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苗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分苗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用于龍須菜、江泥菜、海帶等夾苗使用的分苗機。
技術背景[0002]目前國內沿海地區常見的分苗手段主要還是采用人工作業的方式,不但人工費 用較高,而且由于分苗過程難度較大,需要將繩子扭開后,在扭開的空隙中放入幼苗,之后 再將繩子復位,工作精度較高,工作強度大,對工人也會造成一定的身體負擔,從而導致目 前從事該工作的人員越來越少,同時由于2000年以后鮑魚養殖的興起,龍須菜、江泥菜、 海帶等都是作為鮑魚的主要飼料,單單靠人工分苗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市場需求;申請號為 200920173013. 3以及申請號20071000300. 7為所述的分苗裝置,在技術上存在缺陷,無法 有效的進行分苗工作,存在夾苗效率低,夾苗后,夾苗繩上的幼苗分布不均勻,生產效率較 低的缺點。如表1所示本專利與傳統人工進行進行成本對比繩子規格和總量工作數生產時間(每月)成本(元)傳統人工5萬條*9. 5米25 A25個工作日50000 元分苗機5萬條*9. 5米1臺25個工作日4000 元[0003]由于龍須菜和江泥菜直物生長期從育苗到收割只要23到25天,一年可以收割15 次左右,測在保證5萬條帶幼苗的夾苗繩養殖規模計算,一年可以節約近70萬元。如果龍 須菜和江泥菜的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側節約的成本將更多。發明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的分苗機。[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主要包括機身以及機身內設有的帶電機的減 速器、主轉軸、次轉軸、繞繩輪,繞繩輪設有轉軸,所述的主轉軸通過第一軸承座固定在機身 內、次轉軸通過第二軸承座縱向固定在機身內,帶轉軸的繞繩輪通過第三軸承座固定在機 身內,次轉軸下方;在主轉軸上分別設有與主轉軸同軸的第一齒輪、第二齒輪,次轉軸上也 設有一個與次轉軸同軸的第三齒輪,第一齒輪與第三齒輪之間通過鏈條連接,第二齒輪與 減速器連接;繞繩輪的轉軸上設有第四齒輪,第四齒輪與減速器連接;次轉軸內設有貫穿 次轉軸兩端頭的通孔;在次轉軸的下方設有帶進苗裝置的夾苗器,所述的夾苗器通過平行 桿與次轉軸連接;所述的繞繩輪位于夾苗器的下方,在次轉軸的上方還設有固定在機身上 的繩夾。[0006]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1、操作簡單,每次只需要在換繩的時候進行人工操作即 可,操作流程主要就是將分苗繩定位以及分開即可。2效率高效,一般情況下,一臺分苗機的 工作量相當于8個人的工作量。3、結構簡單,機身整體重量輕。
[0007]圖1為主轉軸和次轉軸以及位于主轉軸和次轉軸上相應部件的位置關系圖,[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剖圖。[0009]圖3為夾苗器的俯視圖。[0010]圖4為繞繩輪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5為進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12]標號說明[0013]11機身、12減速器、13主轉軸、14次轉軸、15繞繩輪、16轉軸、[0014]21第一軸承座、22第二軸承座、23第三軸承座、M第一齒輪、25第二齒輪J6第三 齒輪、27鏈條、觀第四齒輪、[0015]31通孔、32夾苗器、33平行桿、;34繩夾、[0016]41繩索定位孔、42開口、[0017]51橫桿、52連接面(連接桿)、[0018]61落料板、62苗盆、63進苗器、64推進桿、65連桿、66轉盤、67連接軸、68第四軸承座、69第五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它主要包括機身11以及機身內設有的帶電機的減速器12、主轉軸13、次轉軸14、 繞繩輪15,繞繩輪設有轉軸16,所述的主轉軸通過通過第一軸承座21固定在機身內、次 轉軸通過第二軸承座22縱向固定在機身內,次轉軸縱向分布,可以保證后期安放落料漏斗 時,幼苗只需受到重力作用即可掉下,減少不必要的構造,帶轉軸的繞繩輪通過第三軸承座 23固定在機身內,次轉軸下方;這樣可以使已經完成夾苗的夾苗繩纏繞在繞繩輪上,在主 轉軸上分別設有與主轉軸同軸的第一齒輪M、第二齒輪25,次轉軸上也設有一個與次轉軸 同軸的第三齒輪沈,第一齒輪與第三齒輪之間通過鏈條27連接,第二齒輪與減速器連接; 繞繩輪的轉軸上設有第四齒輪觀,第四齒輪與減速器連接;通過電機帶動減速器從而帶動 主轉軸以及繞繩輪轉動,主轉軸還通過鏈條帶動次轉軸轉動;[0020]次轉軸內設有貫穿次轉軸兩端頭的通孔31 ;在次轉軸的下方設有帶進苗裝置的 夾苗器32,所述的夾苗器通過平行桿33與次轉軸連接;所述的繞繩輪位于夾苗器的下方, 在次轉軸的上方還設有固定在機身上的繩夾34。繩子由次轉軸上方穿過次轉軸,延伸至夾 苗器,在夾苗器處將繩子分解放入夾苗器內,在將繩子的下端固定在繞繩輪上,之后將繩子 由上方拉直,將繩子卡入繩夾內。[0021]本實用新型的繩子分解散開的進度是由次轉軸的轉速決定的,由此可以通過調節 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任意一組或者多組齒輪的直徑調節次轉軸的轉速,同理,繩 子的前進的速度是由繞繩輪的轉速決定的,由此可以通過調節與減速機連接的第四齒輪直 徑,調整減速機轉速,繩子分解散開的進度和繩子的前進的速度可以根據具體的要求決定, 一般由生產廠家根據普遍情況指定標準齒輪,但是也可以由使用者根據具體要求定做不同 轉速的次轉軸、繞繩輪。[0022]所述的夾苗器為由圓環形板材去除一段小于120度對應弧長所形成的類U型板 材,在夾苗器U型的兩端頭以及底端分別設有繩索定位孔41,3個繩索定位孔與U型板材中 心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位于U型的兩端頭的繩索定位孔41的開口 42方向遠離U型 板材中心的方向,位于U型底端的繩索定位孔的開口方向為朝向U型板材中心的方向。在 將繩子分解(分散)時,分解(分散)的3條繩子(目前的夾苗繩多由3條細繩撮合而成)分別放入繩索定位孔內,由于夾苗器單向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會將夾苗器上方的夾苗繩分 開,而將夾苗器下方的夾苗繩收緊回復至原樣。其中夾苗器也可以直接采用圓環形板材,并 在板材上開設繩索定位孔,繩索定位孔的開口方向遠離U型板材中心的方向,這樣設計也 可以實現分解繩子的目的,但是在進行繩索定位的時候比較麻煩。[0023]繞繩輪為橫向排列的圓桶狀結構,繞繩輪的側壁由若干個等距排列的橫桿51構 成,橫桿通過連接桿或連接面52固定在繞繩輪轉軸上。其中繞繩輪橫桿之間的距離等于繩 子夾苗后,兩兩相鄰之間苗的距離。由于夾苗繩下端固定在繞繩輪,繞繩輪的轉動也就帶動 了夾苗繩的傳動,在帶幼苗的夾苗繩纏繞在繞繩輪時,確保夾苗繩的幼苗位于繞繩輪兩兩 橫桿之間,避免幼苗受到擠壓死亡。[0024]所述的進苗裝置包括落料板61、苗盆62、桶狀的進苗器63、推進桿64、連桿65、轉 盤66、連接軸67、第四軸承座68、第五齒輪69,進苗器橫向擺放,落料板位于進苗器上方并 與進苗器聯通,落料板傾斜連接于進苗器一側端口,推進桿位于進苗器另一側端口,且一端 推進桿延伸入進苗器內,在推進桿的另一端通過設置連接桿與轉盤連接,轉盤下方設有連 接軸,連接軸下方固定有同軸的第五齒輪,第五齒輪與減速器連接,進苗裝置通過第四軸承 座固定在機身,且固定后進苗裝置的落料板下端位于分苗器下方繩子閉合處的側上方。在 啟動電機的時候,通過聯通關系,將帶動推進桿來回反復運動,推進桿的前端可以對幼苗進 行切割,使其符合一定的長度,之后使切割后的幼苗從落料板滑落,由于落料板下端位于分 苗器下方繩子閉合處的側上方,幼苗離開落料板后,就落入繩子閉合處,之后繩子閉合,將 幼苗夾住。[0025]根據情況,為了保證夾苗繩的幼苗位于繞繩輪,根據廠家或使用者設計的第一至 第四齒輪的規格要求,調整第五齒輪的直徑,具體要求如下,調整后的第五齒輪必須滿足下 述要求,即確定夾苗繩固定位置且保證夾苗繩的第一顆幼苗能夠落在兩橫桿之間時(通過 調整繞繩輪高度即可,可以在最后確認所有信息后調整),應滿足公式第五轉軸帶動的連 接軸的轉動周期=第四齒輪帶動的繞繩輪的轉動周期/繞繩輪橫桿的數量。[0026]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將繩子通過繩夾,再依次穿過次轉軸內部的通 孔和平行桿,采用手工方式將夾苗繩分開,之后將分開后的繩子固定在夾苗器上,繩子最后 綁定在繞繩輪上,準備就緒后,將盛放有幼苗的落料漏斗放置在夾苗器上,然后啟動開關即 可。
權利要求1.一種分苗機,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機身(11)以及機身內設有的帶電機的減速器 (12)、主轉軸(13)、次轉軸(14)、繞繩輪(15),繞繩輪設有轉軸(16),所述的主轉軸通過第 一軸承座(21)固定在機身內、次轉軸通過第二軸承座(22)縱向固定在機身內,帶轉軸的繞 繩輪通過第三軸承座(23)固定在機身內、次轉軸下方;在主轉軸上分別設有與主轉軸同軸 的第一齒輪(24)、第二齒輪(25),次轉軸上也設有一個與次轉軸同軸的第三齒輪(26),第 一齒輪與第三齒輪之間通過鏈條(27)連接,第二齒輪與減速器連接;繞繩輪的轉軸上設有 第四齒輪(28),第四齒輪與減速器連接;次轉軸內設有貫穿次轉軸兩端頭的通孔(31);在 次轉軸的下方設有帶進苗裝置的夾苗器(32),所述的夾苗器通過平行桿(33)與次轉軸連 接;所述的繞繩輪位于夾苗器的下方,在次轉軸的上方還設有固定在機身上的繩夾(3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轉軸為縱向固定在機身內,其 主轉軸的第一齒輪與次轉軸的第三齒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苗器為由圓環形板材去除一 段小于120度對應弧長所形成的類U型板材,在夾苗器U型的兩端頭以及底端分別設有繩 索定位孔(41),3個繩索定位孔與U型板材中心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位于U型的兩端 頭的繩索定位孔的開口(42)方向遠離U型板材中心的方向,位于U型底端的繩索定位孔的 開口方向為朝向U型板材中心的方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苗機,其特征在于繞繩輪為橫向排列的圓桶狀結構,繞繩 輪的側壁由若干個等距排列的橫桿(51)構成,橫桿通過連接桿或連接面(52)固定在繞繩 輪轉軸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苗裝置包括落料板(61)、苗 盆(62)、桶狀的進苗器(63)、推進桿(64)、連桿(65)、轉盤(66)、連接軸(67)、第四軸承座 (68)、第五齒輪(69),進苗器橫向擺放,落料板位于進苗器上方并與進苗器聯通,落料板傾 斜連接于進苗器一側端口,推進桿位于進苗器另一側端口,且一端推進桿延伸入進苗器內, 在推進桿的另一端通過設置連接桿與轉盤連接,轉盤下方設有連接軸,連接軸下方固定有 同軸的第五齒輪,第五齒輪與減速器連接,進苗裝置通過第四軸承座固定在機身,且固定后 進苗裝置的落料板下端位于分苗器下方繩子閉合處的側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苗機,其特征在于繞繩輪橫桿之間的距離等于繩子夾苗 后,兩兩相鄰之間苗的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生產效率高的分苗機,它主要包括機身以及帶電機的減速器、主轉軸、次轉軸、繞繩輪,繞繩輪設有轉軸,所述的主轉軸通過第一軸承座固定在機身內、次轉軸通過第二軸承座縱向固定在機身內,帶轉軸的繞繩輪通過第三軸承座固定在機身內,次轉軸下方;在主轉軸上分別設有與主轉軸同軸的第一齒輪、第二齒輪,次轉軸上也設有第三齒輪,第一齒輪與第三齒輪通過鏈條連接,第二齒輪與減速器連接;轉軸上設有第四齒輪,第四齒輪與減速器連接;次轉軸內設有通孔;在次轉軸的下方設有夾苗器,所述的夾苗器與次轉軸連接;所述的繞繩輪位于夾苗器的下方,在次轉軸的上方還設有固定在機身上的繩夾。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效率高效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G33/00GK201813713SQ20102057278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明者許祥春 申請人:許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