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75845閱讀:74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旋耕或播種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小麥播種機均為開溝條播,播種帶窄,出苗集中,苗與苗 之間爭奪養分,而兩隴之間的土壤營養和水分不能被充分利用。而且 現有的播種機作業前,需要先用旋耕、整地機進行耕整后,再進行播 種,拖拉機需要兩次進地,才能夠完成作業,能耗高、成本大、作業 效率低。普通的小麥撒播機具比較簡易,將籽粒在旋耕前撒于地表, 待旋耕時籽粒隨土壤翻動埋于地下,籽粒水平分布較均勻,但垂直分 布較差,部分籽粒或露出地表或埋得過深而不能發芽;部分籽粒覆土 過淺雖能出苗,但易受凍害或干旱死亡而不能越冬;造成種子浪費和 水肥苗期損失,此播種方式不能夠保證每畝實際有效播種量和發芽 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結構獨 特、合理,旋耕、撒播作業可一次完成,省工省時,節省能源,提高 效率,降低成本,土壤營養、水分及肥料利用率高,基本上可以實現 均勻撒播,尤其是可使播深一致,能夠較有效地保證籽粒發芽深度要 求,為籽粒提供了較好的發芽環境,節約種子,大大提高了種子的發 芽率,提高小麥的生長質量和總產量。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方案是 一種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 包括機架及懸掛架、齒輪箱、旋耕機構、排種裝置及其輸種管,其特 征在于輸種管有2個或2個以上,橫向間隔排列,在輸種管的下方均連 有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下端的出種口 位于土層以下要求的深度,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設于旋耕刀軸的 后面。
所述的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的較佳結構為具有盒式種子橫 向均散外罩,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的上端設有落種管,落種管的下 端設有種子側分桿,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下端位于土層下,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中具有勻種柱及種子下滑斜板。
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也可為其他形式結構,如或無下滑斜板 直接下落式結構、振動篩罩結構等。勻種柱可為圓柱、三角柱等結構。
所述的勻種柱為3排或3排以上為佳,上排比下排各少1 3個小柱 為佳;各種子下滑斜板連為一體式為佳,或為分體式。
所述的旋耕機構的刀軸的前面設有排肥裝置為佳,設有2個或2個 以上的輸肥管,在輸肥管的下方均設有肥料均撒裝置。肥料均撒裝置 可將肥料側分打散,使肥料水平掉落分布均勻為佳;使肥料均勻撒落 于旋耕刀軸的前面,經旋耕使肥料與土壤混合更均勻。并設有播肥量 可調機構為佳。
所述的肥料均撒裝置的較佳結構為撒肥罩為扁喇叭形,撒肥罩 中分布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分流塊,分流塊呈倒V形,撒肥罩下面設 有斜向導肥板,外罩壁可代替該斜向導肥板。肥料均撒裝置也可為其 他結構,如篩式撒肥箱等結構。
所述的小麥旋耕施肥撒播聯合播種機,設有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 裝置上、下可調機構。可根據土壤種類、土壤含水率以及地表覆蓋物 密度的不同進行調整,以使籽粒與土壤充分接觸,并保證播種深度。
所述的小麥旋耕施肥撒播聯合播種機的兩側設有起埂犁為佳。可 將兩側土壤 堆砌成埂,減少人工起埂作業,該犁可根據需要進行裝卸。
為進一步保證所需的埋土量,并更均勻地埋好種子,保證一定深 度,并形成一定的撒種空間,所述的旋耕機構的刀軸和土層下種子橫 向均撒裝置之間設有上分土板為佳。無分土板時,土可從土層下種子 橫向均撒裝置的上部(輸種管之間)通過,埋好種子;或用其它機構 送土埋種;但以設上分土板為好。
為使播種覆土量更加均勻平整、 一致,所述的土層下種子橫向均 撒裝置的后上方設有撥土輪為佳。
為了進一步保證種子可靠發芽,所述的撥土輪的后方設有鎮壓棍 為佳。從而在上分土板和撥土輪的聯合作用下,在已撒播的種子上面 均勻覆土并經鎮壓輪鎮壓。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之不足,結構獨特、 合理,旋耕、撒播作業可一次完成,省工省時,節省能源,提高效率, 土壤營養、水分及肥料利用率高,基本上可以實現均勻撒播,尤其是 可使播深一致,能夠較有效地保證籽粒發芽深度要求,為籽粒提供了較好的發芽環境,節約種子,大大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提高了小麥
的生長質量和總產量;使用方便、靈活,作業成本低,效果顯著,是 對現有技術的一個突破;拖拉機一次進地還可以完成施肥、旋耕、撒 播、起埂全部作業;播種機的后端添加了壓輥,可將播種后的地表覆 土壓緊,從而為籽粒提供較好的發芽環境,提高發芽率;播種機兩側 的起埂犁可將兩側土壤堆砌成埂,可減少人工起埂作業,降低勞動強 度。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作進一步詳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 限定。

圖l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3是圖1中件號9種子橫向均撒裝置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A向視圖5是圖1中件號13肥料均撒裝置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 圖4中,各標號含義為l懸掛架,2齒輪箱,3排肥裝置, 31輸肥管,4排種裝置,41輸種管,5機架,6鎮壓輥,7平臺,8撥土 輪,9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1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92種子 下滑斜板,IO上分土板,ll旋耕機構,12起埂犁,13肥料均撒裝置, 14落種管,15側分桿,16分散盤,17勻種柱,18撒肥罩,181斜向導 肥板,19分流塊。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圖5:該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包括機架5及懸掛
架l、齒輪箱2、旋耕機構ll、排種裝置4 (含種子箱及排種器及傳動 機構,同現有技術)及其輸種管41,輸種管41有4個,橫向間隔排列, 在輸種管41的下方均連有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 (連接在落種管 14的下端),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設于旋耕機構11的刀軸的后 面。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的結構為具有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 罩91,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91的上端設有落種管14,落種管14的下 端設有種子側分桿15 (可以是圓柱或棱柱形等形狀),盒式種子橫向 均散外罩91下端的出種口位于土層以下要求的深度(應最后保證種子 的合理埋土深度),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91中具有勻種柱17及種子 下滑斜板92。勻種柱17為3排,上排比下排各少l個小柱,各種子下滑
6斜板92連為一體式。旋耕機構11的刀軸的上方設有排肥裝置3 (含肥 料箱及排肥器及傳動機構,同現有技術),設有2個或2個以上的輸肥 管31,在輸肥管31的下方、旋耕機構11的前方均設有肥料均撒裝置B。 肥料均撒裝置13的結構為撒肥罩18為扁喇叭形,撒肥罩18中分布有 三個分流塊19,分流塊19呈倒V形,撒肥罩18下面設有斜向導肥板 181。設有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上、下可調機構(圖中未示)。 小麥旋耕施肥撒播聯合播種機的兩側設有起埂犁12,可根據需要進行 安裝和拆卸。旋耕機構11的刀軸的和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之間 設有上分土板IO。 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的后上方設有撥土輪8。 撥土輪8的后方設有鎮壓棍6。
懸掛架1與拖拉機通過銷軸連接,旋耕刀軸11的軸線與拖拉機 的前進方向垂直,動力由拖拉機后輸出軸通過萬向節傳遞至齒輪箱2, 齒輪箱2的下方與旋耕刀軸11相連,齒輪箱2后上方的排肥裝置3 和排種裝置4通過側板安裝在機架5上,機架5兩側帶有起埂犁12, 排肥裝置3通過輸肥管31與肥料均撒裝置13相連,排種裝置4通過 輸種管41與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相連,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 裝置9的前、后方分別為上分土板10和撥土輪8,平臺7和鎮壓輥6 安裝在機具的后方。
工作時,小麥旋耕施肥撒播起埂聯合播種機,懸掛于拖拉機后方, 拖拉機后動力輸出軸通過萬向節帶動齒輪箱轉動,齒輪箱將動力傳遞 給旋耕機刀軸,進行土壤的旋耕,此時隨著拖拉機的前進,鎮壓輪開 始轉動,從而帶動排肥裝置和排種裝置開始工作。肥料撒落至旋耕機 的前方,由旋耕機將肥料旋入土中;種子橫向均撒裝置至于旋耕機后 方,種子均勻撒播在地表后,上分土板將旋耕過的部分土壤導送致撥 土輪處,土壤在撥土輪的撥送下,將籽粒完全均勻覆蓋,鎮壓輪將土 壤壓實,使籽粒充分與土壤接觸。從而實現施肥、旋耕、撒播、壓實、 起埂等功能。經試用,效果很好。本機結構簡單,調整方便,使用可 靠,是一種獨特的聯合高效小麥撒播機具。
權利要求1、一種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包括機架(5)及懸掛架(1)、齒輪箱(2)、旋耕機構(11)、排種裝置及其輸種管(41),其特征在于輸種管(41)有2個或2個以上,橫向間隔排列,在輸種管(41)的下方均連有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下端的出種口位于土層以下要求的深度,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設于旋耕機構(11)的刀軸的后面。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的結構為具有盒式種子橫向 均散外罩(91),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91)的上端設有落種管(14), 落種管(14)的下端設有種子側分桿(15),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91)下端位于土層下,盒式種子橫向均散外罩(91)中具有勻種柱 (17)及種子下滑斜板(92)。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勻種柱(17)為3排或3排以上,上排比下排各少1 3個小柱, 各種子下滑斜板(92)連為一體式或為分體式。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其特征在于 在旋耕機構(11)的刀軸的上方設有排肥裝置(3),設有2個或2個以 上的輸肥管(31),在輸肥管(31)的下方、旋耕機構(11)的前方 均設有肥料均撒裝置(13)。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肥料均撒裝置(13)的結構為撒肥罩(18)為扁喇叭形,撒 肥罩(18)中分布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分流塊(19),分流塊(19) 呈倒V形,撒肥罩(18)下面設有斜向導肥板(181)。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其特征在于 設有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上、下可調機構。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其特征在于 兩側設有起埂犁(12)。
8、 根據權利要求l、 2、 3、 4、 5、 6或7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 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耕機構(11)的刀軸和土層下種子橫向 均撒裝置(9)之間設有上分土板(10)。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9)的后上方設有撥土輪(8)。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撥土輪(8)的后方設有鎮壓棍(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小麥旋耕撒播聯合播種機,涉及農業旋耕或播種機械技術領域。包括機架及懸掛架、齒輪箱、旋耕機構、排種裝置及其輸種管,其特征在于輸種管有2個或2個以上,橫向間隔排列,在輸種管的下方均連有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土層下種子橫向均撒裝置設于旋耕刀軸的后面。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結構獨特、合理,拖拉機一次進地可以完成施肥、旋耕、撒播、起埂、鎮壓等全部作業,省工省時,節省能源,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土壤營養、水分及肥料利用率高,基本上可以實現均勻撒播,且播深一致,能夠保證籽粒發芽深度要求,為籽粒提供了較好的發芽環境,節約種子,大大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提高了小麥的生長質量和總產量。
文檔編號A01B49/06GK201315738SQ2008201066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4日
發明者劉煥新, 吳海巖, 張彥奇, 張輝辰, 武秀芳, 江光華, 溫長文, 王進朝, 范國昌, 譚俊敏, 陳志英, 高清海 申請人: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新源县| 错那县| 双城市| 修水县| 中牟县| 宿松县| 平湖市| 灵石县| 克拉玛依市| 田东县| 资溪县| 沽源县| 自治县| 武宣县| 铅山县| 平安县| 共和县| 依兰县| 通江县| 慈利县| 轮台县| 绥阳县| 乃东县| 砀山县| 栖霞市| 山东省| 龙泉市| 青河县| 宿州市| 衡东县| 河北省| 安福县| 西乡县| 巴彦淖尔市| 临猗县| 松滋市| 汉阴县| 唐海县| 德化县|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