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旱地農作物種子穴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子播種機械,具體是旱地農作物種子穴播機。
背景技術:
我國農業對于糧油農作物種植大多見諸如下方法——撒播原始耕作,手撒種子很難控制種量,浪費種子且不均勻,更不利于中耕鋤草、松土、保墑和機械施肥、滅蟲。條播不管是古法搖耬或現代機械播種,都嚴重存在浪費種子(大約每畝多用4/5),并且妨礙分蘗和通風透光。以上勢必造成產量低、品質差,更無法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精準化的發 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旱地農作物種子穴播機。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底盤系統金屬底盤框架9-1和弓形架9-2,其上安裝固定穴播組合件;播種系統長形漏斗狀上寬下窄的抗變形塑鋼播種箱I、精加工的防銹播種軸2、其上有定量種穴3、播種軸齒輪4、金屬鏈條5、傳動齒輪6、鑄鐵開溝犁7、封溝鏟8 ;定量播種的是播種軸2上的種穴3 ;與播種軸2間隙吻合適度、起到刮平播種軸2種穴3的是播種箱I的下種Π 15。承重系統前輪是10-1(其內側有傳動齒輪6)、10-2、后輪是10-3、10-4 ;牽引系統金屬鑄件牽引架活卡樁11、牽引架12 ;升降系統金屬升降索扣13、升降鋼絲索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徹底革除古法撒播的落后耕作模式和徹底改變現代條播的不科學的農機具,而以最能適應規模化、精準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省種、省力、快速穴播的新機型服務“三農”。本發明顯著特長是只須更換播種軸,可滿足所有糧食種子、蔬菜種子、油料作物種子的穴播。圖例說明圖I、是本發明視圖(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俯視圖。圖中,I種箱,2播種軸,3種穴,4播種軸齒輪,5鏈條,6傳動齒輪,7開溝犁,8封溝鏟,9-1底盤框架,9-2底盤弓架,10-1、10-2前承重輪,10-3,10-4后承重輪,11牽引架活卡樁,12牽引架,13升降索扣,14升降索,15下種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將金屬底盤框架9-1、金屬弓形架9-2作防銹處理固定,其上安裝的播種軸2套上齒輪4,抗變形的塑鋼種箱I與播種軸2經校正妥后由弓形架9-2固定,底盤框架9-1前后分別安裝前承重輪10-1、10-2和后承重輪10-3、10-4,其中前輪10_1的內側有傳動齒輪6 ;底盤框架9-1的前面設有兩個牽引架活卡樁11,另有兩個金屬升降索扣13,分別扣緊鋼絲升降索14的一端,其另一端與農用機動車內置的升降裝置連接。進行播種作業時,可先將種子放入種箱1,開動農用機動車按要求前行便可帶動四個承重輪同步前行,開溝犁7同步開溝(共深度可調),承重輪10-1帶動傳動齒輪6撥動鏈條5帶動播種軸齒輪4使播種軸2循序完成等距(株距)穴播。高矮可調的封溝鏟8隨即自動封土保墑,行距種穴3是等份預留的。一趟播完后需要拐彎或者收工時,啟動農用機動 車內置升降裝置通過升降索14,可輕易提起前承重輪10-1、10-2停播。本發明的機械制造結構簡單,可計劃制造小、中、大型穴播機,必將推動我國農業,特別是新疆、東北等各大墾區農業的大發展。
權利要求
1.旱地農作物種子穴播機,其特征在于定量播種的是播種軸2上的種穴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旱地農作物種子穴播機,其特征在于與播種軸2間隙吻合適度、起到刮平播種軸2種穴3的是播種箱I的下種口 15。
全文摘要
旱地農作物種子穴播機。將金屬底盤框架9-1、金屬弓形架9-2作防銹處理固定,其上安裝的播種軸2套上齒輪4,抗變形的塑鋼種箱1與播種軸2經校正妥后由弓形架9-2固定,底盤框架9-1前后分別安裝前承重輪10-1、10-2和后承重輪10-3、10-4,其中前輪10-1的內側有傳動齒輪6;底盤框架9-1的前面設有兩個牽引架活卡樁11,另有兩個金屬升降索扣13,分別扣緊鋼絲升降索14的一端,其另一端與農用機動車內置的升降裝置連接。播種作業時,將種子放入種箱1,開動農用機動車按要求前行便可帶動四個承重輪前行,開溝犁7同步開溝(共深度可調),承重輪10-1帶動傳動齒輪6撥動鏈條5帶動播種軸齒輪4使播種軸2循序完成等距(株距)穴播。高矮可調的封溝鏟8隨即自動封土保墑,行距種穴3是等份預留的。一趟播完后需要拐彎或者收工時,啟動農用機動車內置升降裝置通過升降索14,可輕易提起前承重輪10-1、10-2停播。
文檔編號A01C7/18GK102948287SQ20111025562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6日
發明者羅治江 申請人:羅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