鏈輪主動輪(107)、鏈條(108)以及鏈輪從動輪 (109)螺桿鏈輪軸(110)旋轉。
左右兩側的滑軌底座(201)之間固定設置有螺母支撐橫板(202),螺母支撐橫板 (202)上安裝有螺母底座(203),螺母底座(203)上裝有螺母(204),螺母(204)與螺桿鏈輪軸(110)相配合工作;螺桿鏈輪軸(110)旋轉時,驅動螺母(204)沿螺桿鏈輪軸(110)作相對前后移動,因為螺母(204)是固定不動的,因而螺桿鏈輪軸(110)就帶動整個驅動機移動整體部分相對滑軌底座部分作相對平移。因為
在滑軌底座(201)的一側的上方設置有滑輪組支座(205),滑輪組支座(205)上面設置有滑輪支架(206),滑輪支架(206)上安裝有下轉角滑輪(207);平繞在卷筒(103)上的鋼絲繩(302)經下轉角滑輪(207)、上轉角滑輪(301)到達吊桿去提升或放下吊桿。
因為螺桿鏈輪軸(110)的螺距與卷筒(103)上鋼絲繩槽螺距的一致,因此整個驅動機移動整體與滑軌底座(201)之間產生相對平移的速度與鋼絲繩釋放的速度一致,下轉角滑輪(207)與卷筒(103)對應鋼絲繩槽的位置保持不變,從而鋼絲繩始終在卷筒(103) 上鋼絲繩槽和下轉角滑輪(207)中穩定工作。
由于下轉角滑輪(207)與上轉角滑輪(301)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因此下轉角滑輪(207)與上轉角滑輪(301)之間的距離可任意設置,即不受距離的影響,這樣,本發明的舞臺吊桿驅動機就可以適用于很小的安裝空間。
權利要求
1.一種舞臺吊桿驅動機,主要由電機及減速器、后支撐板、前支撐板、卷筒、卷筒軸、鏈輪鏈條、螺桿鏈輪軸、平動限位輪、側動限位輪、滑軌底座等組成,其特征是將整個驅動機設計成移動整體部分和固定不動的滑軌底座部分兩部分;滑軌底座部分的兩側是兩根平行布置的滑軌底座,滑軌底座的內測有上下滑軌和側面滑軌;移動整體部分的前、后支撐板的下部兩側各安裝有一套限制上下運動的平動限位輪和限制向兩側運動的側動限位輪,平動限位輪可沿滑軌底座內測的上下滑軌滾動,側動限位輪可沿滑軌底座內測的側面滑軌滾動,使整個移動整體與滑軌底座兩部分之間按滑軌底座的滑軌平移。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舞臺吊桿驅動機,其特征是在一側滑軌底座的上方設置有滑輪組支座,滑輪組支座上面設置有滑輪支架,滑輪支架上安裝有下轉角滑輪;平繞在卷筒上的鋼絲繩經過下轉角滑輪和上轉角滑輪去實施吊桿的升降。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舞臺吊桿驅動機,其特征是左右兩側的滑軌底座之間固定設置有螺母支撐橫板,螺母支撐橫板上安裝有螺母底座,螺母底座上裝有螺母,螺母與螺桿鏈輪軸相配合工作;螺桿鏈輪軸旋轉時,驅動螺母沿螺桿鏈輪軸作相對前后移動,因為螺母是固定不動的,因而螺桿鏈輪軸就帶動整個驅動機移動整體部分相對滑軌底座部分作相對平移。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舞臺吊桿機的驅動機,將吊桿機驅動機的電機及減速機、支撐板、定距管、卷筒和卷筒軸等設計成一個相對滑軌底座可以平移的整體;滑軌底座上設置有下轉角滑輪,平繞在卷筒上的鋼絲繩通過下轉角滑輪和設置在便于控制吊桿位置的上轉角滑輪來升降吊桿,驅動機和上轉角滑輪之間的高度不受限制,使吊桿驅動機可以安裝在空間較小的位置。
文檔編號B66D1/20GK102530755SQ20121006865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5日
發明者陳德榮 申請人:廣州格睿德工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