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境保護技術裝備,具體說是涉及一種對城市污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
背景技術:
污泥是城市污水處理后產生的廢棄物,因其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蟲卵以及硝基芳香烴、多環芳烴等多種有毒有害成份,成為現代城市新的重要污染源。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不斷發展加快,城市污水的處理量會越來越重,污泥的產生量也必然會越來越多,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也必將越來越大。因此,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已成為現代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課題。西方工業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了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的環境保護處理研究試驗。1969年,美國的Kanbuhn和Andrews等人,針對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和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氮、磷、鉀及諸多微量營養元素的資源性質,首先公開了一項以污泥做原料,通過對污泥翻堆攪拌發生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反應,制造出土壤改良劑的技術研究成果,引起了全世界科學技術界的普遍關注;1972年,德國的Popel和Ohnamacht等人,在該技術成果基礎上進行了重大改進,增加了機械強力充氧裝置,使該技術成果具備了產品化條件;與此同時,Fuchs, ffolinsk, Breinbueher等人,也分別對該技術成果的工藝過程和工藝措施進行了一系列重要補充和完善,使該技術逐步發展演化成以污泥做原料,通過機械化翻堆攪拌和通風供氧,形成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環境,制造出土壤改良劑或生物有機肥的成熟技術,也成為世界范圍內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重要基礎技術之一。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日本、韓國等亞洲工業發達國家也加強了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的環境保護處理研究試驗工作。1987年,日本京都大學酒井伸一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先在污泥原料中摻混一定比例既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又能吸納污泥水份填料的技術方法,然后再應用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等成熟技術,制造土壤改良劑或生物有機肥料的創新技術路線,從而把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技術推進到一個新階段;與此同時,1988年,韓國釜山工學院宋在峻教授在其發表的《污泥好氧發酵微生物生長動力學解析》的學術論文中,詳細分析論述了污泥微生物好氧發酵的條件和影響因素,特別是有針對性的分析論證了污泥在組織結構、密度、含水率、碳氮比、生物質含量等方面的自身缺陷及改善方法,為污泥中采取摻混填料技術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使污泥填料技術方法逐步發展演化成為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主流技術。我國對污泥的環境保護處理,長期以來始終作為污水處理廠的附屬工程,一般都停留在脫水、焚燒、填埋等初級階段;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研究試驗工作起步較晚。但在市場需求強勁的拉動下,進步較快,取得的技術成果也較多。比如中國農業大學李國學教授,在1999年主持完成的《城市污泥摻混粉煤灰制造生物有機肥》國家 863計劃科研課題,已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并已在全國多家城市污水處理廠里得到實際應用。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姚嵐教授等人,在2004年完成的《秸桿與污泥混合好氧堆肥研究》科研課題,對秸桿與污泥混合好氧發酵堆肥過程中所需要的溫度、含水率、PH 值、碳氮比、病菌病毒滅殺、重金屬有效態等關鍵條件的最佳參數及變化機理,進行了多種方案的研究試驗和對比分析,從理論上分析論證了可行性機理,并通過數理統計分析方法, 提供了實際運行時應采用的技術參數,為我國污泥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技術裝備的研制開發提供了技術理論依據。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聶錦旭研究員等人,在 2006年完成的《污水廠污泥堆肥及制作復合化肥技術及應用》科研課題,研制開發出了一種以污水廠污泥做原料,加入粉煤灰調節含水率;然后與農作物秸桿混合,放進臥式發酵倉內進行微生物好氧發酵;最后再與化學肥料混配制作復合化肥的技術路線及相應的技術裝備,該科研成果現已投入生產,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國內外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絕大多數都在采用對污泥直接進行或填料混合后進行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的技術方法,生產制造出土壤改良劑或生物有機肥料。這種技術方法,是通過采取恰當的工程技術措施,對污泥堆料或污泥填料混合物堆料進行翻堆攪拌和通風供氧,調節控制堆料的通風供氧條件和環境溫度,制造出一種適宜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活動環境,促使微生物菌群數量快速進入激發狀態,使微生物活性能力快速達到極致,從而完成對堆料中的有機物質進行吸收、氧化、分解、合成等生物功能; 達到制成土壤改良劑或生物有機肥料等資源化產品的技術目標。實現這種技術方法的工程技術措施,是能對堆料進行翻堆攪拌的污泥翻拋機;而污泥翻拋機,能直接影響或決定生產效率、目標產品質量、項目經濟效益等關鍵問題;因此污泥翻拋機是這種技術方法中的核心技術。現在,國內外通行的污泥翻拋機,絕大多數都是輪式污泥翻拋機。這種輪式污泥翻拋機,一般靠行走機構、液壓升降機構及動力傳動機構帶動翻拋輪實現前后、左右、上下移動及旋轉,完成對發酵池內堆料的翻堆攪拌作業。由于這種輪式污泥翻拋機,主要靠翻拋輪進行前后、左右、上下移動及旋轉運動才能實現翻堆攪拌作業,需要配有多種動力源驅動, 必然造成運動協調配合困難,整機結構復雜,從而增加了制造、安裝、調整工藝難度,提高了生產成本;由于這種輪式污泥翻拋機,一般都是通過多級鏈輪、鏈條傳遞結構形式才能將翻拋動力傳遞到翻拋輪,必然產生傳遞輸出動力有限,動力傳遞耗損大,機構故障多、整機效率低等缺陷;特別重要的是,這種輪式污泥翻拋機,由于受到翻拋輪寬度、多種動力源配置、 作業效率等整機結構限制,只能按發酵池采取一池一機布置,進行間歇作業,必然存在設備有效利用率低、建設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等問題。本發明通過認真調查研究,針對我國目前普遍使用的輪式污泥翻拋機存在的弱點和不足,有針對性地發明設計出一種在結構布置形式、動力傳遞輸出方式、安裝配置措施等方面,都與輪式污泥翻拋機有著根本技術區別的滾筒式內置動動力傳輸裝置泥翻拋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擬研究設計的滾筒式內置動動力傳輸裝置泥翻拋機,主要解決通過獨創設計的與發酵池寬度等長的內、外雙筒結構組成的翻拋滾筒,由內置在固定內筒中的動動力傳輸裝置傳遞輸出動力,直接連接帶動旋轉外筒旋轉,實現對發酵池內堆料進行翻堆攪拌作業;通過獨創設計的冷卻系統,形成一種相對封閉的低溫冷卻環境,對內置的翻拋電機、 翻拋減速制動器等動動力傳輸裝置行冷卻降溫,使其能長時間在高溫封閉環境中進行連續正常作業運行;通過采取獨創設計的軸向兩點連接支撐及多項同心定位裝置,保證翻拋電機、翻拋減速制動器、旋轉輪盤、固定內筒、旋轉外筒等主要核心旋轉作業部件的軸線均能保持同心,實現污泥翻拋機的整機同心、平順、穩定、正常運轉;通過獨創設計的由助力鏈輪、助力鏈條嚙合組成的助力裝置,實現污泥翻拋機在鋼軌上行走作業時能產生足夠的運行助力,避免出現打滑現象;通過獨創設計的承重載體式整體機架結構,將污泥翻拋機所有作業零部件全部安裝固定連接在機架上,實現污泥翻拋機能整體快速躉裝轉移,對發酵池能進行一機多池輪番翻堆攪拌作業。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本發明研究設計出一種能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滾筒式內置動動力傳輸裝置泥翻拋機,包括機架、行走機構、冷卻系統、液壓系統、翻拋滾筒、自動控制
直ο所述的機架,是為了合理安裝固定連接污泥翻拋機的全部作業部件,使污泥翻拋機能整體快速躉裝轉移,對發酵池能進行一機多池輪番翻堆攪拌作業,而獨創研究設計的承重載體性工作部件,包括縱梁、橫梁、桁架。整體機架,通過選擇恰當材質、規格的方形鋼管,經焊接組成,按發酵池橫向跨度尺寸,縱向布置在發酵池的正上方;污泥翻拋機的所有工作部件,均通過不同形式,安裝固定連接在機架上。機架縱梁,沿發酵池兩側鋼筋混凝土側壁縱向布置,縱梁的一端通過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與主動行走輪系相連接,另一端通過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與從動行走輪相連接。機架橫梁,根據污泥翻拋機工作部件的數量及機架受力載荷平衡計算結果,設計選擇橫梁的具體數量及布置位置;每根機架橫梁的兩端,均通過焊接方法連接固定在機架縱梁的上平面上,再通過焊接方法與機架桁架連接固定,組成機架整體;不同的機架橫梁,分別通過焊裝的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與翻拋滾筒相連接,通過焊裝的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與伸縮油缸相連接,通過焊裝的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與制冷機相連接,通過焊裝的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與液壓控制器相連接。這種承重載體性機架的結構布置形式,能實現污泥翻拋機的整體快速躉裝轉移,能適應對發酵池進行一機多池輪番翻堆攪拌作業的需要。所述的行走機構,是為了能平穩有效帶動污泥翻拋機沿發酵池縱向進行往復運行,使污泥翻拋機能在發酵池縱向有效長度范圍內,對全部堆料進行翻堆攪拌作業,而獨創研究設計的行走工作部件,包括行走鋼軌、主動行走輪、行走驅動電機、行走減速制動器、從動行走輪、助力鏈輪、助力鏈條、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行走鋼軌,沿發酵池兩側鋼筋混凝土側壁的上平面,縱向平行布置安裝固定。主動行走輪、助力鏈輪,都安裝在行走減速制動器的動力輸出軸上,行走減速制動器與行走驅動電機緊密連接,由這些工作零部件組成主動行走輪系,并通過焊裝在機架縱梁上的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與機架相連接;從動行走輪,通過焊裝在機架縱梁上的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與機架相連接。主動行走輪系和從動行走輪,都布置在行走鋼軌上,支承機架及安裝布置在機架上的所有工作部件;通過調節控制行走驅動電機,帶動機架及安裝在機架上的所有工作部件,在發酵池縱向長度范圍內進行往復運行或停頓,實現污泥翻拋機對發酵池內的所有堆料進行翻拋攪拌作業。在發酵池兩側鋼筋混凝土側壁的上平面上,沿行走鋼軌內側平行安裝固定有與行走鋼軌等長的助力鏈條,與在主動行走輪內側布置安裝的助力鏈輪相嚙合,組成行走助力裝置,使污泥翻拋機在鋼軌上行走作業時能產生出足夠的運行助力,能較好地解決污泥翻拋機在鋼軌上運行發生打滑的技術問題。所述的冷卻系統,是為了保證內置在固定內筒中的翻拋電機、翻拋減速器翻拋減速制動器部件,能長時間在高溫封閉的惡劣環境中進行連續正常運行作業,而獨創研究設計的冷卻降溫工作系統,包括制冷機、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冷氣輸送軟管、冷氣進氣接頭、 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冷卻余氣出口、冷凝水出口。制冷機,通過制冷裝置產生出低溫冷卻氣體,經冷氣輸送軟管送進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內,用于對內置的翻拋電機、翻拋減速制動器進行冷卻降溫;制冷機安裝固定在機架橫梁上方,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上的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與機架相連接。冷氣輸送軟管,安裝布置在翻拋滾筒搖臂的空腔內,一端與制冷機的冷氣輸出接頭相連接,另一端與動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的冷氣進氣接頭相連接。在固定內筒的兩端,通過安裝固定的冷卻室封閉隔板,把固定內筒的筒腔改制封閉形成為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當制冷機產生的低溫冷卻氣體,通過冷氣輸送軟管被直接送進動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后,形成一種相對獨立的冷卻降溫環境,使安裝內置其中的翻拋電機、翻拋減速制動器運行作業產生的熱量能得到充分交換釋放;冷熱能量交換釋放后產生的冷凝水,通過設置在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下方的冷凝水出口排出;剩余的冷卻氣體,通過設置在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上方的冷卻余氣出口排出。所述的液壓系統,是為了能平穩有效控制帶動翻拋滾筒沿發酵池深度進行上下運行或停頓,使污泥翻拋滾筒能在發酵池深度有效范圍內,對全部堆料進行翻堆攪拌作業,而獨創研究設計的液壓工作系統,包括液壓控制器、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液壓油管、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伸縮油缸。液壓控制器,由液壓齒輪泵、分配閥、溢流閥、控制閥、液壓油箱、儀表、控制器殼體組成,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上的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與機架相連接,通過液壓油管與伸縮油缸相連接。伸縮油缸,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上的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與機架相連接,通過翻拋滾筒搖臂上設有的伸縮油缸連接支座與翻拋滾筒相連接。液壓系統,在污泥翻拋機進行翻堆攪拌作業時,通過設有的自動控制裝置操縱液壓控制器,調節控制伸縮油缸的伸縮軸桿伸出長短,帶動翻拋滾筒進行上、下移動或停頓,使翻拋滾筒能在發酵池深度有效范圍內,對發酵池內全部堆料進行任意深度層面上的翻堆攪拌作業;液壓系統,在污泥翻拋機需要對發酵池進行一機多池輪番作業時,通過設有的自動控制裝置操縱液壓控制器,將伸縮油缸的伸縮軸桿縮回到最小極限,帶動翻拋滾筒上移到最高上限,使翻拋滾筒上的翻拋葉片位置高于助力鏈輪齒尖位置,滿足污泥翻拋機的整體快速躉裝轉移需要。所述的翻拋滾筒,是為了簡化污泥翻拋機的整體結構,減少動力傳遞級次,降低動力消耗,增加翻堆攪拌作業寬度,提高生產作業效率,而獨創研究設計出的滾筒式翻拋作業機構,包裝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翻拋滾筒搖臂、固定內筒、搖臂肖軸、翻拋電機、翻拋減速制動器、翻拋滾筒旋轉輪盤、動力傳輸裝置安裝調整托盤、旋轉外筒。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用焊接方法固定焊裝在機架橫梁上,通過搖臂肖軸與翻拋滾筒相連接,支撐翻拋滾筒以搖臂肖軸為中心進行上下移動作業。翻拋滾筒搖臂,用耐腐蝕鍋爐鋼板焊接制成,通過搖臂肖軸及焊裝在機架橫梁上的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與機架相連接,通過伸縮油缸連接支座與伸縮油缸相連接;在翻拋滾筒搖臂的殼體上,留有與固定內筒外徑相同的固定內筒焊裝定位工藝孔,在焊裝定位工藝孔的外側,焊裝有與焊裝定位工藝孔等同口徑的旋轉外筒定位輪盤,在旋轉外筒定位輪盤的外表面上,設計制造有旋轉定位滾珠滾道,使旋轉定位滾珠滾道與固定內筒焊裝定位工藝孔同心;在旋轉外筒定位輪盤外側的同心圓120°等分位置上,安裝有3塊旋轉外筒對接調整限位擋塊。固定內筒,用耐腐蝕的鍋爐鋼板通過卷筒焊接方法制成;用焊接方法將固定內筒的一端垂直固定焊裝在翻拋滾筒搖臂殼體上的固定內筒焊裝定位工藝孔處,并使固定內筒與殼體表面垂直,與焊裝定位工藝孔同心。由翻拋電機、翻拋減速制動器和翻拋滾筒旋轉輪盤,通過緊密聯接固定組成翻拋動力傳輸裝置,并使上述三種旋轉部件的軸線保持同心;翻拋動力傳輸裝置,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調整托盤安裝固定在固定內筒的筒壁上,并通過調整安裝墊片,使翻拋動力傳輸裝置軸線與固定內筒軸線保持同心;翻拋動力傳輸裝置中的翻拋電機和翻拋減速制動器部分,安裝固定在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內;翻拋滾筒旋轉輪盤部分,留露在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外,通過3條弧形旋轉輪盤安裝連接基座與旋轉外筒相連接固定,形成旋轉外筒軸向上的一個連接定位支撐點,直接傳遞輸出動力,帶動翻拋滾筒旋轉外筒旋轉,完成翻堆攪拌作業;同時通過調整安裝墊片,使旋轉外筒的軸線與翻拋動力傳輸裝置軸線保持同心。旋轉外筒,用耐腐蝕鍋爐鋼板通過卷筒焊接方法制成,為提高污泥翻拋機生產作業效率,減少翻堆攪拌作業阻力,在旋轉外筒的外壁上,設計安裝有按多頭螺旋走向形態,以一定傾斜角度、等間隔距離、斷續安裝固定的翻拋葉片;為實現旋轉外筒的軸向兩點連接定位支撐,在旋轉外筒的一端,用焊接方法固定焊裝有旋轉外筒定位法蘭盤,在旋轉外筒定位法蘭盤的外表面上,設計制造有與旋轉外筒定位輪盤相對應的旋轉定位滾珠滾道,并使旋轉定位滾珠滾道與旋轉外筒軸線保持同心;通過安裝布置在滾道中的旋轉定位滾珠與旋轉外筒定位輪盤對接固定,形成旋轉外筒軸向上的另一個連接定位支撐點;同時,通過調整安裝在翻拋滾筒搖臂殼體上的旋轉外筒對接調整限位檔塊,調整固定旋轉外筒的對接位置,使旋轉外筒的軸線與固定內筒軸線、翻拋動力傳輸裝置軸線都保持同心,實現污泥翻拋機的整機能保持同心、平順、穩定進行翻堆攪拌作業。所述的自動控制裝置,設計成操縱控制柜形式,安裝固定在機架的合適位置上,使其能與污泥翻拋機進行同步整體躉裝移動;自動控制裝置,以工業控制單片機為核心部件, 具有編程設計、信號采集處理、數據分析存儲、鍵盤輸入、指令輸出、LED屏幕顯示等電子自動控制功能;自動控制裝置,通過導線束分別連接各監測位置上的傳感器、監測記錄儀表等信息傳輸部件和各作業位置上的電機、電磁開關、電動蝶閥等運行驅動部件,能對污泥翻拋機運行作業的全過程進行自動操縱控制;對自動控制裝置,即可以人工直接操縱,也可以通過搖控器進行搖控操縱。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及達到的效果1、本發明針對現有輪式污泥翻拋機存在的不足及弱點,有針對性地發明設計出一種全新結構形式的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通過采取按發酵池等同寬度設計制造出一種由內、外雙筒結構組成的翻拋滾筒,在翻拋滾筒內安裝布置動力傳輸裝置直接傳遞輸出翻拋動力,在承重載體性機架上安裝布置全部作業部件,使污泥翻拋機能整機快速躉裝轉移等獨創技術措施,使本發明具有技術先進、結構緊湊、運行平穩、傳遞動力損耗小、生產作業效率高、能對發酵池進行一機多池輪番作業等突出特點,有較高推廣示范價值,能獲得較好經濟效益。2、本發明采取將翻拋動力傳輸裝置,設計布置在相對封閉的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內,通過獨創設計的冷卻系統產生低溫冷卻氣體,對翻拋電機、翻拋減速制動器等旋轉部件運行作業產生的熱量及時充分進行交換釋放,較好地解決了污泥翻拋機內置動力傳輸裝置能長時間在高溫封閉惡劣環境中進行連續翻堆攪拌作業的技術難題。3、本發明通過采取將固定內筒垂直焊接在翻拋滾筒搖臂上,將翻拋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固定在固定內筒中,將旋轉外筒安裝連接在固定內筒外,用翻拋動力傳輸裝置中的旋轉輪盤連接帶動旋轉外筒進行轉動的整體結構布置技術措施,成功地實現了由翻拋動力傳輸裝置直接傳遞輸出翻拋動力的技術目標,較好地解決了污泥翻拋機減少動力傳遞級次、 降低動力傳輸損耗、提高生產作業效率等技術難題。4、本發明通過采用獨創設計的在旋轉外筒的軸向有效長度內,實現兩點連接定位支撐結構,及采用的定位法蘭盤、定位輪盤、旋轉定位滾珠、滾珠滾道、調整限位檔塊、動力傳輸裝置安裝調整托盤、滾筒旋轉輪盤弧形連接安裝基座等多種對接同心定位零件,成功地實現了動力傳輸裝置軸線、固定內筒軸線、旋轉外筒軸線均保持同心的技術目標,較好地解決了滾筒式污泥翻拋機的整機能保持同心、平順、穩定進行翻堆攪拌作業的技術難題。
附圖1 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結構示意圖。附圖2 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結構示意圖A向視圖。附圖3 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結構示意圖B處放大圖。附圖中I -翻拋滾筒;II -液壓系統;III-冷卻系統;IV-行走機構;V -自動控制裝置;VI-機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所示,本發明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包括機架(VI )、行走機構(IV )、冷卻系統(III)、液壓系統(II )、翻拋滾筒(I )、自動控制裝置(V )。所述的機架(VI),包括縱梁(14)、橫梁(20)、桁架( ),選擇使用恰當材質規格的方型鋼管焊接組成,安裝布置在污泥發酵池的上方。機架縱梁(14),沿污泥發酵池兩側的鋼筋混凝土側壁(15)縱向布置,縱梁(14)的一端通過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1)與主動行走輪系相連接,另一端通過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1 與從動行走輪(1 相連接。機架橫梁(20),根據污泥翻拋機工作部件數量及機架受力載荷平衡計算結果,設計選擇橫梁的具體數量及布置位置,每根機架橫梁00)的兩端,均通過焊接方法連接固定在機架縱梁(14)的上平面上,再通過焊接方法與機架桁架09)連接固定,組成機架整體(VI); 不同的機架橫梁(20),分別通過焊裝的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2)與翻拋滾筒(I )相連接,通過焊裝的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6)與伸縮油缸(5)相連接,通過焊裝的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C3)與制冷機(4)相連接,通過焊裝的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11)與液壓控制器(10)相連接。所述的行走機構(IV ),包括行走鋼軌(9)、主動行走輪(16)、行走驅動電機(19)、 行走減速制動器(18)、從動行走輪(12)、助力鏈輪(17)、助力鏈條(8)、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1)、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1 。行走鋼軌(9),沿污泥發酵池兩側的鋼筋混凝土側壁(15)上平面平行縱向安裝固定。主動行走輪(16)、助力鏈輪(17)都安裝固定在行走減速制動器(18)的動力輸出軸上,行走減速制動器(18)與行走驅動電機(19)緊密連接;上述工作部件組成的主動行走輪系,通過焊裝在機架縱梁(14)上的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1)與機架(VI)相連接;從動行走輪(12),通過焊裝在機架縱梁(14)上的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1 與機架(VI)相連接。主動行走輪(16)、從動行走輪(12),安裝布置在行走鋼軌(9)上,支承機架(VI)及安裝布置在機架(VI)上的污泥翻拋機所有工作部件;通過自動控制裝置(V )調節控制行走驅動電機(19),帶動機架(VI)及所有工作部件,在污泥發酵池縱向長度范圍內進行往復運行或停頓。在污泥發酵池兩側的鋼筋混凝土側壁(15)的上平面,沿行走鋼軌(9)內側平行安裝固定有與行走鋼軌(9)等長的助力鏈條⑶,由布置安裝在主動行走輪(16)內側的助力鏈輪(17)與固定的助力鏈條⑶相嚙合,組成行走助力裝置,使污泥翻拋機的行走機構(IV)在行走鋼軌(9)上行走運行時,能產生出與行走驅動電機(19)功率相當的運行助力。所述的冷卻系統(III),包括制冷機(4)、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C3)、冷氣輸送軟管、 冷氣進氣接頭(32)、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冷卻余氣出口(27)、冷凝水出口(33)。 制冷機G),安裝布置在機架橫梁00)的上方,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00)上的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C3)與機架(VI)相連接;冷氣輸送軟管,安裝布置在翻拋滾筒搖臂0 的空腔內,一端與制冷機(4)上的冷氣輸出接頭相連接,另一端與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 上的冷氣進氣接頭(3 相連接。在翻拋滾筒固定內筒(34)的兩端,通過設計安裝的冷卻室封閉隔板(36),把固定內筒(34)的筒腔改制封閉形成為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 當制冷機(4)通過制冷裝置產生的低溫冷卻氣體,經冷氣輸送軟管被直接送入動力傳輸裝置冷卻室(31)后,形成一種相對獨立的冷卻降溫環境,使安裝內置其中的翻拋電機(25)、 翻拋減速制動器06)作業產生的熱量,能得到及時充分的交換釋放;冷熱能量交換釋放后產生的冷卻水,通過設置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下方的冷凝水出口(3 排出,剩余的冷卻氣體,通過設置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上方的冷卻余氣出口 (XT)排出。所述的液壓系統(II ),包括液壓控制器(10)、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11)、液壓油管、伸縮油缸(5)、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6)。液壓控制器(10),安裝布置在機架橫梁 (20)的上方,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OO)上的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11)與機架(VI) 相連接;液壓控制器(10),由液壓齒輪泵、分配閥、溢流閥、控制閥、液壓油箱、儀表、控制器殼體組成,通過液壓油管與伸縮油缸( 相連接。伸縮油缸(5),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OO) 上的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6)與機架(VI)相連接,通過翻拋滾筒搖臂02)上設有的伸縮油缸連接支座(7)與翻拋滾筒(I )相連接。在污泥翻拋機進行翻堆攪拌作業時,通過自動控制裝置(V )操縱液壓控制器(10),調節控制伸縮油缸(5)的伸縮軸桿伸出長短, 帶動翻拋滾筒(I )在污泥發酵池深度范圍內進行上、下移動或停頓,實現對污泥發酵池內全部堆料進行任意深度層面上的翻堆攪拌作業;在污泥翻拋機需要進行一機多池輪番作業時,通過自動控制裝置(V )操縱液壓控制器(10),將伸縮油缸(5)的伸縮軸桿縮回到最小極限,帶動翻拋滾筒(I )上移到最高上限,使翻拋滾筒(I )上翻拋葉片04)的停留位置,高于助力鏈輪(17)的齒尖位置,滿足污泥翻拋機的整體快速躉裝轉移需要。所述的翻拋滾筒(I ),包括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O),翻拋滾筒搖臂02)、搖臂肖軸(21)、固定內筒(34)、翻拋電機(25)、翻拋減速制動器( )、翻拋滾筒旋轉輪盤(30)、 動力傳輸裝置安裝調整托盤(3 、旋轉外筒08)。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O),用焊接方法焊裝固定在機架橫梁00)上,通過搖臂肖軸與翻拋滾筒(I )相連接,支撐翻拋滾筒 (I )以搖臂肖軸為中心進行上、下移動。翻拋滾筒搖臂(22),用耐腐蝕鍋爐鋼板焊接制成,通過焊裝的伸縮油缸連接支座(7)與伸縮油缸(5)相連接,通過搖臂肖軸及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 與機架(VI)相連接;在翻拋滾筒搖臂0 的殼體上,留有與固定內筒(34)外徑相同的固定內筒焊裝定位工藝孔,在焊裝定位工藝孔的外側,焊裝有與定位工藝孔等同孔徑的旋轉外筒定位輪盤(39),在定位輪盤(39)的外表面上設計制造有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使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與固定內筒焊裝定位工藝孔保持同心; 在旋轉外筒定位輪盤(39)外側的同心圓120°等分位置上,分別安裝有3塊旋轉外筒對接調整限位檔塊GO)。固定內筒(34),用耐腐蝕鍋爐鋼板通過卷筒焊接方法制成,用焊接方法將固定內筒(34)的一端,垂直焊裝固定在翻拋滾筒搖臂0 殼體的固定內筒焊接工藝孔處,使固定內筒(34)的軸線與殼體表面垂直,與焊接定位工藝孔同心。翻拋電機(25)、 翻拋減速制動器06)與翻拋滾筒旋轉輪盤(30),通過緊密聯接固定組成翻拋動力傳輸裝置,并使上述3種旋轉部件的軸線保持同心;翻拋動力傳輸裝置,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調整托盤(35)安裝固定在固定內筒(34)的筒壁上,并通過調整安裝墊片,使翻拋動力傳輸裝置的軸線與固定內筒(34)軸線保持同心;翻拋動力傳輸裝置的翻拋電機(25)、翻拋減速制動器06)部分,安裝固定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內,翻拋滾筒旋轉輪盤(30)部分, 留露在冷卻室(31)外;翻拋滾筒旋轉輪盤(30),通過3條弧形旋轉輪盤安裝連接基座與旋轉外筒08)相連接固定,形成旋轉外筒08)軸向上的一個連接定位支撐點,直接傳遞輸出動力,帶動翻拋滾筒旋轉外筒08)旋轉,完成翻堆攪拌作業;通過調整翻拋滾筒旋轉輪盤 (30)的安裝墊片,使旋轉外筒08)的軸線與翻拋動力傳輸裝置軸線保持同心。旋轉外筒 (觀),用耐腐蝕鍋爐鋼板通過卷筒焊接方法制成,在旋轉外筒08)的外壁上安裝固定有相當數量的翻拋葉片04),為提高污泥翻拋機的生產作業效率,減小翻拋攪拌作業阻力,翻拋葉片04)采取按多頭螺旋形態走向、以統一傾斜角度、等間隔距離、斷續安裝固定形式布置;在旋轉外筒08)的一端,用焊接方法焊裝固定有旋轉外筒定位法蘭盤(37),在旋轉外筒定位法蘭盤(37)的外表面上,設計制造有與旋轉外筒定位輪盤(39)相對應的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使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與旋轉外筒08)保持同心。用焊裝固定在旋轉外筒08)上的定位法蘭盤(37),通過安裝布置在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里的旋轉定位滾珠(23),與焊裝固定在翻拋滾筒搖臂0 殼體上的旋轉外筒定位輪盤(39)實現對接固定, 形成旋轉外筒08)軸向上的另一個連接定位支撐點;旋轉外筒08)依靠軸向上的兩個連接定位支撐點,通過調整安裝在翻拋滾筒搖臂0 上的旋轉外筒對接調整限位檔塊(40), 調整固定旋轉外筒08)的對接位置,能實現旋轉外筒( )、固定內筒(34)及翻拋動力傳輸裝置三條軸線均保持同心,使污泥翻拋機在進行翻堆攪拌作業時能保持整機的穩定平順旋轉運行。 所述的自動控制裝置(V ),設計成操縱控制柜形式,安裝固定在機架(VI )的合適位置上,隨污泥翻拋機整機躉裝移動;自動控制裝置(V ),以工業控制單片機為核心部件,具有編程設計、信號采集處理、數據分析存儲、鍵盤輸入、指令輸出、LED屏幕顯示等電子自動控制功能;自動控制裝置(V ),通過導線束分別連接各監測位置上的傳感器、監測記錄儀表等信息傳輸部件和各作業位置上的電機、電磁開關、電動蝶閥等運行驅動部件,實現對污泥翻拋機運行作業全過程的自動操縱控制。對自動控制裝置(V ),既可以人工直接操縱,也可以通過搖控器進行搖控操縱。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其特征在于該污泥翻拋機,包括機架(VI)、行走機構(IV )、冷卻系統(III)、液壓系統(II )、翻拋滾筒(I )、自動控制裝置(V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VI),包括縱梁(14)、橫梁(20)、桁架 ( ),選擇使用恰當材質規格的方型鋼管焊接組成;機架縱梁(14),沿污泥發酵池兩側的鋼筋混凝土側壁(15)縱向布置,縱梁(14)的一端通過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1)與主動行走輪系相連接,另一端通過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1 與從動行走輪(1 相連接;機架橫梁00)的兩端,通過焊接方法連接固定在機架縱梁(14)的上平面上,再通過焊接方法與機架桁架09)連接固定,組成整體機架(VI);不同的機架橫梁(20),分別通過焊裝的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 與翻拋滾筒(I )相連接,通過焊裝的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6)與伸縮油缸( 相連接,通過焊裝的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C3)與制冷機(4)相連接,通過焊裝的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11)與液壓控制器(10)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機構(IV ),包括行走鋼軌(9)、主動行走輪(16)、行走驅動電機(19)、行走減速制動器(18)、從動行走輪(12)、助力鏈輪(17)、 助力鏈條(8)、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1)、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13);行走鋼軌(9),沿污泥發酵池兩側的鋼筋混凝土側壁(1 上平面平行縱向安裝固定;主動行走輪 (16)、助力鏈輪(17)都安裝固定在行走減速制動器(18)的動力輸出軸上,行走減速制動器 (18)與行走驅動電機(19)緊密連接,上述工作部件組成的主動行走輪系通過焊裝在機架縱梁(14)上的主動行走輪系安裝固定基座(1)與機架(VI)相連接;從動行走輪(12),通過焊裝在機架縱梁(14)上的從動行走輪安裝固定基座(1 與機架(VI)相連接;行走機構(IV),通過主動行走輪(16)和從動行走輪(12)安裝布置在行走鋼軌(9)上,通過自動控制裝置(V )調節控制行走驅動電機(19),帶動機架(VI)及所有工作部件,在污泥發酵池縱向長度范圍內進行往復運行或停頓;在污泥發酵池兩側的鋼筋混凝土側壁(1 的上平面,沿行走鋼軌(9)內側平行安裝固定有與行走鋼軌(9)等長的助力鏈條(8),由布置安裝在主動行走輪(16)內側的助力鏈輪(17)與助力鏈條(8)嚙合組成行走助力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卻系統(III),包括制冷機G)、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3)、冷氣輸送軟管、冷氣進氣接頭(32)、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冷卻余氣出口(27)、冷凝水出口(3 ;制冷機(4)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00)上的制冷機安裝固定基座C3)與機架(VI)相連接;冷氣輸送軟管,安裝布置在翻拋滾筒搖臂0 的空腔內,一端與制冷機(4)上的冷氣輸出接頭相連接,另一端與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 上的冷氣進氣接頭(3 相連接;在固定內筒(34)的兩端,通過設計安裝的冷卻室封閉隔板 (36),把固定內筒(34)的筒腔封閉形成為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制冷機(4)通過制冷裝置產生的低溫冷卻氣體,經冷氣輸送軟管被直接送入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 后,形成一種相對獨立的冷卻降溫環境,使安裝內置其中的翻拋電機0 、翻拋減速制動器 (26)運行作業產生的熱量得到充分交換釋放;冷熱能量交換釋放后產生的冷卻水,通過設置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下方的冷凝水出口(3 排出,剩余的冷卻氣體,通過設置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上方的冷卻余氣出口 07)排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系統(II),包括液壓控制器(10)、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11)、液壓油管、伸縮油缸(5)、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6);液壓控制器(10)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00)上的液壓控制器安裝固定基座(11)與機架(VI)相連接;液壓控制器(10),由液壓齒輪泵、分配閥、溢流閥、控制閥、液壓油箱、儀表、控制器殼體組成,通過液壓油管與伸縮油缸( 相連接。伸縮油缸( 通過焊裝在機架橫梁00)上的伸縮油缸安裝連接支架(6)與機架(VI)相連接,通過翻拋滾筒搖臂02)上設有的伸縮油缸連接支座(7)與翻拋滾筒(I )相連接通過自動控制裝置(V )操縱液壓控制器(10), 調節控制伸縮油缸(5)的伸縮軸桿伸出長短,帶動翻拋滾筒(I )在污泥發酵池深度范圍內進行上、下移動或停頓,當伸縮油缸( 的伸縮軸桿縮回到最小極限,帶動翻拋滾筒(I ) 上移到最高上限,翻拋滾筒(I )上翻拋葉片04)的停留位置,高于助力鏈輪(17)的齒尖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資源化環境保護處理的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拋滾筒(I ),包括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0),翻拋滾筒搖臂(22)、搖臂肖軸(21)、固定內筒(34)、翻拋電機(25)、翻拋減速制動器(沈)、滾筒旋轉輪盤(30)、動力傳輸裝置安裝調整托盤(35)、旋轉外筒08);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 用焊接方法焊裝固定在機架橫梁OO)上,通過搖臂肖軸與翻拋滾筒(I )相連接;翻拋滾筒搖臂(22),用耐腐蝕鍋爐鋼板焊接制成,通過焊裝的伸縮油缸連接支座(7)與伸縮油缸(5)相連接,通過搖臂肖軸及翻拋滾筒安裝連接吊架(2)與機架(VI)相連接;在翻拋滾筒搖臂0 的殼體上,留有與固定內筒(34)外徑相同的固定內筒焊裝定位工藝孔,在焊裝定位工藝孔的外側,焊裝有與定位工藝孔等同孔徑的旋轉外筒定位輪盤(39),在定位輪盤(39)的外表面上設計制造有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與固定內筒焊裝定位工藝孔同心;在旋轉外筒定位輪盤(39)外側的同心圓120°等分位置上,分別安裝有3塊旋轉外筒對接調整限位檔塊00);固定內筒(34),用耐腐蝕鍋爐鋼板通過卷筒焊接方法制成,固定內筒(34)的一端垂直焊裝固定在翻拋滾筒搖臂0 殼體的固定內筒焊接定位工藝孔處,使固定內筒(34)的軸線與殼體表面垂直,與焊接定位工藝孔同心;翻拋電機(25)、翻拋減速制動器06)與滾筒旋轉輪盤(30),通過緊密聯接固定組成動力傳輸裝置,上述3種旋轉部件的軸線同心,動力傳輸裝置,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調整托盤(35)安裝固定在固定內筒(34)的筒壁上,通過調整安裝墊片與固定內筒(34)軸線同心;動力傳輸裝置的翻拋電機(25)、翻拋減速制動器06)部分,安裝固定在動力傳輸裝置安裝冷卻室(31)內,滾筒旋轉輪盤(30)部分,留露在冷卻室(31)外;滾筒旋轉輪盤(30)通過3條弧形安裝連接基座與旋轉外筒08)的筒壁相連接固定,直接傳遞輸出動力,帶動旋轉外筒08)旋轉,并形成旋轉外筒08)軸向上的一個連接定位支撐點, 旋轉外筒(觀),用耐腐蝕鍋爐鋼板通過卷筒焊接方法制成,在旋轉外筒08)的外壁上安裝固定有相當數量的翻拋葉片(M),翻拋葉片04)采取按多頭螺旋形態走向、以統一傾斜角度、等間隔距離、斷續安裝固定形式布置;在旋轉外筒08)的一端,用焊接方法焊裝固定有旋轉外筒定位法蘭盤(37),在定位法蘭盤(37)的外表面上,設計制造有與定位輪盤(39)相對應的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與旋轉外筒08)同心。用焊裝固定在旋轉外筒08)上的定位法蘭盤(37),通過安裝布置在旋轉定位滾珠滾道(38)里的旋轉定位滾珠(23),與焊裝固定在翻拋滾筒搖臂0 殼體上的旋轉外筒定位輪盤(39)實現對接固定,形成旋轉外筒08)軸向上的另一個連接定位支撐點;旋轉外筒08)依靠軸向上的兩個連接定位支撐點,通過調整安裝在翻拋滾筒搖臂0 上的旋轉外筒對接調整限位檔塊(40),調整固定旋轉外筒08)的對接位置,能實現旋轉外筒( )、固定內筒(34)、動力傳輸裝置的三條軸線均保持同心。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滾筒式內置動力傳輸裝置污泥翻拋機,包括機架、行走機構、冷卻系統、液壓系統、翻拋滾筒、自動控制裝置。該翻拋機,按發酵池等同寬度設計翻拋滾筒,在固定內筒中安裝布置翻拋動力傳輸裝置,直接輸出傳遞翻拋動力,帶動旋轉外筒旋轉完成翻堆攪拌作業;在固定內筒中設計有相對封閉的低溫冷卻室,通過冷卻系統產生冷卻氣體對內置其中的翻拋動力傳輸裝置進行冷卻降溫;對翻拋滾筒設計有軸向兩點定位支承,同時采取定位輪盤、定位法蘭盤、定位滾珠滾道、限位檔塊等多項同心定位技術措施。該翻拋機用于污泥資源化處理,具有技術先進、結構緊湊、運行平穩、傳遞動力損耗小、生產作業效率高、便于一機多池作業躉裝轉移等特點。
文檔編號C05F17/02GK102372507SQ201010251630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2日
發明者周仔義, 張楠 申請人:四平市立山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