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釣具領域,具體是提供一種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
背景技術:
在手桿垂釣百年來,一直延用手搓面餌的垂釣方法,其存在著上餌速度慢,餌團不 均,且對人體有污染等缺點,且由于垂釣人吸煙污染餌團,直接影響垂釣效果。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其通過裝置進行上 餌步驟,進而避免了人體與餌團的接觸,不但避免了人體受餌團的污染,而且保證了垂釣的 良好效果。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包括儲料桶,所述儲料桶一側連通有導套體,所述儲料 桶內設置有頂料活塞,所述頂料活塞通過加壓桿連接儲料桶外部的加壓手柄,所述儲料桶 外鉸接有頂料桿手柄,所述頂料桿手柄連接頂料桿,頂料桿設置于所述導套體內導套的內 部下方,所述頂料桿上端內部設置有磁鐵,所述頂料桿與導套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導套和導套體上開有進料孔,所述導套體通過進料孔連通所述儲料桶。本實用新型的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其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 單、使用方便等特點,其取代現有手工上餌的方法,采用裝置自動上餌,不但提高上餌速度, 而且能夠避免人體與餌料接觸,保持餌料味道的單一,使垂釣獲得最佳效果。磁鐵的設計使得無論下鉤多偏,魚鉤最終都能夠居中放置,便于餌料能夠將魚鉤 完全包覆。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作進一步的描 述。一種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包括儲料桶9,所述儲料桶9 一側連通有導套體4,所述 儲料桶9內設置有頂料活塞13,所述頂料活塞13通過加壓桿12連接儲料桶9外部的加壓 手柄11,所述儲料桶9外鉸接有頂料桿手柄10,所述頂料桿手柄10連接頂料桿7,頂料桿7 設置于所述導套體4內導套6的內部下方,所述頂料桿7上端內部設置有磁鐵5,所述頂料 桿7與導套6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8。導套6和導套體4上開有兩個進料孔(1、3),所述導套體4通過進料孔3連通所述儲料桶9。本實用新型的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在使用時,磁鐵5將釣鉤2吸住,提動頂料桿手 柄10,使頂料桿7向下運動,將釣鉤2通過磁鐵5帶入導套6上腔內,此時雙進料孔1、3同 時打開,餌料14在壓力的作用下注入上腔內將釣鉤包裹,此時垂釣者在看到釣餌已滿時松 開頂料桿手柄10,在復位彈簧8的作用下將已包裹餌料14的釣鉤2頂出,完成上餌。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種,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包括儲料桶,所述儲料桶一側連通有導套體,其特征在 于,所述儲料桶內設置有頂料活塞,所述頂料活塞通過加壓桿連接儲料桶外部的加壓手柄, 所述儲料桶外鉸接有頂料桿手柄,所述頂料桿手柄連接頂料桿,頂料桿設置于所述導套體 內導套的內部下方,所述頂料桿上端內部設置有磁鐵,所述頂料桿與導套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套和導套體 上開有進料孔,所述導套體通過進料孔連通所述儲料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釣具領域,具體是提供一種垂釣面餌自動上餌機。其結構包括儲料桶,所述儲料桶一側連通有導套體,所述儲料桶內設置有頂料活塞,所述頂料活塞通過加壓桿連接儲料桶外部的加壓手柄,所述儲料桶外鉸接有頂料桿手柄,所述頂料桿手柄連接頂料桿,頂料桿設置于所述導套體內導套的內部下方,所述頂料桿上端內部設置有磁鐵,所述頂料桿與導套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K83/06GK201830778SQ2010201572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9日
發明者于國瑞, 韓恩興 申請人:于國瑞, 韓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