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中晚熟高產玉米雜交種的選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晚熟高產玉米雜交種的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近些年,玉米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玉米對調整人們多元化食品結構、發展飼養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生態環境和氣候等條件的差異,雜交玉米及親本繁殖和制種產量較低,影響了雜交玉米的擴大推廣。一般雜交玉米種的種植密度約在3000株/畝左右,制約了玉米產量的進一步提
尚ο而且,受大氣候影響,近幾年災害性天氣出現頻繁,中國的北方近幾年幾乎每年不同地區都有旱情出現,干旱半干旱地區面積逐年加大,由于干旱造成的玉米產量大幅度減產。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旱帶來的損失,除了加強水利建設外,選育抗旱玉米新品種,及適應北方生長的中晚熟玉米雜交品種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外專項抗旱性好、綜合指標優秀的中晚熟玉米雜交種還很少,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減輕因干旱造成的損失,抗旱優質雜交玉米育種的研究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中晚熟高產玉米雜交種的選育方法,本發明選育出比目前生產上主栽玉米雜交種增產5%以上的優良玉米新品種,花絲較齊,生活力強,結實率高,雄穗散粉性良好。遼寧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需有效積溫觀651左右,比鄭單958晚1天。莖稈堅韌,根系發達,抗倒伏,抗旱性強。 活稈成熟,高產穩產。是一種適宜在遼寧沈陽、鐵嶺、錦州、朝陽、阜新、遼陽、丹東等地區種植的中晚熟玉米。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晚熟玉米雜交種的選育方法,以T0278為母本、T0270為父本組配成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中晚熟玉米單交種。栽培與制種技術要點為 栽培技術要點
選地選擇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 地形適宜平地、崗地種植; 播期4月中下旬播種;
栽培方式適宜清種、間套種和大壟雙行等多種種植方式; 適宜密度(株/畝)清種畝保苗3300-3800株,其他種植方式保苗3500-4000株;肥水管理(時期、種類、數量)每畝施優質農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施復合肥20-30 公斤;或播前一次施玉米專用肥50公斤左右;
病蟲害防治(用藥時期、種類、數量和方法)采用種子包衣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一號、甲拌磷等顆粒劑灌心或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制種技術要點
選地選擇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 地形適宜平地、崗地種植; 隔離200m以上; 播期4月中下句播種;
密度一般母本畝保苗4000-4500株,父本保畝3000株;
肥水管理(時期、種類、數量)每畝施優質農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施復合肥20-25 公斤,鋅肥1-1. 5公斤,6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每畝追尿素25-30公斤或播前一次施玉米專用肥50公斤左右;
病蟲害防治(用藥時期、種類、數量和方法)采用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一號、甲拌磷等顆粒劑灌心或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雜交種制種父母本錯期天數父本2/3與母本同播,母本萌動后播二期父本; 行比父母本行比1 :5 ;
親本種子生產要點選擇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隔離500m以上,畝保苗4000-4500 株,播前一次施玉米專用肥50公斤左右,采用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一號、甲拌磷等顆粒灌心或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本發明以T0278為母本,T0270為父本經多年組配而成,抗旱性比普通玉米同等缺水情況下延長生命10-15天。本發明增產潛力大,產量穩定,省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822. 1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6. 7%,16點全部增產。本發明籽粒均勻光滑,果穗包葉少,適合機械化收割,機械收割比普通玉米降低 50%的浪費。本發明花絲較齊,生活力強,結實率高,雄穗散粉性良好。遼寧省春播生育期133 天左右,需有效積溫左右,比鄭單958晚1天。莖稈堅韌,根系發達,抗倒伏,抗旱性強。活稈成熟,高產穩產。
具體實施例方式1、選育目標
以“高產、優質、多抗玉米新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技術”為選育前提,選育出比目前生產上主栽玉米雜交種增產5%以上的優良玉米新組合。2、品種來源、選育經過及品種特征特性
玉米新品種聯達169 (鐵354)是以T0278為母本,T0270為父本組配成的高產、優質、 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中晚熟玉米單交種。2.1親本來源
母本T0278是鐵嶺市農科院于2002年利用自選系鐵C8605-2和美國雜交種后經過多代自交選育的玉米自交系。父本T0270是鐵嶺市農科院于2002年冬在海南利用自選系鐵9010與外引系丹598雜交后多代自交選育的玉米自交系。2. 2選配組合
鐵研51(鐵354)2006年冬在海南測配,2007年參加所內品種比較試驗,小區面積15m2, 三次重復,畝產856. 43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1. 72%。2008—2010年參加遼寧省中晚熟組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經試驗該品種表現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增產潛力大,經濟性狀優良等特點。2. 3品種特征特性
2.3. 1植株及果穗性狀
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紫色,苗勢強,株型緊湊,株高296厘米,穗位121厘米, 成株葉片數20-21片,花絲綠色,雄穗分枝數10-19個,花藥綠色,穎殼綠色。果穗錐型,穗柄長短中,苞葉長短長,穗長18厘米,穗行數16-20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粒型為馬齒型, 百粒重33. 6克。2. 3. 2生物學特性
鐵邪4花絲較齊,生活力強,結實率高,雄穗散粉性良好。遼寧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需有效積溫左右,比鄭單958晚1天。莖稈堅韌,根系發達,抗倒伏,抗旱性強。 活稈成熟,高產穩產。2. 3. 3籽粒化驗分析結果
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測定,籽粒容重712. 5克/升,粗蛋白含量9. 48%。粗脂肪含量4. 38%,粗淀粉含量73. 30%,賴氨酸含量0. 26%.3、產量表現
3.1品t匕試驗
鐵3M于2006年冬在海南測配,2007年參加所內品種比較試驗,小區面積15m2,三次重復,畝產856. 43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1. 72%。3. 2遼寧省預備試驗
鐵3M于2008年參加遼寧省玉米中晚熟組預備試驗,5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平均畝產822. 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9. 1%(參見鐵3M參加遼寧省中晚熟組預備試驗產量結果表)
鐵3M參加遼寧省中晚熟組預備試驗產量結果表
權利要求
1.一種中晚熟高產玉米雜交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T0278為母本、T0270為父本組配成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中晚熟玉米單交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晚熟高產玉米雜交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與制種技術要點為栽培技術要點選地選擇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 地形適宜平地、崗地種植; 播期4月中下旬播種;栽培方式適宜清種、間套種和大壟雙行等多種種植方式; 適宜密度(株/畝)清種畝保苗3300-3800株,其他種植方式保苗3500-4000株; 肥水管理(時期、種類、數量)每畝施優質農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施復合肥20-30 公斤;或播前一次施玉米專用肥50公斤左右;病蟲害防治(用藥時期、種類、數量和方法)采用種子包衣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一號、甲拌磷等顆粒劑灌心或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制種技術要點選地選擇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 地形適宜平地、崗地種植; 隔離200m以上; 播期4月中下句播種;密度一般母本畝保苗4000-4500株,父本保畝3000株;肥水管理(時期、種類、數量)每畝施優質農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施復合肥20-25 公斤,鋅肥1-1. 5公斤,6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每畝追尿素25-30公斤或播前一次施玉米專用肥50公斤左右;病蟲害防治(用藥時期、種類、數量和方法)采用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一號、甲拌磷等顆粒劑灌心或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雜交種制種父母本錯期天數父本2/3與母本同播,母本萌動后播二期父本; 行比父母本行比1:5;親本種子生產要點選擇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隔離500m以上,畝保苗4000-4500 株,播前一次施玉米專用肥50公斤左右,采用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一號、甲拌磷等顆粒灌心或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晚熟高產玉米雜交種的選育方法,以T0278為母本、T0270為父本組配成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中晚熟玉米單交種。本發明選育出比目前生產上主栽玉米雜交種增產5%以上的優良玉米新品種,花絲較齊,生活力強,結實率高,雄穗散粉性良好。遼寧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需有效積溫2865℃左右,比鄭單958晚1天。莖稈堅韌,根系發達,抗倒伏,抗旱性強。活稈成熟,高產穩產。是一種適宜在遼寧沈陽、鐵嶺、錦州、朝陽、阜新、遼陽、丹東等地區種植的中晚熟玉米。
文檔編號A01H1/02GK102217529SQ201110141440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0日
發明者許云岱 申請人:遼寧聯達種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