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用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具體地說,是一種人參或西洋參的紅皮病的防治方法。本發明還涉及防治紅皮病的藥液。
背景技術:
目前,人參(西洋參)紅皮病,又稱為紅銹病、水銹病,是人參或西洋參的栽培生產中的一種常發病害。其癥狀表面為受害植株地上部生長正常,受害輕的根部表皮呈黃色,重者呈黃褐色或紅色,表皮組織變粗、變硬,常有縱裂紋,田間局部發病率高達90%。紅皮病發病后會導致參根等級降低,常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據權威的《中國人參》估計,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00000元。我國對人參紅皮病的研究多開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目前對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研究主要如下大部分專家研究認為人參紅皮病是非侵染性病害,認為土壤通氣性差,鐵、錳離子含量高是人參紅皮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如中國特產研究院趙曰豐、李曉明、郭靖、劉俊峰、劉繼勇發表于《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2年02期的論文《人參紅皮病診斷和綜合防治的研究》該文認為通過田間調查、化學分析、人工模擬誘發等方法,并用電子探針、X射線衍射儀、掃描電鏡觀察測定了人參病組織中無機元素的分布、紅皮物質的組分。試驗結果表明人參紅皮病為非侵染性植物病害,其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在特定的土壤條件下,Fe2+、Fe3+在參根周皮木栓層固定,氧化沉積和參株生理生化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病根周皮木栓層細胞壁積聚的紅色物質為Fe、Al等元素組成的非晶態有機無機復合物。目前我國有關介紹人參栽培的書籍多采用以上觀點。如我國權威人參專家王鐵生編著的《中國人參》。
提出的防治方法主要為改良土壤,具體為1、及早整地,使用隔年土栽參。當年栽參地應在早春刨起或耕翻,經風吹日曬和夏季高溫使土壤充分熟化。低洼易澇地要在栽參前一年耕翻,第二年進行多次翻曬以增強通透性,減少二價鐵、錳離子的含量。2、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創造疏松、透氣性好的土壤條件。在整個人參栽培過程中要避免土壤水分過大、參床長期漬水,雨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防止參棚漏雨。3、摻入1/3的活黃土。
這一技術方法也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
此技術方案的缺點是1、效果不理想。2、受自然條件,如降雨、地勢等影響較大,可控性較差。3、勞動強度大。如需整地、排水、翻曬等勞作。
另有少部分學者認為人參紅皮病是參根表面特有的橘紅色細菌侵染導致的侵染性病害。如黑龍江省鐵力市中藥材研究所承擔的“八五”期間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人參紅皮病發病原因與防治技術研究》。研究認為人參紅皮病就是由細菌侵染造成的侵染性病害。基于此,提出的防治方法是土壤殺菌,即播種或移栽前向土壤中施用殺細菌藥劑。(該項目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并申請國家專利。專利號CN95120934.5。)此技術方案的缺點是防治效果不明顯。——此防治方法開發于1995年,推廣已有十余年,但因其效果極不明顯,產區幾乎就沒有應用面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簡便高效防治問題。即,提供一個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簡便直接高效的防治方法。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防治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藥液。
發明人經過多年的田間研究和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學習分析,認定人參紅皮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大量鐵離子在參根表面氧化沉積(即生銹)所致。參照鐵器鍍銅或鋅防生銹的原理,我們研究多年,發明了通過采用含銅(或鋅)藥液浸沾人參苗根部,在參根表面鍍上銅離子(或鋅離子),直接阻止鐵離子在人參根上的氧化沉積,進而高效防治人參紅皮病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方法,該方法采用藥液浸沾人參苗根部,然后再進行移栽;該藥液為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的水溶液,其pH值為5.5-7.0。浸沾人參苗根部的時間為5-10秒。
所述的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是硫酸銅、堿式硫酸銅、硫酸銅鈣或硫酸鋅。
一種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藥液,包含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0.5~5.0重量份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50-98重量份的水;并且,該藥液的pH值為5.5-7.0。該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藥液還可含有農藥學上可接受的粘著劑、緩釋劑和成膜劑,其總的重量份為0.1~2.0份。
所述的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是硫酸銅、堿式硫酸銅、硫酸銅鈣或硫酸鋅。
所述的粘著劑、緩釋劑和成膜劑可選用本領域常見的。其中,粘著劑可以是大豆粉、聚乙烯醇、皮膠等;緩釋劑可選用木質素磺酸鹽;成膜劑可以是松脂、乙基纖維素等。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簡便只需用配制好的藥液直接浸沾人參苗根部后移栽即可;(2)、高效參根表面浸粘上的銅離子(或鋅離子),直接阻止鐵離子在人參根上的氧化沉積,防治人參紅皮病更高效。
(3)、兼防人參根部病害。銅離子對真菌、細菌都有較好的殺滅效果,因而對人參根部侵染性病害也有較好的防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取硫酸銅500克、生石灰1000克、水50公斤,用45公斤水溶解硫酸銅;剩下的5公斤水溶解生石灰配成石灰乳,過濾后;將硫酸銅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并不斷攪拌,倒完后再繼續攪拌2~3分鐘,加入0.3公斤的聚乙烯醇、0.3公斤的木質素磺酸鹽、0.4公斤的乙基纖維素,再攪拌直至藥液呈天藍色時(pH值為5.5-7.0)即可。生石灰主要用來調節藥液的PH值。
實施例250%堿式硫酸銅100克,加水25公斤,其它原料和配制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充分稀釋后即可。
實施例377%硫酸銅鈣100克,加水50公斤,其它原料和配制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充分稀釋后即可。
移栽前將挑選好的人參苗根部在配好的藥液中直接浸沾1-5秒即可移栽。浸沾時,勿浸沾人參苗的芽苞,以免造成對芽苞的傷害。
移栽,按常規移栽工序進行即可。
發明人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別做了三處各400株沾根實驗,同時各處常規栽培400株作為對照。分別于栽后一年、栽后二年挖取100株做調查;并于栽后三年收獲時挖取全部剩余株數進行調查。其結果見第6頁的表1和第7頁的表2。[注1、所選地塊為低洼易發病區;2、人參一般于移栽后2-3年收獲。]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表1 2003年春移栽沾根實驗400株
表2 2004年春移栽沾根實驗400株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藥液浸沾人參苗根部,然后再進行移栽;該藥液為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的水溶液,其pH值為5.5-7.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藥液浸沾人參苗根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是硫酸銅、堿式硫酸銅、硫酸銅鈣或硫酸鋅。
4.一種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藥液,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0.5~5.0重量份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50-98重量份的水;并且,該藥液的pH值為5.5-7.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藥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是硫酸銅、堿式硫酸銅、硫酸銅鈣或硫酸鋅。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藥液,其特征在于還含有農藥學上可接受的粘著劑、緩釋劑和成膜劑,其總的重量份為0.1~2.0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方法。該方法采用pH值為5.5-7.0的硫酸的銅鹽或鋅鹽或鈣鹽的水溶液作為藥液浸沾人參苗根部。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藥液。本發明所述的人參西洋參紅皮病的防治方法簡便、高效,對防治人參或西洋參的根部的其它真菌、細菌類病害也有良好的效果。
文檔編號A01G7/06GK1961676SQ20061016720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13日
發明者徐懷友 申請人:徐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