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公害冬棗的增產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冬棗的培育方法,確切的說是一種無公害冬棗增產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冬棗的營養價值較高,口感好,所以是人們極喜愛的水果之一,特別是冬棗的成熟期比普通棗晚,其市場價值較大。近幾年果農為了提高冬棗的產量,增大冬棗的單個重量,使用某些激素類藥物,雖然效果較好,但是,這種提高冬棗產量的方法,使冬棗的藥物殘留無法通過出口檢驗,同時大量食用這類冬棗會結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影響身體健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公害冬棗的增產培育方法,在做到純天然無公害的前提下能夠增產20%,為人們提供一種比普通冬棗晚熟期延長10-15天的高質量冬棗。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的技術方案是將殺菌藥噴灑至冬棗表面進行蔬果后,保留五分之一空棗吊,將冬棗套袋束扎后栓在棗吊上,直至成熟后采摘。殺菌藥分三次噴灑,每隔7天噴灑一次。冬棗的生理落果期之后,選擇直徑為4-6公分大小的無病冬棗套袋。在五分之四棗吊上的冬棗上套袋,每個套袋內一個冬棗。冬棗套袋前表面無露水。所述殺菌藥是常期殺菌劑、治療性殺菌劑和含鈣營養劑按1∶1∶1的混合物。冬棗的套袋時間為7月10日-8月15日。
本發明所述的在無公害前提下使冬棗增產的方法,是經過5年的反復試驗得出的,按本發明所述的方法操作,可使冬棗提高20-25%的產量,冬棗的體積增大,表面光澤度好,無裂果現象,果肉白且嫩,脆度及甜度均有較大的提高,并晚熟10-15天,從而可使庫存延長45天左右,果肉檢測無藥物殘留,出口檢測合格,為冬棗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所述冬棗的增產培育方法是在套袋之前,用殺菌藥噴灑冬棗表面及棗葉,殺菌藥是常效殺菌劑、治療性殺菌劑和含鈣營養劑按1∶1∶1混合后使用,優選的常效殺菌劑商品名為大生M45、治療性殺菌劑選擇商品名為大興牌殺菌劑及含鈣營養劑為高效鈣。當然殺菌藥也可選擇其它品牌,其目的是將冬棗表面的病菌殺死后套入袋中,以避免袋內冬棗出現病害,殺菌劑每周噴灑一次共噴灑三次,在套袋前進行蔬果,每棵樹上均保留五分之一的空棗吊,以避免在采收中摘掉較多的葉片,對來年棗樹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并同時保證本年的冬棗質量。冬棗的套袋在冬棗的生理落果期之后,最好在7月10日-8月15日期間,選擇直徑為4-6公分大小的無病冬棗套袋,將塑料袋或紙袋套在冬棗上,束扎后栓在棗吊上,直至成熟后將冬棗和棗袋一并采摘,本發明所述的這種套袋方法能夠避免大風、大雨的沖擊,當遇到大風、大雨,不套袋的冬棗大部分掉落,而將套袋未栓在棗吊上的,也有較多掉落。套袋時,要求冬棗上無露水,這可避免出現殘果,提高產量。冬棗套袋以后的管理,按照公知的冬棗培育方法正常施肥噴藥。冬棗成熟后,將冬棗、棗吊及套袋一并采收裝袋保存。由于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培養的冬棗比普通冬棗晚熟10-15天,采收的冬棗比氣調庫的溫度低3度,因此在不用任何防腐措施的情況下,可延長庫存時間40-48天,能趕上春節銷售旺季。
權利要求
1、一種無公害冬棗的增產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殺菌藥噴灑至冬棗表面進行蔬果后,保留五分之一空棗吊,將冬棗套袋束扎后栓在棗吊上,直至成熟后采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棗套袋方法,其特征在于殺菌藥分三次噴灑,每隔7天噴灑一次。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冬棗套袋方法,其特征在于冬棗的生理落果期之后,選擇直徑為4-6公分大小的無病冬棗套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冬棗套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五分之四棗吊上的冬棗上套袋,每個套袋內一個冬棗。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冬棗套袋方法,其特征在于冬棗套袋前表面無露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棗套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菌藥是常期殺菌劑、治療性殺菌劑和含鈣營養劑按1∶1∶1的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冬棗套袋方法,其特征在于冬棗的套袋時間為7月10日-8月15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公害冬棗的增產培育方法,將殺菌藥噴灑至冬棗表面進行蔬果后,保留五分之一空棗吊,將冬棗套袋束扎后栓在棗吊上,直至成熟后采摘。殺菌藥分三次噴灑,每隔7天噴灑一次。冬棗的生理落果期之后,選擇直徑為4-6公分大小的無病冬棗套袋。在五分之四棗吊上的冬棗上套袋,每個套袋內一個冬棗。冬棗套袋前表面無露水。所述殺菌藥是常期殺菌劑、治療性殺菌劑和含鈣營養劑按1∶1∶1的混合物。冬棗的套袋時間為7月10日-8月15日。
文檔編號A01G17/00GK1947493SQ20061006956
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1日
發明者張景友 申請人:張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