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摘果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果樹的果實摘取工具,尤其是安全摘果剪。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在采摘水果時,一般采用爬樹或者搭梯子方式,一手拿剪刀,一手拿果子,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采摘的范圍很小,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中國專利ZL 90201092.1公開了一種掛兜果剪,由上刀片、下刀片、拉索、支撐管、布袋、布袋支撐架和復位彈簧等部件組成。這種結構的果剪可以在地面進行操作,通過控制拉索帶動下刀片運動,將果子剪下,剪下的果子掉入布袋內,不會造成果子損傷。但是,它的操作必須一手持支撐管,一手拉動拉索,對于桿高枝密的果樹,拉索容易與枝葉纏繞,不僅不方便,而且還會影響剪果的效率。另外,掉入布袋內的果子若掉一個取一個顯得比較麻煩,若累計到一定數量再取則會增加果剪的重量,從而影響果剪的操作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方便、靈活的安全摘果剪。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安全摘果剪,包括上刀片、下刀片、拉索、支撐管、布袋、布袋支撐架和復位彈簧,其關鍵在于下刀片的刀柄與支撐管的上端焊接,復位彈簧位于支撐管的管內,它的一端固定在上刀片的刀柄上,上刀片的刀柄通過鉸接在支撐管管內的轉向節與拉索的一端連接,拉索的另一端從支撐管下端穿出并固定在活動把手上,該活動把手與支撐管管身上的固定座的外端鉸接。
轉向節經銷釘固定在支撐管上部的管內,呈“√”形,它的兩端分別與上刀片的刀柄和拉索連接。
所述上、下刀片與支撐管的軸心線之間具有夾角,該夾角的大小為45~90度。
所述布袋的底端開孔,該孔的外面設置有由橡皮筋組成的果兜。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上刀片與拉索之間具有轉向節,并且拉索置于支撐管管內,通過雙手握住支撐管及活動把手即可進行剪果,不僅操作方便、靈活,而且拉索不會與果樹的枝葉發生纏繞,剪果效率高,人們不必再爬樹或搭梯子,消除了安全隱患;另外,掉入布袋的果子可以很方便的從布袋底端的橡皮筋果兜中取出,既不會損傷果子,又不會影響果剪的操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上刀片1、下刀片2、拉索3、支撐管4、布袋5、布袋支撐架6、復位彈簧7、轉向節8、活動把手9和固定座10等部件組成,上、下刀片相互鉸接,其中下刀片2的刀柄與支撐管4的上端焊接,復位彈簧7位于支撐管4的管內,它的一端固定在上刀片1的刀柄上,另一端與支撐管4上部的內壁抵接;上刀片1的刀柄通過鉸接在支撐管4管內的轉向節8與拉索3的一端連接,拉索3的另一端從支撐管4下端穿出并固定在活動把手9上,該活動把手9與支撐管4管身上的固定座10的外端鉸接。
從圖1、圖2中可進一步看出轉向節8經銷釘固定在支撐管4上部的管內,呈“√”形,它的兩端分別與上刀片1的刀柄和拉索3連接。上、下刀片與支撐管4的軸心線之間具有夾角,該夾角的大小為45~90度。所述布袋5的底端開孔,該孔的外面設置有由橡皮筋組成的果兜11。
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摘果剪,包括上刀片(1)、下刀片(2)、拉索(3)、支撐管(4)、布袋(5)、布袋支撐架(6)和復位彈簧(7),其特征在于下刀片(2)的刀柄與支撐管(4)的上端焊接,復位彈簧(7)位于支撐管(4)的管內,它的一端固定在上刀片(1)的刀柄上,上刀片(1)的刀柄通過鉸接在支撐管(4)管內的轉向節(8)與拉索(3)的一端連接,拉索(3)的另一端從支撐管(4)下端穿出并固定在活動把手(9)上,該活動把手(9)與支撐管(4)管身上的固定座(10)的外端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摘果剪,其特征在于轉向節(8)經銷釘固定在支撐管(4)上部的管內,呈“√”形,它的兩端分別與上刀片(1)的刀柄和拉索(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摘果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刀片與支撐管(4)的軸心線之間具有夾角,該夾角的大小為45~90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摘果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5)的底端開孔,該孔的外面設置有由橡皮筋組成的果兜(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安全摘果剪,包括上、下刀片、拉索、支撐管、布袋、布袋支撐架和復位彈簧,下刀片的刀柄與支撐管上端焊接,復位彈簧位于支撐管管內,它的一端固定在上刀片的刀柄上,上刀片的刀柄通過鉸接在支撐管管內的轉向節與拉索的一端連接,拉索的另一端從支撐管下端穿出并固定在活動把手上,該活動把手與支撐管管身上的固定座鉸接。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上刀片與拉索之間具有轉向節,并且拉索置于支撐管管內,通過雙手握住支撐管及活動把手即可進行剪果,不僅操作方便、靈活,而且拉索不會與果樹的枝葉發生纏繞,剪果效率高,人們不必再爬樹或搭梯子,消除了安全隱患;另外,掉入布袋的果子還可以很方便的從布袋底端的橡皮筋果兜中取出。
文檔編號A01D46/247GK2831742SQ200520010079
公開日2006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9日
發明者陸明揚 申請人:陸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