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雪蓮筍及其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蔬菜培育方法,尤其是雪蓮筍。
背景技術:
本發明提及的雪蓮筍指雪蓮果種球在絕對避光條件下萌發的嫩莖。雪蓮果別名晶署、菊薯、神果、地參果,學名Smallanthus sanchifalius0雪蓮果原產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當地印第安人的一種傳統根莖食品,雪蓮果在國外叫 “yacon”(亞貢)即“神果”之意。雪蓮果營養價值優勢在于其中所含有的菊糖類物質.聚合度低的叫做雪蓮果果寡糖,雪蓮果果寡糖含量是干物質的60-70%,果寡糖具有1.促消化,調理胃腸道,是腸內有益菌叢的促生劑,產生雙歧因子;2.調理血液,清除高血脂,有效地控制膽固醇和糖尿病;3.降水清毒,防治面皰、暗瘡,提高免疫力。因具有上述作用,現我國已大面積引種推廣。雪蓮果采挖后,將塊莖上部的種球切下,像紅薯一樣入窖貯存,來年春季即可作種。種植方式可以大田直接載植種球,也可用營養缽或營養袋在大棚內育苗后再裁入大田, 夏季也可將分枝和地下萌生的側枝進行扦插定植。在生活中發現,雪蓮果種球在一定條件下會萌發出長長的雪白的嫩莖,該嫩莖食用后倍感脆甜可口,可涼拌、炒菜,是一種很好的蔬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雪蓮筍及其培育方法,滿足人們生活需求。本發明的雪蓮筍是雪蓮果種球在14-25°c溫度的絕對避光條件下自然萌發而來的嫩莖,具體培育方法是第一種方法選擇嚴格避光黑暗的地窯,在地窖里安放多層架,每層架間距30-50 厘米,將雪蓮果種球擺放在器皿里,填沙土固定,然后置入每層架上,要求地窯14-25°C的溫度,最佳溫度17-20°C,令其自然萌發幼苗,待苗徑直徑0. 5-1. 0厘米,高度25-30厘米,即可
收獲雪蓮筍。第二種方法在地上室內建立培養床,將雪蓮果種球擺放在培養床上,覆蓋50厘米厚的細沙,掩埋壁光,噴酒水保持含水量大于35-50 %,并用地膜覆蓋,防止水份蒸發,控制培養床溫度14-25°C,最佳溫度17-20°C,令其自然萌生幼苗,待苗徑0. 5-1. 0厘米,或即將露出沙層時,扒沙取出,收獲雪蓮筍。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培育成的雪蓮筍食用后倍感脆甜可口,可涼拌、炒菜,是一種很好的蔬菜;而且營養與雪蓮果相當,市場前景相當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如技術方案所述,本領域技術人員按照說明書的記載是完全可以實施的,在此不再重述。
權利要求
1.一種雪蓮筍,其特征在于,它是雪蓮果種球在14-25°C溫度的絕對避光條件下自然萌發而來的嫩莖。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雪蓮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選擇嚴格避光黑暗的地窯,在地窖里安放多層架,每層架間距30-50厘米,將雪蓮果種球擺放在器皿里,填沙土固定,然后置入每層架上,要求地窯14-25°C的溫度,令其自然萌發幼苗,待苗徑直徑 0. 5-1. 0厘米,高度25-30厘米,即可收獲雪蓮筍。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窯溫度為17-20°C。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雪蓮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地上室內建立培養床,將雪蓮果種球擺放在培養床上,覆蓋50厘米厚的細沙,掩埋壁光,噴酒水保持含水量大于35-50%,并用地膜覆蓋,防止水份蒸發,控制培養床溫度14-25°C,令其自然萌生幼苗,待苗徑0. 5-1. 0厘米,或即將露出沙層時,扒沙取出,收獲雪蓮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窯溫度為17-20°C。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雪蓮筍及其培育方法,它是將雪蓮果種球在14-25℃溫度的絕對避光條件下自然萌發而來的嫩莖,屬于蔬菜類。培育時選擇嚴格避光黑暗的環境,將雪蓮果種球擺放在其中,在14-25℃的溫度下,令其自然萌發幼苗,待長出嫩莖,即可收獲雪蓮筍。本發明培育成的雪蓮筍食用后倍感脆甜可口,可涼拌、炒菜,是一種很好的蔬菜;而且營養與雪蓮果相當,市場前景相當好。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405754SQ201110261808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6日
發明者馮其倫, 穆淑香 申請人:馮其倫