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核桃雙面側切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堅果加工機械,即核桃雙面側切機。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山核桃破殼取仁設備通常采用上下擠壓法施力破碎,通常沿核桃 兩半分界面處破碎(此處強度最低),其缺點是沿核桃兩半分界處破碎的核桃仁會有部分 留在仁槽內,必須人工挖取,導致生產效率低,果仁碎小,不衛生。根據山核桃結構特點,我 們發現沿核桃兩半分界處破碎的核桃其核桃仁會有部分留在仁槽內,還需要摳挖,如果在 核桃分界面對應的仁槽外表面處破碎(分界面的垂直方向表面),則核桃仁幾乎不用摳挖。 要想在核桃分界面的垂直方向表面處破碎,必須在擠壓核桃前進行預處理,降低此處殼體 強度,例如在核桃分界面的垂直方向表面處切片可以降低該處的表面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在核桃表面切片,人為破壞核桃表 面強度,利于在設定部位施力破碎的核桃雙面側切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核桃雙面側切機包括電機帶動的同軸間隔布置 的雙鋸片,在雙鋸片前端有電機帶動的轉盤,轉盤外圓周表面上間隔布置有固定核桃的壓 架。使用時,雙鋸片、轉盤都在旋轉,當被固定的核桃轉到接觸鋸片時,兩側被切下去一部分 (與核桃分界面的垂直方向的表面),然后再用來擠壓法施力破碎,則核桃不會在兩半分界 面處破碎,而是在被切平面處破碎,分成四瓣,破壞了核桃仁槽坑,使核桃仁不易破碎,減少 摳挖。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對核桃擠壓施力破碎前,在希望破碎部位切片,降低核桃 此處表面強度,達到易于破碎的目的,得到的果仁顆粒大,減少摳挖工作量,實現產品質量 好,生產效率高,生產衛生。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是核桃切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是核桃3擠壓施力破碎前需要加工的形狀,即在核桃3分界面8的垂直 方向的表面上事先切片,切出平面9,降低此處殼體表面強度,然后再拿去施力破碎。參見圖2,核桃雙面側切機包括電機帶動的同軸間隔布置的兩個鋸片1,在兩個鋸 片1前端有電機帶動的轉盤2 (通常采用金屬框架結構),轉盤2外圓周表面上間隔布置有 多個固定核桃3的壓架(圖中只畫了一個代表)。每個固定核桃3的壓架為前端鉸接的壓臂4,壓臂4為一定寬度、與核桃3接觸的面為弧形面,弧形面表面有增加摩察的鋸齒或橫紋 (與核桃接觸牢固),壓臂4后端穿插有定位立桿5,立桿5后端作用有壓簧6,在壓簧6作 用下,使得壓臂4始終作用壓在核桃3上,以適應不同外徑尺寸的核桃3。立桿5前端插鎖 在轉盤2外圓周表面上沉孔7內(如掛鎖結構)。插入沉孔7內的立桿5上有卡口,對應沉 孔7內有在彈簧作用下的卡板,卡板外端有撥擋(圖略),當核桃3轉過鋸片1被切行成平 面9后,機架上的卡擋作用卡板外端的撥擋, 使得卡板與立桿5上的卡口脫離,立桿5彈出, 核桃3自動脫落。操作上,人工不斷放入核桃于壓架內(核桃3兩半分界面8向上,切分界 面8兩側的殼體),不斷的放上、固定,切后自動脫離,實現連續加工。轉盤2外圓周表面上 沿環向可以設置兩排以上固定核桃3的壓架,對應鋸片1可以是四個以上(每兩個一組), 效率更高。
權利要求一種核桃雙面側切機,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帶動的同軸間隔布置的雙鋸片(1),在雙鋸片(1)前端有電機帶動的轉盤(2),轉盤(2)外圓周表面上間隔布置有固定核桃(3)的壓架。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桃雙面側切機,其特征在于每個固定核桃(3)的壓架為前 端鉸接的壓臂(4),壓臂⑷后端穿插有立桿(5),立桿(5)后端作用有壓簧(6),立桿(5) 前端插鎖在轉盤(2)外圓周表面上沉孔(7)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堅果加工機械,即核桃雙面側切機。它包括電機帶動的同軸間隔布置的雙鋸片,在雙鋸片前端有電機帶動的轉盤,轉盤外圓周表面上間隔布置有固定核桃的壓架。使用時,雙鋸片、轉盤都在旋轉,當被固定的核桃轉到接近鋸片時,兩側被切下去一部分,然后再用來擠壓法施力破碎,則核桃不會在兩半分界面處破碎,而是在被切平面處破碎,分成四瓣,破壞了核桃仁槽坑,使核桃仁不易破碎。在對核桃擠壓施力破碎前,在希望破碎部位切片,降低核桃此處表面強度,達到易于破碎的目的,得到的果仁顆粒大,降低摳挖工作量,實現產品質量好,生產效率高,生產衛生。
文檔編號A23N5/00GK201733823SQ2010202279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8日
發明者吳春貴 申請人:吳春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