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插秧拋秧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65907閱讀:73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插秧拋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由動力傳動或機動、人畜牽引,廣泛適用于平原,尤其丘陵地區的水稻插秧拋秧機。
六、七十年代風行一時的插秧機,經滾輪鋼叉將秧苗滾入秧田中,致使秧苗每株粗細不勻且后傾;而九十年代初拋秧育秧技術成本高,拋秩疏密不勻,疏處產量低,密處易倒伏減產。直至今日,尤其丘陵地區廣大稻農,仍沿襲著數千年來“面向黃土背朝天,手插秧苗退為前,手痛腰痛全身痛,人日難插一畝田”之現狀。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平原地區機動大型的、丘陵地區機動或人力小型的水稻插秧拋秧機,似智能機器人將秧苗按先后順序分別進行卡、分離、夾、插運動,每株粗細一致,按預定株距行距合理密植,省時省力工效高。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與秧臺(59)兩側下動配合的驅動軸(17)上,固定有由動力傳動的動力輪(31)、兩側兩只相同驅動輪(18、35)外圓周上有橫向板片、兩只相同主動輪(32、24)以相同規格傳動帶(48、25)分別與固定于秧臺(59)兩側支架(42、8)上動配合的軸(1)和固定于軸(65)上相同的從動輪(47、26)相傳動,軸(1)兩端固定有相同且空中位置一致的撥桿(45、6)、一端以螺絲調節可伸縮的滾輪(53)亦可與軸(70)上撥輪(46)嚙合,與支架(42、8)動配合的軸(70、71)上,連接有輸送帶(52),兩端通過相同傳動帶(3)傳動輪(4、2)軸(70、51)對應傳動以水稻株距分布傾斜的拋秧道(49)出口底面中開口下軸(51)上各固定有相同齒數且同向的撥輪(50),撥桿(45、6)另一端縱向數孔中之一孔分別以銷軸(44、5)動配合有一長于撥桿的相同連桿(43、7),連桿(43、7)另一端以銷軸(41、9)分別與固定在支架(42、8)空心滑道(39、11)與之動配合的相同滑桿(40、10)上端縱向數孔中之一孔動配合連接,兩滑桿(40、10)下端固定的橫桿(12)外、內多邊形空心截面與之動配合的心桿(13)上,分別以水稻株距分布著一排上端亦可以壓縮彈簧(37)彈控、下端呈尖刺、叉形的插桿(36)和彈性薄片夾桿(14),橫桿(12)、心桿(13)以壓縮彈簧(38)彈控于固定在秧臺(59)上向后傾斜的秧道(60)出口兩側,秧臺(59)兩側下間依次動配合有與驅動軸(17)平行的軸(63、65、67),軸(65)上固定有圓錐齒輪(20)、撥輪(22)、從動輪(26)、傳動輪(27),軸(63)上擺輪(23)與撥輪(22)上滾輪(64)相嚙合,滑塊(74)由固定在軸(63)上的絲(62)經過定滑輪(72)與內多邊形滑道(16)上固定的壓縮彈簧(73)彈控,背向擺輪(23)一側的各秧道(60)出口下壁處動配合的卡桿(33)與滑塊(74)固定,與圓錐齒輪(20)相同且相交傳動的圓錐齒輪(19)、經連接于秧臺(59)下心軸(21)傳動與之并列傳動輪(15)位于各秧道(60)出口旁的撥輪(34)上,與傳動輪(27)相同由傳動帶(28)傳動固定在軸(67)上的傳動輪(29)和撥桿(68)縱向裝有數只萬向輪(69)正對心桿(13)固定的導向板(30)斜面,秧臺(59)底部以螺絲升降連接的“凹”形平底船(61)以其后下為圓心安有可水平、垂直固定與平底船等寬的長滾筒(66),上為雙支架曲柄滑塊結構。將軸(1)連結的支架(42)、撥桿(45)、從動輪(47)、滑桿(40)、傳動帶(48)、主動輪(32)平移安裝在秧臺(59)中部,滑道(39)、滑桿(40)動配合截面為多邊形,以滑桿(40)下端與橫桿(12)中間相固定,即單支架曲柄滑塊結構。秧道出口處的軸(65、63)、從動輪(26)、傳動帶(25)、圓錐齒輪(19、20)、撥輪(22)、擺輪(23)、滑道(16)、滑塊(74)、卡桿(33)構成的秧苗分離機構亦可安裝在平行于驅動軸的任何位置如秧道入口處,還可改變兩圓錐齒輪(19、20)傳動比。撥輪(46、50)擺輪(23)外圓周上齒均布,撥輪(46)擺輪(23)分別與桿式或圓盤式撥桿(45)撥輪(22)上滾輪(53、64)嚙合,撥輪(34)外圓周上只一齒。傳動輪(15)為齒輪傳動時各秧道(60)出口兩側各有一撥輪(34)且兩撥齒對稱、為鏈輪鏈條傳動時鏈輪撥輪(34)位于秧道左側。主動輪(24、32)、從動輪(26、47)、傳動輪(2、4、15、27、29)、動力輪(31)、傳動帶(3、25、28、48)為鏈輪、鏈條或帶輪、同步齒形帶傳動,亦可以齒輪、三有皮帶與輪、平皮帶與輪傳動,動力輪(31)經傳動帶以秧臺(59)上減速器動力傳動。固定為過盈配臺、鍵、螺絲、粘膠密封、釘、鉚焊連接。卡桿(33)由固定于滑桿(40)上的斜塊(54)、支點同定在支架(42)上的杠桿(55)絲(57)定滑輪(56、72)滑塊(74)控制。本插秧拋秧機采用輕質材料如工程塑料、鋁合金、玻璃鋼、薄鐵皮、角鐵、鋼管、鋼絲、木材、橡膠制造。
本發明運用了曲柄滑塊(桿)機構,將旋轉運動變換成插桿往復運動,因采用同在驅動軸上安裝相同主動輪分別與相同從動輪傳動,故全機各運動部件達到了同步之目的,當從動輪每旋轉周時,各部件自行其責,將秧苗先后分別進行卡、分離、夾、插運動。當以秧臺上動力傳動動力輪帶動同軸上驅動輪或人畜為動力帶動驅動輪前進,驅動輪陷入秧田泥中地面直徑、主動輪、從動輪決定秧苗行距,行距公式=驅動輪地面直徑周長×從動輪齒數(周長)÷主動輪齒數(周長),平底船承載全機重量,平整秧田,保護零部件不受水、泥侵蝕,升降平底船可以調節驅動輪地面直徑大小,即微調秧苗行距,撥桿(6、45)上銷軸(5、44)可連接的數個小孔,可調節滑桿行程大小,滑桿(10、40)上端銷軸(9、41),可連接的數個小孔,調節秧苗入地深淺。插桿上部安有壓縮彈簧(31),一旦遇上秧田中硬物,插桿彈回,一保護了該插件不受損壞,二保證了其插桿將秧苗正常插入,夾桿為彈性薄片,一保各夾桿秧苗夾而不斷,二插入地中碰到硬物不損壞,滾筒平整秧田,停止工作滾筒下降垂直行進,尤其便于田間小路行走,用插秧拋秧機拋秧,秧苗直立入地,行距株距準確,拋秧每日30畝以上,運用插秧拋秧機插秧,機動大型日插20畝左右,丘陵地區人力小型日插8畝左右。
本發明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為本發明的插秧拋秧機造構圖。
圖2為
圖1中A-A視圖。
圖3為
圖1中I局部放大圖。
圖4為
圖1中II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2中III局部放大圖。
軸(1、21、51、63、65、67、70、71)、傳動輪(2、4、15、27、29)、傳動帶(3、25、28、48)、銷軸(5、9、41、44)、撥桿(6、45、68)、連桿(7、43)、支架(8、42)、滑桿(10、40)、滑道(11、16、39)、橫桿(12)、心桿(13)、夾桿(14)、驅動軸(17)、驅動輪(18、35)、圓錐齒輪(19、20)、撥輪(22、34、46、50)、擺輪(23)、主動輪(24、32)、從動輪(26、47)、導向板(30)、動力輪(31)、卡桿(33)、插桿(36)、壓縮彈簧(37、38、73)、拋秧道(49)、輸送帶(52)、滾輪(53、64)、斜塊(54)、杠桿(55)、定滑輪(56、72)、絲(57、62)、方向盤輪(58)、秩臺(59)、秧道(60)、平底船(61)、滾筒(66)、萬向輪(69)、滑塊(74)。
當水稻插秧拋秧機由秧臺上動力傳動動力輪(31)或機動、人畜牽引(可不需方向盤輪)沿箭頭方向行進,主動輪(24、32)分別帶動從動輪(26、47)旋轉,人工放入秧道秧苗沿斜面滑向出口,當滑桿(10、40)到達上死點之際,撥輪(22)傳動擺輪(23)使絲(62)向下,兩側滑塊(74)克服壓縮彈簧(73)彈力向定滑輪(72)運動,固定于滑塊(74)上的各卡桿進入秧道(60)側壁將秧苗卡(或壓)住,或由固定于滑桿(40)上的斜塊(54)、杠桿(55)、絲(57)、定滑輪(72)控制滑塊(74)上卡桿(33)。圓錐齒輪(19、20)經軸(21)傳動各傳動輪(15)及其上部秧道(60)出口旁撥輪(34)將秧苗分離排向出口插桿(36)夾桿(14)間,此時旋轉的撥桿(68)上萬向輪(69)擠壓導向板(30)斜面并帶動心桿及各夾桿(9)推向插桿(36)將秧苗夾住向下行進,當撥桿(68)相依導向板(30)由上向左下旋轉半周時,插桿(36)夾桿(14)將秧苗插入泥地中后撥桿(68)旋開,插、夾桿分離,此時撥桿(68)由下向右上運動、離開導向板,心桿及各夾桿由壓縮彈簧(38)彈開,周而復始。如人工拔秧時將秧苗已分離好,可不需卡桿(33)、撥輪(34)等裝置,還可不安裝心桿(13)及夾桿(14)、撥桿(68)、導向板(30),只用插桿(36)插秧。取下傳動帶(48)及滑桿(40、10),可利用秩臺秩道及卡桿(33)撥輪(34)拋秩,利用拋秧道(49)高空拋秧,由撥桿(45)滾輪(53)帶動撥輪(46)軸(70)分別由輸送帶(52)傳動輪(2、4)傳動帶(3)帶動軸(71、51)轉動,各拋秧道出口底面中開口下軸(51)固定的相同齒數的撥輪(50)將秧苗分離至輸送帶(52)拋入地下。
權利要求
1.一種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與秧臺(59)兩側下動配合的驅動軸(17)上,固定有由動力傳動的動力輪(31)、兩側兩只相同驅動輪(18、35)外圓周上有橫向板片、兩只相同主動輪(32、24)以相同規格傳動帶(48、25)分別與固定于秧臺(59)兩側支架(42、8)上動配合的軸(1)和固定于軸(65)上相同的從動輪(47、26)相傳動,軸(1)兩端固定有相同且空中位置一致的撥桿(45、6)、端以螺絲調節可伸縮的滾輪(53)亦可與軸(70)上撥輪(46)嚙合,與支架(42、8)動配合的軸(70、71)上,連接有輸送帶(52),兩端通過相同傳動帶(3)傳動輪(4、2)軸(70、51)對應傳動以水稻株距分布傾斜的拋秧道(49)出口底面中開口下軸(51)上各固定有相同齒數且同向的撥輪(50),撥桿(45、6)另一端縱向數孔中之一孔分別以銷軸(44、5)動配合有一長于撥桿的相同連桿(43、7),連桿(43、7)另一端以銷軸(41、9)分別與固定在支架(42、8)空心滑道(39、11)與之動配合的相同滑桿(40、10)上端縱向數孔中之一孔動配合連接,兩滑桿(40、10)下端固定的橫桿(12)外、內多邊形空心截面與之動配合的心桿(13)上,分別以水稻株距分布著一排上端亦可以壓縮彈簧(37)彈控、下端呈尖刺、叉形的插桿(36)和彈性薄片夾桿(14),橫桿(12)、心桿(13)以壓縮彈簧(38)彈控于固定在秩臺(59)上向后傾斜的秧道(60)出口兩側,秧臺(59)兩側下間依次動配合有與驅動軸(17)平行的軸(63、65、67),軸(65)上固定有圓錐齒輪(20)、撥輪(22)、從動輪(26)、傳動輪(27),軸(63)上擺輪(23)與撥輪(22)上滾輪(64)相嚙合,滑塊(74)由固定在軸(63)上的絲(62)經過定滑輪(72)與內多邊形滑道(16)上固定的壓縮彈簧(73)彈控,背向擺輪(23)一側的各秧道(60)出口下壁處動配合的卡桿(33)與滑塊(74)固定,與圓錐齒輪(20)相同且相交傳動的圓錐齒輪(19)、經連接于秧臺(59)下心軸(21)傳動與之并列傳動輪(15)位于各秧道(60)出口旁的撥輪(34)上,與傳動輪(27)相同由傳動帶(28)傳動固定在軸(67)上的傳動輪(29)和撥桿(68)縱向裝有數只萬向輪(69)正對心桿(13)固定的導向板(30)斜面,秧臺(59)底部以螺絲升降連接的“凹”形平底船(61)以其后下為圓心安有可水平、垂直固定與平底船等寬的長滾筒(66),上為雙支架曲柄滑塊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將軸(1)連結的支架(42)、撥桿(45)、從動輪(47)、滑桿(40)、傳動帶(48)、主動輪(32)平移安裝在秧臺(59)中部,滑道(39)、滑桿(40)動配合截面為多邊形,以滑桿(40)下端與橫桿(12)中間相固定,即單支架曲柄滑塊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秧道出口處的軸(65、63)、從動輪(26)、傳動帶(25)、圓錐齒輪(19、20)、撥輪(22)、擺輪(23)、滑道(16)、滑塊(74)、卡桿(33)構成的秧苗分離機構亦可安裝在平行于驅動軸的任何位置如秧道入口處,還可改變兩圓錐齒輪(19、20)傳動比。
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撥輪(46、50)擺輪(23)外圓周上齒均布,撥輪(46)擺輪(23)分別與桿式或圓盤式撥桿(45)撥輪(22)上滾輪(53、64)嚙合,撥輪(34)外圓周上只一齒。
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傳動輪(15)為齒輪傳動時各秧道(60)出口兩側各有一撥輪(34)且兩撥齒對稱、為鏈輪鏈條傳動時鏈輪撥輪(34)位于秧道左側。
6.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主動輪(24、32)、從動輪(26、47)、傳動輪(2、4、15、27、29)、動力輪(31)、傳動帶(3、25、28、48)為鏈輪、鏈條或帶輪、同步齒形帶傳動,亦可以齒輪、三有皮帶與輪、平皮帶與輪傳動,動力輪(31)經傳動帶以秧臺(59)上減速器動力傳動。
7.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動配合為間隙配合、滾動軸承、滑動軸承傳動。
8.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固定為過盈配合、鍵、螺絲、粘膠密封、釘、鉚焊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卡桿(33)由固定于滑桿(40)上的斜塊(54)、支點固定在支架(42)上的杠桿(55)絲(57)定滑輪(56、72)滑塊(74)控制。
10.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插秧拋秧機,其特征是采用輕質材料如工程塑料、鋁合金、玻璃鋼、薄鐵皮、角鐵、鋼管、鋼絲、木材、橡膠制造。
全文摘要
機動或人力牽引的水稻插秧拋秧機,由兩端固定有驅動輪(14)的驅動軸(13)上兩只相同主動輪(12)以相同傳動帶(4、10)分別傳動兩只相同從動輪(3、9),從動輪(9)傳動卡桿(11)撥輪(7)旋桿(8)作卡、分離、夾秧運動,從動輪(3)上曲柄滑塊機構(2)帶動插桿(5)夾桿(6)作往復插秧運動,還可運用拋秧道(1)或卡桿撥輪拋秧。可升降的平底船(15)承載全機重,并可調節秧苗行距,按預定株距行距合理密植,使用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A01C11/02GK1362008SQ00126790
公開日2002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31日
發明者陳仁麟 申請人:陳仁麟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比如县| 阿瓦提县| 新兴县| 芦溪县| 巨野县| 长春市| 西吉县| 皋兰县| 吴堡县| 通河县| 桐城市| 仁怀市| 连山| 武冈市| 浮梁县| 塔河县| 高淳县| 西昌市| 孝感市| 邵武市| 工布江达县| 淮南市| 桦甸市| 临城县| 阜康市| 威信县| 玛纳斯县| 武胜县| 民丰县| 惠来县| 惠水县| 化州市| 托里县| 读书| 从江县| 顺昌县| 新蔡县| 随州市| 靖江市|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