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林、牧、漁業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沙蠶(Perf/ ereh Gnlbe)屬環節動物門,多毛綱
(/WycAae力a), 沙蠶目(Nereidida), 沙蠶科(Neteididae), 沙蠶亞科 (Neteidinae),富含蛋白質、二十碳五烯酸,經濟價值極高。其肉肥體大,屬 上乘餌料,有"萬能釣餌"之稱,也是出口創匯的好品種,每噸l萬美元左右; 其次,它是魚類和奸蟹類等的優質鮮活館料,或作為水產配合館料的添加劑和 誘食劑,在蝦池中能節省投餌量,澄清水質,減少蝦病;同時它棲息河口,其 幼蟲和成蟲均可作為檢測水域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標。我國沿海有豐富的灘涂資 源,沙蠶養殖潛力很大。
目前沙蠶的人工育苗及養殖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蘇、浙江一帶沿海,南方 的廣東、廣西等未見有相關的研究報道。在所有的國內外研究報道中,傳統的 沙蠶人工育苗技術均是待幼蟲發育至5剛節幼體后期在育苗池池底鋪放細沙,作
為幼蟲的附著基。但細砂作幼蟲的附著基,存在以下的缺點 一是在培育過程
中由于幼苗自身的排泄物及殘餌埋于沙內,清洗困難而容易引起病害,二是出
苗時困難很大,首先出苗網箱由于要使沙粒漏出,只能采用80目篩絹,而沙蠶 幼蟲柔、軟呈蠕蟲狀,較小的幼蟲就會從出苗網箱中逃逸。另一方面為了使沙 粒漏出網箱,就要不斷晃動網箱,此時沙蠶苗夾在沙粒中極易受傷,降低了養 殖成活率。因此,對沙蠶幼苗附著基的改進從而代替傳統沙粒,是今后沙蠶人 工育苗中應重點研究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根據沙蠶幼體在變態時 需要一定的物體作為其附著基這一生活習性和特點,而考慮到傳統的沙粒附著基清洗困難而容易引發病害和出苗時幼蟲容易損傷的缺點,提供一種沙蠶無土化 育苗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包 括以下步驟-
1、 育苗設施及用水育苗池為底面積約30nf、池深1.5m、底部有排水孔的 水泥池;藻類培養池底面積10ltf,深1.2m,養殖池和藻類培養池都安放有氣石; 育苗海水的水溫27。C 30'C, pH7. 8 8.6,鹽度28 30,經暗沉淀、二級沙濾, 具體處理路徑如下海水一暗沉淀一一級沙濾—二級沙濾—300目篩絹袋—育苗 池或藻類培養池。
2、 親蠶的選擇及受精卵的孵化選擇個體較大、外表無傷及活力好的異沙 蠶體(成熟即將繁殖的沙蠶),按雌、雄3: 1的比例置于盛有0,5 113海水的塑料 桶,微沖氣,待異沙蠶體完全產卵和排精后,靜置一段時間受精卵下沉后,用 虹吸方法排掉上面的海水,再加過濾海水,重復這樣操作三次可以洗去多余的 精液。經上述處理的受精卵移入到育苗池,密度控制在5 8個/mL。因為沙蠶受 精卵為沉性卵,為了防止底部缺氧,調節好充氣量。
3、 附著基的選擇及投放當幼體發育至五剛節疣足幼體期,其體上的纖毛 逐漸減少不再游泳,開始進入底棲匍匍生活,需要及時投放附,基。選擇生長 在較高鹽度海水中的江蘺作為幼體的附著基。把附在江蘺上的小貝類、纖毛類 等其他生物清洗干凈,用甲醛徹底消毒后把它投放到發育至五剛節疣足幼體后 期的育苗池池底,投放數量為2. 5 3斤/ltf (無滴水的江蘺重量)。這時要控制 充氣量,因為充氣量太大江蘺會浮起。
幼蟲管理
4、 日常管理剛孵出的三剛節疣足幼體以體內的卵黃囊作為自身的營養物
質,發育至四剛節疣足幼體期,消化道開始形成,卵黃囊消失,需及時投喂餌
料。每天的8: 00、 15: 00和21: 00投喂,主要投喂單胞藻(湛江等鞭金藻、扁 藻和云尾藻),兼投一些人工配合飼料,投喂量根據觀察幼體的攝食情況而定。 待幼體營底棲生活后,投喂少量的魚肉糜;所述人工配合飼料為蟲下片和BB粉。
在三剛節疣足幼體至五剛節疣足幼體前期,幼體營浮游生活,之后營底棲 匍匐生活。在浮游階段,每天用網袋換水約l/3 l/2;當幼體全部營底棲匍每 生活后,換水時直接排上層水,換水量50%以上。因為江蘺的生長需要一定的光照,在育苗過程中根據幼體的發育階段適時調節光照強度,浮游階段控制在
300 600 Lux為宜,營底棲生活后光照在400 1000 Lux之間。
所述藻類培養池中加海水80cm深,用強氯精消毒后施肥,培養單胞藻的營 養鹽配方為NaN0350ppm、 KH2P045ppni、 FeCl30. 5ppm,之后接上藻種;所述單胞藻 為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和云尾藻。
本發明的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是對沙蠶傳統人工育苗中幼體附著基的改 進,傳統的附著基為沙粒,而沙粒清洗困難養殖環境容易受污染,引發疾病發生, 且出苗時容易損傷幼體。本發明用大型海藻——江蘺替代泥沙,可以優化沙蠶的 養殖環境。因為江蘺作為沙蠶的棲息場所,不僅容易清洗,改善環境,而且江蘺 的分枝繁多,有足夠的空間供沙蠶棲息,同時江蘺能利用沙蠶的排泄物作為自身 的營養物質凈化環境,促進江蘺的生長和增加產量,江蘺可以作為商品出售,增 加經濟效益。此項發明技術,在提高沙蠶育苗成活率的同時,苗種與江蘺不用剝 離,直接把附在江蘺上的苗種進行養殖,減少對幼蟲的傷害。 具體的實施方式
本發明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藻類培養池底面積約10ltf、深1.2m,安放散氣石6個,加水80cm用強氯 精消毒海水后施肥,培養單胞藻的營養鹽配方為NaN0350ppm、 KH2P045ppm、 FeCl30.5ppm,之后接上藻種(種類有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和云尾藻)。
2、 選擇個體較大、外表無傷及活力好的異沙蠶體(成熟即將繁殖的沙蠶), 按雌、雄3: l的比例置于盛有0.5m3海水的塑料桶中,調節沖氣量呈微沸狀,待 異沙蠶體完全產卵和排精后,靜置一段時間受精卵下沉后,用虹吸方法排掉上 層的海水,再加過濾海水,重復這樣操作三次可以洗去多余的精液。經上述處 理的受精卵移入底面積約30ltf、深1.5m、底部有排水孔的育苗池,池部按l個氣 石/5 6nf的數量進行鋪設,育苗海水的水溫27。C 3(TC, pH7. 8 8. 6,鹽度28 30,經暗沉淀、二級沙濾,具體處理路徑如下海水一暗沉淀一一級沙濾 二 級沙濾一300目篩絹袋一育苗池;受精卵孵化密度控制在5 8個/mL。因為沙蠶 受精卵為沉性卵,為了防止底部缺氧,其充氣量比產卵時稍大。
3、 在水溫27 29。C時,受精卵約需42小時孵出三剛節疣足幼體,剛孵出的 三剛節疣足幼體以體內的卵黃囊作為自身的營養物質,發育至四剛節疣足幼體 消化道開始形成,卵黃囊消失,需及時投喂餌料。每天的8: 00、 15: 00和21:oo投喂,主要投喂單胞藻(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和云尾藻),兼投一些人工配 合詞料(蟲下片和BB粉),投喂量根據觀察幼體的攝食情況而定。
4、 當幼體發育至五剛節疣足幼體期,其體上的纖毛逐漸減少不再游泳,開 始進入底棲匍胷生活,需要及時投放附著基。把附在江蘺上的小貝類、纖毛類 等其他生物清洗干凈,用甲醛徹底消毒后把它均勻鋪放到池底,投放數量為 2.5 3斤/ltf (無滴水的江蘺重量)。這時要注意控制充氣量,因為充氣量太大 江蘺會浮起。待幼體全部營底棲匍匐生活后,除投喂單胞藻、人工配合飼料外, 同時投喂少量的魚肉糜。
5、 在三剛節疣足幼體至五剛節疣足幼體前期,幼體營浮游生活,每天用網 袋換水約l/3 l/2;當幼體全部營底棲匍匍生活后,換水時直接排上層水,換 水量50%以上。因為江蘺的生長需要一定的光照,在育苗過程中根據幼體的發育 階段適時調節光照強度,浮游階段控制在300 600 Lux為宜,營底棲生活時光 照在400 1000 Lux之間。在幼體后期培育時間,經常檢査幼體的密度,適當增 加江蘺的數量。
權利要求
1、一種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驟(1)育苗設施及用水育苗池為底面積約30m2、池深1.5m、底部有排水孔的水泥池;藻類培養池底面積10m2,深1.2m,養殖池和藻類培養池都安放有氣石;育苗海水的水溫27℃~30℃,pH7.8~8.6,鹽度28~30,經暗沉淀、二級沙濾后,再經300目篩絹袋過濾后使用;(2)親蠶的選擇及受精卵的孵化選擇個體較大、外表無傷及活力好的異沙蠶體,按雌、雄3∶1的比例置于盛有0.5m3海水的塑料桶,微沖氣,待異沙蠶體完全產卵和排精,取出親蠶,經三次洗卵后移入育苗池,受精卵孵化密度控制在5~8個/mL,調節好充氣量;(3)剛孵出的三剛節疣足幼體以體內的卵黃囊作為自身的營養物質,發育至四剛節疣足幼體期,消化道開始形成,卵黃囊消失,需及時投喂餌料,每天的8:00、15:00和21:00投喂,主要投喂單胞藻,兼投一些人工配合飼料,投喂量根據觀察幼體的攝食情況而定,當幼體發育至五剛節疣足幼體期,其體上的纖毛逐漸減少不再游泳,開始進入底棲匍匐生活,需要及時投放附著基;(4)在三剛節疣足幼體至五剛節疣足幼體前期,幼體營浮游生活,之后營底棲匍匐生活,在浮游階段,每天用網袋換水約1/3~1/2;當幼體全部營底棲匍匐生活后,換水時直接排上層水,換水量50%以上。
2、 據權利要求l所述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著基為 江蘺,而選擇的江蘺應生長在鹽度較高的環境中,同時清洗掉附在江蘺上的敵 害生物,并用甲醛徹底消毒后投放,投放數量為2.5 3斤/m5,指無滴水的江蘺 重量。
3、 據權利要求l所述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幼體全部營底棲 匍匍生活后,除投喂單胞藻及人工配合飼料外,同時兼投少量的魚肉糜。
4、 據權利要求2所述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江蘺生長的光照, 在育苗過程中根據幼體的發育階段適時調節光照強度,浮游階段控制在300 600 LM為宜,營底棲生活時光照在400 1000 Lux之間。
5、 據權利要求l所述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類培養池中加海水80cm深,用強氯精消毒后施肥,培養單胞藻的營養鹽配方為NaN0350ppm、 KH2P045ppm、 FeCl30. 5ppm,之后接上藻種。
6、 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單胞藻為 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和云尾藻。
7、 據權利要求1所述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配合飼 料為蝦片和BB粉。
全文摘要
一種沙蠶無土化育苗方法,該方法是在水溫27℃~29℃,pH7.8~8.6,鹽度28~30,育苗用水經暗沉淀、二級沙濾后,再經300目篩絹袋過濾使用;選擇個體較大、外表無傷及活力好的異沙蠶體,按雌、雄3∶1的比例置于盛有0.5m<sup>3</sup>海水的塑料桶中產卵受精,受精卵經三次洗卵后移入育苗池,浮游階段的幼體主要投喂單胞藻為主,兼投人工配合飼料;待幼體發育至五剛節疣足幼體期,投放江蘺作附著基,并投少量的魚肉糜;在沙蠶育苗過程中根據其發育階段,控制光照在300~1000Lux之間。用江蘺取代沙粒作為幼體的附著基,由于江蘺能利用沙蠶的代謝產物作為營養促進自身的生長且容易清洗,可以改善幼體的生活環境,減少病害的發生,同時出苗時減少對幼體的損傷,提高幼體的成活率。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1622974SQ20091004025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9日
發明者李長玲, 杰 羅, 黃翔鵠 申請人:廣東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