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林、牧、漁業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沙蠶(尸er/7 erei5" Gnlbe)屬環節動物門,多毛綱
(尸o/ycAae^), 沙蠶目(Nereidida),沙蠶科(Neteididae), 沙蠶亞科 (Neteidinae),富含蛋白質、二十碳五烯酸,經濟價值極高。首先,肉肥體大, 屬上乘餌料,有"萬能釣餌"之稱,也是出口創匯的好品種,每噸1萬美元左 右;其次,它是魚類和蝦蟹類等的優質鮮活館料,或作為水產配合餌料的添加 劑和誘食劑,在蝦池中能節省投餌量,澄清水質,減少奸病;第三,它棲息河 口,其幼蟲和成蟲均可作為檢測水域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標。我國沿海有豐富的 灘涂資源,沙蠶養殖潛力很大。
目前沙蠶的養殖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蘇、浙江一帶沿海,南方的廣東、廣 西等未見有養殖的報道。其主要采取以下幾種養殖方式進行沙蠶養殖 一是灘 涂粗放型增養殖,選擇含泥量高、高潮位有植物分布的高、低潮灘涂進行養殖, 這種養殖方式的特點是成本非常低,養殖技術要求不高,管理簡單,產量不 穩定,經濟效益時好時壞。二是灘涂半人工育苗、養殖,在養殖灘涂上圍上一 定面積的低壩塘作為沙蠶的自然繁殖場,在繁殖季節先肥水,然后將異沙蠶體 放入其中,就能獲得一部分苗種,僅比粗放型養殖方式多用很少的成本,但能 收到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效果,是目前灘涂沙蠶養殖最為理想的方式。三是粗放 型池沼養殖,利用不適合魚蝦養殖的淺、老池塘或荒灘圍塘,經過清塘、翻耕、 肥水、放苗、投餌等的沙蠶養殖管理;或與魚蝦混養,改善魚蝦池的地質環境, 從而減少魚蟲下的發病率,同時也可以為魚奸提供高營養的自然餌料,這種養殖 方式的特點是;投入相對較大,養殖技術要求高,屬高密度精養,產量高,經 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四是工廠化人工養殖,利用利用培育魚、蟲下、蟹、貝的水泥池,先在不鋪沙的水泥池中人工育苗,待幼體快附著時投沙開始養殖, 這種養殖方式的特點是投入大,產出也大,全部在人工控制下進行養殖。
以上沙蠶養殖中,無論是在灘涂粗放式養殖、灘涂半人工養殖、粗放型池 沼養殖或是工廠化人工養殖,提供給沙蠶的棲息環境均是泥沙,其攝食的殘餌、 日常生活的代謝產物全埋于泥沙中,清洗困難,造成養殖環境容易受污染,引 起病害的發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在沙蠶養殖中的代謝產物全埋于泥 沙中,清洗困難,造成養殖環境容易受污染,引起病害發生的缺點,提供一種 采用大型海藻——江蘺代替泥沙作為沙蠶的生活環境的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如
下
(1) 養殖設施和養殖用水
養殖沙蠶的水泥池底面積約30 40flf、池深1.2m、底部有排水孔,藻類培 養池底面積10nf,深1.2m,并在各池底按l個氣石/5 6nf安放,池內海水水溫 18。C 3CTC, pH7. 8 8. 6,鹽度24 30,經暗沉淀、二級沙濾,具體處理路徑 如下海水一暗沉淀一一級沙濾一二級沙濾一300目篩絹袋一養殖池或藻類培養 池;
(2) 江蘺的選擇
選擇生長在較高海水鹽度中的江蘺,清除附在江蘺上面的沙蠶敵害生物, 清洗干凈后備用;
(3) 沙蠶苗放養
把已清洗干凈的養殖池和江蘺徹底消毒,在養殖池底鋪放江蘺,鋪放數量 為4 5斤/m2,加入經過砂濾的海水30cm深,之后投放體長2 3cm,即ll剛節以 上的幼沙蠶,密度為1500 2000條/nf;
(4) 日常管理
每天8: 30、 15: 00、 21: 00各投餌一次,前二次以單胞藻為主,投喂量 為50000 70000個cell/mL.天,同時兼投一些人工配合詞料或經攪拌機打碎的 魚肉糜,而后一次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魚肉糜,投喂量根 沙蠶的攝食情況而 定;每天上午換水一次,然后加水到原來的高度;每4 5天排干水徹底清洗養殖池,沖洗掉附在江蘺上的臟物,在養殖過程中光照強度應保持在400 1000Lux 之間,隨著沙蠶的生長,江蘺的數量增加到7 8斤/m2 。
在藻類培養池內培養單胞藻,加水80cm深,用強氯精消毒海水后注入池內, 其營養鹽配方為NaN0350ppm、 KH2P045ppm、 FeCl30. 5ppm,之后接上藻種,4 5天 待單胞藻長起來后就可以放養幼沙蠶。
所述單胞藻為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和云尾藻;
所述人工配合餌料為蝦片和BP粉。
本發明的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是根據沙蠶的生活習性,由于傳統養殖方式 的棲息環境無法清洗而容易受污染,引發疾病的缺點,為了克服上述養殖技術的 不足,用大型海藻——江蘺替代泥沙,可以優化沙蠶的養殖環境。因為江蘺作為 沙蠶的棲息場所,不僅容易清洗,改善環境,而且江蘺的分枝繁多,有足夠的空 間供沙蠶棲息,同時江蘺能利用沙蠶的排泄物作為自身的營養物質凈化環境,促 進江蘺的生長和增加江蘺的產量,江蘺可以作為商品出售,提高經濟效益。此項 發明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沙蠶的棲息環境,減少污染和病害的發生,從而 提高沙蠶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增加產量,傳統的沙蠶在水泥池養殖的產量一般 是3 4.5kg/nf,而此發明的產量達到5 7kg/m、同時可以減少對砂層的清洗次
數而節省大量的人力,減輕勞動強度。 具體的實施方式
本發明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沙蠶的養殖池底面積為30 40nf、池深1.2m的水泥池(即原來培育鮑魚 苗或蝦苗的培育池),如果水泥池太深,操作不方便,并按l個氣石/5 6lrf的數 量進行鋪設并把養殖池清洗干凈。江蘺的選擇目前的江蘺有二種 一是在池 塘人工養殖,二是在自然海區生長,池塘人工養殖的江蘺生活的海水鹽度較低, 而沙蠶養殖要求的海水鹽度較高,在低鹽度環境下生長的江蘺移到高鹽度海水 中,由于環境的突變容易造成江蘺死亡。因此,要選擇在較高鹽度中生長的江 蘺作為沙蠶的棲息物。同時,江蘺上附有很多小貝類、纖毛類等其他生物,這 些都是沙蠶的敵害,必須徹底清除,把江蘺清洗干凈后備用。
2、 投喂給沙蠶作為餌料的藻類其培養池底面積約10ltf、深1.2m,安放散氣 石6個,加水80cm深,用強氯精消毒海水后注入池內,海水的水溫18。C 3(TC, pH7.8 8.6,鹽度24 30,經暗沉淀、二級沙 ,具體處理路徑如下海水—暗沉淀—一級沙濾一二級沙濾—300目篩絹袋—藻類培養池。
培養單胞藻的營養鹽配方為NaN0350ppm、 KH2P045ppm、 FeCl30. 5ppm,之后接 上藻種(種類有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和云尾藻),4 5天待單胞藻長起來后就可 以放養幼沙蠶。
3、養殖池用漂白粉清洗,江蘺用甲醛徹底消毒,在養殖池底鋪放江蘺,剛 開始江蘺的鋪放數量約為4 5斤/nf (干重)和加入經過砂濾的海水30cm深,養 殖海水的水溫18'C 30。C, pH7.8 8.6,鹽度24 30,經暗沉淀、二級沙濾, 具體處理路徑如下海水一暗沉淀一一級沙濾 二級沙濾—300目篩絹袋—養殖 池。之后投放體長2 3cm (即ll剛節以上)的幼沙蠶,密度為1500 2000條/rtf。 4、日常管理,每天8: 30、 15: 00、 21: 00各投餌一次,前二次以單胞藻 為主,投喂量為50000 70000個cell/mL.天,同時兼投一些人工配合飼料(蝦 片和BP粉)或經攪拌機打碎的魚肉糜,投喂量根據沙蠶的大小和攝食量而定。 而后一次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魚肉糜,單胞藻因為是活餌料,投喂量可以多些, 而人工配合飼料和魚肉糜容易引起水質惡化,投喂量根據沙蠶的攝食情況而定。 每天上午8時左右換水一次,加水到原來的高度;每4 5天排干水徹底清洗養殖 池,沖洗掉附在江蘺上的臟物。因為江蘺的生長需要一定的光照,在養殖過程 中光照強度應保持在400 1000 Lux之間。同時隨著沙蠶的生長,其所需的活動 空間逐漸增大,江蘺的數量也需不斷增加,養殖的最后階段達到8 10斤/itf。 沙蠶經8 10個月養殖就可以收獲,產量可達5 7kg/m2,比傳統的養殖方法產 量高40%。
權利要求
1、一種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法步驟(1)養殖設施和養殖用水養殖沙蠶的水泥池底面積約30~40m2、池深1.2m、底部有排水孔,藻類培養池底面積10m2,深1.2m,并在各池底按1個氣石/5~6m2安放,池內海水水溫18℃~30℃,pH7.8~8.6,鹽度24~30,經暗沉淀、二級沙濾,具體處理路徑如下海水→暗沉淀→一級沙濾→二級沙濾→300目篩絹袋→養殖池或藻類培養池;(2)江蘺的選擇選擇生長在較高海水鹽度中的江蘺,清除附在江蘺上面的沙蠶敵害生物,清洗干凈后備用;(3)沙蠶苗放養把已清洗干凈的養殖池和江蘺徹底消毒,在養殖池底鋪放江蘺,鋪放數量為4~5斤/m2,加入經過砂濾的海水30cm深,之后投放體長2~3cm,即11剛節以上的幼沙蠶,密度為1500~2000條/m2;(4)日常管理每天8:30、15:00、21:00各投餌一次,前二次以單胞藻為主,投喂量為50000~70000個cell/mL.天,同時兼投一些人工配合飼料或經攪拌機打碎的魚肉糜,而后一次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魚肉糜,投喂量根據沙蠶的攝食情況而定;每天上午換水一次,然后加水到原來的高度;每4~5天排干水徹底清洗養殖池,沖洗掉附在江蘺上的臟物,在養殖過程中光照強度應保持在400~1000Lux之間,隨著沙蠶的生長,江蘺的數量增加到7~8斤/m2。
2、 據權利要求l所述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藻類培養池內 培養單胞藻,加水80cm深,用強氯精消毒海水后注入池內,其營養鹽配方為 3VaNO350ppm、 KH2P045ppm、 FeCl30. 5ppm,之后接上藻種,4 5天待單胞藻長起來 后就可以放養幼沙蠶。
3、 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單胞藻為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和云尾藻;
4、據權利要求l所述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配合館 料為奸片和BP粉。
全文摘要
一種沙蠶無土化養殖方法,利用水泥池作為沙蠶的養殖池,海水的經暗沉淀、二級沙濾后用300目篩絹袋過濾使用,選擇江蘺作為沙蠶的棲息環境,養殖池和江蘺經消毒后把江蘺均勻鋪放于池底,加入過濾海水,投放體長2~3cm的幼沙蠶,密度為1500~2000條/m<sup>2</sup>,沙蠶養殖過程中投喂單胞藻和人工配合飼料、魚肉糜,每天換水并定期清洗養殖池,控制光照在400~1000Lux范圍之間,同時隨著沙蠶的生長增加江蘺的數量,沙蠶經8~10個月養殖,收獲時產量可達5~7kg/m<sup>2</sup>,比傳統的養殖方法產量高40%。該方法采用江蘺替代泥沙作為沙蠶的棲息場所,容易清洗并減少大量的人力,充分改善養殖環境,減少病害的發生,有利于沙蠶的生長和增加養殖密度,同時江蘺也可以作為商品出售。
文檔編號A01K67/00GK101622973SQ20091004025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9日
發明者李長玲, 杰 羅, 黃翔鵠 申請人:廣東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