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透光雨水調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控雨水的裝置,具體地說是晴天時不影響試 驗區內植物對太陽輻射的需求;雨天時均勻調控試驗區域每次降雨事件進 入的雨水數量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
技術背景溫室效應導致的氣候變化及其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是國內 外科學研究的焦點。降水量減少、干旱加劇是氣候變化的趨勢之一,為了 研究相應的應對措施,必須在野外條件下對降水量的減少及其對植被的影 響作出準確的預測。目前,在植被對降水量變化響應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利用長期的歷史 數據(包括氣象數據和植被數據)進行分析,但由于每一年的測定植被數 據均受前一年數據的影響(主要原因是很多物種是多年生的前一年的自然 條件對其根部積累能量物質影響很大),而這種影響無法準確計算,只能 推測或忽略不計,因此這不能客觀地反應降雨量與植被生長狀況的關系, 嚴重影響到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另外一個方法是在野外試驗區域上方建設大型封閉的透光頂,根據測 定的降水量數據,在透光頂下利用噴頭進行模擬降水量。但該方法耗費的 資金較多,另外由于我國北方冬春兩季的風速很大,建設這樣的設施更為 困難,因此在國內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
另外,目前還有在實驗室環境下模擬自然條件降雨,該技術的主要缺 點是相應的成本較高,而且不能很好反映自然條件下的變化規律。因此,現階段急需一種可以有效調控特定區域所接受的降水量,同時 不影響植被對陽光的利用,成本低廉,操作簡單的雨水調控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具體技術方案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包括兩高支腿、兩低支腿,矩形框架、引 水槽和集水槽,所述矩形框架相鄰的兩角分別固設有高支腿,另兩角固設 有低支腿,該矩形框架上設有從高支腿到低支腿方向平行排列的若干引水 槽;所述兩低支腿之間設有斜向下的集水槽。上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中,所述兩低支腿為第一低支腿和 第二低支腿,其中第一低支腿短于第二低支腿,所述集水槽從第二低支腿 向第一低支腿方向斜向下設置。上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中,所述各支腿端部設有凹形槽, 矩形框架可卡制于其中。上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中,所述引水槽為V型,所述矩形 框架上設有與其相匹配的V型槽。上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中,所述引水槽為U型,所述矩形 框架上設有與其相匹配的U型槽。上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中,所述各相鄰兩支腿之間還設有 側向遮雨板,該側向遮雨板與所述各支腿之間的夾角為3Q 60度。 上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中,所述側向遮雨板為日字形框架 上覆有透光薄板。上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中,所述引水槽和集水槽為透明PVC材質。當試驗區發生降雨時,將本實用新型所述透光雨水調控裝置放置于試 驗區上方,所述支腿固設于地上。通過控制引水槽排列密度和/或各引水 槽的攔截雨水量來調控所需降雨量,所需量的雨水通過各引水槽之間的空 隙降入試驗區內。多余的雨水將會降入引水槽內,高、低支腿的設計使引 水槽形成一個斜度,雨水降入引水槽后由高支腿向低支腿方向流動,最終 流入設于兩低支腿之間的集水槽內,由于集水槽是一端高一端低斜向下設 置的,雨水從集水槽低端流出,集水槽低端下方可放置一集水容器以便收 集從集水槽流出的雨水。各支腿之間側向遮雨板的設計可擋住由于風向原 因從側向降入試驗區的雨水,增加了最終調控量的準確性。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效益在降雨量對植被結構功能影響的研究中,本實用新型所述透光雨水調 控裝置可以在晴天不影響植物對太陽輻射需求的情況下,對每次降雨量到 達試驗區的多少進行調控,通過調整每次降水事件過程中到達試驗區的降 雨數量對不同降雨量條件植被的影響進行模擬試驗(例如模擬降雨量減少到80%, 60%, 40%, 20%后,試驗區內的植被結構和功能的變化規律等), 多點和長期的這種試驗研究,將可以對降雨量變化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 影響的機理進行闡述,并對未來降雨量變化對不同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的改 變進行科學的預測,還可以為相應的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等。引水槽和
集水槽由透明PVC材質制成,在調控降雨量的同時不會因為遮擋試驗區而影響植被對陽光的利用。
以下結合附圖及最佳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以使公眾 對發明內容有整體和充分的了解,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 前述部分已經充分公開了本實用新型可以實施的保護范圍,因此凡依照本 實用新型公開內容進行的任何本領域公知的等同替換,均屬于對本實用新 型的侵犯。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支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矩形框架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側向遮雨板框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 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包括兩高支腿1、第一低支 腿2、第二低支腿3、矩形框架4、引水槽5和集水槽6,所述矩形框架4 相鄰的兩角分別固設有高支腿1,另兩角固分別設有第一低支腿2和第二 低支腿3,其中第一低支腿2短于第二低支腿3,其二者之間設有集水槽6, 所述集水槽6從第二低支腿3向第一低支腿2方向斜向下設置。矩形框架4上設有從高支腿1到兩低支腿方向平行排列的五個引水槽5。如圖i和圖2所示,各支腿端部設有凹形槽7,矩形框架4可卡制于 其中。述引水槽5為V型結構,所述矩形框架4上設 有與其相匹配的V型槽41。上述各相鄰兩支腿之間還設有側向遮雨板8,該側向遮雨板8與各支 腿之間的夾角為45度。如圖4所示,上述側向遮雨板8為"日"字形框架81上覆有透光薄板。上述引水槽5和集水槽6為透明PVC材質。當試驗區發生降雨時,將本實用新型所述透光雨水調控裝置放置于試 驗區上方,所述支腿固設于地上。通過控制引水槽5排列密度和/或各引 水槽5的攔截雨水量來調控所需降雨量,所需量的雨水通過各引水槽5之 間的空隙降入試驗區內。多余的雨水將會降入引水槽5內,高、低支腿的 設計使引水槽5形成一個斜度,雨水降入引水槽5后由高支腿1向兩低支 腿方向流動,最終流入設于兩低支腿之間的集水槽6內,由于集水槽6是 一端高一端低斜向下設置的,雨水從集水槽6低端流出,集水槽6低端下 方可放置一集水容器以便收集從集水槽6流出的雨水。各支腿之間側向遮 雨板8的設計可擋住由于風向原因從側向降入試驗區的雨水,增加了最終 調控量的準確性。引水槽5和集水槽6由透明PVC材質制成,在調控降雨 量的同時不會因為遮擋試驗區而影響植被對陽光的利用。
權利要求1、 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兩高支腿、兩低支腿, 矩形框架、引水槽和集水槽,所述矩形框架相鄰的兩角分別固設有高支腿, 另兩角固設有低支腿,該矩形框架上設有從高支腿到低支腿方向平行排列 的若干引水槽;所述兩低支腿之間設有斜向下的集水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 低支腿為第一低支腿和第二低支腿,其中第一低支腿短于第二低支腿,所 述集水槽從第二低支腿向第一低支腿方向斜向下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支腿端部設有凹形槽,矩形框架可卡制于其中。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 水槽為V型,所述矩形框架上設有與其相匹配的V型槽。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 水槽為U型,所述矩形框架上設有與其相匹配的U型槽。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相鄰兩支腿之間還分別設有側向遮雨板,該側向遮雨板與所述各支腿之間 的夾角為30 60度。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 向遮雨板為日字形框架上覆有透光薄板。
8、 根據權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引水槽和集水槽為透明PVC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透光雨水調控裝置,其包括兩高支腿、兩低支腿,矩形框架、引水槽和集水槽,所述矩形框架相鄰的兩角分別固設有高支腿,另兩角固設有低支腿,該矩形框架上設有從高支腿到低支腿方向平行排列的若干引水槽;所述兩低支腿之間設有斜向下的集水槽,所述相鄰兩支腿之間設有側向遮雨板。本實用新型所述可以有效調控到達植被試驗區的降雨量的同時不影響植被對陽光的利用,成本低廉,操作簡單。
文檔編號A01G9/24GK201018809SQ20072014882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18日
發明者萬里強, 峰 何, 張小凡, 李向林, 袁慶華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